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句话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①皇帝制 ②分封制 ③宗法制 ④郡县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汉武帝统治时期,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名。当时刺史的主要职
责是
A.监察地方政治 B.管理地方行政 C.征收地方赋税 D.掌管地方军事 3.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4.近代列强侵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早允许外国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其间,双方虽经多次激烈斗争,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终究没有倒下,其首要因素是
A.民主人士的从中斡旋 B.共产党的努力工作 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D.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实用文档
6.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
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 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7.古代罗马为丰富和发展西方古代政治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从罗马建国到公元前3
世纪中叶,罗马产生的法律统称为
A.自然法 B.习惯法 C.公民法 D.万民法 8.图1反映了某次革命的场景,革命领导人向支持苏维埃政
权的工农兵代表说:“同志们,我们布尔什维克党的同志们,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经不复存在了!”下列各项中,属于这次革命胜利意义的有 ①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②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③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同家
④成为民族解放运动的成功典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图1
9.冷战是指二战后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意识实用文档
形态诸方面除诉诸战争之外的紧张对峙和对抗。下列各项中,属于美苏冷战具体表现的是
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②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③北约的建立 ④不结盟运动的
兴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
10.欧洲走向联合是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的表现之一。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下
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欧盟成立 ②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 ③欧洲共同体建立 ④欧元正式启
用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②③①④ D.③②④① 11.“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
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社会经济现象是 A.自然经济的解体 B.民族工业的产生 C.贸易中心的转移 D.传统丝织业的发展
12.据统计,1912—1919年的八年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四百七十多家,新增资本达一
亿三千多万元。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有
①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②人民反帝斗争的发展 ③政府采取了一些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措施 ④辛亥革命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些障碍 实用文档
A.①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右表反映了当时中国 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比较表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
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进
项目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私有制经济 国民收入 工业总产值 92.9% 100% 95.8% 7.1% — 4.2%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商品零售值
14.中国共产党的某次会议作出了工作重心转移,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正式开辟的标志。这次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15.20世纪3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法规,该法规建立
了公平竞争和关于产量、价格、销售等方面的规则,遵守该法规的企业或公司可以获得美国政府颁发的微章(见图2),这一法规是 A.《紧急银行法》 B.《全国工业复兴法》
C.《联邦紧急救济法》 D.《社会保险法》 图2
16.凯恩斯学派主张国家应干预经济,以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面对“经济滞涨”局面,英国撒切尔政府采取不同于凯恩斯学派的经济政策,其做法是 实用文档
A.增加货币发行量 B.扩大政府开支 C.推行国有企业民营化 D.增加政府税收
17.“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俄国,曾试图‘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几年以后感到这是‘力所不能及的’。”为了解决“力所不能及”所引发的社会危机,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实施新经济政策 B.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颁布《四月提纲》 D.推行斯大林模式
18.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写道:“儒家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这主要是指儒家思想
A.强调“仁”和“仁政” B.强调“德治”和“君轻民贵” C.强调礼仪和社会责任 D.强调“有教无类”和“温故知新” 19.围绕“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社会的影响”这一研究性学习课题,四位中学生各
自拟定如下小论文标题,其中比较恰当的是
A.造纸术——欧洲近代科学产生的基础 B.指南针——西方文明的引擎 C.火药——摧毁欧洲封建城堡的有力武器 D.印刷术——文艺复兴的根本动
力
20.教育新闻网曾撰文指出:“新文化运动以来,国民道德水平下降,思想混乱形势严
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带动文化全球化,我们会不会成为没有精神家园的流浪儿……”。这里作者主要是针砭新文化运动 实用文档
A.引进西方学说 B.批判尊孔复古思潮 C.提倡文学革命
D.彻底否定民族文化
21.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
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
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
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 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22.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
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23.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24.“根据这一理论,将时间和空间说成是绝对的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对这两种范畴的实用文档
测量通常随着观察者的运动而改变。……对于门外汉来说,这些观点——通常用不能理解的数学公式解释——表明科学已经达到了能被人类所知的界限。”上述“理论”的主要意义是
