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8城市规划相关知识考试全真试卷(D)
61、城市化的概念包括( )两方面的含义。 a.无形的城市化,有形的城市化 b.物化了的城市化,无形的城市化 c.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
d.外延型城市化,飞地型城市化
62、霍伊特为了简化直接调查的程序而提出的一种划分城市基本和非基本活动的间接方法是( )。 a.普查法 b.区位商法 c.残差法 d.正常城市法
63、k=4系统是按( )构成的中心地等级体系。 a.市场原则 b.交通原则
c.行政或管理原则 d.综合原则
64、( )最灵敏、最有代表性,如果要反映总体的一般水平,最好使用它。 a.中位数 b.平均数 c.众数值 d.频数
65、( )年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通过了“社区开发计划”。 a.1950 b.1952 c.1962 d.1972
66、生态学的一般规律有( )。
a.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微观与宏观协调发展,物质循环转化与再生,物质输人输出的动态平衡
b.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历史循环论,微观与宏观协调发展,物质循环转化与再生,物质输入输出的动态平衡,环境资源的有限
c.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微观与宏观协调发展,物质循环转化与再生,物质输入输出的动态平衡,相互适应与补偿的协同进化,生态系统的无限调节能力
d.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微观与宏观协调发展,物质循环转化与再生,能量守恒,相互适应与补偿的协同进化,社会均衡
67、下列( )不是城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 a.所需物质对外界有依赖性 b.物质既有输人又有输出
c.生活性物质远远大于生产性物质 d.物质循环中产生大量废物
68、某城市附近湖泊,由于城市污水的排入,湖中大量藻类繁殖耗去水中大量溶解氧造成鱼类死亡,城市拟建的城市污水厂除了要达到一般二级处理的目标外,还需要把下列( )类污染物作为污水厂的处理目标。 a.重金属
b.酸氢有毒物质 c.酸、碱污染物 d.氮、磷、钾
69、缓解城市噪声的最好方法是( )。 a.减少私人小汽车的数量
b.增加噪声源与受声点的距离 c.设置水体作为声障
d.提供大尺度景观作为屏障
70、城市供热管网的二级管网采用的管网为( )形式。 a.闭式 b.双管 c.多管制 d.开式
e.根据用户要求确定
第61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化的概念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物化了的城市化,即物质上和形态上的城市化;二是无形的城市化。即精神上的、意识上的城市化,生活方式的城市化。 考点:
第一章 城市地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考点6:城市化;
1.概念: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物化了的城市化,即物质上和形态上的城市化;二是无形的城市化,即精神上的,意识上的城市化,生活方式的城市化。 2.运行机制:城市的拉力、农村的推力。
3.类型:向心型城市化与离心型城市化;外延型城市化与飞地型城市化;景观型城市化与职能型城市化;积极型城市化和消极型城市化;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和自下而上型城市化。 4.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1)增长势头猛烈而持续;
(2)城市化发展的主流已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3)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使大城市在现代社会中居于支配地位;
(4)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总人口、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增长速度都开始趋于下降,对世界未来城市化速度的过高估计正在得到修正。发达国家在1950年城市化水平已达50%,世界城市化水平1980年39.4%,预计2010年将达到51.8%;70年代逆城市化首先出现在英国。
5.当代中国城市化特征:城市化进程的波动性较大,自上而上的城市化特点,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 6.区域城市化水平预测方法:
