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式变换
1.下列句子表达情感最强烈的一项是( ) A. 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令人惊叹。 B. 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难道不令人惊叹? C. 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会令人惊叹吗? D. 令人惊叹,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 【答案】 B
【解析】【分析】B相“难道不令人惊叹”是个反问句,语气最强,语意最重。A为一般陈述句。C一般疑问句。D谓语前置句,比A句情感稍强,但没有B句强烈。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情感的把握,注意明确陈述句、疑问句、反问句等表达感情的不同。
2.阅读下面一篇短文,按要求答题。
不除糟粕,何来精华
目睹朋友加工琥珀,一块105克的原石,本来是黯淡的深褐色,其貌不(yáng),切除边角后余82克,隐约可见内在的微光。继续打磨,最终诞生一枚30克的大圆珠、清洁光亮晶(yíng)剔透,质地柔美,色泽温润。
不除糟粕,何来精华?人也是这样。不经历风吹雨打,不历事炼心,又如何在蜕变中实现华丽转身?愈来愈璀璨的那条路,必然是一个层层磨砺淬炼的过程。越经世事的打磨,生命越圆润,越精致,越美丽,越有品质的芳香。那些风雨,其实,都是人生的抛光与包浆。所以,只要勇于承受,选择忍耐,那些疼痛,都会变成生命的滋养。
不改变错误的认知,便难有正确的信念;不清理心灵的污垢。便无法彰显圣洁的华彩;不剔除思想的糟粕,便不会拥有灵透的智慧。
弃糟粕,留精华。也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其貌不________(yáng) ②晶________(yíng)剔透
③蜕________(A.duì B.tuì)变 ④污垢________(A.gōu B.hòu) (2)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哪一句是病句?( ) A.愈来愈璀璨的那条路,必然是一个层层磨砺淬炼的过程。 B.弃糟粕,留精华,也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
(3)不改变原意,把“不除糟粕,何来精华?”改成陈述句,然后说说原句的表达效果。 【答案】 (1)扬;莹;B;A (2)A
(3)改句:不除糟粕就没有精华。
表达效果:原句采用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加強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汉字的字形和字音的识记答题,注意“羊”不要写成“杨”;“莹”不要写成“萤”或“荧”;“蜕”和“锐”的区别;“垢”和“后”的区别。
(2)A搭配不当,正确的句子是: 那条路愈来愈璀璨,必然是一个层层磨砺淬炼的过程。B没有语病。
(3)句式转化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是不能改变原意。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此句应把“何来”改成“就没有”或“就不会有”,问号变成句号。反问句变成陈述句后,虽然句意没有发生变化,但语气明显减弱,也就是说反问句表达的语气更强烈,而且反问句的形式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故答案为:⑴①扬;②莹;③B;④A; ⑵ A;
⑶ 改句:不除糟粕就没有精华。
表达效果:原句采用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加強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汉字及给汉字注音的能力。给汉字注音,要注意字母的拼写、声调符号及标注位置、多音字的区别等。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避免混淆。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多音字、易错字,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⑵本题考查学生的病句辨析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要牢固掌握病句成因和病句类型的相关知识,这是完成词类题目的基础。其次,要学会运用所掌握的语法知识解决平时阅读和写作中遇到的语言问题,增强语言感悟能力,不断提高病句辨析能力。 ⑶本题考查学生句式转换的能力。句式转换包括:单句与复句之间的转换、肯定句与否定句之间的转换、祈使句与疑问句之间的转换、陈述句与反问句之间的转换等。答题时要注意,无论句式怎么转换,句子的意思不能变。本题要求将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3.指出下列句子是什么句式,分析其表达效果。 (1)你们完了,快完了! 句式: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
(2)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 句式: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
【答案】 (1)感叹句;揭露了敌人的虚伪本质,表达了对敌人的蔑视 (2)反问句;揭露了反动派的凶残与愚蠢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于句式的掌握和课文内容的理解。
(1)由感叹号可知,为感叹句。结合课文内容,可知这是闻一多先生对于反动派的痛斥,因此表达效果为揭露了敌人的虚伪本质,表达了对敌人的蔑视
(2)由问号以及语气可知,为反问句。结合课文内容,可知这是闻一多在义愤填膺的状态下发出的呼喊,因此效果为揭露了反动派的凶残与愚蠢
故答案为:(1)感叹句;揭露了敌人的虚伪本质,表达了对敌人的蔑视;(2)反问句;揭露了反动派的凶残与愚蠢
