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瑞幸咖啡为例
摘 要
近年来,财务造假一直是众多社会机构关注的大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间断发展,财务信息已经成为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不少经济学家也将财务信息当作为一种国际性的语言来进行理解与阐述。它是通过虚构财务信息来虚增收入以达到让企业快速长期发展的目的。然而,从以前的如今的种种例子中,我们都能知道一个会使用财务造假这种手段的企业是无法长久发展下去的。财务造假只是在表面上虚构了一些信息,可它却解决不了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长此以往企业将无法进步。而且一旦造假的名声被揭露,公司的声誉也将迎来巨大的打击。目前有很多种财务造假的方式,但是无论方式如何变化,最终的信息公开和财务报表都会对财务造假予以显示,所以需要加强对信息公开和财务报表的管理,提升监督水平,拓宽监督渠道。同时相关部门应该严厉打击企业的财务造假行为,若是惩罚能足够深入人心,我们相信造假的人也会因为法律而退缩。本文以瑞幸咖啡为例,重点阐述该企业财务造假的动因手段和防范措施。
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写,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上市公司与财务造假的理论基础以及一些常见的财务造假表现形式;第二章以瑞幸咖啡为例,对瑞幸的财务造假具体手段进行分析;第三章是本文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深入剖析其瑞幸财务造假的动因并具体分析,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入手;第四章通过文章给出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对实例的剖析最后提出相应的防范建议和对策。要杜绝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监管部门承担了非常重要的责任,必须推动跨境审计监管,提升财务造假的违法成本。同时上市公司也应该加强管理,对自身的商业模式予以调整和优化。
【关键词】瑞幸咖啡 财务造假 动因分析 防范对策
- I -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financial fraud has been a major concern of many social organizations.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financial inform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many economists also regard financial information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to understand and explain. It uses fictitious financial information to inflate revenu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rapid and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However, from the previous and current examples, we can all know that a company that uses financial fraud can not develop for a long time. Financial fraud is only a fictitious information on the surface, but it cannot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enterprise itself, and the enterprise will not be able to make progress in the long run. And once the reputation of fraud is exposed, the company's reputation will also usher in a huge blow. There are many ways of financial fraud, but no matter how the method changes, the fina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financial statements will show financial fraud.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financial statements, improve the level of supervision, and broaden the supervision channels. At the same time,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should severely crack down on the financial fraud of enterprises. If the punishment can be deeply rooted in the hearts of the people, we believe that the fraudsters will also shrink because of the law. This article takes Luckin Coffee as an example, focusing on the motivation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f the company's financial fraud.
This article is mainly written from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listed companies and financial fraud and some common manifestations of financial fraud; the second chapter takes Ruixing Coffee as an example to explain the details of Ruixing’s financial fraud. 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t further analyzes the motivation of Ruixing’s financial fraud and analyzes it in detail, starting from both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aspects. Chapter 4 provides relevant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examples from the article. The analysis finally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prevent the financial fraud of listed companies, the regulatory authorities have assumed a very important responsibility and must promote cross-border audit supervision to increase the illegal cost of financial fraud. At the same time, listed companies should also
- II -
strengthen management and adjust and optimize their own business models.
