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广联达钢筋软件应用方法和技巧【原创】

来源:东饰资讯网


广联达钢筋软件应用思路

曾经做过的一个商住楼工程,位于深圳市XX区,地上28层,地下三层,有人防,框剪结构,总建筑面积21万余平方米,其中地下建筑面积6万余平方米。

该工程的最大难点是地下室,其平面形状为异型,且有人防结构(人防结构为11G规则,其余为03G规则,可以分别建模来处理,在实际钢筋计算中被忽略了);部分汽车坡道的内外侧半径不是同心圆(钢筋只得采用手工计算),屋面为坡屋面,错落有致,高低不同,外立面构造复杂,且有很多挑板及线条,所有这些都给软件的计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下面我就简单的述说一下自己使用钢筋软件的一般思路。

先检查电子版图纸,看看是否满足软件的导入或识别要求,该需分解的就分解以及该转旧的就转旧,特别是钢筋符号不得有乱码及代号(见图1),经过这番处理,电子版图纸就符合软件的导入及识别要求了。

在新建工程时,须按照图纸输入相关参数,特别是钢筋的计算规则的选择不得有误,因其一旦选定是无法修改的。

轴网的选择我喜欢用柱图,相对来说,柱图的准确性较高,且没有其他的线条,比较干净,一目了然。然后导入基础图纸开始建模(我喜欢从基础做起)。

在识别柱时,我一般的是先识别柱,然后再批量修改钢筋信息,总以为软件在识别柱表或柱大洋时欠准确。(我认为软件对柱的处理非常的到位,效率是最高的)

梁的识别要注意两点,一是在识别原位标注前要进行“梁跨校验”,直至无误后方可识别梁的原位标注,以尽量减少后续的修改工作。二是对梁的箍筋的肢数的检查,曾经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标注是2肢箍,但被识别成4肢箍了,所以一定要养成识别后检查的习惯,以尽量减少失误。

板的建模较简单,先按图纸注明中的“板厚除图中标注外,其余均为XXX”新建一个板构件(其实,这个“板厚除图中标注外,其余均为XXX”应该占多数,已注明的只占少数,如此操作后修改的工作量相对的较少),自动生成后再按图调整,板筋的识别比较繁琐,特别是那些未按制图规则标注的负筋,软件处理起来相当的麻烦(见图1)。

图1

剪力墙的钢筋在地下室部分软件处理起来有些费力,其内侧和外侧的钢筋一般是不相同的,这里就要分清内外侧了,在楼板处和基础处,剪力墙一般都设计了竖向的附加钢筋(见图2和图3),且在底部的弯折长度也不一样。

图2 图3

我一般是在剪力墙绘制完成后,进行汇总计算,然后再按图纸修改,直至符合图纸的要求,最后锁死该构件,注意:一定要先进行汇总计算,修改完成后再锁死。剪力墙的边缘构件的钢筋处理也是比较困难,我一般是在编辑钢筋中添加,和前面一样,先进行汇总计算,完成后再锁死。

坡屋面的处理其实也简单,主要是要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再加上耗时罢了;地下室的人防结构的处理也一样,软件也有该功能,只是觉得有点繁琐。

最头痛的就是地上部分的外墙了(见图4图5图6),这是一个异型的外墙线条,现浇砼构造。

图4

图5

图6 外墙造型很复杂,挑板和线条比较多,自定义中的点线面几乎全用上了(钢筋手工编辑),啥变通处理的方法更不在话下,目的只有一个:尽善尽美!

我喜欢完美,喜欢获得最接近正确的量,喜欢将软件玩到极致(觉得很有成就感),前提是有充裕的时间,否则就是注重结果,效率优先了。

一般的来说,软件可以处理70%~80%的工作量,余下的部分就得手工计算了,这部分的钢筋量不是很多,但工作量不小,很繁琐。

我们的日常工作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我遇到问题,便上新干线,看看别人是如何解决类似问题的,举一反三,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再有一个便是参加广联达公司举办的相关培训课程,可以了解软件的正确的使用方法,以及软件的各种新功能,对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大有裨益。

对于上面提到的一些难点问题,我相信广联达软件会有更加聪明.方便.快捷的解决方法(越来越依赖软件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