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统计课后思考题答案

来源:东饰资讯网


统计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思考题

1.1什么是统计学

统计学是关于数据的一门学科它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来自各个领域的数据并从中得出结论。

1.3解释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描述统计它研究的是数据收集处理汇总图表描述概括与分析等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它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

1.5 解释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

统计数据按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分

定性数据分类数据类

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

别用文字来表述

定性数据顺序数据的。

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也是有类别的但这些类别是有序

定量数据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

统计数据按统计数据都收集方法分

观测数据是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这类数据是在没有对事物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得到的。

实验数据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

统计数据按被描述的现象与实践的关系分

截面数据在相同或相似的时间点收集到的数据也叫静态数据。

时间序列数据按时间顺序收集到的用于描述现象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也叫动态数据。

1.6举例说明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这几个概念

对一千灯泡进行寿命测试就

那么这千个灯泡就是总体从中抽取一百个进行检测这一百个灯泡的集合

是样本的

这一千个灯泡的寿命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还有合格率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参数这一百个灯泡

寿命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还有合格率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统计量比

变量就是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

如说灯泡的寿命。

1.7变量的分类

变量可以分为分类变量顺序变量数值型变量。

变量也可以分为随机变量和非随机变量。经验变量和理论变量。

1.8举例说明离散型变量和连续性变量

离散型变量只能取有限个值取值以整数位断开比如“企业数”

连续型变量取之连续不断不能一一列举比如“温度”。

1.8统计应用实例 人口普查商场的名意调查等。

1.9统计应用的领域 经济分析和政府分析还有物理生物等等各个领域。

第二章思考题

2.4自填式面访式和电话式各自的长处和弱点

自填式优点卷

1调查组织者管理容易2成本低可进行大规模调查3对被调查者可选择方便时间答

减少回答敏感问题压力。缺点1返回率低2不适合结构复杂的问卷调查内容有限3调查周期长4在

数据搜集过程中遇见问题不能及时调整。

面访式优点2

1回答率高2数据质量高3在调查过程中遇见问题可以及时调整。缺点1成本比较高

搜集数据的方式对调查过程的质量控制有一定难度3对于敏感问题被访者会有压力。

电话式优点1速度快2对调查员比较安全3对访问过程的控制比较容易。缺点1实施地区有限2

调查时间不能过长3使用的问卷要简单4被访者不愿回答时不易劝服。

第三章思考题

2.5数据预处理内容

数据审核完整性和准确性适用性和实效性数据筛选和数据排序。

3.2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的整理和图示方法各有哪些

分类数据进

制作频数分布表用比例百分比比率等进行描述性分析。可用条形图帕累托图和饼图

行图示分析。

顺序数据形

制作频数分布表用比例百分比比率。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等进行描述性分析。可用条

图帕累托图和饼图累计频数分布图和环形图进行图示分析。

2.6数据型数据的分组方法和步骤

分组方法单变量值分组和组距分组组距分组又分为等距分组和异距分组。

分组步骤1确定组数2确定各组组距3根据分组整理成频数分布表

2.7直方图和条形图的区别

1条形图使用图形的长度表示各类别频数的多少其宽度固定度表示每一组的频数或频率宽度表示组距示分类数据直方图主要展示数值型数据。

直方图用面积表示各组频数矩形的高

3条形图主要展

2直方图各矩形连续排列条形图分开排列

第4章 数据的概括性度量

3.1一组数据的分布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测度

数据分布特征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测度和描述中的程度

二是分布的离散程度

一是分布的集中趋势反映各数据向其中心值靠拢或集

反映数据分布的偏态

反映各数据远离其中心值的趋势三是分布的形状

和峰态。

3.4简述四分位数的计算方法。

四分位数是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25%和75%位置上的值。根据未分组数据计算四分位数时据进行排序然后确定四分位数所在的位置