【点评】本题的考查将句式语气知识与课文内容相联系,难度中等,主要在于理解内容。
4.下面几种句式的变化形式是你熟悉的,请照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使句意不变。 ①例:气候变化无常,人们怎么能不感冒呢? 气候变化无常,人们会感冒。
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难道会望而却步吗? ②例:王宁说:“我要像李刚那样关心集体。” 王宁说,他要像李刚那样关心集体。
烈士的母亲说:“我的儿子是潜艇兵,为祖国牺牲光荣,我不能对组织提出任何要求。” 【答案】 ①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不会望而却步。②烈士的母亲说,她的儿子是潜艇兵,为祖国而牺牲光荣,她不能对组织提出任何要求。
【解析】【分析】①句式反问句,可以改为陈述句。注意意思不能变。②可以改为“转述句”。“转述句”就是把别人说的话转达出来。标点符号的改变:直述句改为转述句,冒号要改为逗号,双引号要去掉,再加上句号,并改成第三人称的说法;“转述句”改“直述句”,要加上冒号和引号,再加上句号,就是从第三人称转化为第一人称。
故答案为: ①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不会望而却步。②烈士的母亲说,她的儿子是潜艇兵,为祖国而牺牲光荣,她不能对组织提出任何要求。
【点评】本题考查了句子的改写,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句式的改变或要求的其他形式的改变。做此题时一定要掌握方法,保持句子的意思不变。
5.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对“二十四史”作一解说。(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①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是二十四史的编撰目的。 ②封建统治者称二十四史为“正史”。 ③纪传体是二十四史采用的体例。
④对中国四千多年来的历史,二十四史所作的记录是比较系统的。
【答案】 二十四史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而编撰的,对中国四千多年来的历史作了较系统记录的,被封建统治者称为“正史”的纪传体史书。
【解析】【分析】单句,是由短语或单个的词构成的句子,有特定的语调,能独自表达一定的意思的语言单位,不可再分析出分句的句子。可分为主谓句非主谓句两类。 解答本题需要提取关键词,比如,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而编撰、对中国四千多年来的历史作了较系统记录等。
故答案为:二十四史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而编撰的,对中国四千多年来的历史作了较系统记录的,被封建统治者称为“正史”的纪传体史书。
【点评】这是一道下定义类试题,所谓下定义,就是用简短明确的语句提示概念的内涵,即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点或本质的一种逻辑方法。
6.李香对我说:“我今天发烧,不能到校上课了,请你替我向老师请假。”(改为转述语言)
我对老师说:________。
【答案】 老师,李香跟我说,她今天发烧,不能到校上课了,让我代她向老师请假。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李香发烧”“不能到校上课”“向老师请假”,应以自己的口吻转述。注意叙述要明了,文字要简明,用语要得体。还要注意变换人称。
故答案为:老师,李香跟我说,她今天发烧,不能到校上课了,让我代她向老师请假。 【点评】本题考查口语表达能力。转述人物和故事,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回答。
7.把下面的内容放在A,B两种语言环境中转述,要求人称正确,语气准确,内容清楚。 1955年6月,科学家钱学森写信给人大常委会,向祖国母亲发出了求救的呼声。周恩来总理对此非常重视,立即指示,速将此信送给中国驻波兰大使王炳南,指示他在中美大使级会谈中,据理力争,设法营救钱学森回国。 A.送信人对王炳南大使说:________。
B.王炳南大使不在,送信人对他的秘书说:________。
【答案】“王大使,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渴望回国,写信来向祖国求救。周总理对此事非常重视,让我把这封信转交给您,他指示您在中美大使级会谈中要据理力争,设法营救先生回国。”;“秘书同志,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渴望回国,写信来向祖国求救。周总理对此事非常重视,让我把这封信交给王大使,并指示他在中美大使级会谈中要据理力争,设法营救钱先生回国。请您把总理的话转告王大使。”
【解析】【分析】转换引述句:(1)标点符号的改变(2)人称的变化
如:A.送信人对王炳南大使说:“王大使,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渴望回国,写信来向祖国求救。周总理对此事非常重视,让我把这封信转交给您,他指示您在中美大使级会谈中要据理力争,设法营救先生回国。”
B.王炳南大使不在,送信人对他的秘书说:“秘书同志,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渴望回国,写信来向祖国求救。周总理对此事非常重视,让我把这封信交给王大使,并指示他在中美大使级会谈中要据理力争,设法营救钱先生回国。请您把总理的话转告王大使。” 【点评】掌握转述句改引述句的方法。平时多练习。 四、语言表达(共10题;共68分)
8.下面选项中,前后两句的划线部分意思不同的项是(多选题)( )
A. 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夏天,能穿多少穿多少。 B. 剩女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谁都看不上 , ∥二是谁都看不上。