【Key words】Luckin Coffee Financial Fraud Dynamics Analysis Prevention Measures
目 录
前 言 .................................................................................................................................................. 1 第一章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理论基础 .............................................................................................. 2 第一节 上市公司 .......................................................................................................................... 2 一、上市公司的含义 ................................................................................................................... 2 二、境外上市公司 ....................................................................................................................... 2 第二节 财务造假 .......................................................................................................................... 3 一、财务造假的含义 ................................................................................................................... 3 二、 财务造假的手段 ................................................................................................................. 3 三、财务造假的危害 ................................................................................................................... 5 第三节 常见的财务造假的表现形式 .......................................................................................... 6 一、经营现金流差 ....................................................................................................................... 6 二、远高于同行业的毛利率 ....................................................................................................... 6 三、大存大贷 ............................................................................................................................... 7 四、实控人股票质押比例过高 ................................................................................................... 8 第二章 瑞幸咖啡财务造假手段分析 .............................................................................................. 9 第一节 瑞幸咖啡财务造假案例介绍 .......................................................................................... 9 一、瑞幸咖啡简介 ....................................................................................................................... 9 二、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经过 ............................................................................................... 9 第二节 瑞幸咖啡财务造假手段分析 ........................................................................................ 10 一、虚增收入 ............................................................................................................................. 10 二、捏造交易成交额 ................................................................................................................. 11 三、虚增成本费用 ..................................................................................................................... 11 四、利用关联方交易虚构收入 ................................................................................................. 11 第三章 瑞幸咖啡财务造假动因分析 ............................................................................................ 13
- III -
