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本卷共有25道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春秋有待,朝夕须资。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 当肴,采药救颓。”这说明他的田庄
8.1882年,德国的人口调查中,还没有电力工业工人一栏,可是,1895年,电力工业工人就有25 000人,1907年,则达到107 000人。这主要说明
A.德国人口调查渐趋细化和准确 B.德国就业率不断提高
C.世界各国进入了“电气时代” D.电力工业是德国日益重要的新兴产业 9.19世纪下半叶,除鸦片以外,棉布和棉纱一直是外国输入中国的最大宗商品,比重
约占30%。而全部消费资料占进口商品的比重在1873年和1893年分别为91.9%和91.6%。该材料表明
A.主要从事商品生产 B.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C.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 D.主要从事手工业生产
2. 明朝时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盛泽镇及附近
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窑近千座。综合上述现象,指出当时经济的突出特点是
A.中国无需发展日用工业品 B.中国进出口贸易格局渐趋优化 C.中国处于国际分工体系低端 D.中国应保护关税禁止商品输入 10.“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 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据你的理解,下列哪项最符合“它”的特点
A.手工业生产水平提高 B.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C.区域性经济分工的扩大 D.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3.据记载,明朝山西大同一带虽然寒冷,但“陆驮水航之物,藏山隐海之珍,靡不辐 辏而至者,而转贩之力也。”这段材料突出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民族资本主义 C.辛亥革命
B.洋务运动 D.买办阶层
A.明朝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迅速 B.明朝山西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C.明朝山西大同为全国经济中心 D.明朝政府改变了对商业的政策
4.“私通外夷,已有禁例。近岁官员军民不知遵守,往往私造海舟,假朝廷斡办为名,擅自下番,扰害外夷,或诱引为寇……尔宜申明前禁,榜谕缘海军民,有犯者许诸人首告,得实者给犯人家赀之半。”(《明宣宗实录》)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11.阅读下面的示意图,造成图示现象的外部条件主要在于
A.明朝前期私人海外贸易已有一定规模 B.海禁政策根源于私人海外贸易的兴盛 C.明朝对私人海外贸易告发者予以重赏 D.海外贸易的丰厚回报使官民铤而走险
5.新航路开辟前欧洲人对黄金贪婪的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 A.掠夺黄金是为了满足欧洲人的生活需要 B.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
C.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于掠夺财富和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要求 D.黄金是哥伦布踏上美洲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6.黑人作家亚历克斯·哈里的著作《根》中讲道,1760年,西非少年昆塔在独自外出时,被白人抓走,与其他黑人一起被贩卖到美洲。下列历史事件能直接说明上述事情确实发生的是 A.迪亚士到达非洲南端 C.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B.黑奴贸易
A.美、日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B.第一次世界的影响 C.“实业救国”思想的刺激 D.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
12.1956年底,说:“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它与国家市场成双成对。……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合作工厂做的衣服裤腿一长一短,扣子没眼,质量差。最好开私营工厂,同地上的作对……这叫新经济政策。我怀疑俄国新经济政策结束得早了,只搞了两年退却就转为进攻,到现在社会物资还不充足。”这表明认为
A.私营经济能保留竞争机制,增加社会的物质财富 B.俄国新经济政策体现不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麦哲伦环球航行 1 — — 2 —
C.需要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
7.1831年,英国出版的《机器的成绩》一书中写道: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现在,一
D.发展自由市场、限制国家市场才有益于国计民生
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13.下图是我国某一“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单位:万吨)。在该“五年计划”时期
A.殖民扩张和掠夺 B.电力的广泛应用 C.工业革命的进行
D.垄断组织的形成
1 / 5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A.消费者购买力下降 C.政府限制汽车生产
B.厂家生产能力下降 D.汽车销售价格上涨
A.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 B.“左”倾错误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C.国民经济逐渐陷入了瘫痪状态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
14.有经济学者认为:“三十多年前开放,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政 治的一部分。”对材料中“政治”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扩大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演变的表现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
15.张爱玲在《更衣记》中这样描绘旗袍的演变,是从“严冷方正”“具有清教徒的 风格”,向“烘云托月忠实地将人体轮廓曲曲勾出”的转变。影响旗袍演变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近代思想解放的洗礼 C.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
B.吸收欧美服饰的特点 D.摆脱了宗教观念束缚
18.下图是1933年刊登在《华盛顿星报》上的一幅漫画,用以宣传当时政府的某
