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四钢结构毕业设计

来源:东饰资讯网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一章 设计资料

1.1工程概况

1.1.1工程名称

南京沃得有限公司成品车间厂房设计 1.1.2工程地点

江苏,南京

1.1.3已确定的设计初步方案

本工程为两跨单层轻型门式刚架钢结构厂房,每跨跨度18m,刚架间距9m,平面轴线尺寸为36m×72m,跨内各设置起重量为5t的A5级电动单梁吊车1台。建筑总平面示意图、初步确定的柱网布置、厂房剖面示意图见附图。 1.1.4工程地质资料

(1)本工程废弃建筑已拆除,场地无液化土层,Ⅱ类场地。场地绝对标高为9.2 m ~9.8 m

(2)根据野外地质钻探、原位测试结合室内土工试验,本场地土层分布情况如下:

①层素填土:黄灰色,黄褐色,可塑或软流塑状态,结构松散,含植物根茎,具湿陷性;

②-1粉质粘土:黄褐色,黄灰色,可塑状态为主,局部硬塑状态,可见铁锰质氧化物,中等压缩性,该层土切面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ES1-2=7.86Mpa,fak=170kpa,e0=0.693;

②-2层粉质粘土夹粉土:黄灰-青灰色,可塑状态,土切面稍有光滑,干强度中—低,韧性中-低,粉土与粉质粘土呈混杂形式,土质不均。ES=5.69Mpa,fak=120kpa,e0=0.925;

②-3层粉土夹粉质粘土:青灰色,很湿,稍密状态,见云母片,局部减少量朽木、贝壳,粉质粘土呈软塑状态,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中等。ES=7.12Mpa,fak=130kpa,e0=0.940;

③粉质粘土:深灰色,可塑状态为主,中等压缩性,土切面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ES=7.09Mpa,fak=180kpa,e0=0.739;

④粘土夹硕石:灰色,粉质粘土呈软可塑状态,硕石含量约5%~20%,为硅质硕,硕径2cm~5cm,硕石呈棱角状,磨圆度不好。

(3)拟建场区内地下水类型为空隙潜水,局部为微承压水,空隙潜水赋存于①层、②-2层土中,微承压水主要赋存于②-3层土中,①层、②-2层为弱透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水层,孔内稳定水位埋深在0.44m~1.78m,建议设计基准内年最高水位埋深按拟建建筑室外地坪下0.5m考虑;

(4)根据拟建建筑的结构、荷载特点、地基土分布情况建议本工程采用天然地基,挖除①层填土,以②-1层粉质粘土层作为持力层。

1.1.5设计荷载

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采用 1.1.6抗震

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1.1.7施工技术条件

本工程由建筑工程公司承建,设备齐全,技术良好 1.1.8材料供应

三材及一般材料能按计划及时供应 1.1.9水、电供应

由建筑单位保证

1.2设计内容和要求

1.2.1建筑部分

根据已有的总平面图,设计该工业厂房的单体方案,并深化至初步设计阶段,局部达到施工图要求。

在已定的建筑初步方案上进行建筑设计,并完成下列建筑施工图绘制。 1.2.2结构部分

要求编制结构设计计算书,绘制结构施工图,并进行简要的技术经济分析。且应符合如下要求:

1.2.2.1进行结构布置,选择构件截面尺寸及材料标号; 1.2.2.2对下列结构、构件进行设计计算;

1.2.2.2.1一榀门式刚架的荷载计算,内力分析(荷载、活载、风载、吊车荷载)及组合,构件截面设计;墙梁、檩条、吊车梁设计; 1.2.2.2.2上机计算(PKPM)并与手算结果校核; 1.2.2.2.3基础设计(采用柱下独立基础); 1.2.2.3绘制施工图。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1.3参考文献

[1] 苏J9501—9509. 江苏省建筑配件通用图集[S].

[2] GB50017—2003. 钢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3] GB50010—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2006.

[4] 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2002.

[5] GB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02.

[6] 包头钢铁设计研究总院,中国钢结构协会房屋建筑钢结构协会.钢结构设计与计算(第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7] 《钢结构设计手册》编辑委员会.钢结构设计手册(上册)第三版[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8] 陈绍蕃.钢结构(下册)房屋建筑钢结构设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9] 唐锦春,郭鼎康.简明建筑结构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0] 侯兆欣,蔡昭昀,李秀川.轻型钢结构建筑节点构造[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二章 建筑设计以及结构的选型与布置

2.1建筑设计

2.1.1建筑布局

本工程建筑设计采用门式刚架结构方案,厂房平面尺寸为36m×72m,柱距为9.0m,室内外高差0.3m,采用双跨单层轻型门式钢架钢结构,屋面坡度1/15。厂房设有两台起重量为5t的A5级电动单梁吊车1台。 2.1.2主体厂房设计

根据使用功能,生产区为36m×72m,能满足产品生产的需要。地面为混凝土水泥地面,造价经济,施工方便。 2.1.3屋面、墙面设计

屋面和墙面均采用压型钢板板,目前被广泛使用。 本工程屋面采用非上人屋面。

屋面排水为两边内置天沟排水,坡度为1%。 2.1.4门窗设计

在厂房的南西北各设各有两个钢推拉门,供运输车辆和人员的出入。

窗户共有四种型号,大小不等,具体规格可见建筑设计总说明中的门窗表,设置可见厂房的平面图。 2.2.1 柱网布置

首先柱网布置应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其次,为使结构设计经济合理,厂房结构构件逐不统一,提高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及施工机械化的水平,柱网布置还必须满足《厂房建筑统一化基本规则》的规定。

2.2.2 定位轴线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2.2.3 墙梁设置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的侧墙,在采用压型钢板作维护面时,墙梁宜布置在刚架柱的外侧,其间距随墙板板型及规格而定,但不大于计算确定的值 2.2.4 屋面结构

压型钢板是目前轻型屋面有檩体系中应用最广泛的屋面材料

屋面坡度1/15,檩条采用H型钢檩条,本工程采用,间距为1.5m,跨度为9m,与1/3处各设一道拉条,钢材Q235。

2.2.5 墙体结构

采用压型钢板

墙梁采用H型钢 200*150*4.5*6间距1.5m,跨度9m。 2.2.6 吊车梁

A5级电动单梁吊车,电动吊车梁总高

上翼缘宽度 ,厚度 ;下翼缘宽度 ,厚度

2.2.7 刚架结构

门式刚架的梁和边柱均采用H600*250*6*10型钢。

2.2.8 抗风柱

抗风柱选用 HB1B2TwT1T250025025081010 型柱,间距为9m。

2.2.9基础类型

基础选用柱下独立基础,基础材料采用C30混凝土和HRB335级钢筋,基础埋深1.65m。

2.2.10 构造说明

本工程地下为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上部为门式刚架结构,钢材采用Q345,焊条E50型,节点采用焊接和高强螺栓连接。

3.1压型钢板的设计

屋面材料采用压型钢板。檩条间距为1.5m。选用YX130-300-600(W600)型压型钢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板,板厚t=0.8mm,截面形状及尺寸如图(1)所示:

图1

压型钢板板重为

设计荷载为: 3.1.1内力计算

压型钢板单波线荷载:

按简支梁计算跨中最大弯矩:

3.1.2截面几何特征计算

, , , ,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3.1.3有效截面计算

3.1.3.1腹板:系非均匀受压的两边支撑板,其腹板上、下两端分别受压应力与拉应力作用:

相邻板件:

, ,

因为 则

因此腹板全截面有效。 3.1.3.2上翼缘:

, , ,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因此上翼缘板件全截面有效。 3.1.3.3下翼缘:

下翼缘板件为均匀受拉,故下翼缘截面全部有效。 3.1.3.4有效截面特性计算:

由以上计算分析,上翼缘的计算宽度应按有效宽度 考虑,因此整个截面的几个特性须重计算:

, , ,

3.1.3.4强度验算 3.1.3.4.1正应力验算:

3.1.3.4.2剪应力验算:

腹板最大剪应力: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腹板平均剪应力:

因为 所以

根据以上计算分析,该压型钢板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3.1.3.5刚度验算:

按单跨简支板计算跨中最大挠度:

根据以上计算分析,该压型钢板刚度满足设计要求。

3.2檩条设计

3.2.1设计资料

屋面材料为压型钢板,屋面坡度为15%(α=8.53),檩条跨度为9m,在1/3处各设一道拉条,共两条拉条,水平檩距为1.5m,钢材为Q235钢。 3.2.2荷载计算 1.永久荷载标准值

压型钢板(含80mm厚的保温层) 0.25KN/㎡

檩条(包括拉条) 0.05KN/㎡ 0.30 KN/㎡ 2.可变荷载

屋面活荷载为0.50 KN/㎡,雪荷载为0.65 KN/㎡,基本风压W。=0.40 KN/㎡ 3.2.3内力计算

3.2.3.1第一种组合:永久荷载与屋面活荷载组合: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1)檩条线荷载

标准值:设计值: =

qxqsin0.283KN/Nqyqcos1.884KN/N(2)檩条内力计算 弯距设计值:

3.2.3.2 永久荷载与风荷载吸力组合

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取µZ=1.0(高度小于10m,B类地面粗糙度),按《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风荷载体型系数取边缘带µS=-1.40(吸),则垂直屋面的风荷载标准值:

