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说现在孩子的思想有点太过“成熟”,常说大人话,搞得我们这些真正的大人一头雾水,其实我们总认为他们是孩子,这个年龄段的他们就应该与开心与微笑与无忧无虑是好朋友,体谅父母、自律、任何我们认为成熟点的想法都是他们所不能有的,不该有的,我们常常会因为他们的奇思妙想而无语,其实这时的儿童已经累计了较为丰富的知识经验,已具有了一定的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的这种行为是孩子成长的必经路,是他们做自己小主人的前奏,这样的言语行为会让孩子成长的更快,脚步更踏实。引导是真理的“产婆术”,他们的所说所做只是他们见到的听到的依葫芦画瓢学了出来,他们并不知道好与坏,这个时候我们如果正确引导,就像苏格拉底引导欧谛德谟,几句话就可以让欧谛德谟恍然大悟,同样我们悉心的关怀和蔼的表情也会让更多的孩子迸出更精彩的火花。
教育不是给予而是对真理和思想的催生:这一段话给我的教学路程上点燃了一盏明灯。回顾自己教学过程中也曾想“约束”孩子:当孩子们说话时觉得他们太吵了,希望他们安静;当孩子茫然地面对着你时,内心的那种无奈油然而生,讲这么多遍还是不懂还是不会,我还能怎么办?希望他们听了就会;打扫卫生时,希望他们变成劳动能手;当午睡休息时,希望他们可以马上闭上眼睛入睡,那么多希望、想最后都被现实所折服,他们其实还很小,需要我们引导,其实这种“约束”对孩子们的作用是不太大的,相反孩子们想说的、想做的欲
望却更强烈。因为在此时我是“主人”,而孩子们是“服从者”。所以他们的行为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外人强加的,所以孩子们的安静时一时的,只要我一离开,他们便会很快的开始交谈起来。 当我看了《引导是真理的产婆术》后,开始了解教育哲理时,尤其当我阅读了这段话语之后,我才找到了真正“管理”孩子的方法,想让孩子遵循一些生活规则不是去管理他,而是让他成为教室的主人。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忘记那些“不许动”的原则,因为这种“不许动”的背后,隐藏的是孩子们那种强烈的“我要动”的欲望。所以不管用什么方法,我们都应该让孩子主动,成为主人,在满足孩子需求的前提下提出要求,这时孩子们“安静”了,有秩序了,这是孩子们自己的纪律,在自由之后所获得的纪律。教育应由内而外的将儿童心灵的智慧不断引出、发展的过程,是注入、训练、铸造的过程, 所以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不管什么时候,孩子才是他自己的主人,当他成为自己的主人时,老师只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他就能很好的发展。
如果说,接生婆为新生命接生,教师就是为人的思想接生,为儿童的奇思妙想接生,为家长希望获得的真理接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