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绍兴市小学六年级小升初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来源:东饰资讯网
绍兴市小学六年级小升初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看拼音写词语,注意把字写正确、写规范。 wéi kǒng yán jùn pái huái dān ge

( ) ( ) ( ) ( ) wàn xiàng gēng xīn jiàn wēi zhī zhù

( ) ( )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坚劲n) 鸿鹄(jì(hú) 处境(chù) 正月(zhēng) ....B.燕山(yàn) 搜集(sōu) 汤匙(shi) 躲藏(cáng) ....C.依偎(wēi) 脉脉(mò) 书籍(jí) 机杼(zhù) ....D.栖ng) 息(pì) 畜养(xù) 花圃(pǔ) 兴旺(xì....下面四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高山流水 轻歌曼舞 画龙点睛 B.天籁之音 行云流水 笔走龙蛇 C.余音绕梁 巧夺天功 妙笔生花 D.黄钟大吕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下列句子和例句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A.荷花漾起来了,在荷叶上翩翩起舞。 B.厦门固然美丽,可惜只有巴掌大。 C.矗立在河边的巨石像位智慧老者。 D.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A.下课了,爸爸陆续来接我。 B.在公园里,他看到了鲜花和花香。

C.小明和小东都是好孩子,他还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 D.菜园里种了许多蔬菜,有土豆、黄瓜、西红柿和茄子等。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全部正确的是( )

A.元宵彩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者“水浒传”的故事。

B.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C.“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

D.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采薇》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B.《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史记》记事起于传说的黄帝,迄于汉武帝,首尾共三千多年的历史。

C.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曾获“人民艺术家”的荣誉称号,代表作品有《茶馆》《骆驼祥子》和《龙须沟》等。

D.鲁迅写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下列语句排序恰当的是( )

①他笑着说:“不是怕先生生气,而是怕后生笑话啊!”

②他每写完一篇文章,便把它贴在卧室的墙上,随时看,随时改。 ③他的妻子关切地问:“难道还怕先生生气吗?” ④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写作态度十分严肃。 ⑤直到自己认为毫无缺点,才肯拿出来。 A.④②⑤③① 照样子,写句子。

例:月亮出来了,细细的,弯弯的,像眉毛。 ①大树迎风而立,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 ②火红的太阳炙烤着大地,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 古诗填空。

诗中有美景。《十五夜望月》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中秋夜庭院里的景色;《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京城早春的景色;《浣溪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暮春时节兰溪的雨后景色。

诗中有真情。《江上渔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心;《泊船瓜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

诗中有哲理。《游园不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任何新生事物都是无法阻挡的,它总会冲破阻力向前发展;《题西林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巧妙地道出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 综合性学习

时光转瞬即逝,六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六年来,我们从天真可爱的孩子成长为身心健康的少年,这既是我们自己努力的结果,也渗透着学校,老师的心血。班里举办以“难忘的小学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 活动一:倾吐心声

(1)请给你的班主任老师写一两句话,倾吐自己的感恩之情。

B.②⑤③①④

C.②③①④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制作纪念册

(2)多姿多彩的小学生活值得我们珍惜,为此我制作了小学生活纪念册。我的纪念册的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字是《_______________》,里面分成了几个部分:_________________……我要把这个珍贵的纪念册永远保留下来!

文言文阅读。 北人不识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1.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2.坐:因为。 12、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仕于南方 仕:___________ ②席上啖菱 啖:___________ ③其人护其短 短:__________ ④欲以去热也 去:__________ 1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

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用横线画出北人闹笑话的地方。 15、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前些年,“舌尖上的浪费”成为热议话题。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浪费的粮食总量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人民网曾在全国范围内针对“舌尖上的浪费”展开大规模民意调查。下表是不同年龄段“打包比例、浪费情况“调查统计不同年龄段打包比例、浪费情况统计表。

打包比例 浪费情况 20岁及以下 38.6% 16.1% 21﹣30岁 31﹣40岁 40﹣50岁 51﹣60岁 60岁以上 43.2% 12.6% 56.5% 13% 58.7% 10.3% 53.1% 11.6% 56.5% 10.5%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意味着对社会资源的珍视,更意味着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古人尚懂得

“ ”的道理,今人更不能浪费食物,糟蹋社会资源。我们都应当从自身做起一外出用餐时,不做“必剩客”“,争当“光盘族”,当不了光盘族“兜着走”!

