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含答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满分70分。本大题共35小题,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涂入答题卡内。)
1.“孔子问于老子,儒家弟子墨子另创墨家,儒家荀子的弟子韩非、李斯又为法家代表。”上述现象充分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实用文档
精品文档
A.儒、墨、法思想主张一致
B.思想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法家思想继承了道家、儒
C.思想家相互学习、勇于创新 家
2.古代中国音乐理论专著《乐记》中说:“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古代雅典人也崇尚艺术,甚至为公民观看演出提供津贴。这反映了两国 A.公民都喜爱艺术 C.都注重礼仪
B.都注重礼乐教化
D.都能自由欣赏音乐、歌舞
3.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提到:“儒道互补是两千年来中国思想的一条基本线索。”结合中国思想发展史,关于“儒道”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董仲舒新儒学没有吸收道家思想 B.隋唐时期道家不受统治者重视 C.宋明理学没有体现出“儒道互补” D.李贽认为的“道学家”实际是“儒学家”
4.从汉武帝时起,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宋真宗在《劝学诗》中说:“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这些现象反映出 A.科举取士广受诟病 C.商品经济发展迅猛
B.儒家思想备受重视 D.重农抑商思想严重
5.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天理,灭人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实用文档
精品文档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6.明清之际,产生了冲破传统儒学思想束缚的“异端”思想,其社会原因包括:
①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②欧美民主、自由思想的传入
③封建专制统治极端腐败 ④社会阶级矛盾非常尖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变成只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为此,明末清初有思想家提出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C.致良知,知行合一
B.格物致知
D.经世致用思想
8.“公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能够应证此话的是:
A.二府三司、火药、交子 B.交子、指南针、活字印刷术 C.火药、理学、通判 D.造纸术、理学、指南针 9.文化是时代风貌的反映,不同的时代背景,文化艺术特色也有所不同。下列艺术特色的形成与其所特定的时代背景相符的是 A.注重规范法度——国家分裂,社会动荡
B.忽略法度,追求个性——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多元开放
实用文档
精品文档
C.世俗文化兴起——商业发展,城市繁荣 D.宫廷文学兴盛,奢靡之风盛行——重文轻武
10.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
布”。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当时: ①商品经济繁荣 ② 市民文学兴盛 ③印刷工艺提高 ④专制政治强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最能体现这一观点
的是
A.汉赋在武帝时代走向创作全盛时期 和谐相处
C.南宋辛弃疾的词慷慨激昂沉郁悲凉 世情小说
12.明初政府规定:“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死守制,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
门闾,免除本家差役。”这项法规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说 C.程朱的“天理”观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D.李贽的“二元论” D.明清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B.唐田园派诗追求人与自然
13.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都主张人文主义思想。二者思想相同的是
A.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 C.以人的感觉为判定万物的准绳
实用文档
B.有思想力度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D.强调道德行为是以知识为基础
精品文档
14.“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移异乡,事涉数世。”北魏孝文
帝改革中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措施是:
A.实行均田制 B.推行三长制 C.整顿吏治 D.迁都
洛阳
15.以普罗塔哥拉为代表的古希腊智者学派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相比
较,二者的不同之处是 ..A.具有人文意识 物标准
16.雕塑家罗丹(1840~1917年)参观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曾有感
而发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依你的推论,罗丹所谓的“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指的是
A.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 B.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
C.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的教规 D.倾向自由、平等、反对君主政体
17.伽利略曾是世界上最早的科学团体山猫学会的会员,他曾向学会赠送了一
架自己制作的显微镜。从伽利略身上我们可以学到的最突出的“宝贵财富”是
A.“明人伦”
B.集体观念
实用文档
C.实证精神
B.提倡独立思考 C.关注现实社会 D.评判事
精品文档
D.知行合一
18.美国学者罗伯特·E·勒纳认为“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
因此……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与这一观点直接相关的是 A.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C.宗教改革运动的进行
B.文艺复兴的发展 D.启蒙运动的兴起
19.一位商人慕名来到了 ①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英国,拜会了 ②文艺复兴的
“人文主义之父”莎士比亚,探讨了 ③但丁的悲剧《哈姆雷特》,他们还欣赏了 ④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文中应该修改的地方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约翰·济慈(1795-1821)被称为“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其作品