W=1.036μ

μ

W=-1.4x1.036x1.0x0.4=-0.58KN/M

标准值:设计值: 1=

弯距设计值: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3.2.4截面选择

3.2.4.1檩条截面初选:H150*150*4.5*6

a.截面特性

A=24.21 cm

=0.103210m

=

=0.337610m

=0.1376m, =6.53cm,

=45.01cm

=3.73cm,

b.有效截面计算

按毛截面尺寸计算得到截面上的应力(跨中截面)

MxMx19.08106 0.25106σ1=+=+= 144.21 N/㎜2(压)

WxWy145010137600MxMx19.08106 0.25106σ2=+=-=133.11 N/㎜2(压)

WxWy213760045010MxMx19.08106 0.25106σ3=+=-+=-133.11 N/㎜2(拉)

WxWy113760045010MxMx19.08106 0.25106σ4=+=--=-144.21 N/㎜2(拉)

WxWy2137600450103.2.4.2应力分布

3.2.4.2.1上翼缘压应力分布不均匀系数ψ= =

。 。

计算系数取α=1.15

上翼缘受压区宽度

3.2.4.2.2上翼缘属于部分加劲板件,最大压应力作用于支承边

稳定系数 =5.89-11.59ψ+6.68 =5.89-11.59×0.92+6.68× =0.8811 ψ= =

。 。

3.2.4.2.3腹板属于加劲板件,稳定系数

ψ+9.78× =7.8-6.29×(-0.92)+9.78×( )=21.68 3.2.4.2.4翼缘有效宽度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上翼缘的相邻板件为腹板,翼缘宽b=150mm,腹板宽c=150mm ξ=

18αρ=18×1.15×3.72=75

所以全截面全部有效 mm 3.2.4.2.5腹板有效宽度

腹板的相邻板件为翼缘,腹板宽b=150mm,翼缘宽c=150mm .有效截面特性

上翼缘无效截面腹板应扣除拉条连接孔φ13(距上翼缘连接板边缘50mm)腹板无效截面宽度小于此值,且位置基本相同。

强度计算,最大处应力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N/ <205 N/

所以,强度满足要求 3.2.5挠度计算

KN/m

mm

所以,刚度满足要求

3.2.6强度验算

σ=

挠度计算(简支梁)

mm<60mm

3.2.7构造要求

长细比验算

<200

3.2.8拉条强度验算

N=Vmax=0.625qx·l=0.625x0.283x9=1592N

<200

N159214.08Nmm2f215Nmm2满足要求。 2A124

所以,整体稳定满足要求

所以,檩条截面 高频焊接H型钢 150*150*4.5*6 满足要求

3.3墙梁设计

3.3.1设计资料与说明

纵向墙梁QL1跨度l=9m,计算最大梁间距2.7m,跨中在1/3分点设两道拉条,外侧挂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有墙板,墙梁初选截面为高频焊接H型钢 200*150*4.5*6。墙板自重通过自身传给基础连梁,故墙梁不受墙板重。 3.3.2荷载及内力计算 2墙梁荷载标准值

墙梁自重 0.09 KN/m 设计值 0.09x1.2=0.108 KN/m 玻璃窗重 标准值 0.96KN/m

设计值 0.96x1.2=1.152KN/m 3.3.2.1墙梁荷载标准值

基本风压:W。=0.4 KN/㎡ 地面粗糙程度B类,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1.0,风压体型系数μs=-1.1(风吸),μs=1.0(风压)。 按风吸力计算

风荷载标准值 作用于墙梁上的水平风荷载设计值 墙梁自重设计值1.2×0.1=0.12KN/m

墙梁跨中三分点各设置一道拉条,墙梁与墙面板可靠连接,保证墙板一侧墙梁不失稳。

3.3.2.2内力计算 两种组合

1 1.2X竖向永久荷载+1.4x水平风压力荷载 弯矩设计值 对x轴

2 1.2X竖向永久荷载+1.4x水平风吸力荷载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弯矩设计值 对x轴 同上 对y轴

3.3.3截面选择

3.3.3.1初选墙梁截面选用高频焊接H型钢 200*150*4.5*6

A=26.46 cm

=1943.3cm

=337.64cm

=194.3

=45.02cm =8.56cm,

=3.57cm

=45.02cm

(1)强度验算 点1处应力最大

净截面特性 有效净截面模量为:

MyMx16.301060.28351062190.189Nmm(压)WxWymax194.310345.01103MyMx16.301060.28351062-77.59N/mm(压)

WxWymax194.310345.01103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MyMx16.301060.28351062 3--77.59Nmm(拉)33WxWymax194.31045.0110MyMx16.301060.28351062 3---90.189Nmm(拉)33WxWymax194.31045.0110高频焊接H型钢 b/t<18ap<38ap 全截面有效

所以,强度满足要求 (3)刚度验算

所以刚度满足要求 3.3.4拉条强度验算 拉条直径12

拉条处所受的拉力为:N=Vmax=0.625qx·l=0.625x0.155x9= 1.089KN=1089N

拉条强度验算:

3.4抗风柱设计

单层轻型门式两跨刚架,每跨18m,于跨内三分点处各设一根抗风柱

3.4 荷载计算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3.4.1恒载

墙梁自重 0.1KN/m

3.4.2风荷载

基本风压 00.42KN/,厂房跨不中设置抗风柱,柱高9+6/15=9.4m m 地面类别为B类,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表7.2.1 得: z1.0

s11.0 s21.0

风压标准值 ks1z011.00.420.42kNm 风吸标准值 ks1z011.00.420.43kNm

3.4.3单根抗风柱承受的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

恒载: q1.20.160.72KN/m

风荷载:q1.40.4263.6KN/m

3.4.4内力分析

抗风柱的柱脚和柱顶分别由基础和屋面支撑提供竖向及水平支撑,计算简图如下:

抗风柱支撑简图

构件的最大轴力为:9.4x0.72=6.77KN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最大弯矩为:1/89.423.639.76KN/m

3.4.5 截面选择

选用 HB1B2TwT1T250025025081010 型柱,则柱截面特性:

4433A88.4cm2 Ix3.7410cm Wx1.5010cm ix20.57cm

Iy2.61103cm4 Wy2.08102cm3 iy5.43cm

4、强度验算

NM6.76810339.7610622 26.75N/mmf215N/mm6AWx88401.5010∴满足要求。

3.4.6 稳定性验算 3.4.6.1平面内稳定

由于抗风住两端铰接, lox9.4m 则:

lox9.4102x45.63150查表得:x0.861

ix20.6NEx2EA1.1x23.142.0610588.41022496.64KN 21.145.63Nx.AmxMxxWx10.8N/NEx6.7681031.039.76106 20.86188.4101.01.50106(10.86.768/2496.64)26.94KN215N/mm23.4.6.2平面外稳定性

考虑墙梁隅撑的约束,抗风柱关于y轴的计算长度为3.0m

loy3102则: y55.24150查表得:y0.774

iy5.43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b1.07Ny.Ay24400011.0 取b1

txMxbWx6.7681031.039.76106 20.60188.41011.510627.78215N/mm2所以平面内、平面外稳定性均满足要求。 3.4.7挠度验算

参考《钢结构设计手册》得容挠度l/400

5wk.l4y385E.Ix52.58101004 3852.061053.741084.53mml/40025.25mm故挠度满足要求。

3.5工字形吊车梁设计

3.5.1 设计资料

两跨,跨度18m,柱距9m,总长72 m,吊车梁钢材采用Q235钢,焊条为E43型,跨度为9m,计算长度取9m,无制动结构,支撑于钢柱,采用突缘式支座,由《钢结构设计手册》中吊车资料可知

表 吊车技术参数 台数 起重量 2 5t 级别 A5 钩制 软钩 吊车跨度 最大轮压 16.5m 3.6t

3.5.2吊车梁荷载 3.5.2.1竖向荷载

最大轮压标准值 ,最小轮压标准值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吊车荷载动力系数 ,吊车荷载分项系数 竖向计算轮压设计值 3.5.2.2吊车梁横向水平荷载 总重 ,额定起重量 每轮横向水平制动力

3.5.3吊车梁内力

3.5.3.1吊车梁的最大弯矩及相应力剪力 产生最大弯矩点的位置如图:

3.5.3.2梁上所有吊车荷载的合力 位置为:

3.5.3.3自重硬性系数 取1.034,c点最大弯矩为

3.5.3.4在 处的相应剪力为

3.5.3.5吊车梁的最大剪力

3.5.3.6由水平荷载产生的最大弯矩为

3.5.3.7吊车梁竖向荷载标准值作用下最大弯矩为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3.5.4截面初选

3.5.5经济高度

3.5.6按容许挠度值计算

采用

3.5.6吊车梁腹板厚度

按剪力确定腹板厚度

腹板厚度取 吊车梁总高

上翼缘宽度 ,厚度 ;下翼缘宽度 ,厚度

吊车梁截面

3.5.7截面验算 3.5.7.1截面几何性质

3.5.7.2强度验算

3.5.7.2.1上翼缘最大正应力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3.5.7.2.2平板支座的剪应力

腹板局部压应力验算(吊车轨高140mm)

3.5.7.3整体稳定验算

应计算梁的整体稳定性 吊车梁截面为双轴对称截面

3.5.7.4挠度验算 吊车梁竖向挠度

所以,刚度验算满足要求

235 ,所以宜按构造配置横向加劲肋 fy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3.5.7.5翼缘与腹板的链接焊缝

