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上海市各区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一模)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课内古诗文阅读专题

来源:东饰资讯网


课内古诗文阅读专题

杨浦区

(二)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6-9题。(12分)

【甲】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醉翁亭记(节选)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6.甲诗作者为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乙文作者为______文学家___________。(4分)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甲诗起首两句以夸张手法叙写欢乐豪放的宴饮,体现作者与友人相处时的愉悦心

8.下面选项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情。

B.乙文作者细致描绘山间一日及四时的自然风光,体现其寄情山水乐无穷的怡然自得。

C.甲诗具体描绘渡黄河登泰山时艰难困顿的遭遇形象体现了诗歌“行路难”的主题。 D.乙文具体描绘琅琊山朝暮与四季景色之美,意在表作者对醉翁亭秀丽环境的欣赏。

9.教材将甲诗和乙文编入同一单元,意在告诉我们,人生中难免种种_________________,对此,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____地面对。(3分)

(二)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69题 6.唐 李白 北宋 欧阳修

7.太阳出来,树林的雾气就消散;烟云聚拢,岩谷山洞便昏暗。 8.B

9.艰难险阻 乐观豁达

长宁区、金山区

(二)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第6-10题。(12分)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直万钱”中“直”的意思是 ;“济沧海”中“济”的意思是 。(2分) 7.对诗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表现了高扬豪迈的气概。

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自己增加了信心。

D.“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回到现实中来,诗人再一次感到前路崎岖、歧途甚多,因而发出慨叹。

①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

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波水声。

②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③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8.上文选自课文《 》,作者是 (朝代)的林嗣环。(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写了人们深夜救火前后的情形。

B.第②段表达了作者对艺人表演的赞美。 C.第③段写了宾客的肖像、心理和动作。 D.选文表现了艺人表演惟妙惟肖、让人如临其境。 6.值 渡 7.B 8.口技;清朝。

9.(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关键字:名、其)

10.A(错在文中只写到救火,没有写“救火后”)

浦东新区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6—9题(12分)

【甲】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上述语段的作者同属于 (朝代),语段甲的体裁是 ,语段乙节选自课文《 》。(3分) 7.上述语段都写到了“月”,下列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语段甲两次“问月”,写出了作者厌恶人间向往仙境的情感 B.语段乙写明月千里,表达了作者赏美景而忘宠辱的酒脱之情。 C.语段具体写“婵娟”“沉璧”,以抒发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D.语段中的“咏月”“绘月”,能引发读者对人生世事的思考。

8.语段乙中“迁客骚人”在“登斯楼”时的心境是 。(2分) 9.说说你对语段甲中画线句的理解。(4分)

(二)古诗文(课内)(12分)

6.(3分)宋(北宋) 词 岳阳楼记 7.(3分)D C(1分)

8.(2分)轻松酒脱(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喜气洋洋)

9.(4分)说明:下列内容,答任意两点即可,如将意思拆成两点,当一点来算。 (1)亲人间的欢聚不必强求,离散也不必伤感。 (2)人世间不可避免“悲欢离合”。 (3)反映了作者向世人发出美好的愿望。 (4)抒发了诗人豁达(乐观旷达)的思想感情。 (5)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对人生的思考和慨叹。

嘉定区

(二)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6-10题(12分)

【甲】天时不如地利(节选)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生于忧死于安乐(节选)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两段文字的作者是

(朝代)的孟子,他

是 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2分)

7.根据选段,作战胜利除了依靠“人和”还需要依靠( )。(2分) A.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D.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8.用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9.孟子文章的雄辩色彩体现在论证的层层推进,如《天时不如地利》分三步推断出“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的结论。请加以简述。(3分)

10.孟子文章的雄辩色彩也体现在善用排比,论证充分有力。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节选第二段,请分析其表达效果。(2分)

(二)阅读下列诗文,完成第6-10题(12分) 6.(2分)战国(1分) 儒(1分) 7.(2分)C

8.(3分)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注意“故”、“是”、“苦”的落实)

9.(3分)先提出“天时不如地利”(1分),再提出“地利不如人和”(1分),最后进一步阐述“人和”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1分)

10.(2分)增强语势(1分),强调(有力论证)了一个人担当大任或成就大事,必须经历各种的磨练与锻造。(1分)

黄浦区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第6-9题(12分)

对文人雅士而言,饮酒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人生,或借酒浇愁、或抒怀自遣、或娱乐宴饮……文字一旦与酒结合,似乎更有了醇厚悠长的韵味。请阅读词人“大醉”后所作的《水调歌头》以及作者“饮少辄醉”写下的《醉翁亭记》节选,体会其文字的深意

选文一: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选文二:醉翁亭记(节选)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水调歌头》的作者是 (人名),《醉翁亭记》的作者是 (人名),都是 (朝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被列入“唐宋八大家”的还有 。(人名,一位即可)(4分)