(1)主要指标法;(2)复合指标法;(3)年平均增长率外推法;(4)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法;(5)中国城市化水平预测包括商品粮供应率预测法、国民生产总值预测法及多指标综合分析预测法。 第62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提示:残差法是霍伊特为了简化直接调查的程序而提出的一种间接方法。他先把已经知道的以外地消费和服务占绝对优势的部门,作为基本部分先分出来,不再过细地区分内部可能包含的非基本部分。然后从基本活动不占绝对优势的部门职工中,减去一个假设的必须满足当地人口需要的部分。他假设的比例为1:1。 考点:
第一章 城市地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考点9:城市性质;
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发展方向。包括两方面内涵,即城市的宏观区位意义和城市的主要职能。
城市性质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确定城市性质一定要进行城市职能分析。城市性质是相对稳定的,而城市职能是多变的,但却是客观存在的。 第63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早期建立的道路系统对聚落体系的形成有深刻影响,这就导致b级中心地沿着交通线分布。在此情况下,次一级中心地的分布是位于连接两个高一级中心地的道路干线上的中点位置。和k=3的系统比较,在交通原则支配下的六边形网络的方向被改变。高级市场区的边界仍然通过6个次一级中心地,但次级中心地位于高级中心地市场区边界的中点,这样它的腹地被分割成两部分,分属两个较高级中心地的腹地内。而对较高级的中心地来说,除包含一个次级中心地的完整市场区外,还包括6个次级中心地的市场区的一半,即包括4个次级市场区,由此形成k=4的系统。 考点:
第二章 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考点8:中心地理论; 德国经济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出版了一本《德国南部的中心地》一书,开创了城市地理学发展的一个新时代,他将地理学的空间观点和经济学的价值观点结合起来,探索城市的数量、规模和分布的规律性。
1.中心职能和中心地:城镇是零售中心和服务中心,而服务职能一般要在它服务区域的相对中心位置来执行,被称为中心职能;具有中心职能的地方,即中心地。
2.企业单位和职能单元:中心地为周围地区服务的职能是由一个个自然单元的企业来完成的。
3.门槛值和服务范围:维持一个中心职能单元存在所需要的最起码的人口或最起码的购买力就是某中心职能的门槛值或称阈值。不同职能有不同的门槛值和服务范围。
4.中心地等级和中心性:中心地等级越高,它提供的中心职能越多,人口也越多,反之亦然;高级中心地具有低级中心地所具有的职能,而且具有较高级的职能;中心地级别越高,数量越少,彼此间距就越远,服务范围就越大。 5.理论要点:
(a)区域有中心,中心有等级;
(b)中心地与补充区相适应,补充区以六边形为最佳;
(c)中心地等级体系及空间结构:按市场原则构成的中心地等级体系为k3系统;按交通原则构成的中心地等级体系为k4系统;按行政或管理原则构成的中心地等级体系为k7系统。 第64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众数值、中位数、平均数都是要用一个数值来代表总体的一般水平,但它们的灵敏度、对总体的代表程度各不相同。由于平均数的求得应用了所用资料,因此它最灵敏、最有代表性,从而在统计分析中应用也最广泛。这就是说,如果要反映总体的一般水平,最好使用平均数。 考点:
第二章 城市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考点1:城市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 1.社会调查的基本类型
根据调查涉及的范围和对象,调查类型有普遍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 2.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确定研究的目的、研究前的准备、设计研究方案、资料的搜集与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3.收集资料方法
访谈法、问卷法、观察法、文件法。其中问卷法是现代城市社会学调查研究中使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有两种类型,开放型问卷、封闭型问卷。 4.经验研究法
主要有社会观察法、社会实验法、社会调查法、文献分析法。其中社会实验法是迄今为止最严密、最科学的经济研究法。 5.分析方法
(1)定性分析方法:矛盾分析法、社会因素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功能分析法。