上翼缘与腹板的链接采用焊透的T型对接焊缝,焊缝质量等级不低于二级,不必计算 下翼缘与腹板的连接采用角焊缝,需要的焊脚尺寸为:

取 3.5.7.6疲劳验算

轻型电动单梁吊车疲劳强度可不计算。 吊车梁计算完毕。

3.6.支撑构件的设计

3.6.1屋面支撑

两跨单层轻型门式刚架钢结构,每跨18m,每跨山墙三分点处设一根抗风柱,檐口高度9.0m,牛腿顶面标高6.5m,屋脊高度10.2m,屋面坡度1/15,一台吊车的最大轮压值Pmax=36KN

取一跨刚架进行计算 基本风压wo0.4KN/m2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us1.0

3.6.1.1荷载计算

支撑节点所受力为山墙抗风柱传来的风荷载

风荷载体型系数:风压: 中间区 端区

风吸: 中间区 (端区)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W11.40.33610.95/24.5/25.80KNW21.40.33610.95/2(4.54.5)/211.59KN W31.40.50410.95/24.517.38KN3.6.1.3支撑设计

(1) 交叉斜杆选用单角钢截面,两杆在交叉点均布终端,一杆的角钢外肢向上,另

一根杆向下,在交叉点处以填板使两角钢相连(填板厚度等于节点板厚,一般6mm~8mm)取填板厚度为6mm。

(2) 斜杆几何长度

容许长细比

支撑平面内计算长度

需要最小回转半径

支撑平面外

需要最小回转半径

选用1L140×10, 斜拉杆强度验算

斜拉杆最大拉力

满足要求

其中,0.85为单面连接角钢强度设计值折减系数。 纵向构件按压杆考虑,采用圆管

容许长细比

需要最小回转半径

选用高频焊接薄壁圆钢需要最小回转半径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强度验算

满足要求 压杆稳定验算 截面类型为b类

查表得

所以,整体稳定满足要求 屋面支撑计算完毕。

柱间支撑设计

风压设计值:w1.4usuzwo1.41.01.00.40.56KN/m2

单片柱间支撑顶风荷载节点反力为:

R11w挡风面积0.569.43647.38KN 443.6.1.2 吊车纵向水平制动T

按计算跨间两台吊车同时作用,一台吊车一侧两个制动轮计算,则单片柱间支撑所受吊车纵向水平制动T为:T=0.1Pmax0.11.4223620.16KN

3.6.1.3 柱间支撑构件内力分析:

柱间支撑桁架内力,假设交叉斜杆只能受拉,当纵向力的方向时,虚线的斜杆退出工作不受力,将1,2,3,4,5,6,各点看成铰接。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NNNR2-3R47.38922.5249.17KNcos9R47.38926.5258.44KNcos9T20.16926.5224.87KN cos9-R47.38KNR4-5T4-5RN3-4NT3-4T20.16KN3.6.2.截面设计

3.6.2.1 上部柱间支撑斜杆2-3

采用等边角钢,单片支撑,截面如图所示,几何长度. l922.529.34m 平面内计算长度lol/24.67m

上部柱间支撑按拉杆设计,容许长细比400 需要斜平面回转半径:ix4671.168cm 400平面外计算长度:lol9.34m 需要平行于角钢肢边的回转半径:ix9342.335cm 400N2R349.171032.69mm2 需要角钢的净截面面积为:An30.85f0.8521510选用L90x6

A10.64cm22.69cm2ix1.8cm1.168cmiyo2.79cm2.335cm杆件与节点板从角焊缝焊接,安装螺栓在节点板范围以内,不需要扣除螺栓孔。

3.6.2.2下部柱间支撑斜杆4-5

采用两角钢双片支撑,假设N45由外侧的支撑分肢承受,N45由吊车梁侧的分肢承受,双

片支撑两分肢间用缀条或缀板相连,以增强侧向刚度。

TN424.8710351.157cm2 吊车梁侧支撑需要的净截面面积为:A2f21510 满足要求

RT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N4R558.441032.72cm2 外侧支撑需要的净截面面积为:A2f21510 因两支撑分肢间有缀件相连,实际上已构成一个组合构件,故以上计算中强度设计值未考虑

折减系数0.85,两分肢选用相同截面为L90x6

两片支撑斜杆(拉杆)之间用缀条相连,以增强平面外的刚度,这样验算支撑斜杆的长细比

将由平面内控制:

926.525.551m 平面内计算长度:lol/22 平面内回转半径:ix1.8cm x555.1258.2400 满足要求 2.15 3.6.2.3 下部柱间支撑横杆3-4(中心受压) 容许长细比150 需要平面内回转半径:ixRT9006.0cm 150 内力N34N34N3447.3820.1667.54KN

根据需要的ix6.0cm,选用两角钢组合截面为(2L200x125x12),

A75.8cm2,ix6.44cm,

验算支撑横杆的稳定性(平面内稳定控制) lo900139.75150 ix6.44 由b类截面,查得0.249

N67.541032235.78N/mmf215N/mmA0.24975.8102 满足要求

支撑横杆的两角钢用缀条相连,以保证分肢稳定。

3.7刚架主体设计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3.7.1截面选型: 根据h梁(

主体刚架图

表3-2梁、柱截面及截面特征

部位 柱柱1 截柱2 面 柱3 柱4 柱5 柱6 梁 截 大:A=84.8cm2,Ix53272cm4 ,选用截面 H600×250×6×10 截面特性 A=84.8cm2,Ix53272.26cm4 ,1111~)l和h柱(~)H初选截面见下表 30401228Iy2605.21cm4,Wx1775.74cm3 Wy208.41cm3,ix25.06cm,iy5.54cm 面 梁左1 H(600~450)×250梁右1 ×6×10 Iy2605.2cm4,Wx1775.7cm3 ix25.06cm,iy5.54cm 小:A=75.8cm2,Ix28180cm4 ,Iy2604.9cm4,Wx1252.4cm3 Wy208.4cm3,ix19.28cmiy5.86cm A=75.8cm2,Ix28180cm4 ,,梁左2 梁右2 H450×250×6×10 Iy2604.9cm4,Wx1252.4cm3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Wy208.4cm3,ix19.28cmiy5.86cm ,大:A=84.8cm2,Ix53272cm4 ,梁左3 梁右3 H(450~600)×250×6×10 Iy2605.2cm4,Wx1775.7cm3 ix25.06cm,iy5.54cm 小:A=75.8cm2,Ix28180cm4 ,Iy2604.9cm4,Wx1252.4cm3 Wy208.4cm3,ix19.28cmiy5.86cm

3.7.2荷载计算:

3.7.2.1屋面自重(标准值,沿水平向)

压型钢板(含80mm厚的保温层) 0.25KN/m2 檩条(包括拉条) 0.05KN/m2 刚架斜梁自重 0.15KN/m2 0.45KN/m2 屋面雪荷载(标准值) 0.65KN/m2 屋面均布活载(标准值) 0.45KN/m2 取大值0.65KN/m2 3.7.2.2风荷载

基本风压:W0.40KN/m2 各部分作用荷载: 屋面横载:标准值 0.45194.1KN/m cosa,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屋面均布活载:标准值 0.30192.7KN/m cosa柱身恒载:0.4894.32KN/m

风载:

屋面风载高度变化系数按屋顶标高计算取得为1.0

w1.00.400.40KN/m2

屋面负风压标准值

迎风面: 柱上 qw0.4x(-1)x9-3.6KN/m 梁上 qw0.4x-0.65x92.34KN/m 背风面: 柱上 qw0.4x-0.65x92.34KN/m 梁上 qw0.4x-1x93.6KN/m 墙面风载高度变化系数按柱顶高度计算取为1.0

w1.00.400.40KN/m2

墙面风压标准值 左风:

qw0.40.2590.9KN/mqw0.40.5591.98KN/m qw0.40.5591.98KN/m右风:

qw0.40.2590.9KN/mqw0.40.2590.9KN/mqw0.40.5591.98KN/m3.7.2.3吊车荷载 竖向荷载:

1DmaxQPKmaxyi1.4117.71219.7KN3左风:

1DminQPKminyi1.436.59168.30KN3

横向水平刹车力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aQq1.40.1501486.93KN 441两跨吊车同时刹车时:TmaxTyi6.93(1)9.24KN3

吊车一个轮子水平刹车力为:TQ恒载手算

近似计算:①斜梁倾斜角度较小,按水平近似手算

②斜梁变截面,变截面EI平均值近似手算 ③忽略吊车梁自重产生的轴力及弯矩

11x112x213x31P021x122x223x32P0 31x132x233x33P0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111123191EI23EI1113191EI232EI13310122111211236'191'1181EI23EI23EIEI11132332'1181'EI23EI1P0

222P3P121654181091 EI'32EI'33X1X202X1X20EI2EI3636543X1'X2'X3'0 2EIEIEIEIEI36654XX0X22X321823'''EIEIEI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I4.352104M44.641041.6851044.521.68510410.22I'2.536104M418 代入得x256.3KNmx128.15KNmx280.9KNm

3.7.3内力计算及组合

钢架内力计算,用位移法,求得钢架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弯矩(M)、剪力(V)、轴力(N)。