C. 某人单身的原因是:原来喜欢一个人。∥现在喜欢一个人。 D. 地铁里一个女孩在给男朋友打电话:“我已经到中山公园了,你快出来往地铁口走。如果你到了,我还没到,你就等着吧。∥如果我到了,你还没到,你就等着吧。” 【答案】 A,B,C,D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语意的理解。
A.前一句中的“多少”是“少”的意思;后一句的“多少”是“多”的意思。
B.前一句的意思是“剩女”眼光高,谁都看不上;后一句的意思是没有人看得上“剩女”。 C.前一句的意思是真正喜欢某个人;后一句的意思是喜欢单身。
D.前一句指的是女孩让男孩等自己一会;后一句指的是“你”如果迟到了,后果会很严重,会受到“我”的惩罚。所以答案为ABCD。 故答案为:ABCD。
【点评】有些话虽然用严格的逻辑眼光来分析有点说不过去,但是大家都这样说,都懂得它的意思,听的人和说的人中间毫无隔阂,毫无误会.站在语法的立场上,就不能不承认它是正确的。
三、填空题(共1题;共2分)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盛夏,热浪滚滚,好似飓风扇动着烈火,大地也似在热浪中战栗。繁枝伸向高空,仿佛要擎起整个沧穹。根须深深扎入泥土,紧紧地拥抱着大地。每一个叶孔都在悸动,拼命地呼吸着空气,吸收着阳光。每一条叶脉都在沸腾,贪婪地shŭn吸着大自然的乳汁,为的是让秋的硕果更加甘甜。烈火的洪波已经漫过了堤岸,但是别担忧,那未来的一切,正在这火的波涛中孕育。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画线的字注音。 shŭn________吸 堤________岸 悸________动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 (3)“擎起”中“擎”的意思是________。“贪婪”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4)将文中画线句子改为反问句:________。 【答案】 (1)(吮)吸;堤(dī)岸;悸(jì)动 (2)沧穹;苍穹 (3)举;渴求而不知满足
(4)那未来的一切,不正在这火的波涛中孕育吗?
【解析】【分析】(1)字形题中的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如“吮吸”:用嘴吸。亦比喻榨取、伤害。注意据义定形。字音题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如“悸”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字音。 (2)字形题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沧”“苍”,造字法都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3)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如“贪婪”本义:对财物、钱等充满非同寻常的强烈欲望。在文中是“渴求而不知满足”之意。
(4)方法: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正在)改为否定词(不正在),在否定词前面加上“难道”等反问语气词(也可不加),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故答案为:⑴ (吮)吸;堤(dī)岸 ;悸(jì)动 ⑵ 沧穹 ;苍穹 ⑶ 举;渴求而不知满足
⑷ 那未来的一切,不正在这火的波涛中孕育吗?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
读错、写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错别字的辨析,解答此题要注意仔细体会形近字之间用法的差别,尤其是形声字的形旁,要求学生在平时多留心,以达到正确的书写。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词语意义的理解,要求考生注意在平时掌握常用词语,注意积累,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理解词义。
⑷本题考查考生句式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要求考生在平时学习中要掌握基本的就是,能够灵活运用。
10.下列句子句式变换后,意思发生了明显变化的一项是( )
A. 原句:这本书的内容人人都说好。改句:这本书的内容谁说不好呢? B. 原句:要实现江西在中部崛起的宏伟目标,不光需要科技的力量,而且需要战略的眼光。改句:要实现江西在中部崛起的宏伟目标,不光需要战略的眼光,而且需要科技的力量。
C. 原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改句: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D. 原句:一个不可思议的能够理解宇宙的智慧生物,正是伟大的宇宙自己用纯粹的物质创造的。改句:宇宙,它的伟大在于,它用纯粹的物质,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能够理解它的智慧生物。 【答案】 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式之间的转换,答题时要注意,无论句式怎么转换,要看句子的意思有没有改变,重点注意两个句子之间哪些词语变了,这些词语有没有影响句意的表达。本题中要特别注意肯定反问句表达否定意思,否定反问句表达肯定意思。B 项意思发生变化,原句重点是战略的眼光,改句重点是科技的力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式变换能力。根据语气的不同,句子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设问句、反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不同语气的句子可以表达大致相同的意思,但表达效果不同。根据表达的需要,不同语气的句式可以变换。注意句式的变换,其实只是句子形式的变化,它的意思不会发生变化。