A.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B.预见海王星存在的准确性 C.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 D.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
25.19世纪中前期,对欧洲来说,是疾风暴雨的革命与波澜起伏的改革的时代。革命或改革相继成功后的欧洲各国并没有出现一些思想家所描绘的美好景象,人们对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与危机感到失望与不满。由此文学艺术领域兴起的流派有 ①浪漫主义 ②现实主义 ③印象主义 ④现代主义 A.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0分,其中26题14分,27题18分,28题18分。) 26.近代以来,欧洲对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后来随着“内阁制”的形成,王权又被进一步架空。化作一种由主要大臣组成的内阁会议的集体领导权,其负责对象也由原来的国王转变为议会。
——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正是在这里,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第一次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现代民主政治的一
实用文档
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
——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
图3 费城会议
(1)英国的哪一部文献给光荣革命后的王权套上了第一个“紧箍咒”?(2分)根据材
料一简要指出后来英国王权进一步被架空的直接原因。(2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图3所示会议的主要成果是什么?(2分)这一成果
的最大特点是什么?(4分)该成果是如何具体体现这一特点的?(4分)
27.(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宋代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较前代有较大幅度的扩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
——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
材料二 经济、文化中心、政治中心的转移,常常导致城市的盛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自五代后梁建都后日益繁华兴盛,到北宋时已发展为当时世界上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1840年起至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通商口岸是
实用文档
中国近代史上的特殊产物。就通商口岸与中国近代史关系,不同的观察视角会有不同的评价。毛泽东认为,帝国主义利用通商口岸为基地,造成“买办的和高利贷的剥削网”,培养出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买办阶级和商业高利贷阶级”,便利其剥削广大中国农民。
材料四 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后,就业机会较多。在“向外吸引劳动力”的政策支持下,英国外来移民也逐渐增多,大量涌向城市,促进了英国城市化。……到了1860年,城市化程度提高,来自全世界的人才涌入英国的城市,有德国人、瑞士人、法国人、希腊人和犹太人等,他们一般前往城市,特别是伦敦等大城市。这些人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熟练的工作经验,带动了英国的城市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东京为例,简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4分)
(2)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是运用什么史观来观察近代通商口岸的影响的,并运用全球史观来评价通商口岸。(4分)
(3)结合材料四,分析19世纪中期推动英国城市化的因素有哪些?(4分)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上半期影响中英两国城市化的主要因素有什么不同?(4分)这种不同因素对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化有何启示?(2分)
28.(18分)在探索近代化的道路上,我国走过艰难的历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很多人认为,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我则实用文档
认为,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文明的转型,在明中后期就已经开始。
——裴钰《改变中国》
材料二 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半叶,中国的近代企业呈现出沿着纺织、缫丝、面粉为中
心的民间轻工业,军需工业、船舶修造、机械工业等政府主导的重工业两个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在上海和东北等地设立的外国企业,在向中国引进技术方面来说也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和具有特殊的意义。
——朱荫贵(《日本学术界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两个新动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很多人认为,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其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作者裴钰为什么认为中国的近代文明是从明朝中后期开始的?(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及成因。(10分)
桂林中学xx高二期考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25题,每题2分,共50分) 题号 答B A A C D A C C B C A D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实用文档
案 题号 答案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A B C A C C D C B C C D 二、材料解析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8分, 第28题18分,共50分) 答案: 26、(14分)
(1)《权利法案》(2分),原因:内阁制的形成,内阁对议会负责(2分) (2)成果:美国1787年宪法(2分)
特点:制约权力,平衡利益(4分,如只答“三权分立”得2分)
体现:中央政府的权力构建实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互相制约(2分) 在中央政府权力大大加强的同时,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2分)
27、(18分)
(1)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城市发展;
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规模逐渐扩大;
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 (任意两点得4分) (2)革命史观。(2分) 实用文档
通商口岸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2分) (3)工业革命;政府政策的引导;外来移民。(4分)
(4)不同:中国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影响较大;英国则主要受工业革命(资本主义
经济的发展)的影响。(4分)
启示:城市化进程受政治、经济活动的影响,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化建设需要有一
个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作保障。(2分)
28. (18分)
答:(1)依据:政治上,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被迫开放:经济上,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思想上,萌发了学习西方的思想。(6分)
原因: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江南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2分)
(2)特点:主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民间资本以轻工业为主,政府投资侧重于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4分)
成因:西方国家工业革命完成,技术先进;(2分)受列强侵略的影响;(2分)民间资本不足。(2分)
实用文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