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服务贸易研究的文献综述

来源:东饰资讯网
中国服务贸易研究的文献综述

成超超

【期刊名称】《《对外经贸》》 【年(卷),期】2019(000)007 【总页数】3页(P14-15,19)

【关键词】服务贸易; 比较研究; 竞争力 【作 者】成超超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F74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服务业也逐渐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产业。根据GATS的定义,服务贸易包括过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四种模式以及商业服务等十二个大类服务项目。本文主要针对不同国别间服务贸易的比较研究、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研究、部分和整体来研究服务贸易三个视角的文献进行分析,以期能够系统分析我国服务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给出提高竞争力的相应对策。 二、文献综述

(一)基于不同国别间服务贸易的比较研究

崔艳新等[1]探讨了五个金砖国家的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和特点,金砖国家服务业基础较为薄弱,贸易壁垒较高,但是拥有着巨大的潜力。另一方面还对中国和另外四国的发展潜力进行了分析,认为中俄贸易要积极拓展新的合作领域,中印有着极强的贸易互补性,中巴需要进行深化合作,中国和南非服务贸易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最后得出金砖国家应该立足共赢,推动金砖国家间的服务贸易合作。冯根尧等[2]以世界上最具创新力的十个国家为比较对象,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创新效率的制约因素,提出了推动区域文化创新可持续发展的意见及策略。王拓[3]则从中美两个服务贸易规模最大的国家出发,得出我国服务产业整体开放度不够限制了市场竞争和传统服务产业的升级,知识产权保护和高级人力资本不足限制了新兴服务贸易的深入发展。我国要借鉴美国经验,降低市场准入机制,通过竞争提升服务贸易出口的国际竞争力,健全市场创新体制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同时要注重培育自身的服务贸易亮点,鼓励电商企业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张艳等[4]认为中印两国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发展模式上走出了两国的特色,虽然中国服务贸易规模较大,但是印度服务业竞争力大于中国。因此中国服务业要借鉴印度电信行业发展经验,以竞争促进发展,要扩大开放体系,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培育服务业创新动力,扩大文化领域的服务开放。

通过横向比较我国与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的服务贸易发展经验,我国应该积极开展与金砖国家的服务贸易合作,并且要重视保护知识产权,扩大开放领域,运用竞争促进发展,并且注重培育自身服务贸易亮点。 (二)基于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研究

黄毅[5]通过研究西部民族地区服务贸易竞争力,从RCA指数、CA指数、TC指数、服务贸易依存度四个指标得出西部民族地区发展服务贸易有一定竞争优势,但是不能得出其竞争力水平高于东部地区,西部民族地区服务贸易总量小,贸易结构和服务业配套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建议西部民族地区应该夯实服务产业基础,在稳定

传统贸易项目的同时,推进新型服务贸易的出口,同时也要利用好区位优势,实现民族地区服务贸易的有序发展。姚战琪[6]认为我国服务业虽然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总体承诺开放指数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但是中国服务业承诺开放度远小于发达国家。我国应该更进一步推动服务业对外开放,发挥外商投资获得国外研发资本存量对我国攀升全球价值链的促进作用,政府在制定贸易政策时要注意货物贸易条件恶化的福利损失,提升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全球竞争力。韩玉军[7]从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所包含的六个因素展开分析,在我国服务业中,企业面临着高端科技人才不足的尴尬局面,大部分消费者对于质量的要求不高,服务业相关配套措施也不够完善。因此为了促进服务贸易发展,我国要加大对于人力资本投入,处理好收入分配的问题,重视产业集群的形成,鼓励各个市场主体平等竞争,发挥政府的辅助作用,健全法律法规,企业要抓住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机会。刘海云[8]分别测算了服务贸易各部门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和Michaely竞争优势指数得出,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不合理,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总体国际竞争力差且发展不平衡。得出结论,一方面我们要正确看待服务贸易逆差,因为本国服务贸易水平不高,引进外国高质量服务,可以促进本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服务贸易统计,为相关决策提供准确信息支持;最后要将外商直接投资转向增长潜力大的服务部门。 从国际竞争力的角度,得出一定的服务贸易逆差有利于促进本国同类产业的转型升级,发挥外商投资获得国外研发资本存量对我国攀升全球价值链的促进作用,同时要发挥民族地区的区域优势,促进服务业在我国的均衡发展。 (三)基于部分和整体视角研究服务贸易

