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实验二 常见沉积岩的鉴定与认识

来源:东饰资讯网
实验二 常见沉积岩的鉴定与认识

一、 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 通过对沉积岩标本的观察,掌握其典型结构、构造及物质组成

特征。

 了解常见沉积岩的基本分类和肉眼鉴定方法。  掌握常见沉积岩的鉴定特征。

二、 实验的准备工作

实验前预习教材中“沉积岩”部分。 三、实验内容

1.沉积岩典型结构的鉴定

 碎屑结构。观察砾岩、角砾岩、砂岩的组成物质的颗粒大小与

形状等特征。

 泥质结构。观察页岩、黏土岩,注意其致密状的特点。  化学结构及生物化学结构。观察石灰岩(或结晶石灰岩)、白云

岩、介壳灰岩(或珊瑚灰岩)、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燧石岩等 。

2.沉积岩典型构造的鉴定

 层理构造。通过课堂讲解,在建立层理构造宏观特征的基础上,

观察页岩、条带状灰岩等标本上的层理,观察具交错层理的陈列标本。

 层面构造。观察具泥裂、波痕、缝合线构造的陈列标本。  化石。观察完整的动、植物化石标本各

1~2块。

 结核。观察鲕状灰岩标本和一块较大型的结核标本。

3.碎屑岩的胶结类型和胶结物成分的鉴定

观察砾岩、角砾岩、砂岩(石英砂岩、长石砂岩、铁质砂岩)的胶结类型和胶结物。对于一块标本而言,可能是一种胶结类型和单一的

胶结物,也可能同时存在两种或三种胶结类型和一种以上的胶结物。需仔细观察、予以区分,碎屑岩中常见的胶结物的一般特征可参照表1。

4.常见沉积岩特征的综合鉴定

结合标本,对照教材中关于各种常见沉积岩的描述,逐类逐块地进行观察。

表1 碎屑岩中常见的胶结物的一般特征

胶结物 硅 质 钙 质 泥 质 铁 质 石膏质 炭 质 主要矿物成分 常见颜色 牢固程度 其他特征 石英、蛋白石、玉乳白色、灰白岩石强度高,硬度坚硬 髓、海绿石 色、 黑绿色 大,难溶于水 白、灰白、淡黄、方解石、白云石 微红色 高岭石、蒙脱石、泥黄色、黄褐色 水云母 红褐色、黄褐赤铁矿、褐铁矿 色、棕红色 石膏 有机质 白色、灰白色 黑色、黑绿色 中等 差 可与稀盐酸作用,产生气泡 岩石质地松软,遇水易软化或泥化 强度较高,遇水遇较坚硬 氧易风化 较差 差 强度低,长期浸水可被融蚀 岩石强度低,遇水易泥化

四、 实验方法

参照指导书和教材中对有关常见沉积岩的描述,结合标本,在教师指导下自行观察学习。

观察偏光显微镜下砂岩薄片中石英颗粒的形状特征和石英颗粒与胶结物间的关系(胶结类型)。

在独立观察的基础上,总结出各类沉积岩标本的鉴定特征。

五、 常见沉积岩的肉眼鉴定方法

经过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岩,绝大多数都具有层状构造特征,但所鉴定的标本都是从某一层位中打来的,所以重点观察沉积标本的结构、物质组成和颜色等。凭肉眼或借助放大镜能分辨出碎屑颗粒占组

成物质50%以上者属于碎屑岩类;只能分辨少量极为细小的矿物或岩屑颗粒,整体岩石具细腻感,质地均一,可塑性及吸水性很强,吸水后体积增大,潮湿时色深质软,干燥时色浅质较硬者为泥质岩类。完全分辨不出颗粒,整体岩石具致密感或组成物质具一定结晶形态者为化学岩类。

在鉴定碎屑岩时,除观察颜色、碎屑成分及含量外,尚需注意观察碎屑的形状大小和胶结物成分,砾岩或角砾岩还需观察标本的胶结类型。

在鉴定泥质岩时,则应注意观察标本的构造特征。页岩具有沿层面分裂成薄片或页片的性质,常可见显微层理,称为页理 ( 页岩因此而得名 ) 而黏土岩则往往层理不发育,具块状构造。有些泥质岩中常含有机成分,如炭质页岩、油页岩等。

在鉴定化学岩时,除观察其颜色、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外,应辅以简单的化学实验,如用稀盐酸检验标本是否有起泡反应。 化学岩中的燧石岩类主要由非晶质的蛋白石、隐晶质的玉髓和细粒石英组成,Si02含量达70%~90%,致密坚硬,锤击可见火花,具贝壳状断口。常呈透镜状或结核状产出,也有呈层状、条带状产于碳酸盐岩或泥质岩中的。 六、作业

鉴定7块沉积岩标本,即:火山角砾岩、砾岩、砂岩、页岩、泥岩、白云岩、石灰岩。按表2格式填写实验报告。

表2 沉积岩标本肉眼鉴定实习报告 年 月 日

主 要 鉴 定 特 征 颜 色 矿物成分 结 构 构 造 岩石 名称 班级_____姓名_____学号_____

评阅教师_____成绩_____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