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O ・ CH1NESE GENERAL PRACTICE NURSING March 2013 Vo1.11 No.3A 进至病变部位配合医生注入脱气水,注水量、注水速度适中,一 探头。严格按内镜清洗消毒常规消毒超声内镜及附件。 3 结果 般为300 m1 ~500 mI ,使病变浸没于水中3 cm~5 cm,使超声 内镜图像显示清晰。配合医生使探头靠近病灶,保持最佳位置, 一98例病人超声肠镜检查成功率为100 ,无一例发生并发 症及意外。 4体会 手拿住小探头前面部位,另一手扶住小探头后面部位,通过活 检孑L道轻轻插入,避免用力过猛而折断小探头,待病变部位的管 腔充盈后开始扫描。配合医生操作超声键盘以获取最满意 图像 超声内镜由于通过体腔直接靠近被检查者器官,与体表超 声相比可避免腹壁脂肪和胃肠气体干扰,可获得更清晰且分辨 2.2.2不同体位的配合 超声图像清晰的关键是探头浸没于 水中才能看清层次结构,因此病变在直肠部位时协助病人采取 仰卧位,乙状结肠、脾区、降结肠部位采取左侧卧位,升结肠、肝 区、盲肠部位采取右侧卧位。检查过程中配合调整不同的体位, 使病灶处取得最佳图像,缩短了检查时问,有效保证检查的顺利 进行。 率更高的图像,同时还可观察消化道黏膜的变化,对于某些消化 道系统疾病的诊断有着特殊的意义¨3l。因此,超声内镜的检查 越来越普及,为人们所接受。在98例超声肠镜检查中应用护理 程序,加强术前准备,器械与药品摆放齐全,所有病人肠道准备 均符合要求,体位摆放正确,耐心心理疏导,所有病人均能积极 配合完成检查。术中熟练操作配合、水量、注水速度适中,一般 为300 mI ~500 mL,使病变浸没于水中3 cm~5 cm,使超声内 镜图像显示清晰[4 ]。检查过程中配合调整不同的体位,使病 灶处取得最佳图像,缩短了检查时间,有效保证检查的顺利进 行。术后正确的健康指导,无一例并发症发生。仪器及附件的 消毒灭菌均符合规范是成功检查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田小溪,赵晓晏,王雷,等.内镜超声与仿真CT检查在胃癌分期诊 断中的对比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7,24(12):83—86. [2]王孝琼,刘媛敏,李荣香,等.一t-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超声内镜检奁的 护理配合口].护理学杂志,2006,21(13):43—44. 2.2.3生命体征的观察 超声肠镜检查时间比普通肠镜时间 长,检查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面色、腹胀、腹痛情 况。年龄大和病情较重者给予氧气吸入并行心电监护。 2.3检查后护理配合 2.3.1 健康指导 病人因禁食、检查时间长,少数病人可出现 面色苍白、冷汗、头晕、乏力等不适。护士应关心、安抚病人,耐 心、细致地交代检查后的注意事项:让病人在候诊室休息5 rain 10 rain,无明显不适才可离开;若有腹胀、便意等不适感,告之病 人在检查结束到厕所排便排气后症状会减轻或消失;取活检者, 指导术后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检查后可指导病人进食清淡、 软的饮食。 [3]李岩.超声内镜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内科杂 志,2001,21(8):485—486. 2.3.2并发症观察与处理 如腹痛、腹胀、便血、穿孔等,一旦 发现,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如腹痛、腹胀未缓解时可适当运 [4]邢宏萍。刘丽萍.超声胃镜检查术的护理配合[J].护理研究,2008. 22(8A):2217—2218. 动.帮助排气;或者热敷、频繁地改变体位以及垫高臀部,还可进 行肛管排气。如有局限性腹痛或轻度反跳痛时,可能伤及浆膜 [5]王薇薇,王莉,陈丽.超声内镜检查的护理配合[J].临床应用杂志, 2010,7(5):197. 致局限性腹膜炎,应禁食、补液、给予抗生素,常于3 d~5 d后逐 渐痊愈。如有大量出血及持久的剧烈腹痛,应考虑出血、穿孔, 及时通知术者做紧急处理。指导病人检查后要注意观察粪便的 颜色、性质、量,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作者简介 陈慧,主管护师,大专,单位:350003,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 第二人民医院;陈碧贞、林玲、黄灵姗单位:350003,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 第二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2012—11—20) (本文编辑王钊林) 2.3.3仪器及附件处理 使用完毕后将超声探头从超声驱动 装置中拔出,盖上防水帽。在流动水中用含酶纱布擦拭内镜和 改良留置胃管法在胃肠减压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梁金英,黎少芳,江丽嫦 摘要:[目的]观察改良留置胃管法在胃肠减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O例肠梗阻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 察组采用改良法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对照组采用传统留置胃管方法行胃肠减压,比较两组病人胃肠减压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病 人胃肠减压效果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应用改良留置胃管法的胃肠减压效果优于传统留置胃管方法。 关键词:肠梗阻;留置胃管;胃肠减压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 4748.2013.07.045 文章编号:1674—4748(2013)03A一0640—02 肠梗阻是指肠内容物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 过肠道,导致局部及全身性生理紊乱,病人表现为腹痛、呕吐、腹 胀及停止肛门排气排便,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 。