第一节 主观动因 ........................................................................................................................ 13 一、提高公司估价 ..................................................................................................................... 13 二、完成业绩承诺 ..................................................................................................................... 14 三、维持股价或融资的需求 ..................................................................................................... 15 四、满足更大的融资需求 ......................................................................................................... 15 第二节 客观动因 ........................................................................................................................ 16 一、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 ..................................................................................................... 16 二、公司内部控制机构不健全 ................................................................................................. 16 三、外部监管审查不力 ............................................................................................................. 17 第四章 财务造假防范对策与建议 ................................................................................................ 18 第一节 完善公司治理 ................................................................................................................ 18 第二节 健全公司内部控制机制 ................................................................................................ 19 第三节 完善上市公司监管体系 ................................................................................................ 19 第四节 健全法律法规,加大惩罚力度 .................................................................................... 20 第五节 上市公司应坚守职业道德和诚信原则 ........................................................................ 21 结 论 ................................................................................................................................................ 22 致 谢 ................................................................................................................................................ 23 参考文献 ............................................................................................................................................ 24 附 录 ................................................................................................................................................ 26 一、英文原文 ................................................................................................................................ 26 二、英文翻译 ................................................................................................................................ 31
- IV -
前 言
财务造假具有非常恶劣的影响,会对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产生负面影响,国家的经济计划会因此受到制约,难以取得预期成效;而且,财务造假也会危害市场环境,社会管理难以正常进行,导致投资环境恶化。微观来看,财务造假对投资人的权益会产生负面影响,降低了投资者的收益。所以财务管理问题的研究就变得非常重要,通过分析研究,探寻财务造假行为的原因。进而针对性提出整改措施,维持投资环境的平稳良性发展,进而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的进行。
近些年来,在境外有许多中国企业选择上市,他们虽然为企业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也成为重点监督对象。我国的金融资本市场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越发具有活力,然而这也不可避免造成了恶性竞争和财务造假等,损害了社会的健康发展。在近些时间里,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层出不穷,比较出名的有瑞幸咖啡、瑞华等。瑞幸咖啡成立之初,秉持宣传我国咖啡文化的理念,为消费者提供线上和线下服务,同时咖啡价格合理,取得了很快的发展。但是2020年,浑水机构公布财务造假不久之后,瑞幸咖啡也向国家和大众承认公司具有财务造假行为。
当下,财务造假对瑞幸咖啡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该企业需要面临损害赔偿,同时企业的品牌形象一落千丈,消费者失去信任,对其他企业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瑞幸咖啡的投资者因此造成了巨额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使得境外资本对中国企业的信任被破坏,甚至对中国的创业型公司的管理水平和可信赖度会怀有疑虑。另外,财务造假处于信息披露的灰色地带,不少企业为了谋求利益最大化而对财务造假放任不管,甚至企业的管理者对财务人员进行暗示或明示,进而工作人员被迫进行财务造假。我国对财务造假制定了一系列的法案,但是当下的法规对财务造假不具备震慑力,处理强度不够,企业出于自身利益选择进行财务造假,这依然是大众的关注所在。
- 1 -
