*CN201944135U*
(10)授权公告号 CN 201944135 U(45)授权公告日 2011.08.24
(12)实用新型专利
(21)申请号 201120082853.6(22)申请日 2011.03.25
(73)专利权人李承恩
地址中国台湾新北市土城区中央路4段281
号2楼之1(72)发明人李茂碷 李承恩
(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28
代理人黄挺(51)Int.Cl.
F16D 3/68(2006.01)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4 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联轴器的弹性体结构(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联轴器的弹性体结构,主要是使联轴器的弹性体具有一环体及多数个连接在环体周围的凸齿结构,而且凸齿形成有至少一镂空部,各镂空部内形成至少一支撑片,使支撑片连接于镂空部相对应的两侧壁。借此,使整个弹性体于模塑成型时的冷却收缩条件易于控制,不会产生缩水凹陷(Sink Mark)的现象,亦可避免凸齿由于两轴套瞬间转动冲击产生的内部变形,及离心力产生的外部变形,达到弹性体具有缓冲、减震、耐磨等优点。
CN 201944135 UCN 201944135 UCN 201944136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联轴器的弹性体结构,其包含用于衔接在联轴器的两轴套之间的一弹性体,该弹性体具有一环体,该环体的外环面形成有多个间隔排列的凸齿,其特征在于:各该凸齿形成有至少一镂空部,各该镂空部内形成至少一支撑片,该支撑片连接于该镂空部相对应的两侧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联轴器的弹性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镂空部为贯穿孔,并连通于对应该联轴器两轴套的凸齿的两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联轴器的弹性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镂空部为凹孔,并形成在对应该联轴器其中一轴套的凸齿的一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联轴器之弹性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镂空部为凹孔,并分别形成在对应该联轴器两轴套的凸齿的两端。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联轴器的弹性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撑片的厚度与该凸齿的该侧壁厚度相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联轴器的弹性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凸齿对应该联轴器其中一轴套的一端形成有至少一凸粒。
7.如权利要求1所述联轴器的弹性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凸齿对应该联轴器两轴套的两端分别形成有至少一凸粒。
2
CN 201944135 UCN 201944136 U
说 明 书联轴器的弹性体结构
1/3页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联轴器,尤涉及一种应用于联轴器的弹性体结构改良。
背景技术
现有的联轴器应用在两传动轴系之间,使传动轴的动力得以传递,并使两传动轴的偏移量可以获得补偿,其结构主要具有两个轴套及设置在两个轴套之间的弹性体,如图6所示,该联轴器的弹性体10为工程塑料(聚亚氨酯)材料所构成,其结构具有一圆环及多数个一体成型在该圆环周围的实心凸齿20,并且可以采用射出成型方式来量产制造。然而,分布于该圆环周围的实心凸齿20的结构,相对于工程塑料所具备的冷却成型条件而言,造成极为不易冷却的情况,不能达到快速脱模成型的要求,因为该实心凸齿20与该圆环的厚度不一致,导致压力不均匀,往往会造成该实心凸齿20在冷却过程中发生缩水凹陷(Sink Mark)的现象,所以必需延长该弹性体10在射出模具内冷却的时间,用以稳定工程塑料的热收缩度,然而延长其冷却的时间,则极不利量产的要求。
[0002]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联轴器的弹性体结构,其通过弹性体的凸齿结构改良,使弹性体更适合采用工程塑料来模制成型,并使弹性体具有缓冲、减震及耐磨等结构特性,进而达到提升生产效率与产量,及使联轴器具有缓冲、减震及耐磨效果的优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联轴器的弹性体结构包含用于衔接在联轴器的两轴套之间的一弹性体,该弹性体具有一环体,该环体的外环面形成有多个间隔排列的凸齿,各该凸齿形成有至少一镂空部,各该镂空部内形成至少一支撑片,该支撑片连接于该镂空部相对应的两侧壁。
[0005] 优选的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该镂空部系为贯穿孔,并连通于对应该联轴器两轴套的凸齿的两端。
[0006] 优选的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该镂空部系为凹孔,并形成在对应该联轴器其中一轴套的凸齿的一端。
[0007] 优选的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该镂空部系为凹孔,并分别形成在对应该联轴器两轴套的凸齿的两端。