表现了对永恒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庸俗现实的否定,渗透着自由的精神。据此判断其属于 A.启蒙运动学术
B.浪漫主义诗人 D.现代主义诗人
C.批判现实主义诗人
21.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用一句话精辟地概括了清代学风:“国初之学大,乾嘉
之学精,而道咸(指道光、咸丰)以降之学新。”文中的“新”主要是指
A.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C.注重经典考据
B.针砭社会时弊 D.学习西方文化
实用文档
精品文档
22.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学者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
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明夷待访录》)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从中受益最深的应该是 A.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 C.追求个性自由的主张
B.经世致用的学风 D.唯物主义的思维
23.“善夫金匮裘可桴孝廉之言曰: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
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这段话应该是 A.革命派抨击维新派的言论 C.顽固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
B.维新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 D.维新派抨击顽固派的言论
24.有学者指出: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本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那么启蒙
运动则是“大兴土木”。这里的“大兴土木”主要是指: A.摧毁蒙昧和专制,提倡以人为本 明国家
C.挑战权威,弘扬理性和科学思想 社会
25.孙中山答日本人:“我辈之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
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孙中山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孟子主张 A.人性本善 道者多助
实用文档
B.舍生取义
C.民贵君轻 D.得
D.提倡理性,创立民主法治
B.推进城市化,建设工业文
精品文档
26.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部分人“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
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这部分人“难以挣脱传统”的主要原因是
A.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要
C.对西方传统的难以接受
D.中西文化传统的迥异
B.维护传统思想及制度的需
27.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
度和政治,从自然科学转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这种变化对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下列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谭嗣同撰写《仁学》
B.梁启超宣传民主共和思想 D.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
C.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学
28.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
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思想 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值水准
C.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 殊性质
29.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洋务运动几十年间陆续
实用文档
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
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
精品文档
出现的变法议论终于一步一步地转化为一场社会运动。”这场“社会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A.安庆内军械所的创设 B.公车上书 C.《新青年》杂志的创办 D.武昌起义
30.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道:“美国的联邦
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下列最能体现作者这一观点的是 A.1689年《权利法案》 国宪法》
C.1701年《王位维承法》 法》
31.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这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
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这段话评论的是
A.民族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权主义 D.三大政策
32.“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
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一部既是观察又是想象的书,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题中所指文学家应该是
实用文档
D.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
B.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
精品文档
A.拜伦 尔基
B.巴尔扎克 C.贝克特 D.高
33.某中学举办一次文艺活动,演讲的主题包括:司汤达的小说创作、巴尔扎
克与《人间喜剧》、列夫·托尔斯泰与俄国革命等,还安排了一个音乐会,由钢琴家表演一场“柴可夫斯基之夜”。这次文化活动的主题,应当定为 A.印象派的文化风格 C.批判现实主义的文艺
B.浪漫主义的文艺 D.现代主义的艺术
34.“新的力量和新的学说已经兴起,向19世纪正统的自由主义挑战。乌托
邦式的以及其他的社会主义者已经发射了若干小排炮,现在轮到大炮开火了。”“大炮”是 A.启蒙思想 学社会主义
35.被西方教会势力指责为“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而中国
维新思想家则认为“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牛顿)氏之天算格致”的学说是 A.基因改造工程
B.进化论
C.相对论
D.量子论
B.生物进化论 C.空想社会主义 D.科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6题10分,第37题10分,第38题