恒载 柱柱弯1 底 矩M 吊车 荷载 吊车1 吊车2 左风 右风 左右左右左右左右Dmax Dmax Tmax Tmax Dmax Dmax Tmax Tmax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3.0 -76.65 66.41 -10.01-3.08 -8.71 -9.38 9.38 6.88 -7.94 -7.75 7.75 4 活载 风载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轴力N 剪力V 柱弯顶 矩M 轴力N 剪力V 柱柱弯2 底 矩M 轴力N 剪力V 柱弯顶 矩M 轴力N 剪力V 柱柱弯3 底 矩M 轴力N 72.58 99.75 -34.0-20.41 61.73 8.55 0.21 -0.2-0.35 0.45 0.39 -0.35 1 9 -14.94 -26.28 21.88 -5.35 -3.24 -1.78 -1.77 1.77 1.08 -1.29 -1.23 1.23 -54.14 -94.14 55.87 19.14 -18.0-2.84 -2.09 2.09 0.15 -0.41 -0.24 0.24 1 -67.39 -94.55 34.05 20.41 -61.7-8.55 -0.21 0.21 0.35 -0.45 -0.39 0.39 3 14.94 26.28 -15.7-8.16 3.24 1.78 1.77 -1.7-1.08 1.29 1.23 -1.24 7 3 0 0 0.28 -0.28 9.34 2.75 -10.010.0-2.75 -9.34 -10.010.8 8 8 8 143.93 203.27 -60.9-60.95 7.92 61.89 0.19 -0.161.89 7.92 -0.19 -0.15 9 9 0 0 -1.65 1.65 1.96 2.86 -2.07 2.07 -2.86 -1.96 -2.07 2.07 0 0 -11.011.03 3 3.4 15.83 -3.39 3.39 -15.8-3.4 -3.393.39 3 4 -138.7-198.060.95 60.95 -7.92 -61.8-0.19 0.19 -61.8-7.92 0.19 0.19 4 8 9 9 0 0 1.65 -1.65 -1.96 -2.86 2.07 -2.02.86 1.96 2.07 -2.07 7 43.01 76.65 10.01 -66.41 7.94 -6.88 -7.75 7.75 8.17 3.08 -9.38 9.38 72.8 99.74 -20.4-34.05 0.45 -0.35 -0.39 0.39 8.55 61.73 -0.21 0.21 1 14.94 26.28 5.35 -21.88 1.29 -1.08 -1.23 1.23 1.78 3.24 -1.77 1.77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剪力V 柱弯顶 矩M 轴力N 剪力V 柱柱弯4 底 矩M 轴力N 剪力V 柱弯顶 矩M 轴力N 剪力V 柱柱弯5 底 矩M 轴力N 剪力V 柱弯54.12 94.14 -19.1-55.87 0.41 -0.15 -0.24 0.24 2.84 18.01 -2.09 2.09 4 -67.61 -94.54 20.41 34.05 -0.45 0.35 0.39 -0.3-8.55 -61.70.21 -0.29 3 1 -14.94 -26.28 8.16 15.74 -1.29 1.08 1.23 -1.2-1.78 -3.24 1.77 -1.73 7 36.30 76.34 -55.8-19.14 -12.9-1.21 2.09 -2.0-0.15 0.41 0.24 -0.27 9 9 4 31.70 58.85 -34.0-20.41 -0.26 0.44 0.21 -0.2-0.35 0.45 0.39 -0.35 1 9 -14.94 -26.28 15.74 8.16 -3.24 -1.78 -1.77 1.77 1.08 -1.29 -1.23 1.23 -73.66 -142.092.27 46.04 4.88 -3.23 -2.7 2.7 2.86 -3.62 -0.330.333 1 1 -29.7 -56.86 34.05 20.41 0.26 -0.44 -0.21 0.21 0.35 -0.45 -0.39 0.39 14.14 26.28 -13.3-13.36 3.24 1.78 -0.77 -0.7-1.08 1.29 1.23 1.23 8 7 -36.32 -76.34 19.14 55.87 -0.41 0.15 0.24 -0.21.21 12.99 2.09 -2.04 9 31.70 58.85 -20.4-34.05 0.45 -0.35 -0.39 0.39 0.44 -0.26 -0.21 0.21 1 14.94 26.28 -8.16 -15.74 1.29 -1.08 -1.23 1.23 1.78 3.24 -1.77 1.77 73.68 142.03 -46.0-92.27 3.62 -2.86 -3.31 3.31 3.23 -4.88 -2.7 2.7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顶 矩M 轴力N 剪力V 柱柱弯6 底 矩M 轴力N 剪力V 柱弯顶 矩M 轴力N 剪力V 4 -29.7 -56.86 20.41 34.05 -0.45 0.35 0.39 -0.3-0.44 0.26 0.21 -0.29 1 -14.94 -26.28 13.36 13.38 -1.29 1.08 1.23 -1.2-1.78 -3.24 -0.77 0.77 3 0 0 11.03 -11.03 -0.66 15.17 3.39 -3.3-15.1-0.66 3.39 -3.39 7 9 67.34 126.68 -60.9-60.95 -0.19 -0.09 0.19 0.19 -0.09 -0.19 -0.19 0.19 5 0 0 -1.65 1.65 1.96 2.86 -2.07 2.07 -2.86 -1.96 -2.07 2.07 0 0 -17.117.15 6.59 -4.59 -4.22 4.22 4.59 -6.59 -4.22 -4.25 2 -64.38 -123.760.95 60.95 0.19 0.09 -0.19 -0.10.09 0.19 0.19 -0.13 9 9 0 0 1.65 -1.65 -1.96 -2.86 -0.46 0.46 2.86 1.96 -0.46 0.46 荷载种类 梁控制内号 截面 力 风载 恒活载 载 左风 吊车荷载 吊车1 左右左DmaDmaTmax x x 5 6 7 -4.3.22.7 88 3 吊车2 右左右左TmaDmaDmaTmax x x x 8 9 10 11 -2.-2.3.63.37 86 2 1 右Tmax 12 -3.31 右风 1 2 3 4 梁梁左弯73.142.-92-46.1 端 矩66 03 .27 04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梁右端 梁左端 梁2 梁右端 梁3 梁左端 梁右M 轴力N 剪力V 弯矩M 轴力N 剪力V 弯矩M 轴力N 剪力V 弯矩M 轴力N 剪力V 弯矩M 轴力N 剪力V 弯16.89 30 -15-14.3.2-0.-0.-1.1.31.21.21.8 .61 69 2 75 75 1 1 5 5 28.54.9-33-19.-0.0.30.2-0.-0.0.30.3-0.64 8 .09 47 48 2 6 26 27 6 1 31 7.213.4-2.-8.23.1-2.-1.1.71.8-2.-2.2.23 5 49 3 6 08 77 7 7 32 20 0 -16-28.15.14.6-3.-1.0.7-0.-1.-1.1.21.1 .06 41 61 9 22 8 5 75 31 25 5 -16-31.19.10.60.4-0.-0.0.20.2-0.-0.0.3.2 2 45 1 8 32 26 6 7 36 31 1 -7.-13.2.4-3.2.01.7-1.-1.2.3-2.8.23 2.2 23 45 9 16 8 7 77 87 2 2 16.28.4-15-14.3.2-0.0.7-1.1.31.2-1.1.8 06 1 .61 691 2 75 5 1 1 5 25 16.-19-10.-0.0.30.2-0.-0.0.30.3-0.31.2 2 .45 61 48 2 6 26 27 6 1 31 -16-32.8.420.8-1.1.31.0-1.-1.1.51.1-1..97 5 4 9 99 8 1 01 07 9 6 16 -13-23.15.14.6-3.-1.0.7-0.-1.-1.1.21.1 .6 69 61 9 22 8 5 75 61 25 5 20.39.6-21-15.0.4-0.-0.0.20.2-0.-0.0.367 9 .47 99 8 32 26 6 7 36 31 1 -7.-13.8.22.3-1.-2.2.0-3.-1.1.72.49 2.2 22 45 3 2 87 2 8 16 77 7 16.28.4-14-15.1.3-1.-1.1.23.20.7-0.1.8 06 1 .69 61 1 1 25 5 2 5 75 -16-31.10.19.4-0.0.20.3-0.-0.0.40.2-0..2 2 61 5 36 7 1 31 32 8 6 26 -73-14246.92.2-3.2.83.3-3.-3.4.82.7 -2.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端 梁左端 梁4 梁右端 梁左端 梁5 梁右端 矩M 轴力N 剪力V 弯矩M 轴力N 剪力V 弯矩M 轴力N 剪力V 弯矩M 轴力N 剪力V 弯矩M 轴力N 剪力V .68 .03 04 7 62 6 1 31 23 8 7 -16.89 -30 14.15.6-1.1.2-1.-1.-3.-0.0.71.1 69 1 31 5 25 8 22 75 5 28.54.9-19-33.0.3-0.-0.0.30.3-0.-0.0.264 8 .47 09 6 27 31 1 2 48 26 6 16.-8.-20.1.9-1.-1.1.01.0-1.-1.1.132.5 97 44 89 9 38 01 1 7 59 16 6 13.25.6-15-14.3.2-0.0.7-1.1.31.2-1.1.8 6 9 .61 69 2 75 5 1 1 5 25 -20-39.21.15.9-0.0.30.2-0.-0.0.30.3-0..67 69 47 9 48 2 6 26 27 6 1 31 -11-218113-3.2.51.9-1.-2.2.82.2-2.96.8 4.0 .61 .94 7 3 4 94 06 9 8 28 -12-22.15.14.6-3.-1.0.70.7-1.-1.1.21.1 .77 1 61 9 22 8 5 5 31 25 5 33.63.4-37-26.0.4-0.-0.0.20.2-0.-0.0.311 7 .02 09 8 32 26 6 7 36 31 1 16.-20-8.4-1.1.01.1-1.-1.1.91.0-1.32.5 97 .89 4 59 7 6 16 38 9 1 01 13.23.6-14-15.1.3-1.-1.1.23.20.7-0.1.8 6 9 .69 61 1 1 25 5 2 5 75 20.39.6-15-21.-0.0.20.3-0.-0.0.40.2-0.67 9 .99 47 36 7 1 31 32 8 6 26 7.213.4-8.-2.4-2.1.8-2.-2.3.11.7-1.2.2 2 5 23 9 32 7 2 08 6 7 77 -16-28.14.15.6-1.1.2-1.-1.-3.-0.0.71.1 .06 41 69 1 31 5 25 8 22 75 57 16.-10-19.0.3-0.-0.0.30.3-0.