16、文中的“必剩客”是指 ____;“光盘族”是指 ____;“兜着走”是指 _____。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__,运用这种方法的好处是 ______。 18、根据图表信息可知,节约意识最强的年龄段是 ;最需要接受节约教育的年龄段是 。 A.20岁及以下 B.21﹣30岁 C.31﹣40岁 D.41﹣50岁 E.51﹣60岁 F.60岁以上

19、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横线处填上一句关于珍惜粮食的名言警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①我见过一个母亲,一个阳光下守望的母亲。母亲就站在七月炙热的阳光下翘首望着百米外的考场,神色(凝重 庄重)。母亲脸上早已流淌着豆大的汗珠,汗水将她的衣衫浸得水洗一样,她的略带些白的头发(杂乱 凌乱)地贴在前额上。母亲就这样半张着嘴,一动不动地盯着考场,站成一尊雕像。

②树荫下说笑的家长停止了说笑,他们惊讶地望着阳光下的母亲。有人劝母亲挪到树荫下,母亲神情(漠然 肃然)的脸上挤出浅浅的微笑,说道:“站在这里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考场,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孩子。”

③没人笑她痴,没人笑她傻,也没有人再劝她。

④烈日下守望的母亲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就又目不转睛地盯着考场了。不知过了多久,也许半个小时,也许一个小时,母亲像摊软泥一样瘫在了地上。众人一声惊呼后都围了上去,看千呼万唤后仍是昏迷不醒,便将她抬到学校大门口的医务室里。 ⑤听了心跳,量了血压,挂了吊针,母亲仍然紧闭着双眼,经验丰富的医生微笑着告诉众人:“看我怎样弄醒她。”

⑥医生附在母亲耳边,轻轻地说了句:“学生下考场了。”

⑦母亲猛地从床上坐起来,拔掉针头,下了病床:“我得赶快问问儿子考得怎么样。” ⑧我常常将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学生说,这个故事抵得上一千句枯燥无味的说教。20、给文章拟一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 21、选择括号内合适的词语,打“√”。

2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守望:__________炙热:______

23、段①和段⑦在刻画母亲形象时,分别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来描写的。

24、文中哪一处描写最让你感动?用直线画出来,并说明为什么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

25、你觉得母亲在阳光下守望的是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不少于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 习作

《三字经》里有“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然。”说的是汉代人黄香,从小对父母很孝顺,夏日炎热,其父无法入睡,他就用扇子扇凉枕席,冬天寒冷,他先用身体暖热被褥,才让父亲上床休息。黄香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体现了一颗感恩的心。其实在生活中,感恩之心的表现有很多,回报师长的传道授业,回报朋友的细心关照,回报素昧平生者的无私援助……感恩是做人的美德,是生活的大智慧,请以感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50字的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2.中心明确,条理清楚。3.语言简洁生动,感情真挚。4.书写工整规范,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 唯恐 严峻 徘徊 耽搁 万象更新 见微知著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恐、峻、徊、耽、搁、象、微”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C

解析: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 有误。坚劲,读音:jiān jìng,意思是劲健有力;坚强不屈。处境,拼音:chǔ jìng,意思是指所处的境地。

B 有误。燕山,拼音:yān shān。汤匙,拼音:tāng chí,指餐具。舀汤的小勺 C 正确。

D 有误。栖息,拼音:qī xī,意思是歇息。兴旺,拼音:xīng wàng,形容事业或经济状况昌盛发达,生机蓬勃。

3.C

解析:C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错别字有关的知识。

余音绕梁:指的是歌声绕着屋梁三天不绝,后来形容歌声优美。

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成的。形容技巧的高超。因此“功”应该写作“工”。

4.B

解析: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修辞手法的判断和理解,结合选项的内容进行辨析,可以得出例句和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B项。

例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是夸张的修辞手法,更能体现写出雨水之大,来势凶猛。 A项:拟人,把荷花当成人来写。 B项:夸张,夸张的写出了厦门的面积小。 C项:比喻,把巨石比作智慧老者。

D项:运用比喻,“孺子牛”比喻劳动人民,“千夫指”比喻国民党反动派的攻击。“横眉”与“俯首”,“冷对”与“甘为”,“千夫指”与“孺子牛”都是相对的,整个句子形式匀称,谈起来声音和谐,给人以美感。

5.D

解析:D

【详解】A 同音字用错,他座(坐)在坐(座)位上。B搭配不当,在“花香”前加“闻到”。C“他”知道不明,改为“他们”。D正确。

6.D

解析:D

【详解】此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A《红楼梦》和《水浒传》是书,应该用书名号。正确形式: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者《水浒传》的故事。

B这是一个排比句,中间应该用分号隔开。正确形式: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C此句说话的提示语在中间,不用冒号,应该用逗号。正确的形式是:“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