11.下列句子原句与改句意思发生改变的一项是( )
A. 原句:谈起最喜欢的人,小李毫不犹豫地叫到:“萝卜”。改句:萝卜最喜欢的人是小李。
B. 原句:不断提高的收入水平正推动中国人对牛肉的需求,如今牛肉的售价要比猪肉贵。改句:现在牛肉价格比猪肉贵是收入增加、需求增大造成的。
C. 原句:难道《人民的名义》不是一部叫好叫座的文艺作品?改句:《人民的名义》是一部好的文艺作品。
D. 原句:我们是党的干部,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要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改句: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是党员干部的责任。 【答案】 A
【解析】【分析】A项。原句是强调喜欢萝卜的人,是说小李喜欢萝卜。而改句的意思正
好相反。
12.请参照画线部分,再补写两个句子。要求:能从不同角度揭示“梦想”的内涵,表达具体形象。
梦想的天空有灿烂的云霞,引领着无数的追梦人为之奔跑,如夸父逐日般执着。追逐中会有迷惘,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追逐中会有疲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追逐中会有意气风发,这时给梦一艘航船,________,驶向彼岸。
【答案】 这时给梦一把梯子;在薄雾中攀登高处;辨明方向;这时给梦一杯香茗;在思索中调整心态;昂扬斗志;在角逐中乘风破浪
【解析】【分析】仔细观察题干,明确所写内容和梦想有关,还要采用暗喻的修辞手法,选择合适的喻体,并写出这一喻体对我们实现梦想的帮助。
故答案为:这时给梦一把梯子;在薄雾中攀登高处;辨明方向;这时给梦一杯香茗;在思索中调整心态;昂扬斗志;在角逐中乘风破浪
【点评】本题是对句子仿写的考查。做此题时,要注意仿写的句式必须和例句相同。即结构,修辞格要相同,内容相近,语言相合,字数相当,要注意识别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或句子间的关系,然后直接套用。
13.把下面的三个短句变换成一个长句。(可以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①蒸发岩只有在海洋干涸的条件下才能形成是一个科学事实。 ②海洋地质学家根据这一科学事实认为,地中海曾经干涸过。 ③海洋地质学家还认为,地中海可能一度是沙漠。
【答案】海洋地质学家根据蒸发岩只有在海洋干涸的条件下才能形成这一科学事实认为,地中海曾经干涸过,还可能一度是沙漠。
【解析】【分析】将短句变长,主要将若干个短句的主语、谓语、宾语紧缩为长句的主语、谓语、宾语,将其余内容有序地变成附加成分。
14.语言综合运用。
展开联想和想象,扩展下面的句子。 春天来了,大地绿了。
【答案】春天携着温暖的气息悄然而至,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舒服极了,大地铺上了一层碧绿的毛毯,踏上去,走一走,软绵绵的。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扩写句子的能力。扩写,顾名思义,它是在主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也就是说,根据表达的需要添加上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份,使句子的意思更具体形象,充实丰满。先划分出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然后在三者前面加上修饰语。可以从时间、地点、数量、形态、性质、速度等方面进行补充。此题可以围绕“来”和“绿”进行扩展。
15.请分点概括“开展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的三项措施,每项不超过9个字。
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连日来,城北街道迅速行动,落实三项措施推进此项活动。
3月12日,街道领导在全场开展群众教育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部署大会上作动员蒋华,并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全面部署。为加强对本次活动的组织领导,街道成立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以党委书记为组长,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并设立办公室,明确职责,并有专人负责。为有效推进工作进程,设立意见箱5个,电子邮箱1个,热线电话2部,采用这些创新载体,便于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征求群众对全场干部作风的反应。
【答案】①广泛动员,周密部署 ②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③创新载体,有效推进 【解析】【分析】理解文本意思,分条概括即可。 【点评】学生要熟读文本,具有一定的分析概括能力。
16.把下面每组的三句话合成一句话,写在横线上。
①渔夫见青烟全进了胆瓶。渔夫立刻拾起盖印的锡封。渔夫把瓶口封上。 ________ 。
②渔夫脱了衣服。渔夫跳下水去。渔夫把网拖上岸来。 ________ 。
【答案】 渔夫见青烟全进了瓶胆,立刻拾起盖印的锡封,把瓶口封上。;渔夫脱了衣服,跳下水去,把网拖上岸来。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只要去掉句子中重复的词语,如“渔夫”即可。 【点评】解答此题只要去掉句子中重复的词语。
17.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①你能借给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 改写成祈使句:________
②叫我发愁的是一粒珍珠、一块宝石都没有,没有什么戴的。我处处带着穷酸气,很想不去参加这个晚会。 改写成反问句:________
【答案】你借给我这件吧。;难道想去参加这个晚会?