第一章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理论基础
第一节 上市公司
一、上市公司的含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对上市公司有明确规定,公司要想成为上市公司,其公开发行的股票必须经过允许之后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所以非上市公司也就指这些公司发行的股票没有上市,同时也无法在证券交易所交易。上市公司属于股份有效公司,其上市交易存在严格的流程和要求,首先必须得到批准,而且还需符合一定的条件。为了方便公司上市,我国逐步修订了《公司法》、《证券法》,使得很多企业有机会成为上市公司,促进了公司发展。具体的要求是:公司开业已三年以上;其股本总额超过5000万元;至少有1000人持有的股票值高于1000元。
二、境外上市公司
很多公司为了自身发展,选择在境外上市,也就是我国的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股票是面向境外投资者,同时其上市机构也是境外的证券交易所。很多企业之所以选择在境外上市,是因为其独特的优势:法律适用性广、股票的流通方便、审批简捷、没有税赋等。我国对企业在境外上市有严格要求,企业可以选择直接上市或者间接上市。境外上市对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上市之后企业可以明确自身价值,进而使得资产政权化成为可能。虽然企业在没有上市的时候也可以结合净资产对自己的资产进行估计,但这种资产仅存在于账面上,资产变现的难度非常大——只要没有人愿意购买。另一方面,在国内资本市场上,为了区分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企业大股东持有的股票和上市流通股的价值有所区别,转让方式也受到很多限制。境外和内地在资本市场上具有明显的区别,内地市场有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划分,但境外市场没有。公司一旦上市,股东们的资产价值就变得明确,只需将股票价格乘以股数就是自己的资产价值。同时资产变现也变得简便,只需将股票转让出售即可。另外,公司选择在境外上市,非常容易进行,因为其具有明确清晰的条件。
- 2 -
第二节 财务造假
一、财务造假的含义
财务造假是一种不规范的会计行为,具体是指一些会计工作人员出于私人目的,对财务信息进行修改或捏造,粉饰公司的经营状况,导致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严重下降,会计诚信面临重大危机。会计人员之所以可以进行财务造假,主要是结合了一些会计准则的灵活性,以及钻法律的空子,选择一些不当手段进行操作。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财务造假必然会损害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使其不再可靠不再真实。
广义而言,行为一旦违背了“会计准则”,就产生了作假行为。但是,实际操作中,如果所有行为都遵守规则,会产生很多非正规的发票回单,这种发票回单无法进行税前抵扣,大大降低了公司利润。所以企业如果用控制成本的方式,来提升公司收益,实质时一种造假行为。一些企业甚至通过不当手段多开发票进行税前抵扣,这种行为是不合适的,其严重性要高于控制成本的方式。
财务造假具有明显的特点,具体如下:首先,财务造假行为往往是以公司的上层为主,因为他们决定了公司的经营和管理,具有非常高的权限。公司的其他员工也有财务造假的机会,但是他们进行操作的时候如果没有管理层的支持,很难进行隐藏,必然会被查出。所以虽然财务人员负责管理公司的财务,但他们的任何行为必然得到管理者的授意和指示。管理层的造假经过精心的策划和隐瞒,这让许多财务管理人员也无法发现痕迹。这一点方便了公司的财务造假,也使得财务造假更容易发生。第二,财务造假时主要是对各种信息数据进行修改和捏造,不管出于何种目的,采取何种形式,最终都会在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中有所体现。第三,财务造假始终是造假行为,不能改变企业的真实盈亏状况。财务造假是对数据进行篡改或者虚构,但是在现实中企业的盈利状况完全不会因为虚假的数据而有所变化。相反的是,财务造假会对公司的正常运作带来干扰和混乱,会恶化公司的盈利情况。
二、财务造假的手段
(一)虚构交易操纵利润
虚构交易的主要途径是伪造收入,现在很多企业的管理者都通过伪造收入来对交易进行虚构,该种财务造假手段的性质最为严重。这些企业他们倾向于将非营业性的收入伪造
- 3 -
成营业性的收入,这样伪造出来的收入几乎就是一场没有收益的骗局。企业中的高层管理者通过虚构交易对象来进行虚构收入,接着虚构购入发票、购入合同,并伪造所有需要的会计文件。企业在进行资现金流转时,会面临各种收入,资产出售和投资都会带来收入,而这些收入的占比较大。所以企业的上层管理者如果想要提升营业性收入,就可以进行一些操作,将这些收入纳入到销售收入中,这样就显得公司的营业利润率提升。
(二)通过操作收入、费用来调节利润
当下,中国对第一次发行的股票、债券和配股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虽然表面看来,这种一次性收入不可能与企业的持续利益挂钩,但是值得提醒的是,企业在完成目标的时候,那部分利润和收入会消失。一些公司用这个方法给外部信息者造成巨大的误解,并且这种结果不仅使提高利润的能力变得虚假,也还降低了不同会计时期的可比性。所以,很多企业为了调节利润,会通过提前确认收入、利用投资收益等一次性所得、将费用资本化这三种方式。在很多情况下,一些费用是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同时企业的费用与企业收入存在密切关系,这就要求企业对不必要收入进行抵消。如果将非资本收入资本化,产生的费用必然会摊销,这会夸大公司在摊销期内的利润。诸如利息费用、广告费用等不符合资本条件的费用会被资本化,产生这种情况的借口主要是一些会计原则,像权责发生制。
(三)不恰当的利用会计原则
目前,很多企业为了隐瞒赤字、粉饰公司的经营状况甚至逃税漏税,会故意不恰当使用一些会计原则。另外,一些企业为了隐瞒公司真实的经营状况,刻意使用一些违背现实的会计原则,进而对公司的利润进行操纵。但是无论他们的财务造假计划得多么精心,他们也不可能将所有情况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如今的时代进步得太快,科技的发展也愈发出乎我们所想,那些想要造假的人员也同样可以利用这些领域来完成他们的行动。管理者们扭曲企业性质、利用会计原则来规划利润,但是他们却擅长利用会计原则。
(四)通过资产来进行财务造假
企业中的资产减值是指企业的账面价值比资产的可回收价值高。简而言之,很多资产的价值是不够明确的,依赖于企业的主观判断。面对这种情形时,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就很容易操作,主要通过资产减值来进行不当的盈余管理。
此外,企业也可以进行资产造假,也就是上市公司为了自身利益,保留对公司毫无价值的资产项目,称之为虚拟资产挂账。实际操作中,可以看到公司会把报废的设备和一些过期的资金项目仍然保留在相关账目上,这种手段增加了企业的资产。
- 4 -
三、财务造假的危害
(一)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
