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全业务竞争对电信运营商运营支撑系统的影响分析

来源:东饰资讯网
全业务竞争对电信运营商运营支撑系统的影响分析

全业务运营的定义,现在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总的来看,有以下几种观点:

1、FMC(fixed-mobile convergence)是固定电话网、移动电话网络的融合。FMC是指网络的业务提供与接入技术和终端设备相独立。从用户角度看,FMC的目的是使用户通过不同接入网络,享受相同的服务,获得相同的业务。其主要特征是用户订阅的业务与接入点和终端无关,也就是允许用户从固定或移动终端通过任何合适的接入点使用同一业务。FMC可以使得用户在一个终端、一张帐单的前提下,在办公室或家里使用固定网络进行通信,而在户外,则通过无线/移动网络进行通信。FMC同时也包含了这样一个概念,就是在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之间,终端能够无缝漫游。对于用户而言,这也意味着简单和方便。

2、广义的全业务概念,延续三网合一的概念,是指电信、互联网、媒体、娱乐等多个业务领域,包含所有用户未来可能需要的有线和无线通信、信息应用等多种业务和服务。这种观点中,强调了基础电信服务平台与内容服务平台的整合,同时在业务定义上,也跨出了电信业务的约束,凡是可以利用到基础电信支撑的附加业务、内容服务都属于全业务的定义范围。 3、狭义的全业务运营,主要是针对电信业务领域内,是指同时经营移动、固定、数据网络,全方位开展接入服务、通信和增值业务的运营模式。全业务实现方式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业务捆绑,一类是业务融合。 从中国电信产业当前的格局来看,全业务运营的主体是放在2G业务与3G业务的发展上,是一个动态的全业务概念。一方面是在固网、移动网络、宽带网络这三者中实现一定程度的整合;另一方面是需要实现3G业务与传统业务的整合。

传统的电信企业,其核心是通过交换网络(大网)来为客户提供基础的通信服务,运营支撑系统处于从属位置。随着业务越来越复杂,业务层已经由大网逐步向支撑系统转移,典型的智能网系统、OCS系统、增值业务系统、集团业务等,都是在支撑系统中进行定义与实现,也体现了CTI(计

算机与通信网集成)的概念。这就使得内部的运营支撑系统将在支撑层面具有更为强大的能力,能够为全业务的整合提供支撑,所以在全业务运营时代,运营支撑系统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全业务运营在给运营支撑系统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运营支撑系统带来了巨大挑战。

1、未来以FMC、Triple play/Quad Play为核心的融合业务体系要求支撑系统支撑能力实现突破,从支撑单业务向支撑融合业务、从支撑语音业务向支撑多媒体业务、从支撑传统电信业务向支撑信息化和互联网业务转变,从支撑能力大众化向支撑能力个性化、智能化转变,快速业务部署、随机应变,打造灵活强大的系统支撑能力;

2、支撑系统不仅为企业内部运营提供支撑,未来更成为业务创新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需要系统更加标准、开放、统一。能通过统一、标准、开放的接口和开源软件或应用的应用,构建企业IT基础资源池,通过组件化的方式将信息与功能封装为各种“服务”构建支撑系统,实现产业链及企业内业务流程的自动化,促进业务的快速上线及全业务运营支撑。

为此,全业务运营下的运营支撑系统体系架构应该遵循如下指导原则: 松耦合架构

组件化、模块化架构

构建企业数据通用模型,通用数据模型将包括逻辑资源模型和物理资源模型 支持行业标准,运营支撑系统技术架构应遵循行业标准及指导,同时也要符合企业自身的企业标准

通用工具与流程,在企业范围内运营通用工具与流程,以增加效能,减少费用

运营支撑系统界面的一致与接入认证的统一管理

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经过多年的努力,其BSS系统的支撑力度和服务质量总体上都有了显著提高,但与全面应对全业务竞争还存在如下差距: 1、无法实现端到端的流程控制和服务管理

由于企业和系统的自身历史原因,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的支撑系统更多的是按照企业组织架构进行部署,如面向客户的客服系统、面向业务的计费账务

系统、面向网络的网管系统,而没有按照生产、经营和管理的需要进行流程贯通,完全不能胜任未来复杂的高服务质量保证的业务模式,特别是供应商/合作伙伴的管理没有整合到端到端的企业流程中去,无法实现端到端的流程控制和服务管理,难以满足未来业务发展的需要。 2、用户信息分散,新业务提供方面能力不足

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的CRM系统尚在建设和不断完善当中。目前此类系统基本能实现多种业务的统一受理,统一的账单、简单的产品目录管理,统一的客户视图和营销管理尚未实现。基本上各个业务分别由不同的平台进行支撑,每增加新业务或者新的计费模式、营销产品,涉及到业务受理、计费、SP管理等多个系统或模块的关联,接口修改复杂,最终导致每个业务平台资源难以共享,组合类新业务推出困难、周期长,难以实现业务同步部署。 3、结算系统无法满足未来海量结算的需要

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的结算系统均按两级模式建设,分别完成话音业务、数据业务和其他增值业务的不同级别的网间结算、网内摊分、漫游结算、漫游摊分工作。但在系统架构和功能上均无法满足未来面对成百上千个SP/CP和虚拟运营商结算,以及采集过滤来自固定、无线和互联网产生的数据的需要。 4、合作伙伴管理IT支撑能力薄弱

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大都初步建设或规划了供应商/合作伙伴管理系统,主要是针对数据增值业务,具体功能包括:对合作伙伴SP的管理,对增值业务的管理,对增值业务的用户认证和权限管理等。但是对流程的支持程度不够,自动化程度低,难以支持未来数据业务产品的高速增长需求。

5、针对数据业务的主题分析功能薄弱,与生产系统的互动还在起步阶段 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基本都已经投资建设了以数据仓库为核心的经营分析系统,但多数主题应用都是面向话音业务的,针对数据业务的专题分析功能薄弱。而且与生产系统的互动尚处在起步阶段,只有部分省份的系统具有此项功能。

所以,为了全面应对来自全业务运营的竞争,三大运营商在运营支撑系统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