该位置上的数值就是四分位数。

首先对数

3.2对于比率数据的平均为什么采用几何平均

在实际应用中对于比率数据的平均采用几何平均要比算数平均更合理。从公式 中也可看出平均增长率。

G就是

3.3简述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的特点和应用场合。

众数是一组数据分布的峰值不受极端值的影响缺点是具有不唯一性。众数只有在数据量较多时才有

意义数据量较少时不宜使用。主要适合作为分类数据的集中趋势测度值。

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间位置上的代表值不受极端值的影响。当数据的分布偏斜较大时许不错。主要适合作为顺序数据的集中趋势测度值。

使用中位数也

平均数对数值型数据计算的似对称分布时

而且利用了全部数据信息在实际应用中最广泛。当数据呈对称分布或近

对于偏态分布的

三个代表值相等或相近此时应选择平均数。但平均数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数据平均数的代表性较差此时应考虑中位数或众数。

3.5简述异众比率、四分位差、方差或标准差的适用场合

对于分类数据主要用异众比率来测量其离散程度

对于数值型数据

对于顺序数据虽然也可以计算异众比率但主要

使用四分位差来测量其离散程度标准差来测量其离散程度。

虽然可以计算异众比率和四分位差但主要使用方差或

3.6标准分数有哪些用途

标准分数给出了一组数据中各数值的相对位置。在对多个具有不同量纲的变量进行处理时变量进行标准化处理。它还可以用来判断一组数据是否有离群数据。

常需要对各

3.8测度数据分布形状的统计量有哪些

对分布形状的测度有偏态和峰态测度偏态的统计量是偏态系数测度峰态的统计量是峰态系数。

第五章 概率与概率分布

5.1频率与概率有什么关系

在相同条件下随机试验n次某事件A出现m次则比值m/n称为事件A发生的频率。随着n的增大该频率围绕某一常数p波动且波动幅度逐渐减小趋于稳定这个频率的稳定值即为该事件的概率。

5.2独立性与互斥性有什么关系

互斥事件一定是相互依赖不独立的但相互依赖的事件不一定是互斥的。

不互斥事件可能是独立的也可能是不独立的但独立事件不可能是互斥的。

第8章思考题

8.1假设检验和参数估计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是统计推断的两个组成部分它们都是利用样本对总体进行某种推断然而推

断的角度不同。参数估计讨论的是用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的方法总体参数μ在估计前是未知的。而在

参数假设检验中则是先对μ的值提出一个假设然后利用样本信息去检验这个假设是否成立。

8.2什么是假设检验中的显着性水平统计显着是什么意思

答显着性水平是一个统计专有名词在假设检验中它的含义是当原假设正确时却被拒绝的概率和风

险。统计显着等价拒绝0

指求出的值落在小概率的区间上一般是落在0.05或比0.05更小的显着水平上。

8.5解释假设检验中的P值

答P值就是当原假设为真时所得到的样本观察结果或更极端结果出现的概率。它的大小取决于三个

因素一个是样本数据与原假设之间的差异一个是样本量再一个是被假设参数的总体分布。

8.6显着性水平与P值有何区别

答显着性水平是原假设为真时拒绝原假设的概率是一个概率值被称为抽样分布的拒绝域大小

由研究者事先确定一般为0.05。而P只是原假设为真时所得到的样本观察结果或更极端结果出现的概率被称为观察到的(或实测的)显着性水平

8.7假设检验依据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假设检验依据的基本原理是“小概率原理”即发生概率很小的随机事件在一次试验中是几乎不可

能发生的。根据这一原理可以作出是否拒绝原假设的决定。

第10章思考题

10.1什么是方差分析

它研究的是什么

答方差分析就是通过检验各总体的均值是否相等来判断分类型自变量对数值型因变量是否有显着影响。

它所研究的是非类型自变量对数值型因变量的影响。

10.3方差分析包括哪些类型它们有何区别

答方差分析可分为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双因素方差分析。区别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的是一个分类型自