(2)社会统计分析方法:描述性分析和说明性分析。统计量包括:频数、频率、公数值、中位数、平均数、标准差、相关系数。 第65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1952年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通过了“社区开发计划”。其宗旨是加强社区间联系,充分发挥社区成员的积极性,利用社区自身的力量提高社区经济、社区发展水平,改善居民生活,解决社区存在的社会问题。
考点:
第一章 城市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与主要理论 ☆☆考点12:社区发展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美国家基于城市重建和解决大城市的社会问题的迫切需求,出现了以大规模空间疏解为特征的“新城建设”--郊区化、城市化,前后经历了第一、二、三代卫星城建设,不但在社区规划理论上有了极大提高,而且更加重视具体的环境设计手法,趋向于培养生长与更新、社区情感、社区精神。 1952年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通过“社区发展计划”,其宗旨是:加强社区间的联系;充分发挥社区成员的积极性;利用社区自身的力量,提高社区经济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解决社区存在社会问题。强调社区成员参与计划社区改造,通过改造达到社区内部各要素的相互协调。 城市社区被理解成为一种综合社会场所,其建设被看作是一项社会工程。 第66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示:生态学的一般规律除选项a以外,还有相互适应与补偿的协同进化规律及环境资源的有限规律。 考点:
第一章 生态学及城市生态学基本知识 ☆☆考点6:考点4;生态学的一般规律; 1.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2.微观与宏观协调发展; 3.物质循环转化与再生;
4.物质输入输出的动态平衡; 5.相互适应与补偿的协同进化; 6.环境资源的有限。 第67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包括选项abd及以下三项:生产性物质远远大于生活性物质;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流缺乏循环;物质循环在人为状态下进行。 考点:
第二章 城市生态系统 ☆☆☆☆☆考点4:城市生态系统功能; 1.生产功能:生物生产、非生物生产。
2.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能量的传递与转化过程。能量沿着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这三大功能类群顺序流动;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只能一次流过,不能循环逆转;能量沿生产者、消费者顺序逐级减少。
能源结构是反映国家生产技术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志。电力消费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和一次能源用于发电的比例是反映城市能源供应现代化水平的两个指标。
3.物质循环:城市生态系统所需物质对外界有依赖性,既有输入又有输出,生产性物质远远大于生活性物质,物质流缺乏循环,物质循环是在人为状态下进行,循环过程中产生大量废物。
4.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中各生命成分,即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营养信息、行为信息之间的流动。 第68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提示:由于水体中氮、磷、钾、碳增多,使藻类大量繁殖,耗去水中溶解氧,形成“富营养化”污染。 考点:
第四章 城市环境保护 ☆☆☆☆考点7:城市水污染综合整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环境容量;
2.节约用水,计划用水,大力提倡和加强废水回用; 3.强化水污染治理; 4.排水系统的体制规划; 5.水域污染综合防治工程; 6.饮用水的污染去除; 7.综合整治,整体优化。 第69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每一城市均面临着噪声污染与控制问题。对此所提出的每一种方法定会有所减轻。景观控制方法是通过多种物体与介质反射,吸收噪声;而流动的水能掩蔽噪声;限制私人小汽车的数量也能减少噪声源,但其他类型的车辆如公共汽车、货车、急救车等等仍将产生噪声;根据声学原理,声级随着声源与受声点距离的平方而减少的特性,最好的方法是增加噪声源与受声点的距离。 考点:
第四章 城市环境保护 ☆☆☆考点9:城市噪声污染综合整治措施;
1.控制噪声源:改进设备结构、提高部件加工精度和装配质量,采用合理的操作方法;采用吸声、减振、隔振措施;安装消声器。