-0.0.231.2 2 .61 45 6 27 31 1 2 48 26 6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梁左端 梁6 梁右端 弯矩M 轴力N 剪力V 弯矩M 轴力N 剪力V 113218.-96-113-2.2.02.2-2.-2.3..99 61 .8 .94 89 6 8 28 53 7 1.9-1.4 94 12.-14-15.1.3-1.-1.1.23.20.7-0.22.1 1.8 77 .69 61 1 1 25 5 2 5 75 33.63.4-26-37.-0.0.20.3-0.-0.0.40.2-0.11 7 .09 02 36 7 1 31 32 8 6 26 -16-32.20.1.5-1.-1.1.11.3-1.-1.1.08.44 .97 5 89 9 07 16 6 8 99 01 1 -13-23.14.15.6-1.1.2-1.-1.-3.-0.-0.1.1 .6 69 69 1 31 5 25 8 22 75 75 -20-39.15.21.40.3-0.-0.0.30.3-0.-0.0.2.67 69 99 7 6 27 31 1 2 48 26 6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A柱的内力组合 荷载1.2×恒荷载+0.9×1.4×(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活荷载) 组合项目 1.2×①+0.9×1.4×(3+5+8+9+12) 1.2×①+0.9×1.4×(2+4+6+7+10+11) 1.2×①+0.9×1.4×(2+5+7+10+11) 1.2×①+0.9×1.4×(3+9+12) 1.2×①+0.9×1.4×(3+9+12) 1.2×①+0.9×1.4×(2+5+7+10+11) 1.2×①+0.9×1.4×(3+9+12) 1.2×①+0.9×1.4×(2+5+7+10+11) 1.2×①+0.9×1.4×(2+9+11) 1.2×①+0.9×1.4×(3+5+8+9+12) M V N 组合 内力组合 1.2×恒荷载+1.4×任一活荷载 组合项目 1.2×M V N +Mmax 58.45 10.67 120.78 ①+1.4×③ 1.2×41.37 12.70 39.43 1柱底 -Mmax -203.36 -65.43 199.143 ①+1.4×② 1.2×-158.91 -54.72 226.74 Nmax -183.65 -60.53 291.87 ①+1.4×⑤ 1.2×-48.27 -19.36 131.17 Nmin 57.39 15.34 5.143 ①+1.4×③ 1.2×41.37 12.71 39.43 +Mmax 17.31 -7.61 -1.085 ①+1.4×③ 1.2×13.25 -7.21 9.15 1柱顶 -Mmax -209.73 60.53 -279.11 ①+1.4×② 1.2×-196.76 54.72 -213.23 Nmax 17.31 -7.61 -1.085 ①+1.4×③ 1.2×13.25 -7.21 9.15 Nmin -209.73 60.53 -279.11 ①+1.4×⑤ 1.2×-90.19 22.46 -167.29 4柱底 +Mmax 139.86 -48.13 111.26 ①+1.4×② 1.2×150.43 -54.72 120.4 -Mmax -46.33 2.97 -6.39 ①+1.4×③ -34.66 4.11 -9.63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Nmax 1.2×①+0.9×1.4×(2+6+7+10+11) 1.2×①+0.9×1.4×(3+5+8+9+12) 1.2×①+0.9×1.4×(3+5+8+9+12) 1.2×①+0.9×1.4×(2+6+7+10+11) 1.2×①+0.9×1.4×(3+5+8+9+12) 1.2×①+0.9×1.4×(2+6+7+10+11) 1.2×141.67 -58.69 114.06 ①+1.4×② 1.2×150.43 -54.72 120.4 Nmin -46.33 2.97 -6.39 ①+1.4×③ 1.2×-34.66 4.11 -9.63 +Mmax 40.80 1.58 8.92 ①+1.4×③ 1.2×40.79 -0.81 17.99 4柱顶 -Mmax -279.8 55.49 -109.16 ①+1.4×② 1.2×-287.23 54.71 -115.25 Nmax 40.80 1.58 8.92 ①+1.4×③ 1.2×40.79 -0.81 17.99 Nmin -279.8 55.49 -109.16 ①+1.4×② -287.23 54.71 -115.25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B柱的内力组合 荷载1.2×恒荷载+0.9×1.4×(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活荷载) 组合项目 1.2×①+0.9×1.4×(3+5+8+9+12) 1.2×①+0.9×1.4×(4+6+7+10+11) 1.2×①+0.9×1.4×(2+6+7+9+11) 1.2×①+0.9×1.4×(3) 1.2×①+0.9×1.4×(4+6+8) 1.2×①+0.9×1.4×(3+9+11) 1.2×①+0.9×1.4×(3) 1.2×①+0.9×1.4×(2+6+7+9+11) 1.2×①+0.9×1.4×(4+6+7+10+11) 1.2×①+0.9×1.4×(2++5+8+9+12) 1.2×①+0.9×1.4×(2+5+8+9+12) 1.2×①+0.9×1.4×(4+6+7+10+11) M V N 组合 内力组合 1.2×恒荷载+1.4×任一活荷载 组合项目 1.2×M V N +Mmax 34.97 2.0 183.39 ①+1.4×③ 1.2×0.39 -2.31 87.37 2柱底 -Mmax -34.06 -2.0 183.87 ①+1.4×④ 1.2×-0.39 2.31 87.37 Nmax -28.22 -5.80 584.79 ①+1.4×⑥ 1.2×3.85 4.0 259.35 Nmin 0.35 -2.08 95.91 ①+1.4×③ 1.2×0.39 -2.31 87.37 +Mmax 38.12 -8.29 -167.42 ①+1.4×⑥ 1.2×22.16 -4 -253.13 2柱顶 -Mmax -38.12 8.29 -167.42 ①+1.4×⑨ 1.2×-22.16 4 -253.13 Nmax -13.90 2.08 -89.68 ①+1.4×③ 1.2×-15.44 2.31 -81.15 Nmin -8.55 5.22 -390.76 ①+1.4×⑥ 1.2×22.16 -4 -253.13 +Mmax 46.33 -2.97 -6.15 ①+1.4×④ 1.2×34.63 -4.11 -9.63 5柱底 -Mmax -141.67 58.69 114.59 ①+1.4-150.43 54.72 120.97 ×② 1.2×Nmax -141.67 58.69 114.59 ①+1.4-150.43 54.72 120.97 ×② 1.2×Nmin 46.33 -2.97 -6.15 ①+1.4×④ 34.63 -4.11 -9.63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5柱顶 +Mmax 1.2×①+0.9×1.4×(2+5+8+9+12) 1.2×①+0.9×1.4×(4+6+7+10+11) 1.2×①+0.9×1.4×(4+6+7+10+11) 1.2×①+0.9×1.4×(2+5+8+9+12) 1.2× 279.8 -55.49 -109.67 ①+1.4×② 1.2×287.23 -54.72 -115.79 -Mmax -45.19 -3.21 8.53 ①+1.4×④ 1.2×-40.76 0.80 12.03 Nmax -45.19 -3.21 8.53 ①+1.4×③ 1.2×23.94 0.78 -7.33 Nmin 279.8 -55.49 -109.67 ①+1.4×② 287.23 -54.72 -115.79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1梁的内力组合 荷载1.2×恒荷载+0.9×1.4×(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活荷载) 组合项目 1.2×①+0.9×1.4×(2+6+7+10+11) 1.2×①+0.9×1.4×(4+5+8+9+12) 1.2×①+0.9×1.4×(2+5+8+9+12) 1.2×①+0.9×1.4×(2+6+7+10+11) 1.2×①+0.9×1.4×(2+5+8+9+12) 1.2×①+0.9×1.4×(4+6+7+10+11) 1.2×①+0.9×1.4×(3+9+12) 1.2×①+0.9×1.4×(2+6+7+10+11) M V N 组合 内力组合 1.2×恒荷载+1.4×任一活荷载 组合项目 1.2×①M V N +Mmax 281.09 106.1 62.62 +1.4×② 1.2×①287.23 111.34 62.27 1 梁左端 -Mmax 12.46 8.12 7.72 +1.4×③ 1.2×①-40.79 -11.96 -1.59 Nmax 247.56 102.12 61.37 +1.4×② 1.2×①287.23 111.34 62.27 Vmax 281.09 106.1 62.62 +1.4×② 1.2×①287.23 111.34 62.27 +Mmax 36.96 -57.09 -58.37 +1.4×② 1.2×①27.51 -63.12 -59.05 1 梁右端 -Mmax -11.82 -7.60 -7.97 +1.4×④ 1.2×①-2.74 -4.59 1.29 Nmax 13.8 5.78 3.35 +1.4×③ 1.2×①5.19 7.79 2.58 Vmax 15.94 -60.22 66.99 +1.4×② 27.51 -63.12 -59.05 2梁的内力组合 荷载1.2×恒荷载+0.9×1.4×(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活荷载) 组合项目 1.2×①+0.9×1.4×(4+6+7+10+11) 1.2×①+0.9×1.4×(2+5+8+9+12) 1.2×①+0.9×1.4×(2+5+8+10+11) M V N 组合 内力组合 1.2×恒荷载+1.4×任一活荷载 组合项目 1.2×①M V N +Mmax 2 梁右端 Nmax -Mmax 12.28 3.14 -2.73 +1.4×④ 1.2×①8.88 2.42 4.25 -67.9 75.48 -48.21 +1.4×② 1.2×①+1.4×-65.88 80.49 -49.48 -61.94 75.01 60.26 -65.88 80.49 -49.48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② Vmax 1.2×①+0.9×1.4×(2+6+7+10+11) 1.2×①-55.25 34.87 -31.33 +1.4×② -65.88 80.49 -49.48 4梁的内力组合 +Mmax 1.2×①+0.9×1.4×(3+6+7+10+11) 1.2×①+0.9×1.4×(2+5+8+9+12) 1.2×①+0.9×1.4×(2+5+8+9+11) 1.2×①+0.9×1.4×(2+5+8+9+12) 1.2×①18.91 6.19 -1.36 +1.4×③ 1.2×①22.7 -12.04 6.53 4 梁右端 -Mmax -424.82 121.37 -43.32 +1.4×② 1.2×①-412.85 128.59 -46.26 Nmax -419.76 120.71 -46.47 +1.4×② 1.2×①-412.85 128.59 -46.26 Vmax -424.82 121.37 -43.32 +1.4×② -412.85 128.59 -46.26