7.B

解析:B 【详解】略

8.A

解析:A 【详解】略

9. 高高的 直直的 士兵 红红的 热热的 火球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能力。

仿写句子,一般要根据例句,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方面入手进行仿写。应遵循:内容统一;结构一致;修辞相仿的要求。 如,可以根据大树的形象,可以把大树比作军人、战士等。

10.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词理解和默写。

《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全诗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前两句描写了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的情景。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韩愈,全诗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前两句描写了长安街上细密的春雨润滑如酥,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的情景,重在描写春天的景色。后两句则是对这番春色的赞美。

《浣溪沙》是宋代诗人苏轼写的一首词,全词为: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上阕写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下片诗人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

《江上渔者》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范仲淹,全诗为: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后两句将人们的视线引向水面,像一片树叶的小船,在风浪里捕鱼多艰难多危险哪!鲈鱼虽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

《泊船瓜洲》的作者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全诗为: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后两句,作者融情于景,面对“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情景,此刻作者重归朝堂,不知何时能回归家乡,表达了诗人无限的乡愁。

《游园不值》的作者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全诗为: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最后两句告诉我们:一切美好、充满生命的新鲜事物,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发展,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挡。

《题西林壁》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全诗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后两句即景说理,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这告诉我们: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11. 敬爱的老师,您为我们奉献了自己的美好年华,让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在这毕业之际,我衷心感谢您的培育之恩。 金色童年 亲情 友情 师生情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结合题干的内容进行分析。

(1)本题中对班主任说的话,围绕自己对老师的不舍和感恩之情来展开即可。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即可。

(2)本题考查的是开放性题目,结合题干的内容以及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纪念册的名字和组成的部分,注意符合要求即可。 12.12、 做官 吃 短处 除掉、去掉

13、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成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 14、并壳入口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15、不懂装懂是会闹笑话的,我们应该虚心学习我们所不知道的,求知是一种美德。 【分析】译文: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而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12、本题需要解释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这需要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和本文内容进行分析,教师可引导学生先说出整篇文章的大概意思,然后再分析单个字的意思。

13、本题需要解释整句话的意思,需要着重注意的点是“而非”和“此……也”,学生不太清楚什么是判断句,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做笔记。 14、本题在原文找到并划线即可。

15、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学生需要结合文章主要内容来进行分析。这类题型为开放性题型,学生只要围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一中心思想言之有理即可。

13.D

解析:16、 外用餐每次吃饭都一定会剩饭并且不打包带走的人群 按需点餐,每次都能将饭菜吃光的人 在外用餐点的菜过多,吃不了打包带走的人 17、 列数字 说明事物数据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 18、DA

19、取之有度,用之用节,则常足。 【解析】

16、考查词语的理解。

结合在外用餐的经历及文中的材料可知:①“必胜客”是指在外用餐每次吃饭都一定会剩饭并且不打包带走的人群;②“光盘族”是指按需点餐,每次都能将饭菜吃光的人;③“兜着走”是指在外用餐点的菜过多,吃不了打包带走的人。 17、考查对说明方法的辨析。

结合句中“500亿”“十分之一”这些数字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好处是说明事物数据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 18、考查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观察图表中的数据可知,节约意识最强的年龄段是41﹣50岁;节约意识最淡薄的是20岁以来的人,这部分最需要受节约教育。 19、考查对名言警句的积累。

结合平时的阅读积累填写关于勤俭节约的名言警句。 例如有:思前顾后,吃穿常有。 饱时省一口,饿时得一斗。 败家很容易,好比水推沙。 节约好比燕衔泥,浪费好比河决堤。

14.20、阳光下的守望 21、庄重 凌乱 漠然

22、 意思是看守瞭望。指母亲坚持站在烈日下看守、瞭望孩子; (形)像火烤一样的热。指当时的天气像火烧烤一样的热。 23、

解析:20、阳光下的守望 21、庄重 凌乱 漠然

22、 意思是看守瞭望。指母亲坚持站在烈日下看守、瞭望孩子; (形)像火烤一样的热。指当时的天气像火烧烤一样的热。 23、 神态 外貌 动作 语言

24、“母亲在烈日下只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就又目不转睛地盯着考场了”感动原因:母亲此时虽然干渴难忍,但她的心中只有儿子。因此,她强忍着干渴,也不离开半步。

25、母亲在阳光下守望的是孩子能考出一个好成绩,守望的是孩子能早日凯旋,守望的是孩子能有一个辉煌、灿烂的前程。 【解析】

20、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结合文段的内容,主要描写的是母亲在阳光下守望着自己的孩子。所以文段的标题可以是《阳光下的守望》