10分,共计30分。)
36.(10分)学校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实用文档
精品文档
材料一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汉武帝时,董仲舒上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在长安设太学。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办太学的目的是什么?(2分)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2分)
材料二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l910年京师大学堂开办分科大学,共开办经科、法政科、文科、格致科、农科、工科、商科,设十三学门,一个近代意义的综合性大学初具规模。 (2)京师大学堂的创办源于那一场运动?(1分)其分科办学后的教学内容与古代太学相比有何相同之处?(1分)又有何新的时代特点?(2分)
材料三 1912年1月蔡元培出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主持制定“壬紫癸丑学制”,实行小学男女同校、废除读经等改革措施。 (3)当年蔡元培主张废除读经的目的是什么?(2分)
37.(10分)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随之共振,并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
响。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实用文档
精品文档
——据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1)分别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及“专制主义”的表现(各举一例即可)。(2分)这种“私学文化”反映了该时期社会转型在经济、政治、教育三方面何种的基本特征?(3分)
材料二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2)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1分)二者在促进社会转型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2分)请指出导致这种不同的根源是什么(2分)。
38.(10分)人的解放过程和“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过程互动,这种互动从根本上体现的是“思想”的价值,思想的力量驱动发展,促进实践。
材料一 就思想文化领域而言,18世纪的欧洲堪称法国之欧洲。当时的欧洲人……为法国启蒙思想家那些顺应时代潮流的新思想所折服。一时间,一股
前所未有的“法语热”风靡除了英国之外的几乎整个欧洲。
实用文档
精品文档
——吕一民《法国通史》
(1)据材料一,指出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新思想”有哪些?分析这些思想当时在欧洲广受欢迎的主要原因。(4分)
材料二 美国革命在当时具有深远的影响,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结合所学知识,以美国18世纪的历史证明“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3分)
材料三 柏利在1853年进行的那次访问是不受欢迎的,但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的盟友。……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终于领悟到,与西方打交道的唯一途径,是采用西方本身的军事和技术装备。他们要为日本人拯救日本,就要学习西方的秘密。……明治时代是日本西化的伟大时代,从此日本成了一个现代的民族国家。
(3)材料三中“许多潜在的盟友”指的是当时日本社会中的哪些人?日本“学习西方的秘密”是指什么历史事件?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分)
实用文档
精品文档
中山市高二级xx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文科历史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6题10分,第37题10分,第38题
10分,共计30分) 36、参考答案:
(1)目的:培养儒家人才,传播儒家思想;提高儒家政治地位,贯彻儒家政治理念。(实行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仁政,限制君权。)(2分)
实用文档
精品文档
影响:通过思想上的统一,达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分)
(2)运动:戊戌变法。(1分)相同:读经。(1分)
新特点: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或政治制度。重视农、工、商等经济类科目的教学。(2分)
(3)目的:通过反对封建统治思想,达到反对封建专制统治;推行民主共和理念,巩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目的。(2分) 37、参考答案:
(1)表现:①民本思潮:孔子的“仁”学;专制主义:韩非子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2分)
基本特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的形成(或小农经济的发展);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诸侯争霸,“士”阶层活跃;学术下移,私学兴办,出现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3分) (2)相似之处:都提倡个性的自由发展,反对权威。(1分)
作用:李贽的思想未对社会转型发挥重大作用;文艺复兴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和近代科学的进步,从而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或近代化。(2分)
根源: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小农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2分) 38、参考答案:
(1)新思想:分权制衡、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理性主义等思
实用文档
精品文档
想(或答自由、平等、民主、博爱、科学、人权、法制、理性等思想)(每答对一点给0.5分,满分不超过2分)
原因:启蒙思想顺应了欧洲社会发展的需要,当时的欧洲国家普遍处在封建专制统治下,社会矛盾尖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2分)
(2)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美国1775-1783年进行了反抗英国的独立战争;(1分)1776年颁布《独立宣言》,体现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思想;(1分)1787年颁布宪法,体现分权制衡,民主共和、人民主权的思想。(1分) (3)倒幕派等主张学习西方的维新人士。(1分)历史事件:明治维新。(1分)废藩置县、殖产兴业、文明开化。(1分)31855 7C6F 籯26582 67D6 柖+r23456 5BA0 宠6
o35958 8C76 豶23010 59E2 姢20777 5129 儩21586 5452 呒27559 6BA7 殧\\J
实用文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