2.区域环境噪声控制:制定噪声控制小区建设计划,规定工厂和建筑工地与其他区域的边界噪声值。 3.交通噪声综合整治措施:应由环保局协同城市规划部门、房屋开发部门、公安交通大队、车辆管理所、城市园林部门等共同制定。 第70题 试题答案:e 试题解析:
提示:一级管网往往采用闭式、双管或多管制的蒸汽管网,二级管网则要根据用户的要求确定。 考点:
第五章 城市供热工程规划 ☆☆☆考点6:供热管网形制;
根据热源与管网之间的关系,可分为区域式和统一式;根据输送介质不同,可分为蒸汽管网、热水管网和混合式管网三种;按平面布置形式分为枝状管网和环状管网;根据用户对介质使用情况,热网分为形式和闭式二种。
一级管网是从热源到热力站(或制冷站)间的管网,往往采用闭式、双管或多管制的蒸汽管网;二级管网是从热力站(或制冷站)至用户间的管网,根据用户要求确定形制。
二、多选题[共30题,每题1分,总计30分]
71、超过8层的高层公共建筑,电梯可成组地排列于电梯厅内,一般每组电梯不宜( )。 a.少于两部 b.少于三部 c.多于六部 d.多于八部
72、场地设计时所需的降水资料一般有( )。 a.平均年降雨量 b.年最低降雨日期
c.暴雨持续时间及其最大降雨量 d.初终雪日期
73、北京四合院反映封建宗法制度的布局特征是( )。 a.以院为核心 b.中轴对称 c.内外有别 d.尊卑有序
74、城市道路路拱的基本形式有以下( )种。 a.抛物线形 b.直线形 c.折线形 d.弧线形
75、交叉口自行车交通的组织有以下( )种方法。
a.自行车左转弯专用车道 b.停车线提前法 c.设置自行车横遭 d.自行车绿灯
76、螺旋坡道式停车库是常用的一种停车库类型,具有很多优点,但下列( )项是它的缺点。 a.交通路线不明确 b.螺旋式坡道造价高
c.坡道进出口与停车楼板间交通不易衔接 d.每车位公用面积较大
77、城市地表水取水构筑物位置的选择的叙述,下列( )条不妥。 a.具有稳定的河床和河岸
b.有足够的水源和水深,一般可以小于2.5~3.0m。 c.弯曲河段上,宜设在河流的凸岸 d.顺直的河段上,宜设在河床稳定处
78、在城市排水区界限内,应根据( )划分排水流域。 a.地形 b.竖向规划 c.用地性质 d.人群活动规模
79、下面四项中,不属于城市供热工程系统总体规划内容的是( )。 a.预测城市热负荷
b.布局供热设施和供热管网 c.选择城市热源和供热方式
d.估算规划范围内供热管网造价
80、地理信息系统将所处理的数据分为( )和( )两大类。 a.属性数据 b.统计数据 c.空间数据 d.地理数据
第71题
试题答案:ad 试题解析: 提示:电梯在超过8层的公共建筑中,成为主要交通工具,往往因为电梯部数多,可成组地排列于电梯厅内,但至少要二部,以防止一部发生故障,另一部可继续使用,但一组不宜超过八部,以免造成人流拥挤,过于集中,反而影响交通,不利于防火疏散。 考点:
第一章 各类建筑的功能组合 ☆☆☆☆考点15:电梯;
电梯在层数较多的民用建筑中或某些特殊需要的建筑中,与楼梯相配合共同来解决垂直运输,在高层建筑中是主要的交通形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设置电梯的同时,必须配置辅助楼梯,供电梯发生故障时使用;
2.当建筑在8层左右时,电梯与楼梯起着同等重要作用,宜将两者靠近布置。当住宅建筑8层以上,公共建筑24m以上时,电梯就成为主要交通工具。每个服务区的电梯不宜少于2台,单侧排列的电梯不应超过4台,双侧排列不应超过8台。
3.每层电梯的出入口前,应留有疏散的空间,以免进出人流形成拥挤阻塞现象。 第72题
试题答案:acd 试题解析:
提示:降水资料的确定,主要是针对建筑物的选址、布局、竖向设计、排水防洪设计,以及管线布置、项目施工等的直接影响,一般所需的资料除选项acd外,还有积雪最大厚度、土壤冻结最大深度等。 考点:
第二章 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 ☆☆☆☆☆考点10:竖向设计; 1.选择场地平整方式和地面连接形式
场地的平整方式主要有3种,即平坡式(<3%)、台阶式(>8%)和混合式。不同高程地面的分隔可采用一级或多级组合的挡土墙、护坡、自然土坡等,其交通联系可以用台阶、坡道、架空廊等形式解决。在确定场地平整方式和地面连接形式时,必须考虑尽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 2.确定场地地坪、道路及建筑的标高
确定设计标高,必须根据用地的地质条件,结合建筑的错层等使用要求和基础情况,并考虑道路,管线的敷设技术要求,以及地面排水的要求等因素,本着减少土石方量的原则来进行。 3.拟定场地排水方案
应根据场地的地形特点划分场地的分水线和汇水区域,合理设置场地的排水设施(明沟或暗管),做出场地的排水组织方案。其中还应特别注意防洪、防山洪的要求。 4.土石方平衡
计算场地的挖方和填方量,使挖方、填方接*衡,且土石方工程总是达到最小。 第73题
试题答案:bcd 试题解析:
提示:北京四合院中轴对称、内外有别、尊卑有序、自有天地,强烈地反应了封建宗法制度。 考点:
第六章 中国建筑史的基本知识 ☆☆考点1: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1.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 2.木构造的特色;
3.单体建筑的构成:简单、真实、有机; 4.建筑群的组合多样性; 5.建筑与环境紧密结合; 6.建筑类型多样化; 7.工官制度严格。 第74题
