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谓股利政策是指股份制公司对股利分配有关事项所做的方针与政策,其实质就是解决留存和分红的比例关系。因为股利的发放。
既关系到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又关系到公司的未来发展。公司股利政策历来是证券市场经久不衰的炒作题材,也是影响股票价格大幅波动的主要因素之一。合理的股利政策对公司的各利益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能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资本成本,帮助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另一方面,连续稳定的股利会向市场传递关于公司未来前景的正确信息,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激发投资者对公司持续投资的热情,从而使公司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条件和机会。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股东债权人
一、股利政策制定中经理人的关注点分析经理人是公司决策的参与者之一,对公司的运营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公司的经营者,经理最关心的是报酬最大化以及自身人力资源价值的提高。因此,在制定股利政策时,经理人的决策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经理在制定股利政策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1.公司所处的发展阶段。在影响股利政策的各种因素中,其中居主导地位的影响因素是公司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因为这种对发展阶段的定位决定了公司未来的发展取向,并会间接地带动其他诸多要素相应地变化。公司所处的发展阶段
有:初创阶段、高速增长阶段、稳定增长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企业的股利政策会受到不同的影响:2.资产的流动性。公司资金的灵活周转是公司生产经营得以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公司现金股利的分配自然也应以不危及公司经营上的流动性为前提。如果一个公司的资产有较强的变现能力,它的股利支付能力就强;反之,则应采取低股利支付率。
3.筹资需求。公司的筹资需求与其投资需求直接相关。公司的股利政策应以其未来的投资需求为基础加以确定。一个有较多的投资机会的企业,倾向于采用低股利支付率、高盈利再投资比率的政策。相反,投资机会较少,可能倾向于采用较低的盈利留存比率和较高的股利支付率。
4.筹资能力。公司股利政策也受其筹资能力的限制。如果公司具有较强的筹资能力,随时能筹到所需资金,那么也具有较强的股利发放能力。规模大、成熟型公司一般倾向于多发放现金股利,较少地留存盈利。而对于规模小、新创业的高速发展公司,往往把限制股利支付、多留存盈利作为其切实可行的筹资办法。
5.盈利的稳定性。公司的股利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其盈利的稳定性的影响。一般而言,一个公司的盈利越稳定,则其股利支付率也就越高。这是因为,从稳定股票价格、维持较好市场形象的目的出发,企业总是力图维持较为稳定的股利政策。公司股利政策的制定从一开始就要考虑到此项政策长期维持下去的可能性。盈利稳定的企业对保持较高的股利支付率更具信心。
二、股利政策制定中股东的关注点分析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他们最关心的是股权价值的最大化。股东对股利政策的影响与股东在公司中的地位、股东获得收益的方式密切相关。股东对股利政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股权控制的要求、税负及股权结构等方面。
1.股权控制要求。以现有股东为基础组成的董事会在长期的经营中可能形成了一定的有效控制格局,他们往往也会将股利政策作为维持其控制地位的工具。尤其当公司为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筹集所需资金,而外部又无适当的筹资渠道可供利用时,为避免增发新股,打破已形成的控制格局,他们就会选择低股利支付率。
2.所得税税负。公司股东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希望公司能够支付稳定的股利,来维持日常生活;另一类是希望公司多留利而少发放股利,以求少缴个人所得税。如果一个公司拥有很大比例的因达到个人所得税的某种界限而按高税率课税的富有股东,则其股利政策将倾向于多留盈利少派股利:由于股利收入的税率要高于资本利得的税率,这种多留少派的股利政策可以给这些富有股东带来更多的资本利得收入。
从而达到少纳所得税的目的。相反,如果一个公司绝大部分股东是低收入阶层,其所适用的个人所得税率比较低,这些股东就会更重视当期的股利收入,宁愿获得没有风险的当期股利,而不愿冒风险去获得以后的资本利得。因而,对这类股东来说,税负状况并不是他们关心的内容,他们更喜欢较高的股利支付率。
3.股权结构。对于那些股权结构集中的公司,对股利传递信息
的要求程度也较低。股东和管理者一致的家族拥有企业、受银行和产业集团控制其公司结构的大公司,其决策人集中而且各决策人之间的信息传递速度快捷可信,因而对股利传递信息的要求较低。对于那些股权结构分散的公司,随着公司股权结构的扩散,公司管理者拥有公司股票的比例逐渐降低,管理者在公司盈利中享有的股利就越少,则管理者过度投资以从公司闲置现金流量中获得收益的动机越强;有监督管理者经营行为动机的股东人数随公司股权结构分散程度而严格递减,导致公司股东与代理者之间的代理成本增大,因此股东需要公司支付股利以传递管理者行为信息的程度就越高。因此股权结构越分散,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控制权分离程度越高,代理成本就越大,也就越需要股利政策传递信息。
三、股利政策制定中债权人的关注点分析债权人具有公司的债务请求权,但不参与公司的管理,他们主要通过观察公司的经营业绩、公司公开披露和间接暗示的相关信息判断公司的经营状况,他们对公司经营状况的了解程度低于经理和股东。因为债权人最关心的是公司定期支付的利息和期末返还的本金的能力。
所以债权人会对公司现行的股利政策进行评价。通过分析评价来判断公司的经营水平和偿债能力。债权人在评价股利政策时主要考虑以下两个因素:1.支付股利向市场传递的信息。一方面,公司支付股利向市场传递了公司运行良好的信息,表示公司具备偿还债权人利息和本金的能力,这有助于增强债权人对公司的信心。另一方面,公司提高股利也有可能向市场传递公司缺乏良好投资机会的信息。如公
司削减股利向债权人传递了公司经营状况不好的信息。
2.发放股利对债权人长期利益的损害。除了定期利息,债权人还有权利在债务到期时获得返还的本金。如果公司当期支付过高的股利,将不能满足投资机会对现金的需求,影响公司的长远发展和收益水平,进而影响对债权人的长期还本付息能力。
因此,为了增强公司的筹资能力,公司在制定股利政策时应考虑到债权人对本公司股利政策的评价,使债权人对公司的尝债能力充满信心,有助于满足公司对筹资的需求。
四、股利政策制定中外部制度的制约一般地说,股利政策的制定中会收到法律制度和契约的限制,法律并不要求公司一定要分派股利,但对某些情况下公司不能发放股利却作了限制。这些限制主要表现在资本侵蚀、留存盈利、无力偿付债务和现金积累等方面。契约性的限制,表现在为了维护债权人和股东的利益,债权人通常都会在公司借款合同、债券契约、优先股协议,以及租赁合约中加入关于股利政策的条款,以限制公司股利的发放。
参考文献:
刘颖,李爱霞。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浅析[J].财会研究2007(5)
郭婷婷.股利政策理论综述[J].价值工程2008(1) 宁向东,郭久龙.股利政策与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经济管理》[J].2002(16)106证券投资
__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