李西林[9]从服务外包产业视角,认为我国要抓住全球服务外包快速发展的机遇,围绕服务外包领域供给侧改革,谋划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服务外包中心城市,加快培育深度参与全球服务合作的市场主体,打造全球知名的“中国服务”品牌。徐玉梅等[10]认为我国咨询服务贸易起步晚但是发展快,成为了服务贸易结构转型的

重要力量,但仍然存在专业性和战略性问题,需要政府加强扶持,规范行业和法律体系,提升专业性,促进服务贸易发展。冯毅等[11]将我国文化服务贸易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认为我国文化服务贸易历经了多年的增长,成为了服务贸易大国,但是贸易结构不合理,文化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弱。国家层面要为文化服务产业“走出去”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产业方面要夯实基础,推动产业结构转型;文化企业也要注重创新和海外联通,培育行业中介组织。胡晓芬等[12]提出要关注贸易失衡背后的结构性问题。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原因是购物等,在没有形成统一统计口径之前,对我国出境旅游消费不能简单地加总。旅游服务贸易有利于带动我国人力资本质量提升,培养一批具有全球视角的人才。我们应该知道旅游服务的顺差和逆差都是国际贸易的常态,我国要加快完善出入境旅游统计体系,以全域旅游理念推动入境旅游环境全面的提升。李俊[13]提到“服务因素”是我国与世界贸易强国的主要差距,服务贸易强国是一种相对的、动态的概念。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是贸易强国建设的两大支柱,服务贸易是贸易强国建设的关键和核心。为此中央政府应该加强顶层设计、政策协调和统计考核,国家智库要建立服务贸易的综合评价体系,地方政府应该以城市为单位开展服务贸易强市的试点,行业协会要建立中国服务业国家品牌推广机制,企业要打造成为知名服务贸易跨国公司。

以部分和整体为视角,分别从各服务贸易产业以及服务贸易这一整体开展研究,实现对于服务贸易研究的部分和整体相结合,得出我国应该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型城市和品牌、提升咨询服务的专业性、注重培育适合文化服务贸易发展的环境、统一旅游服务贸易统计口径、实现不同市场主体分工合作,从而将我国建设成为服务贸易强国。 三、小结

总体来说,中国服务贸易整体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应该注重与新兴国家之间的合作,运用竞争推动发展,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服务贸易逆差将促使中国服务产业的转型

升级,外资有推动我国服务业向价值链两端攀升的作用,要注重区域之间服务贸易协调发展。最后中国服务贸易应该从战略高度上进行规划,细节上注重落实推进,培养一批国际知名的服务贸易品牌,相关部门应该培育良好的服务贸易环境,实现不同市场主体的分工合作,提高服务贸易竞争力。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崔艳新,王拓.金砖国家服务贸易发展潜力分析[J].国际贸易,2017(8):55-60.

[2]冯根尧,冯千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创新力的国际比较研究与启示[J].国际商务研究,2018,39(3):51-62.

[3]王拓.中美比较视角下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策略思考[J].国际贸易,2016(2):56-61. [4]张艳,付鑫.中印国际服务贸易政策比较研究[J].国际贸易,2018(6):9-13.

[5]黄毅.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7(1):75-87.

[6]姚战琪.中国服务业开放度测算及其国际竞争力分析[J].国际贸易,2018(9):48-54.

[7]韩玉军.从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看中国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竞争力[A]. 国际贸易杂志社、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首届国际服务贸易论坛暨《国际贸易》创刊25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国际贸易杂志社、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国际贸易杂志社,2007:10. [8]刘海云.中国服务贸易结构与贸易竞争力的实证分析[A]. 国际贸易杂志社、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首届国际服务贸易论坛暨《国际贸易》创刊25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国际贸易杂志社、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国际贸易杂志社,2007:11. [9]李西林.中国服务外包产业转型升级方向、路径和举措[J].国际贸易,2017(9):9-14.

[10]徐玉梅,王月华.中国咨询服务贸易发展现状、问题与策略[J].对外经贸实务,2019(6):82-85. [11]冯毅,石瀚文.我国文化服务贸易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国际贸易,2017(6):62-67. [12]胡晓芬,厉新建,漆家进.旅游服务贸易逆差问题再认识[J].国际贸易,2016(7):62-68. [13]李俊.建设服务贸易强国的战略思考[J].国际贸易,2018(6):4-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