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动物乐园》编写说明及教学建议

来源:东饰资讯网
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

动物乐园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通过数一数、比一比等活动,能正确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2.学习读写“=”“<”“>”,并能正确运用“=”“<”“>”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3.在操作过程中感受相等和不等关系。 4.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比较的乐趣。

编写说明

在“快乐的午餐”一一课的基础上,本节课依然注重通过“比一比”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一一对应的方法,直观认识两个数量间的相等和多与少。在比较中引入“=”“<”“>”关系符号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大小关系。

情境图中安排了几组相关数量比较的信息,目的是突出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必要性。在小动物们愉快玩耍的情境中,自然引出动物数量之间多少的比较需求,进而达到会比较、会表示、积累活动经验的目的。

•比一比,认一认。

教科书通过比较动物乐园中的小兔和小筐(1只小兔对1个筐,4只小兔正好对着4个筐),小兔和萝卜(1只小兔对1根萝卜,多了1根萝卜),猴子和秋千(1只猴子对1个秋千,少了1个秋千),引出“同样多”和“多”“少”的概念,使学生直观看到:1只小兔拿1个筐,筐没有剩余,小兔的数量和筐的数量 “一样多”;1只小兔拿1根萝卜,还多余1根萝卜,萝卜的数量“大于”小兔的数量;1只猴子荡1个秋千,还少1个秋千,秋千的数量“小于”猴子的数量,非常自然地体现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同时,结合比较,介绍了“=”“<”“>”的名称及其读法。

•看一看,写一写。

教科书提供了田字格和示范,目的是让学生学习“=”“<” “>”的规范写法。 •说一说,填一填。

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小兔和小鸟数量的多与少,鼓励学生主动寻找情境图中的相关数量进行比较,并用数和符号来表示两个量的关系。

教学建议

比一比,认一认。

以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数一数情境图中有什么,各有多少。教师要关注学生数数结果

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

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

的正确性,也要注意发现学生中好的数数方法。例如,有的学生会在数过的小动物身上做个记号,有的按照一定的顺序数等。可以请按顺序数的学生介绍数的窍门,这样可以逐步教给学生一些发现或提炼数学信息的能力。

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再提出问题:谁和谁的数量同样多?引导学生用实物图或学具摆一摆,直观建立两个数量间的对应关系。例如,学生数了小兔和小筐的数量后,可以用小圆片代替小兔,用小三角形代替小筐,进行比一比、说一说。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等于”“同样多”来进行交流,说小兔和筐的数量都是4、相等、一样多等表述都是可以的。在比较多少时,不宜要求学生用程式化的语言表述或记忆比较的过程,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此基础上板书出等式4=4,示范“=”的写法和读法。

接着提出问题:小兔和萝卜的数量一样吗?猴子和秋千的数量比,谁多,谁少?通过数量两两间的比较,教师分别板书出关系式4<5,3>2,并示范符号的正确读法。小于号和大于号容易混淆,教师可以用“开口对着大数笑”的形象语言,帮助学生加深认识。

如果学生的基础较好,还可以结合“3>2”这两个数的比较,引导学生用图中的情境或者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解释,以加深学生对抽象符号的认识。

看一看,写一写。

在会认、读“=”“<”“>”的基础上学习书写。教师要在田字格中进行示范,再让学生模仿书写,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说一说,填一填。

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说一说:图中谁和谁在比?再进行交流:谁最多,谁最少?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发现更多的可以比较的问题,展开充分交流。

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