变量对一个数值型因变量的影响而双因素涉及两个分类型自变量。

10.2方差分析中有哪些基本假定

答:方差分析中有三个基本假定 1 每个总体都应服从正态分布

2 各个总体的方差σ2必须相同 3 观测值是独立的

10.1简述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答它是通过对数据误差来源的分析来判断不同总体的均值是否相等进而分析自变量对因变量是否有

显着影响。

10.3简述方差分析的基本步骤。

答1H1

提出假设一般提法形式如下H0μ1=μ2=μ3=…=μi=….μk自变量对因变量没有显着影响,

μi(i=1,2,3…..,k)不全相等自变量对因变量有显着影响

2构造检验统计量包括计算各样本的均值计算全部观测值的总均值计算各误差平方和计算

统计量

3

统计决策。将统计量的值F与给定的显着性水平a的临界值Fa进行比较作出对原假设H0的决策

第13章思考题

13.1简述时间序列的构成要素。 时间序列的构成要素趋势

季节性周期性随机性

13.2利用增长率分析时间序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当时间序列中的观察值出现0或负数时不宜计算增长率

(2)不能单纯就增长率论增长率对值

要注意增长率与绝对水平的综合分析大的增长率背后其隐含的绝

可能很小小的增长率背后其隐含的绝对值可能很大。

13.4简述时间序列的预测程序。

第一步确定时间序列所包含的成分也就是确定时间序列的类型。

第二步找出适合此类时间序列的预测方法。

第三步对可能的预测方法进行评估以确定最佳预测方案。

第四步利用最佳预测方案进行预测。

13.7简述季节指数的计算步骤

1.计算移动平均值(季度数据采用4项移动平均月份数据采用12项移动平均)并将其结果进行“中心化”处理 (将移动平均的结果再进行一次二项的移动平均即得出“中心化移动平均值”(CMA))

2.计算移动平均的比值也成为季节比率

(即将序列的各观察值除以相应的中心化移动平均值节指数)

然后再计算出各比值的季度(或月份)平均值即季

3.季节指数调整

(各季节指数的平均数应等于1或100%若根据第二步计算的季节比率的平均值不等于1时则需要进

行调整。具体方法是将第二步计算的每个季节比率的平均值除以它们的总平均值)

第14章思考题

14.1解释指数的含义。

答指数最早起源于测量物价的变动。

广义上是指任何两个数值对比形成的相对数

狭义上义的指数。

是指用于测定多个项目在不同场合下综合变动的一种特殊相对数。实际应用中使用的主要是狭

5.2加权综合指数和加权平均指数有何区别与联系?

加权综合指数:通过加权来测定一组项目的综合变动须掌

有加权数量指数和加权质量指数。使用条件必

握全面数据测

数量指数测定一组项目的数量变动如产品产量指数商品销售量指数等(质量指数,

定一组项目的质量变动,如价格指数、产品成本指数等)

拉式公式将权数的各变量值固定在基期。

帕式公式把作为权数的变量值固定在报告期。

加权平均指数:以某一时期的总量为权数对个体指数加权平均。使用条件据。

可以是全面数据、不完全数

因权数所属时期的不同有不同的计算形式。有算术平均形式、调和平均形

14.3解释零售价格指数、消费价格指数、生产价格指数、股票价格指数。

答零售价格指数反映城乡商品零售价格变动趋势的一种经济指数。 消费价格指数反映一定时期

内消费者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的一种相对数。

生产价格指数: 测量在初级市场上出售的货物(即在非零售市场上首次购买某种商品时的价格变动的一种价格指数。

股票价格指数反映某一股票市场上多种股票价格变动趋势的一种相对数即将基期指数作为100

简称股价指数。其单位一般

用“点”(point)表示每上升或下降一个单位称为“1点”。

14.4消费价格指数有哪些作用

答还

消费价格指数除了能反映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外

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用于反映通货膨胀状况

2用于反映货币购买力变动

3用于反映对职工实际工资的影响

4用于缩减经济序列

14.5在构建多指标综合评价指数时指标的转换方法有哪几种形式

答有以下3种形式

1统计标准化。

2极值标准化。

3定基与环比转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