项措施。位于画面中间的人物代表政府,“NRA”是“全国复兴管理局”的缩写。这项措施旨在
A.恢复银行信誉 C.加强社会保障
B.鼓励建立工会 D.调整劳资关系
19.某班学生在探究学习“社会保障制度与政策”这一问题时,得出以下结论,其中 说法不正确的是
A.罗斯福新政把救济、保险、就业较好地结合
B.战后西方国家建立“福利国家”制度主要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 C.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导致国民资产大量转移 D.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有利于社会和谐
20.1981年里根上台时,经济已经陷入困境。里根政府强调:“国家已做好准备, 把经济政策更加彻底地向右转。”这里“右转”的意义是 A.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加大社会福利资金的投入 D.增加国有制经济的比重
16.1882年《申报》载:“沪上刻有人招集股分(份),创为电灯者。其事原系西人主之,
而一时出银附股者,合中西人皆踊跃而起。……溯自来火(煤气灯)兴已及二十年,当日……西人创行此事,未闻有人乐从而买股者。”这种变化主要说明近代上海 A.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高 B.社会观念的进步 C.现代企业制度臻于完善 D.民族工业迅猛发展
21.列宁曾说:“我们承认自己对农民是负了债的。我们用纸币从他们那里换来粮食, — 3 — — 4 —(高一历史A卷) 17.下图中,汽车产量1933年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我们向他们借的,我们应当偿还这笔债务,恢复了我们的工业以后,我们一定要偿还。”这段材料反思的是
A.余粮收集制 B.粮食税 2 / 5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C.农业集体化 D.人民公社化运动
22.“他们从苏俄国情出发,认识到在一个小生产占优势的国家里必须调动农民的生产
积极性,联合绝大多数居民共同建设社会主义。而要做到这点,就需发展唯一能使农民经济同社会主义经济结合的环节——商业。”这一论述说明 A.战时共产主义实行配给制 B.新经济政策恢复了商品货币流通 C.苏俄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苏俄全部放弃了对国家贸易的控制
23.二战后期,面对国际货币关系领域的自由放任与国际经济的发展要求,《经济学家》 杂志指出:“迫切需要货币方面的国际协议。”此后建立了 A.雅尔塔体系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欧洲共同体 D.布雷顿森林体系
24.每年春夏之交,位于德国边陲的亚琛举世瞩目。因为此时,这座古老的帝王之都
要向那些为欧洲作出特殊贡献的人颁发“卡尔奖”。20XX年“卡尔奖”第一次颁发给了一个“理念”,这个“理念”就是欧元。这主要是因为
A.欧元代表了欧洲一体化的思维,有力地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B.欧元已完全成为广泛流通的世界货币
C.欧元的使用说明欧洲在政治上已经成为一个国家 D.欧元的使用使德国的地位得到加强 25.与下列宣传画相关的主题分别是
(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2分)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处境艰难的主要原因。(6分)
A.知识经济 经济全球化 B.经济全球化 可持续发展 C.可持续发展 经济全球化 D.可持续发展 知识经济
— 7 — ? 《春天的故事》中 年 “ 在中国 (3)材料三《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的希望源于什么1992
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有何影响?(10分) 3 / 5
材料二:(董仲舒)又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又颛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荒淫越制,逾侈以相高;邑有人君之尊,里有公侯之富,小民安得不困?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重以贪暴之吏,刑戮妄加,民愁亡聊,亡逃山林,转为盗贼,赭衣半道,断狱岁以千万数.汉兴,循而未改。……”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歌曲能反映和记录一个时代的历史,也可以见证时代的变迁。
本卷共2道小题,共50分。 26.(24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历来为各国统治者所重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秦国)“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顷,收皆亩一锺,于是关中为沃野”。(魏国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摘录自《中华文明史》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27.(26分)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开始建立起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3—1939年,政府各项救济工作的支出总额达到了约180亿美元。这样的结果,毫无疑问的就是造成了政府的连年赤字,……1936年财政年度的赤字是43亿美元,……但客观效果却使整个国家的境况有所好转,大大减轻了失业者的贫困和痛苦。
——温荣刚《罗斯福实行赤字财政政策的原因分析》
材料二 1981年1月里根就任总统后即着手社会保障制度的。1983年3月国会通过一揽子社会福利计划,它削减了一些社会保障项目,如对低收入家庭的援助项目等,用以解决当时出现的社会福利的过重负担。里根政府强调州和地方政府要承担社会保障的某些责任,它规定在10年内把几十项福利与公共服务项目在三级政府间管理财政收支上作出明确划分。里根政府推动私营福利事业的发展,强调调动私营保险业的积极性,给予私人养老金计划以更多的税收优惠,并使更多的人参加个人退休储蓄帐户。 ——整理自黄安年《当代的社会保障政策 》
材料三 德国在社会保障问题上强调收入的再分配,并以明确的法律形式保护社会上受助者的各项基本权利,通过各种社会保障措施的实施,尽可能地扶持受助者的自主和自立能力,使他们尽快地以公平的资格参与市场竞争。……这种政策不同于北欧国家的普遍福利主义政策,也不同于英法的平等主义原则。
——摘自《战后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探讨》 (1)1933—1939年罗斯福政府采取了哪些方面的措施进行“救济”?这些社会救济举措对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里根政府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并结合当时经济形势分析里根政府此项的重大变化。(10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战后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4分)
4 / 5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答案
5 /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