7.读选文一《水调歌头》,下列对词作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词前的小序言简意赅地交代了写作的时间以及写作的缘由,并且领起了全篇。 B.词人“把酒问青天”,既写出对人生的疑惑,也表达出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C.词人在“我欲”“又恐”的情感波动起伏中,含蓄地表达了对人间生活的厌弃。 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面埋怨明月,实则表达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8.读选文二《醉翁亭记》(节选),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3分)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9.根据选文二可以知道作者自号为“醉翁”的原因是:“ ”。“醉翁

是 的意思。(3分)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第6—9题(12分)

6.(4分,每空1分)苏轼 欧阳修 北宋 柳宗元(韩愈、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7.(2分)C

8.(3分)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而寄托在酒上。(关键字“得”“寓”) 9.(3分)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2分) 本意不在此而另有所图(1分)

虹口区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9题(11分)

岳阳楼记(节选)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6.本文的作者是 (人名)。(1分)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是进亦忧,退亦忧。 8.文中“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要求写出两点)(4分)

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情怀,下列选项中,表达了相同思想情怀的一句诗是( )。(3分) A.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B.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C.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D.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二、古诗文阅读(一)(11分) 6.范仲淹(1分)

7. 这样做官也担忧,不做官也担忧。(3分)

8. 因知音难觅的孤独/对古仁人的仰慕/对友人的规劝。(答对两点即可)(4分) 9. D(3分)

奉贤区

(二)文言文阅读一:阅读【甲】词【乙】文,完成第6-9题(13分)

【甲】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乙】岳阳楼记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恰,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6.【乙】文的作者是 朝的 (人名),【甲】词的作者是和【乙】文作者同朝代的 (人名)。(3分)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词中“伫倚危楼风细细”是说主人公迎着微风长时间倚靠在一座即将坍塌的高楼的栏杆上。

B.【甲】词上阕情景交融,写主人公登高望远,春愁油然而生;下阕抒情,写主人公苦中求乐,情深志坚。

C.【乙】文中“进亦忧”呼应上文的“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退亦忧”呼应上文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乙】文作者运用了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多种表达方式,阐发自己的人生见解。

9.【乙】文以“情”贯穿全文,既写了迁客骚人的情,又写了古仁人的情。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情各是什么?作者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什么?(4分)

(1)迁客骚人的情: 。 (2)古仁人的情: 。 (3)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 。 6.宋 范仲淹 柳永(3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7.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在阴云中(山岳隐藏了它们的形迹/山岳潜藏得不见踪影)(3分) 8.B(3分)

9.以物喜,以已悲(1分)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1分)

通过这两种情的对比,(1分)赞美了古仁人的高尚品德,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突出文章主旨。(1分)

静安区

(二)阅读以下古诗文,完成6—9题(12分)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节选) 郑燮

①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②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6.这两篇作品都与手足之情相关。《水调歌头》是宋代的 (姓名)在 (节日)思念弟弟子由时所作。《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则是 (朝代)的郑燮和弟弟谈论读书的书信。(3分)

7.以下对《水调歌头》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上片中“欲”“恐”流露出作者内心的矛盾。 B.上片的最后,作者表达了对人间的眷恋之情。 C.下片描绘了作者深夜无眠、思念亲人的画面。 D.下片的最后,作者表达了对人间多些团圆的祝福。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

9.选文中,郑燮否定了“ ”的观点,提出了 的主张。(4分) (二)课内古诗文阅读(12分)

6.苏轼(1分) 中秋(1分) 清代(1分) 7.C(2分)

8.老吏史觉得这样/他很辛苦,苏东坡(却读得)畅快,毫无倦意。(3分)

9.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2分) 读书要深入研读(2分)

松江区

(二)阅读下列诗文,完成第6-9题(12分)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岳阳楼记(节选)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嗯!微斯人,吾谁与归?

6.上述诗文的作者虽然都是___________(朝代)人,但从两人所处的时期来看,_______(人名)早于__________(人名)。(3分)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诉衷情》中,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与处境,用《岳阳楼记》中的话来表达,就是“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分)

9.上述诗文都有作者的慨叹,前者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后者以“微斯人,吾谁与归”作结,在感喟中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远大政治抱负。(4分) (二)(12分)

6.(3分)宋朝 范仲淹 陆游

7.(3分)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个人得失而或喜或悲。(以 互文) 8.(2分)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9.(2+2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 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为乐)

徐汇区

(二)阅读下面诗文,完成第6-10题(12分)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词中“婵娟”是指 。(2分) 7.对这首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小序交待了写词时间和缘由。 B.全词围绕一个“月”字展开。 C.表达了渴望留在天宫的心愿。 D.词中的情感由惆怅转向豁达。

鱼我所欲也(节选)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8.本文作者是 。(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万钟于我何加焉!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选段批评了“行道之人”和“乞人”的行为 B.选段认为人不应该为了利益而放弃道义 C.选段认为见利忘义是迷失本心的表现。 D.选段运用对比和排比,态度鲜明,语势强烈。 (二)阅读下面诗文,完成第610题(12分) 6.(2分)月亮7.(2分)C8.(2分)孟子(孟轲)

9.(3分)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万钟、于、何加) 10.(3分)A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