病情发 展较快,可引起死亡,所以早期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胃肠减压 是外科常用的护理技术,是临床上治疗肠梗阻等消化道疾病的 一种常用重要保守治疗方法。它利用负压吸引原理,通过导管 全科护理2013年3月第11卷第3期上旬版(总第280期) ・ 641 ・ 表1 两组病人胃肠减压效果比较 例 将积聚在病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吸出,有效的胃肠减压可 降低病人胃肠道内的压力和张力,减轻病人腹胀,改善胃肠壁的 血液循环,促进胃肠道内炎症的消退和胃肠功能的恢复。为了 提高胃肠减压置人胃管的一次成功率,我院在肠梗阻病人中采 用改良式留置胃管法,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收治的肠梗阻病人7O例,男36例,女34 胃肠减压是临床上治疗肠梗阻等消化道疾病 的一种常用 方法,而留置胃管是基础护理中的一种操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 临床上,但由于留置胃管是医疗侵人性操作,且胃管是塑胶类异 物,对病人咽喉部及食管的刺激较重,给病人带来感觉不适和心 例;年龄24岁~76岁,平均48.18岁;肠粘连性肠梗阻4O例,肠 功能紊乱性肠梗阻16例,麻痹性肠梗阻9例,结肠癌引起肠梗 阻5例;均为腹部膨隆,腹部叩诊为鼓音,停止肛门排气、排便伴 有恶心、呕吐;排除意识不清、吞咽功能障碍、需立即手术及食管 静脉曲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两组病人年 龄、病情、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 比性。 1.2方法 1.2.1 留置胃管方法 两组病人均采用上海上医康鸽医用器 材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普通胃管。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置人胃 管并在测量长度上延长8 cm~10 cm。观察组采用改良留置胃 管法,病人取仰卧位,按基础护理操作标准进行测量胃管长度后 再延长8 cm~10 cm_2],并做好标记。先清洁鼻腔,痰多时给病 人吸痰干净后再进行置胃管。当胃管置人14 cm~16 cm,指导 病人打开口腔检查胃管是否盘曲于口腔内。并嘱病人听从操作 者的指导行吞咽运动,有助于胃管随着病人吞咽顺势进入食管 插入胃内,置人40 cm ̄45 cm到达贲门时,将胃管末端置盛水 的杯中,无气泡溢出,用小勺给病人喂水,嘱病人行吞咽运动同 时并向胃管缓慢注入温开水10 mL~20 mL,使贲门打开同时 胃管迅速进入胃内到达胃底、胃窦部,如病人出现恶心,可暂停 片刻,病人恶心缓解后在继续置人。 1.2.2判断胃管的位置 准确无误地判断胃管是否在胃内很 重要。证实胃管在胃内的方法口]:①接注射器抽吸,有胃液抽 出;②将胃管末端置盛水的杯中,随着呼吸运动无大量气泡溢 出;③用注射器从胃管内注入10 mL空气同时置听诊器在胃区 处可听到明显气过水音;④若结合用pH试纸对抽出液测量会 更稳妥,胃液pH值为1.5~3.0。 1.2.3疗效评定标准显效:病人无恶心、呕吐或者轻度恶心, 无明显呕吐,无呛咳,插管顺利,胃管引流通畅,有大量胃液引 出,腹胀减轻。有效:病人出现恶心、轻度呕吐、无呛咳,插管比 较顺利,胃管引流通畅,有少量胃液引出,腹胀减轻不明显。无 效:病人出现恶心、呕吐、呛咳、插管困难,胃管引流欠通畅,无胃 液引出,腹胀无减轻。 1.2.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以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2结果(见表1) 3讨论 理紧张及焦虑。而传统的停留胃管方法因病人口腔、咽喉部干 而不能很好地配合护理人员做吞咽动作而容易导致停留胃管难 以到达胃底及胃窦部,从而令胃管难以达到最佳的胃肠引流减 压作用。若需反复多次置管,增加病人咽喉部及食管的不适感 觉及情绪高度紧张,使食管处于紧闭状态。 据在X线机下观察,胃管置人40 cm~45 cm,胃管前端在 贲门口_5]。在没有吞咽运动时会厌盖住食管人口,贲门口处于 闭合状态,插管时易误入气管或胃管在贲门处盘曲难以置入胃 内_6]。我院采用置人胃管到14 cm~16 cm时指导病人协调地 进行吞咽运动,利用生理性吞咽反射在病人进行吞咽动作的瞬 间食管打开,使胃管顺利进入食管上口,以避免胃管误入气管, 同时利用吞咽运动引起食管节律性收缩,从而推动胃管顺利置 人胃内。胃管置入40 cm ̄45 cm时给病人喂食温开水及向胃 管注入温开水,利于贲门条件发射性打开,胃管因水的冲击力硬 度增加,易于置人胃内,从而胃管顶端可达到胃体、胃窦部,胃管 侧孔全部在胃内。病人不论取何体位,都能充分引流,从而减轻 恶心、呕吐、腹胀,促进肠功能的恢复。 改良式留置胃管在实际操作中有较好的可行性及实用性, 能提高一次置人胃管的成功率、提高引流效果,起到有效的胃肠 减压作用,也降低了病人恶心、呕吐等不适。 参考文献: Eli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E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236. E2]赵月华.提高留置胃管一次成功率及引流有效性的改良方法E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1—3. E3]李爱珍.留置胃管病人的护理研究EJ].现代护理,2007,16(4):45. E4]韩淑贞,张利岩,韦中余,等.气管插管病人置人方法的临床研究 E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0):1—4. E5]刘星,龙德蓉.成人留置胃管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7,21 (9A):2445—2446. E6]韩坤娜,周爱霞.超滑导丝在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留置胃管中的应用 E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20(6):438—439. 作者简介 梁金英,副主任护师,本科,单位:528000,广东省佛山市第 二人民医院;黎少芳、江丽嫦单位:528000,广东省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2012—12—20) (本文编辑王钊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