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考纲解读体会

来源:东饰资讯网
考纲解读体会

高一地理 谢春成

听了薛老师关于高考考纲的解读,深刻认识到研究考纲的重要性,从考纲的解读到备考的策略,从知识的覆盖预测重要的考点。深入浅出,思路清晰,相信这届高三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1.《考试大纲》。

(1)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课程的内容,确定高考地理科考试内容。①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普遍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选修模块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地球与地图、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的有关内容。②新课标增加的内容如下: 1.地球的内部圈层

2.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3.河流地貌的发育

4.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5.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6.自然资源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其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7.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8.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 9.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10.产业转移

11.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选修) 12.世界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选修) 13.防灾与减灾(选修) 14.环境保护(选修)

③对所列考试内容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

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考核目标与要求 ①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②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③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④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能够提出必要

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2.新课标教材特点。

(1)图片多,直观性强,体现了地理学中“图”的优势。

(2)活动和思考问题的设计多,有利于教学互动。这类活动题或思考题是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的,与图文紧密结合且合理分工,既侧重对问题的分析过程,又能尽量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广泛且主动参与,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使学习者学有所思、学有所问,真真正正动起来(动脑、动手、动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3)阅读材料和案例多,信息量大,有利于课程的拓展、延伸和深化。这些阅读材料和案例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说明性,内容丰富、详实,涉及到地理学的方方面面,对课文的相关内容起到诠释、实证、应用等作用,极大地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对教材较好地作了补充和说明。虽然新教材与旧版教材比较,章节、内容减少了许多,但由于补充材料的增加,学生学到的地理知识亦比较广。

(4)每章节后都设有一个“问题研究\",侧重于所学知识的应用,可以联系了学生现实生活世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这些都给学生创造了更多机会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过程”和“经历”,学生从中体验到以下三方面的过程与方法:①获得、整理、分析、运用地理信息的过程与方法;②发现、探究、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方法;③表达、交流、反思学习与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的过程与方法。 (5)注重“过程与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总体看考纲较上一年没有变化。无论知识点、题型、文字要求可以说几乎一字未变;也就是说仍继续坚持原有的“以能力立意”的改革方向,在考试性质、考试内容(包括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都没有变化。

高考以能力立意为主,以区域为载体,试题以问题立意入手,为有效地考查能力的需要,肯定要命制出背景新颖的试题,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中要努力体会地理学科的思维特点,总结解题规律和技巧,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科学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1、地理学科命题思路:知识抽样——全面复习,要分清主次;图像承载——注重各种新图的判读要领与分析思路;能力覆盖——空间定位、逻辑推理、联系迁移以及;临场的应变能力等;重在过程——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比较归纳等思维过程;立意深刻——关注与当前热点联系的隐性信息;情境新颖——具备迅速理解试题中虚拟情境的能力。 2、地理学科命题的变化

① 图示语言丰富,人文地理比重大;② 区域地理不受“中国”、“世界”范畴所局限;③ 理性思维与思考过程的增强;④ 注重理论的探究与结论的表达;⑤ 实际联系理论;⑥ 古今中外时空转换综合度提高。

3、对13年地理命题趋势的分析:13年命题依然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匠心独运,凸显能力。考查到的能力有计算能力、图表判读能力、空间定位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综合分析评价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二是注重双基,回归教材。三是关注热点,贴近生活。试题不回避国内外重大时政热点,以鲜活的时事新闻题材为切入点设题,生活气息、时代氛围跃然纸上。

4、地理学科的考核目标(学科能力要求):地理事实的识记、地理概念的理解、地理原理的应用、地理图象的判读、区域特征的掌握、地理信息的提取、地理规律的总结、地理事物的概括、地理资料的分析、地理现象的描述。临场能力要求:对新问题的心态稳定、迅速联想、及时应变能力;对新知识的举一反三、联系迁移能力;独立编制答案、文字准确、条理清晰

的表述能力。

5、新课程的高考命题原则

①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学习能力为评价核心,在试题设计上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发展重大问题;②试卷布局安排首先考虑重点内容的排位,设定考查重点和层次要求,拓宽考查空间;③适当增加开放型试题,鼓励有创造性答案;④材料在外、答案在内;起点高、落点低,立意鲜明、背景新颖、设问灵活、层次清晰;陌生之中考查熟悉,体现学科自身价值;⑤读题时间多、想题时间多,做题时间少,重在考查思维能力;⑥入门宽,路子多;大开口,小出口,层层设卡,题题把关;⑦贴近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难度。

难度上:入手容易,考虑层层递进;题型稳定,题量适当,试题结构较好,试卷难度有所下降。 内容上: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比重合理,人文地理比重逐渐增大(2012年人文地理占54分,自然地理占36分,不含选修地理的10分。),不求章节覆盖度、内容效度,不回避重点内容,体现了知识抽样,重点知识重点考察的意图。考查内容中个别内容难度要求降低,许多内容不再强调死记硬背。因此一定认真解读大纲,领会考试说明中新课标试卷与过去试卷在内容上的差别,把握好对知识点要求的深度。

近几年的高考题的一个大的趋向:考察学生对某一地理现象或地理事件的具体看法,并能提出自己的看法,运用科学的地理语言语言和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自己的见解。以前的考试在设问上往往是“据分析,简述,说明,概述,判断,说明等”而新课标要求的考试用语是“评价,指出并说明”不仅仅是对学生记忆,理解,应用三方面的考察,在设问方面体现出题者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强调。所以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提高了。希望学生通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锻炼在高考中取得很好的成绩。

2014-4-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