21、本题考查的是选词填空。 凝重:(形)①庄重;稳重。②浓重

庄重:(形)严肃端正;不轻浮。符合原文的语境。 杂乱:形容繁多而又无序,缺乏条理。

凌乱:(形)杂乱又不整齐,没有秩序。符合原文的语境。 漠然:(形)毫不在意、毫不关心的样子。符合原文的语境。 肃然:严谨恭敬的样子。 22、本题考查的是词语解释。

结合词语的特点以及上下文的语境进行分析。解释词语时要写出词语的本义和文中义即可。本题中“守望”意思是看守瞭望。指母亲坚持站在烈日下看守、瞭望孩子。“炙热”(形)像火烤一样的热。指当时的天气像火烧烤一样的热。 2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母亲脸上早已流淌着豆大的汗珠,汗水将她的衣衫浸得水洗一样,她的略带些白的头发凌乱地贴在前额上。母亲就这样半张着嘴,一动不动地盯着考场,站成一尊雕像。”是对母亲的外貌描写。从“母亲神情漠然的脸上挤出浅浅的微笑,说道:“站在这里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考场,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孩子。”可以得出这是对母亲的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从“烈日下守望的母亲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就又目不转睛地盯着考场了。不知过了多久,也许半个小时,也许一个小时,母亲像摊软泥一样瘫在了地上。”可以得出这是动作描写。 24、本题考查的是开放性题目。

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分析,找出文段中最让人感动的描写,写出理由即可。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理由完整充分。 2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结合原文第六七段的内容:医生附在母亲耳边,轻轻地说了句:“学生下考场了。”母亲猛地从床上坐起来,拔掉针头,下了病床:“我得赶快问问儿子考得怎么样。”可以得出母亲守望的是孩子。守望孩子能有一个好成绩,有一个好的前程。围绕这个方面来回答即可。 15.范文: 感恩

妈妈在我心目中是一位平凡的母亲,同时也是令我十分敬佩的母亲,她像“母鸡呵护小鸡”那样关怀和爱护着我。

记得一个下着倾盆大雨的晚上,爸爸在单位值夜班,只有我和妈妈在家。夜里, 解析:范文:

感恩

妈妈在我心目中是一位平凡的母亲,同时也是令我十分敬佩的母亲,她像“母鸡呵护小鸡”那样关怀和爱护着我。

记得一个下着倾盆大雨的晚上,爸爸在单位值夜班,只有我和妈妈在家。夜里,我突然感到身体不舒服,躺在床上呻吟着。妈妈闻声赶来,用手摸了一下我的额头说道:“怎么热得这么烫手啊!是不是发烧了!”妈妈二话没说就心疼地抱起我到医院去。由于天黑而且下着

大雨,连出租车都等不到,妈妈披了件雨披,把我贴在怀里,两步并着一步“飞”到医院里。一边喘着粗气,一边对医生说:“我女儿生病了……。”医生检查后说我着凉得了重感冒,要挂吊针。当针头扎进我的血管里我是又怕又疼,浑身发抖,吓得直往妈妈怀里钻。妈妈一边用嘴对着我扎针的地方轻轻吹着,一边用手轻轻拍着我身体,一会儿我就不知不觉睡着了。第二天,我醒来后就一下子扑到妈妈的怀抱里……妈妈不仅关心我的身体,而且重视我的学习。有一次,我有道语文题不会做,问妈妈,妈妈当时也不知道。她就帮我找资料,查电脑,寻找最准确的答案。时间一分一秒就过去了,我等不及就睡觉去了……第二天当我起床时,”爸爸小声地对我说:“轻一点,你妈妈昨晚帮你查资料到深夜12点多,让她多睡一会儿吧。我听后十分感动,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正因为妈妈耐心地辅导,我的每次考试基本上都在90分以上,成绩在班上总是名列前茅。

在妈妈的关心和爱护下,我快乐健康地成长着,总有一天,我会用学到的知识和本领来报答妈妈对我的爱!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通过阅读题目要求可知,本次习作为命题作文,要求以“感恩”为题写一篇作文。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很多人在伴我们前行,为我们付出。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导之恩,朋友的关心……我们每个人都要深怀感恩之心,回顾成长历程,你最想感谢谁,在你成长过程中,他(她)给了你哪些关爱或帮助,选择最想和同学分享的去写。 写作构思:

开头:开门见山/修辞式开头点题。

正文:文中要表达出自己内心真挚的感恩之情。注意把内容写具体,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结尾:总结式或抒情式扣题,照应主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