[0008] 优选的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该支撑片的厚度与该凸齿的该侧壁厚度相同。[0009] 优选的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该凸齿对应该联轴器其中一轴套的一端形成有至少一凸粒。
[0010] 优选的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该凸齿对应该联轴器两轴套的两端分别形成有至少一凸粒。
[0011] 借此,本实用新型联轴器的弹性体结构,能通过凸齿的镂空部及支撑片结构,使弹性体于模塑成型时的冷却收缩条件易于控制,不会缩水凹陷(Sink Mark)的现象产生,而且
3
CN 201944135 UCN 201944136 U
说 明 书
2/3页
能够加快冷却的速度以利于脱模,因此能够达到提升生产效率与产量的功效。再者,本实用新型应用在联轴器的两轴套之间,当联轴器再应用于传递两传动轴系的动力时,能够通过弹性体的减震性、抗扭刚性及抗扭强度的结构特性,防止两传动轴系的突震现象而造成破坏,达到缓冲、减震及耐磨等效果。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应用状态参考图。[0013]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0014]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立体示意图。[0015]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0016]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0017] 图6为现有弹性体的局部立体剖面示意图。[0018] 部件名称:[0019] 本实用新型:[0020] 1轴套 11掣爪[0021] 2弹性体 21环体[0022] 22凸齿 23镂空部[0023] 24支撑片 25侧壁[0024] 26凸粒
[0025] 现有技术:[0026] 10弹性体[0027] 20凸齿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0029]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联轴器的弹性体结构,其较佳的实施例包含:用于衔接在联轴器的两轴套1之间的一弹性体2;两轴套1是用于分别连结在两传动轴系的动力轴,并在两轴套1相对应的端面上分别设有多数个掣爪11,当两轴套1相对应的端面靠合时,使掣爪11可以相互咬合而用于传动;该弹性体2具有一环体21,环体21的外环面形成有多个间隔排列的凸齿22,如此使弹性体2可以被夹设在两轴套1之间,并使各凸齿22分别垫在两轴套1的两掣爪11之间。本实用新型改良的特征在于:该弹性体2的各凸齿22形成有至少一镂空部23,各镂空部23内形成至少一支撑片24,并使支撑片24连接于镂空部23相对应的两侧壁25,如此使凸齿22内部形成类似蜂巢状结构。
[0030] 本实用新型上述该凸齿22的镂空部23较佳的实施可实施为贯穿孔,使贯穿孔连通于对应联轴器两轴套1的凸齿22的两端,并在贯穿孔内形成有所述的支撑片24。或参考图2至图5所示,该镂空部23亦可实施为凹孔,并形成在对应联轴器其中一轴套1的凸齿22的一端,或分别形成在对应联轴器两轴套1的凸齿22的两端,如此同样在凹孔内形成有所述的支撑片24。
4
CN 201944135 UCN 201944136 U[0031]
说 明 书
3/3页
再如图3及图5所示,为了使弹性体2在模造成型时能够更均匀地冷却,本实用新型该支撑片24的厚度与该凸齿22的侧壁25厚度相同,如此能够使结构的各部位均匀冷却,防止冷却过程中发生缩水凹陷(Sink Mark)的现象。[0032] 再参考图4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可在该凸齿22对应该联轴器其中一轴套1的一端形成有至少一凸粒26,或在对应两轴套1的两端分别形成有至少一凸粒26,并使两相邻凸齿22的凸粒26相互错位分布,使两轴套1间可受凸粒26而具有稳定的间距,从而保证两传动轴系于电绝缘和全方位的角向偏差的调整能力。[0033] 另外,参考图4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使弹性体2脱模顺利,乃于各凸齿22的镂空部23形成有一拔模锥度,使弹性体2可借该拔模锥度而顺利完成脱模动作。[0034] 借由本实用新型联轴器的弹性体结构改良,能通过弹性体2各凸齿22的镂空部23及支撑片24结构,使凸齿22各部位及其与环体21的厚度相当,使整个弹性体2于模塑成型时的冷却收缩条件易于控制,不会缩水凹陷(Sink Mark)的现象产生,而且能够加快冷却的速度以利于脱模,因此能够达到提升生产效率与产量的功效。再者,当本实用新型应用在联轴器的两轴套1之间,再联轴器应用于传递两传动轴系的动力时,能够通过弹性体2的凸齿22结构产生减震性、抗扭刚性及抗扭强度的结构特性,防止两传动轴系的突震现象而造成破坏,因此能进一步达到缓冲、减震及耐磨等效果。
[0035]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5
CN 201944135 UCN 201944136 U
说 明 书 附 图
1/4页
图1
6
CN 201944135 UCN 201944136 U
说 明 书 附 图
2/4页
图2
图3
7
CN 201944135 UCN 201944136 U
说 明 书 附 图
3/4页
图4
图5
8
CN 201944135 UCN 201944136 U
说 明 书 附 图
4/4页
图6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