【解析】【分析】祈使句是对对方劝说、要求或带有命令、禁止等语气的句子,反问句是以疑问的语气表达肯定意思的句子。根据两个句式的特点按照原句的内容改写。 【点评】句式的改写,只能改动句子的表达形式,原意不能改变。
18.下列对句子主干的提取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市在驻澳门特派员公署成功举办了以“运河名城,精致扬州”为主题的城市推介会。 ——驻澳门特派员公署举办城市推介会。
B. 贺知章的《咏柳》描绘了杨柳柔长的枝条和嫩绿的新叶在春风吹拂下摇曳的迷人姿态。 ——贺知章描绘枝条和新叶。
C. 素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的扬州是一座古城风貌保存较好的历史文化名城。 ——扬州是名城。
D. 能够品尝到清香醇厚的龙井茶,对外国游客来说,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龙井茶真是难得。 【答案】 C
【解析】【分析】A句应提取为“我市举办城市推介会”;B句应提取为“《咏柳》描绘姿态”;D 句应提取为“能够品尝龙井茶是享受”。
【点评】长句与短句变换原则:①审清题目要求。②要明确句式经过变换,只是句子形式发生变化,不改变原句的意思。③可以在字词上微调,但不能随意删减和添加。④改变后的句子必须是健康的。
19.下列句子原句与改句意思发生改变的一项是( )
A. 原句:谈起最喜欢的人,小李毫不犹豫地叫道:“萝卜”。改句:萝卜最喜欢的人是小李。 B. 原句:不断提高的收入水平正推动中国人对牛肉的需求,如今牛肉的售价要比猪肉贵。改句:现在牛肉价格比猪肉贵是收入增加、需求增大造成的。
C. 原句:难道《人民的名义》不是一部叫好叫座的文艺作品?改句:《人民的名义》是一部好的文艺作品。 D. 原句:我们是党的干部,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要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改句: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是党员干部的职责。 【答案】 A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句意的分析理解能力,现代汉语的句式十分丰富,常见的有:长句和短句,主动句和被动句,肯定句和否定句,陈述句和反问句,单句和复句,整句和散句。变换句式时,要按照要求变换相应的句式,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意思,本题中,BCD选项都没有改变句子的意思,只有A项。原句是强调最喜欢的人是萝卜,而改句的意思正好相反。 故答案为:A
【点评】做此题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句式的特点,并能根据要求,准确变换句子。
20.下列句子变换后意思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 原句:吉安市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中创新理念。改句:吉安市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中怎能不断创新理念? B. 原句:当天16时,监测显示,南昌最高气温为35.9℃改句:监测显示,当天16时,为南昌最高气温35.9℃
C. 原句:经过血与火的考验,陶侃成为一颗军事新星,冉冉升起于羸弱的晋王朝的军事新星。改句:陶侃经过血与火的考验,成为一颗冉冉升起于羸弱的晋王朝的军事新星。 D. 原句:竹岩虽属赣地,但其风土、人情、语言均与浙江江山相似。改句:竹岩
即使属赣地,其风土、人情、语言也均与浙江江山相似。 【答案】 C
【解析】【分析】A改句用反问句强调“创新理念”的必要性,原句则没有。 B“当天16时”是监测的时间,还是南昌最高气温的时间。
D原句强调“其风土、人情、语言均与浙江江山相似”,改句则没有。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是对句式变换的考查。句式变换的原则是不能改变原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