试题答案:abc 试题解析:
提示:路拱一般有抛物线形、直线形和折线形三种,常用的是抛物线形,采用各种变方抛物线的形式。 考点:
第一章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考点10:道路横坡;
横坡大小取决于路面材料与道路纵坡度,人行道、车行道、绿带的宽度及当地气候条件。一般取值为0.5%~1%。
路拱基本形式有抛物线型、直线型和折线型3种。小于20m宽的车行道用抛线型,宽度超过20m时,可采用直线型路拱或折线型路拱。 第75题
试题答案:bc 试题解析:
提示:在交叉口对自行车进行合理组织,可以维护交叉口交通秩序,提高其通行能力,可以设置自行车有转弯专用车道,设置左转弯候车区,停车线提前法,两次绿灯法,设置自行车横道。 考点:
第一章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考点21:交叉口自行车交通组织方法; 1.设置自行车右转弯专用道; 2.设置左转弯候车区; 3.停车线提前法; 4.两次绿灯法; 5.设置自行车横道。 第76题
试题答案:bd 试题解析:
提示:螺旋坡道式车库,布局比较简单整齐,交通路线明确,上下行坡道干扰少,车速较快,但造价较高,用地同样不够经济,每车位占用面积较多。 考点:
第二章 城市停车设施的规划设计 ☆☆考点8:螺旋坡道式车库;
这类车库与直坡道式车库相似,层间用圆形坡道联系(即螺旋式),坡道可设单行或双行(双行时上行在外,下行在内)。这类车库布局也比较简单整齐,交通路线明确,上下行坡道干扰少,车速较快,但螺旋式坡道造价较高,用地同样不够经济,每车位占用面积较多。 第77题
试题答案:bc 试题解析:
提示:地表水取水构筑物位置的选择,应根据地表水源的水文、地质、地形、卫生、水力等条件综合考虑,其中,应有足够的水源和水深,一般不小于2.5~3.0m;弯曲河段上,宜设在河流的凹岸,但应避开凹岸主流的顶冲点。 考点:
第一章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 ☆☆☆☆考点11:城市取水工程设施选址原则; 1.设在水量充沛、水质较好的地点,宜位于城镇和工业的上游河段; 2.具有稳定的河床和河岸,有足够水源和水深,一般不小于2.5~3.0m; 3.尽可能减少泥沙、漂游(浮)物、冲凌、水草、支流的影响; 4.具有良好的地质、地形及施工条件;
5.取水构筑物位置选择应全面考虑整个给水排水系统的合理布局,减少投资; 6.考虑天然障碍物、桥梁、码头、丁坝、拦河坝等对河流条件引起变化; 7.应与河流的综合利用相适应;
8.取水构筑物的设计最高水位应按100年一遇频率确定。 第78题
试题答案:ab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排水主要考虑地形坡度,竖向规划反映地形坡度。 考点:
第二章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 ☆☆考点2:城市排水工程分区规划内容深度; 1.估算分区的雨、污水排放量;
2.按照确定的排水体制划分排水系统;
3.确定排水干管位置、走向、服务范围、控制管径以及主要工程设施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第79题
试题答案:bd 试题解析:
提示:选项bd属于城市供热工程系统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城市总体规划供热工程系统主要内容除选项ac外,还包括:确定热源的供热能力、数量和布局,布局城市供热重要设施和供热干线管网。 考点:
第五章 城市供热工程规划 ☆☆☆考点1:城市供热工程总体规划内容深度; 1.预测城市热负荷;
2.选择城市热源和供热方式;
3.确定热源的供热能力、数量和布局; 4.布局城市供热重要设施和供热干线管网。 第80题
试题答案:ac 试题解析:
提示:地理信息系统将所处理的数据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关于事物空间位置的数据,一般用图形、图像表示,称空间数据,也称地图数据、图形数据、图像数据;第二类是和空间位置有关,反映事物某些特征的数据,一般用数值、文字表示,也可用其他媒体表示,称属性数据,也称文字数据、非空间数据。 考点:
第一章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考点2: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即gis,是以计算机为基础,处理地理空间信息的综合性技术,是关于空间信息储存、查询、分析、表达的工具。它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目前已有广泛的应用。
gis技术由4个部分组成:信息获取与数据输入;数据储存与管理;数据查询与分析;成果表达与输出。 gis系统处理的数据有两大类:第一空间数据或地图数据、图形数据、图像数据,第二类称属性数据或文字数据、非空间数据。
gis系统在工程设计方面功能薄弱,但很适用于空间查询、空间分析;cad技术也可以处理空间、属性、以致多媒体数据,但不适用于空间查询、空间分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