框架立面图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弯矩包络图

轴力包络图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剪力包络图

恒载分布图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恒载弯矩图

恒载轴力图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恒载剪力图

活载分布图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活载弯矩包络图

活载轴力包络图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活载剪力包络图

左风载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左风弯矩图

右风载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右风载弯矩图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左地震弯矩图

右地震弯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3.8刚架梁柱截面验算

3.8.1刚架柱设计

本刚架采用等截面H型柱,对柱进行设计 3.8.1.1截面选型 柱1;4:H600×250×6×10 3.8.1.2刚架柱板件宽厚比验算 翼缘板自由外伸宽厚比:

腹板高厚比:

3.8.1.3刚架柱验算

刚架柱采用等截面(抗剪考虑屈曲后强度) (1)各截面控制内力 截面 柱1上截面 控制内力 柱1下截面 (2)腹板有效截面计算 柱1上截面腹板边缘最大正应力

腹板边缘的正应力比值

腹板部分受压,腹板有效截面计算参数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故,有效宽度系数 ,柱1下截面全截面有效 柱1下截面腹板边缘最大正应力

腹板板边缘的正应力比值

腹板部分受压,腹板有效截面参数

故,腹板有效宽度系数, 柱1上截面全截面有效 截面 柱4上截面 控制内力 柱4下截面 柱4上截面腹板边缘最大正应力

腹板边缘的正应力比值

腹板部分受压,腹板有效截面计算参数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故,有效宽度系数 ,柱4下截面全截面有效 柱4下截面腹板边缘最大正应力

腹板边缘的正应力比值

腹板部分受压,腹板有效截面计算参数

故,有效宽度系数 ,柱4上截面全截面有效

(3)柱的计算长度

柱1平面内计算长度,取柱的实际长度 柱1平面外计算长度,柱间支撑节点间距 (4)抗剪承载力验算

考虑150仅有支座加劲肋,故屈曲系数 参数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抗剪承载力设计值

所以抗剪承载力满足要求

(5)抗弯承载力(弯、剪、压共同作用下)

故,满足抗弯要求

(6)刚架平面内整体稳定性验算

由b类截面,查得

参数

对有侧移刚架 由

平面内整体稳定满足要求

(7)刚架平面外整体稳定验算

由b类截面 , 柱有端弯矩和横向荷载同时作用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所以,平面外稳定满足要求

3.8.2柱2截面计算 3.8.2.1截面选型 柱2: H600×250×6×10 3.8.2.2刚架柱板件宽厚比验算 翼缘板自由外伸宽厚比:

腹板高厚比:

3.8.2.3刚架柱验算

刚架柱2采用等截面(抗剪考虑屈曲后强度) 柱2截面图 1.各截面控制内力 截面 柱2上截面 控制内力 , , 柱2下截面 , , 2. 控制计算

(1)腹板有效截面计算 柱2上截面腹板边缘最大正应力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腹板边缘的正应力比值

腹板部分受压,腹板有效截面计算参数

故,有效宽度系数 ,柱2上截面全截面有效 柱2下截面腹板边缘最大正应力

腹板板边缘的正应力比值

腹板部分受压,腹板有效截面参数

故,腹板有效宽度系数, 柱1下截面全截面有效 (2)柱的计算长度

柱2平面内计算长度 柱2平面外计算长度,柱间支撑节点间距 (3)抗剪承载力验算

考虑仅有支座加劲肋,故屈曲系数 参数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抗剪承载力设计值

所以抗剪承载力满足要求

(4)抗弯承载力(弯、剪、压共同作用下)

故,满足抗弯要求

(5)刚架平面内整体稳定性验算

由b类截面,查得

参数

对有侧移刚架 由

平面内整体稳定满足要求

(6)刚架平面外整体稳定验算

由b类截面 , 柱有端弯矩和横向荷载同时作用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所以,平面外稳定满足要求 3. 控制计算 (1)腹板有效截面计算 按轴心受压构件计算

柱2上截面腹板边缘最大正应力

腹板边缘的正应力比值 <0

腹板部分受压,腹板有效截面计算参数

<0.8

故,有效宽度系数 ,柱2上截面全截面有效

柱2上截面腹板边缘最大正应力

53.07KN

腹板边缘的正应力比值

腹板部分受压,腹板有效截面计算参数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0.8

故,有效宽度系数 ,柱2上截面全截面有效 (2)柱的计算长度

柱2平面内计算长度 柱2平面外计算长度,柱间支撑节点间距 (3)强度计算

所以,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4)刚度计算

所以,刚度计算满足要求。 (5)整体稳定性计算

由b类截面, ,查表得,

所以,整体稳定满足要求。

3.8.3对柱5进行设计 3.8.3.1截面选型 柱4:H600×250×6×10 3.8.3.2刚架柱板件宽厚比验算 翼缘板自由外伸宽厚比: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腹板高厚比:

3.8.3.3刚架柱验算

刚架柱5采用等截面(抗剪考虑屈曲后强度) 柱截面计算简图 (1)各截面控制内力 截面 柱5上截面 控制内力 柱5下截面 (2)腹板有效截面计算 柱5上截面腹板边缘最大正应力

腹板边缘的正应力比值

腹板部分受压,腹板有效截面计算参数

故,有效宽度系数 ,柱4上截面全截面有效 柱5下截面腹板边缘最大正应力

腹板边缘的正应力比值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腹板部分受压,腹板有效截面计算参数

故,有效宽度系数 ,柱4下截面全截面有效 (3)柱的计算长度

柱5平面内计算长度,取柱的实际长度 柱5平面外计算长度,柱间支撑节点间距 (4)抗剪承载力验算

考虑150仅有支座加劲肋,故屈曲系数 参数

抗剪承载力设计值

所以抗剪承载力满足要求

(5)抗弯承载力(弯、剪、压共同作用下)

故,满足抗弯要求

(6)刚架平面内整体稳定性验算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由b类截面,查得

参数

对有侧移刚架 由

平面内整体稳定满足要求

(7)刚架平面外整体稳定验算

由b类截面 , 柱有端弯矩和横向荷载同时作用

所以,平面外稳定满足要求

用同样的方法可算得柱3;柱6满足要求 刚架柱截面计算完毕。

梁截面设计 3.8.4梁1截面设计

3.8.4.1梁截面内力 梁截面图

截面 梁1左截面 内力组合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梁1右截面 3.8.4.2截面选择H(600~450)×250×6×10 左截面设计H600×250×6×10 截面特性

, , , ,

, , , ,

3.8.5.3截面验算 (1)构件宽厚比验算 翼缘部分

腹板高厚比:

(2)腹板有效截面计算 腹板边缘最大正应力

腹板边缘正应力比值:

腹板部分受压

腹板有效截面计算参数:

故,有效宽度系数 ,全截面有效 (3)抗剪承载力验算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梁端截面最大剪力为 梁腹板上设置横向加劲肋, 屈曲系数

