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身边的教育故事

来源:东饰资讯网
夕阳下的身影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自古以来,教师这个职业就背负着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们经常能看到人们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样的一些字眼来形容教师的奉献精神。人们对于教师的关注也往往在于他们的教学成果等外在表现,很少有人去了解教师的内心世界。我想说的是,教育工作者其实和大家一样也只是一个普通人,只不过我们是以平凡的心,做着意义不平凡的事业。在抛去了众多光环和滤镜,回归到生活和工作中后,我们也和大家一样,面对工作、面对生活、面对琐事有着自己的烦恼。今年是我参加教育工作的第二十七年头了,二十七年前刚加入教育事业成为教师的时候,我也和现在刚刚加入教育事业的年轻教师一样,刚刚离开校园经历着由学生到教师身份的转变。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对未来充满向往。但也有过面对教学工作时的彷徨、手足无措和疑惑。我们常常在想要怎么样成为好的教师,要怎么样去对待学生。

我认为好的教师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师德”。何为师德?所谓德,即为品行道德;师,为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两者合二为一,即为传道授业解惑者要有高尚良好的品德。我认为师德的本质其实是“爱”。这种爱是一种崇高的爱,这种“爱”源于中国人骨子里的那份“温良”,是一种善良、温和、包容的爱。对待学生就是要用这样的一份“爱”。仔细想想,抛去教师和学生的身份。刚参加工作的我们,二十出头;刚入学的他们,六七八岁。五六年的时间,朝夕相处,就像哥哥姐姐带领着弟弟妹妹一起成长,然后看着他们步入人生的下一个阶段。这个时候我们也到了该结婚生子、为人父母的阶段,然后又迎来了一批新入学的学生,这一次就变成了像照看自己的孩子一样的引导他们成长。如此往复,一轮又一轮。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这是一种很难得的、很独特的人生经历。

身为教师我们要知道,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怎样的一群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人,他们在成长的阶段来到校园遇到了身为教师的我们。我们就要尽自己所为地帮助他们成长。学生们或许因为年幼而有些许顽劣,但与他们相处久了,就能感觉到他们身上的有着那种纯真、无暇的美好。这份美好也一直在温暖我的心灵。我还记得第一次感受到这份美好是在某个放学后的傍晚。我的脑海中一直记得那天夕阳下那个小小的身影。

记得那天是星期五,和往常一样,最后一节课下课。我在办公室休息了一会儿,然后回职工宿舍收拾东西准备回家。收拾好东西出门的时候,夕阳已经渐落,天色渐晚。学校已经空无一人,夕阳穿过教室的窗户映照着空荡的校园。我朝着校门口走去,经过一楼某间教室的时候发现教室没有锁门。我往教室里看,看到一个小小的身影静静地坐在座位上,拿着笔

在纸上写写画画的,像是在做作业。那个画面我至今都还清楚的记得。渐落的夕阳穿过教室的窗户照着她的娇小的身躯,被夕阳拉长的背影映射在空荡的教室,显得有些落寞。她并不是我班上的学生,但出于关心我还是停下脚步走进教室。到她旁边的座位坐下,轻声地问她,怎么放学这么久了还不回家。她沉默了许久,看了我一眼又低下了头,不好意思说话。为了安抚她的情绪,让她有些安全感。我对她说,可以把我当成她的小伙伴,发生了什么都可以和我说。这么说完后,她才缓缓的把事情都告诉了我。原来是因为她的父母平时比较忙,就把她安排寄宿,但是往常放假都会准时来接她回家,那天可能是因为工作忙的关系迟了许久。

听她说完,我出于关心就决定留下陪着她聊聊天,辅导她写作业陪她一起等家长来接她。不知过了多久,夕阳只剩一线,天色渐渐变暗。这时,走廊里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额头冒着细汗的人出现在我们面前。她的父亲来接她了,我向她父亲说明了事情的缘由,她的父亲连连向我表示感谢后就带着小姑娘离开了。

我和小姑娘就这么认识了。之后碰到我,她会特别热情的和我打招呼。之后的某一天,她的班主任来找我,说这孩子父母因为工作变动的关系,上次那种情况可能还会出现。她知道我平时周末放假的时候因为要收拾东西会晚点回家,就拜托我遇到这种情况时多关照一下小姑娘。我当时觉得也就是顺便的事,没多想就答应了。在这之后的日子里,我小姑娘星期五放学留在教室的次数渐渐增多,我们也渐渐熟络。那一段时间,每周陪她在夕阳下的等待的那一小会儿是我平时最轻松的时刻,每次看着她天真、纯净的的样子都会忘记了很多烦恼。多年后,她给我写来一封信。信件因为某次搬家已经丢失了,但是里面有一句话我永远记得——“感谢老师给我的陪伴,让我在那个夕阳渐落,天色渐晚的时刻给了我安全感。”

现在仔细想想,我并不觉得我做的这件事多么重要。但她却对这件事印象如此深刻。我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有些时候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我们见证学生的成长,学生也反馈给我们问题的答案。用这份善良、温和、包容的爱对待学生,学生对你的“爱”做出回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