抗剪承载力设计值

所以,抗剪满足要求

(4)抗弯承载力(弯剪压共同作用) 因为 由公式

满足抗弯要求

(5)梁跨中截面强度验算

梁跨中截面的弯矩、剪力、轴力、均远小于梁端,跨中截面与梁端截面相差不大,故梁跨中截面强度不必再验算。 (6)刚架平面外稳定验算

平面外计算长度为屋盖支撑间距 截面回转半径 , 由b类截面,查表得

由于梁有端弯矩作用,但又横向荷载作用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整体稳定系数

按端部截面内力验算梁的平面外稳定

梁1右截面与梁2左截面用端板2拼接,梁2右截面与梁4左截面用端板3拼接,且梁2采用等截面,所以选一所受荷载内力最大截面进行设计。 3.8.5按梁2右截面设计

截面 梁2右 内力 左截面设计H450×250×6×10 3.8.5.1截面特性

, , , ,

, , ,

3.8.6.2截面验算 (1)构件宽厚比验算 翼缘部分

腹板高厚比:

(2)腹板有效截面计算 腹板边缘最大正应力:

腹板边缘正应力比值: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腹板部分受压

腹板有效截面计算参数:

故,有效宽度系数 ,全截面有效 (3)抗剪承载力验算

梁端截面最大剪力为 梁腹板上设置横向加劲肋, 屈曲系数

有公式得,

所以,抗剪满足要求

(4)抗弯承载力(弯剪压共同作用) 因为 由公式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满足抗弯要求 梁跨中截面强度验算

梁跨中截面的弯矩、剪力、轴力、均远小于梁端,跨中截面与梁端截面相差不大,故梁跨中截面强度不必再验算。 (5)刚架平面外稳定验算

平面外计算长度为屋盖支撑间距 几面回转半径

由b类截面,查表得

由于梁有端弯矩作用,但又横向荷载作用 整体稳定系数

按端部截面内力验算梁的平面外稳定

3.8.6梁4右截面设计

梁截面选择H(600~450)×250×6×10 计算简图 3.8.6.1截面内力

截面 梁4右截面 内力组合 3.8.6.2右截面设计H600×250×6×10 截面特性

, , , ,

, , , ,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3.8.6.3截面验算 (1)构件宽厚比验算 翼缘部分

腹板高厚比:

(2)腹板有效截面计算 腹板边缘最大正应力

腹板边缘正应力比值:

腹板部分受压

腹板有效截面计算参数

故,有效宽度系数 ,全截面有效 (3)构件所承担弯矩

满足抗弯要求 (4)抗剪承载力验算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梁端截面最大剪力为 梁腹板上设置横向加劲肋, 屈曲系数

0.8<1.26=

所以,抗剪满足要求 (5)梁跨中截面强度验算

梁跨中截面的弯矩、剪力、轴力、均远小于梁端,跨中截面与梁端截面相差不大,故梁跨中截面强度不必再验算。 (6)刚架平面外稳定验算

平面外计算长度为屋盖支撑间距 几面回转半径

由b类截面,查表得

由于梁有端弯矩作用,但又横向荷载作用 整体稳定系数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按端部截面内力验算梁的平面外稳定

,满足要求

刚架截面计算完毕

3.9刚架节点设计

梁柱节点

节点编号图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节点4(梁柱节点)

采用如图所示的连接形式

采用10.9 级M20 高强摩擦型螺栓,分5排两列布置, 连接表面用钢丝刷除锈,μ=0.35,如下图所示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3.9.1柱4与梁1处用端板1连接 3.9.1.1连接处内力组合值

, ,

由于连接面不垂直于横梁,故N、V数值应修正为垂直于连接面的数值

3.9.1.2梁柱节点采用高强螺栓摩擦型连接,在梁翼缘两侧各布置2排螺栓,中间布置1排,为提高端板的承载能力,对外伸端板用加劲板加强 (1)螺栓设计

选用10.9级M24高强螺栓,螺栓预拉力 ,连接表面喷丸,端板采用Q345钢,抗滑移系数 ,

则每个螺栓的抗剪承载力为: 抗拉承载力为: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在剪力作用下,每个螺栓受力

在弯矩M、轴力N作用下,受力最大螺栓受力

Nt=(281.09-62.62×0.345)×0.69/(2×(0.69 ²+0.59²+0.51²+0.305²+0.10²))=75.4KN

( )² ( )²=0.43<1 满足要求

(2)端板厚度设计

端板厚度t根据支撑条件确定 45mm 联办支承类端板(端板外伸)

取端板厚度 (3)节点域剪应力验算

满足要求

节点6(梁梁节点) 采用如下连接方式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螺栓群布置如下:

3.9.2.1端板处组合内力值

, ,

由于连接面不垂直于横梁,

故N、V数值应修正为垂直于连接面的数值

3.9.2.2梁柱节点采用高强螺栓摩擦型连接,在梁翼缘两侧各布置2排螺栓,共8个,为提高端板的承载能力,对外伸端板用加劲板加强 (1)螺栓设计

选用10.9级M22高强螺栓,螺栓预拉力 , 连接表面喷丸,端板采用Q345钢,抗滑移系数 , 则每个螺栓的抗剪承载力为:

抗拉承载力为:

在剪力作用下,每个螺栓受力

在弯矩M、轴力N作用下,受力最大螺栓受力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满足要求

(2)端板厚度设计

端板厚度t根据支撑条件确定 45mm 联办支承类端板(端板外伸)

取端板厚度 (3)构件腹板强度验算

翼缘内第二排一个螺栓的拉力设计值

满足要求

节点10(梁梁节点)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3.9.3梁4与柱6间采用端板3连接 3.9.3.1端板处内力组合值

, ,

由于连接面不垂直于横梁,

故N、V数值应修正为垂直于连接面的数值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3.9.3.2梁柱节点采用高强螺栓摩擦型连接,在梁翼缘中布置7排螺栓,为提高端板的承载能力,对外伸端板用加劲板加强 (1)螺栓设计

选用10.9级M24高强螺栓,螺栓预拉力 ,连接表面喷丸,端板采用Q345钢,抗滑移系数 ,

则每个螺栓的抗剪承载力为: 抗拉承载力为:

在剪力作用下,每个螺栓受力

在弯矩M、轴力N作用下,受力最大螺栓受力

(424.82-43.32×0.338)×0.676/(2×(0.676 ²+0.576²+0.496²+0.396²+0.316²+0.10²))=106.53KN

满足要求

(2)端板厚度设计

端板厚度t根据支撑条件确定 45mm 联办支承类端板(端板外伸)

取端板厚度 (3)节点域剪应力验算

(4)构件腹板强度验算

翼缘内第二排一个螺栓的拉力设计值

(424.82-43.32×0.288)×0.576/(2×(0.676 ²+0.576²+0.496²+0.396²+0.316²+0.10²))=

91.24KN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可以接受。

满足要求

柱脚节点设计(左柱)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柱脚节点设计(中柱)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3.9.4柱脚节点设计 3.9.4.1边柱柱脚设计 (1) 柱脚底板尺寸的初选

柱脚底板长度: 柱脚底板宽度: (2) 柱脚验算

柱1底面控制内力

, ,

底板面积验算:底板长度和宽度应根据底板下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确定。基础混凝土采用C30等级,

柱脚底板尺寸满足要求。 (3)确定底板厚度

底板厚度由各区格最大弯矩计算确定.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底板单位面积上的压力为:

按三边支撑板计算弯矩

b1/a1200/3000.67 查书表6-3得

相应区格内的最大应力为:所以

对于区格II同区格I 由此计算底板厚度

0.4N=79.67KN>v=65.43KN 不需要设置抗剪键

,取板厚 。 3.9.5.中柱柱脚设计 (3) 柱脚底板尺寸的初选

柱脚底板长度: 柱脚底板宽度: (4) 柱脚验算

柱1底面控制内力

, ,

底板面积验算:底板长度和宽度应根据底板下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确定。基础混凝土采用C30等级,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柱脚底板尺寸满足要求。 (3)确定底板厚度

底板厚度由各区格最大弯矩计算确定. 底板单位面积上的压力为:

按三边支撑板计算弯矩

b1/a1200/3000.67 查书表6-3得

相应区格内的最大应力为:所以

对于区格II同区格I 由此计算底板厚度

,取板厚 。

0.4N=79.67KN>v=2KN 不需要设置抗剪键

3.9.6钢牛腿设计 3.9.6.1设计基本资料

(1) 牛腿截面:焊接H形 Q345钢

在钢牛腿与钢柱连接位置处,钢柱上对应牛腿的翼缘位置设置水平加劲肋。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2) 牛腿荷载计算

钢牛腿承担的荷载:吊车梁体系的自重及吊车轮压 牛腿根部截面上的剪力设计值:

其中, ( )

3.9.6.2牛腿截面设计

(1)截面初选Q345,

(2)截面验算 正应力: 剪应力:

(3) 支承加劲肋计算

支撑加劲肋的稳定性验算

此受压构件的截面应包括加劲肋和加劲肋每侧 范围内的腹板面积。

, ,

支承加劲肋计算长度

加劲肋外伸宽度

,取

厚度 ,取

截面面积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按b类截面,Q345钢,查表得轴心受压稳定系数

满足要求

加劲肋与腹板的角焊缝连接

则需要

构造要求, 取 (4) 连接计算

吊车梁与牛腿连接采用设置长圆孔

高强螺栓取10.9级M24

牛腿上翼缘及下翼缘与柱地 连接焊缝均采用焊缝的对接焊缝,Q345钢采用E50型焊条。牛腿腹板与柱的连接采用角焊缝,焊脚尺寸由剪力V确定。 设焊缝周围为周边围焊,转角处连续施焊,没有起落引起的焊口缺陷。且剪力由牛腿腹板焊缝承受,焊脚尺寸 ,并对翼缘端部绕转部分焊缝忽略不计。

焊缝承受剪力 ,弯矩

牛腿腹板上角焊缝的有效截面积为 全部焊缝对x轴的惯性矩为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翼缘焊缝最外边缘的截面模量 翼缘和腹板连接处的截面模量

在弯矩作用下角焊缝最大应力在翼缘焊缝最外边缘,其数值为

由剪力引起的剪应力在腹板焊缝上均匀分布,其值为:

在牛腿翼缘和腹板交界处,纯在弯矩引起的正应力和剪力引起的剪应力,其正应力为 此处焊缝应满足

所以,角焊缝满足要求

且,焊缝最小焊脚尺寸为, 最大焊脚尺寸

所以,焊脚尺寸满足最大最小焊脚尺寸要求

3.10 基础设计

3.10.1中柱基础设计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丙级。 基础类型:刚劲混凝土扩展基础。 3.10.1.1地基设计 (1)基础埋置深度

持力层: ②-1 层粉质粘土层。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基础底面置于持力层下150mm

基础埋深:选定基础埋深为自天然地面下1.65m。 (2)地基承载力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修正

其中,

(3)基础底面尺寸

柱2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近似取标准值 控制内力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控制 控制 KN

按 控制柱2底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估计基础底面积

取 计算基底压力 (1) 控制 平均基底压力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最大最小基底压力

(2) 控制 平均基底压力

最大最小基底压力

验算持力层承载力

所以,持力层满足要求 不计算软卧层承载力与地基变形

3.10.1.2混凝土等级为C30,基础下设100mm素混凝土垫层,每边伸出基础边100mm,底板受力钢筋HPB300,保护层厚度40mm。 单独基础结构计算 (1) 基础高度确定

拟取基础高度h=650mm,采用二级台阶,每级高325mm,基础长向台阶宽为350mm,基础宽度方向台阶宽度:第一级350mm,第二级325mm。 (2)验算冲切 基底净反力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验算柱边冲切

< 所以,柱边冲切满足要求。 验算台阶处得冲切

( ) 所以,台阶处冲切满足要求。 3.10.1.3基础底板配筋

所以,基础长宽方向均以构造配筋。 ,基础至钢柱间短柱也按构造配筋即可满足受力要求。 3.10.2边柱基础设计 3.10.2.1柱1基础设计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丙级。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基础类型:刚劲混凝土扩展基础。 3.10.2.2地基设计, (1)基础埋置深度 持力层:粉质粘土层。 基础底面置于持力层下150mm

基础埋深:选定基础埋深为自天然地面下1.65m。 地基承载力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修正

其中, ( ) (2)基础底面尺寸 柱1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控制内力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控制 控制 柱1台阶上设基础连梁以承受墙面板重量。连梁截面初选250 400。从连梁顶至室外地坪砌砖墙。砖墙采用MU30烧结普通砖。 砖墙重 墙面板重 连梁自重

(1)连梁按简支梁设计,C30混凝土,HRB335钢筋,保护层厚度取25mm。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跨中弯矩 单层配筋

满足适筋要求

取 , 验算最小配筋率

满足要求

同时按照构造配置箍筋即能满足抗剪要求。

边柱基础,混凝土等级为C30,基础下设100mm素混凝土垫层,每边伸出基础边100mm,底板受力钢筋HPB235,保护层厚度40mm。取 ,能满足计算要求。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四章 工程量计算

项目 单数量 位 (实腹柱、t 21.04t 牛腿) 计算公式 一榀: 柱:V=(250×10×2+580×8)×9000×2+(250×10×2+580×6)×10200=260016000mm3=0.260016m3 m=×v=7.85×103×0.2600=2041Kg 牛腿:V=(280×20×2+335×10)×650×4=37830000mm3=0.03783m3 m=×v=7.85×103×0.03783=296.97Kg 一榀: V=[(250×10×2+580×6)×3600+(250×10×2+430×6) ×10800+(250×10×2+430×6)×3600]×2=279360000mm3=0.27936m3 m=×v=7.85×103×0.27936=2192.976Kg (吊车梁) t 35.569t 一跨: (0.29×0.014×2+0.462×0.006)×9× 7.85× 103×4=3078.0792 Kg 轨道:38×9×4=1368 Kg 0.0778t 全部: 0.03×36×72=77.76 Kg 0.039t 全部: 0.03×[(9.0×36+72×9.0)×2-2.7×2.7×72-3.6×3.9×8] =39.204Kg 7.769t m=16.3×10.81×12+7.38×9×44+13.12×15.24×9+27.54×9×3+2.73×6.7×16=7768.9152 Kg (钢梁) t 19.736 010605001 t (屋面板) 010605002 t (墙面板) 010606001 t (钢支撑)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钢檩条) t (钢抗风t 柱) (钢墙架) t 35.568t m=19×9×13×2×8=35568 Kg 5.329t 17.945t m=20.77×8×(36+72)=17945.28 Kg m=69.39×(10.2+9)/2×8=5329.152 Kg

72m的刚架总用钢量为:

21.04+19.736+35.569+0.0778+0.039+7.769+35.568+5.329+17.945=133.07t 长度为72m的,每跨9m的单脊厂房为133.07t

致 谢

毕业设计的结束就意味着我们就要迈出学校的大门了,回首大学四年及这近四个月的毕业设计生活,可以用丰富多彩来形容,从一个学生慢慢成长为一名社会人,也学习到不少的知识。

能够顺利完成这次毕业设计,首先要感谢我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黄炳生,在这三个多月的时间里黄老师始终非常耐心的教导,并在多方面给予我们帮助:从设计规范到能涉及设计知识的各种资料,黄老师都会尽量提供给我们,每遇到问题总能及时从老师那里获得最佳的解决办法。同时黄老师还会孜孜不倦地向我们讲解设计内容及重点难点,这样我们设计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同时也非常感谢我的建筑指导老师朱世宝,在建筑设计部分给予了我很多的建议和帮助,使我能很好地完成我的建筑设计部分。同组的同学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也很热心,给了我很多帮助,让我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

这次设计让我充分体会到了集体作战的强大性,集体合作的愉快性。我再次感谢那些在我设计中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谢谢!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参考文献

[1] 苏J9501—9509. 江苏省建筑配件通用图集[S].

[2] GB50017—2003. 钢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3] GB50010—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2006.

[4] 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2002.

[5] GB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02.

[6] 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01.

[7] 包头钢铁设计研究总院,中国钢结构协会房屋建筑钢结构协会.钢结

构设计与计算(第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8] 《钢结构设计手册》编辑委员会.钢结构设计手册(上册)第三版[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9] 陈绍蕃.钢结构(下册)房屋建筑钢结构设计[M]. 北京:中国建筑

工业出版社,2005.

[10] 唐锦春,郭鼎康.简明建筑结构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2003.

[11] 侯兆欣,蔡昭昀,李秀川.轻型钢结构建筑节点构造[M].北京:机械

工业出版社,2004.

[12] 张其林.轻型门式刚架[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13]《建筑设计资料集》编委会.建筑设计资料集[M].第二版.北京: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14] 陈保胜.建筑构造资料集(上、下)[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4.

[15] 苏J01-2005.施工说明[S].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16] 苏J9503-J04-2005.屋面建筑构造、阳台、楼梯、卫生间、洗手池[S]. [17] 苏J9508.室外工程[S]. [18] 苏J11-2006.铝合金门、窗[S].

[19] 苏J09-2005.轻质隔墙、墙身、楼地面变形缝[S].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项目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编制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 产品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 原材料及动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7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8 项目实施进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9 研究结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项目建设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项目建设必要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 市场分析和预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市场现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县市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全国市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 鸡肉市场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 鸡蛋市场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3.6 有机肥市场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7 销售预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 项目区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项目区基本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项目区畜牧业生产现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水、电、路、通讯、技术等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项目建设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项目设计依据的规范与规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 项目设计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 工程设计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5 技术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6 设备选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 消防安全..................................................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 消防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 消防工作程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 消防安全流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 节水与节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 节水工程与科技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 养殖节能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 饲料加工节能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4 电气节能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5 减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 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 环境保护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2 项目区环境现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3 环境影响评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8.4 工程环境保护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5 “三废”处理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6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章 项目组织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1 基本思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2 组织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3 施工组织及质量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4 建设及运作方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章 招投标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1 项目招标执行文件及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2 项目招标范围、组织形式及方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3 招投标组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一章 建设实施进度安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 项目建设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 项目建设进度安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投资概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资金筹措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三章 财务分析评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1 财务评价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 经营收入、税金及附加估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3 利润估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4 财务现金流量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5 盈亏平衡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6 敏感性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7 评价小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四章 效益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14.1 经济效益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2 社会效益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3 生态效益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五章 风险分析及保障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1 项目主要风险因素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2 保障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六章 结论与建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1 可行性研究结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2 问题与建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