财务造假会严重损害经济社会秩序的健康发展。市场经济隶属于信用经济,这就是的信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信用丧失,市场经济框架就会坍塌,社会经济关系难以有效维持。会计信用作为市场经济的基础,它在其中起到不可缺失的作用。放眼大社会环境,上市公司的业绩造假导致了信用危机,各式各样财务造假以及假账的大量存在对整个行业都是致命的损害,不仅使众多投资者失去信心,同时还对市场经济秩序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如今股市长期低迷不振就是因为如此,许多投资者在因虚假账目蒙受巨大损失后只能黯然离开股市。由于投资者们的离去,股市长期处于低迷状态,在股市融资也变得更加困难。由此可见,财务造假行为还直接影响了股市的融资功能。
(二)侵害会计资料使用者利益
随着市场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上市公司提供虚假财务报告与财务信息,再结合庄家的操纵,会使股票价格飙升,股票价格严重脱离公司基本面,导致产生股市繁荣这类虚假的现象,市场失去诚信。单位会计人员有权利和义务来客观、精准提供会计资料,这些相关的会计资料也越来越广泛地影响到使用者。因为一旦造假事实被揭露,就会直接侵害到会计资料使用者的利益,给使用者尤其是那些中小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信用损失,这是由于他们身后并没有足够的资本来支撑他们进行前行。更有甚者会给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带来影响,甚至导致家庭矛盾,从而引发整个社会的动荡。
(三)有损会计队伍自身形象
在企业财务造假的过程中,会计师以及相关的工作人员都对企业的发展进行了各种推波助澜,在其中扮演着并不光彩的角色。如果会计从业人员不讲诚信帮助企业进行账目信息的伪造,他们自身会得到惩罚,行为轻微的可能会被迫离开会计行业,终生无法再继续从事该行业,行为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需要受到法律的严惩。他们的行为不但对自身产生不良后果,也会对会计行业会计队伍造成恶劣影响,会计队伍的形象会逐渐下降,进而会使大众对会计行业的认识产生偏差。造假行为一旦东窗事发,财务造假涉及到的所有人员都会受到法律的执裁。一些人员如果行为轻微会面临罚款,丢工作同时失去从事该行业工作的资格,一些人员的行为恶劣严重必然会受到刑事处罚,丧失发展机会,所以财务造假对企业的发展终究不是正途,上市公司应选择正确的盈利与发展道路。
- 5 -
(四)危及经营主体自身生存
市场对所有人都是公正的。上市公司的真实情况无法通过虚假的会计信息来正确反映,而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和战略将无法按原先已定的计划进行,那些已经做下的相关决策就失去了可靠性与可信度。财务造假无法反映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失去了解决的办法,这使企业陷入发展受限的恶性循环之中。在公司上市后,其业绩因为管理不当而大幅度下降,经营主体的发展受到威胁。并且财务造假时刻面临着被监察的风险,这种行为很容易被监管部门发觉异常查处处罚,这样下来企业的正常经营也成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更为严重,会被相关部门强制退市,企业的管理层和相关会计人员也不能摆脱法律的惩罚。一旦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被大众熟知,其造假事迹便会迅速扩散,久而久之,公司的名誉会受到无法挽救的影响,公司形象也会在大众的眼里坍塌。总的来说,建立在不平等的条件下失去一个企业应有的诚信,做欺骗社会的事情,只会得到一败涂地的结果。
第三节 常见的财务造假的表现形式
一、经营现金流差
一个企业被怀疑财务造假最常见的指标是经营现金流差,经营现金流差的出现可能是两个原因导致的。一个是收缴没收回,就会表现为过高估计应收账款;第二个则是应该付的已经付出,表现为存货被高估。经营现金流波动过大,也是经营异常的信号之一。
二、远高于同行业的毛利率
从数据上看,“远高于同行业的毛利率”排在浑水做空的财务指标特征种的第一位。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为无论增加收入也好,或者减少成本也好,最终的结果都是更多的提升毛利率。并且从理论上讲,每家企业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都只能实现平均利润率。由此看来,有好几种毛利率异常的情况:第一,企业的毛利率无论经济周期的影响如何,增长都异常稳定;其次,毛利率是否明显区别于同行业的上市公司,如明显高于或明显低于,又或者其变化趋势与同行业存在巨大差异;最后,当毛利率稳定或上升时,应收账款急剧增加,致使存货周转开始减慢。
- 6 -
表2.1 瑞幸咖啡毛利率变化情况
一季度
收入/百万元 年增率/% 季增率/% 材料费/百万元 材料费/产品收入/%
毛利率/%
13 - - 9 85.3 14.7
2018年 二季度 122 - 838 76 69.6 30.4
三季度 241 - 98 152 66.8 33.2
四季度 465 - 93 295 67.4 32.6
一季度 479 3594 3 276 62.0 38.0
2019年 二季度 909 648 90 466 53.5 46.5
三季度 1542 540 70 721 48.3 51.7
对比每个季度的收入增长率,瑞幸咖啡在2019年一季度的收入增长率仅有3%(表2.1),这似乎并不显著,但是在第二、三季度又恢复了爆发式增长。增长率提升的幅度不符合收入增长的规律。
此外,材料费在产品收入额中所占的比例也从2019年第二季度到下一季度时出现快速下降,进而使得单个店铺的营业利润率成功实现正增长。常识而言,咖啡销量增加时,需要更多的材料制造咖啡,所以材料成本必然会提升,因此的材料费的变动率不会在季度之间相差那么大。这无论用规模效应来说明,还是用产品类别的变化来说明,似乎总是不够合理。
2019年9月,瑞幸咖啡通过对市场的考察,推出了一类茶饮料也就是“小鹿茶”。但是中金公司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虽然公司成立之初的定位就不局限于咖啡,但是这次尝试代表公司进入了茶饮市场。现做茶饮和咖啡是截然不同的内容,而且茶饮的毛利率要低于咖啡,并且许多小品牌的价格在10-15元左右。所以茶饮产品的推出会使公司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竞争强度要高于咖啡市场。”
假设中金公司的报告是准确的,则可以确定茶饮的毛利率是无法和咖啡相比较的。进而表明茶饮制作过程的人工成本更好,需要更多的人工进行制作,这是由于茶饮制作没有形成标准的流程,咖啡的制作流程相较于茶饮要更有一套规范。那么瑞幸咖啡由于营业成本会相应增加,所以三季度的销售额也会增加。但是随着营业成本的增加,毛利润却不会大幅增长,因此毛利率不可能这么快就有显著的提高。所以从上述来看,其实在这个充满了众多企业的市场中,每一家企业都只能获得平均的利润率。
三、大存大贷
存贷双高是一种特殊的现象,简而言之就是指企业的货币资金和短期借款很高。企业
- 7 -
长期的存贷双高很可能会被认为与财务造假有关系。同时企业在发生借贷时,其基础在于企业价值最大化。如果企业有很多现金,企业就没有必要进行借贷,而且企业借贷的金额高,但又不需要用富余的现金偿还贷款。
四、实控人股票质押比例过高
在正常情况下,股票质押是公司实际实际管理者的一种融资方式。但同样,有些财务造假也可以通过实际控制人的股票质押比例过高这种情况看出来,这在上市公司也并不罕见。若是公司实控人控制了过多的质押股份,则将带来更大的风险。一方面在于它的运作缺乏资金;另一方面,一旦股价低于质押价格,则很可能被清算,这将进一步使股票价格下跌。如今投资者们面临着追加保证金所导致的股价暴跌的风险,这是因为瑞幸的管理层早已通过股票质押兑现了其49%的持股。
- 8 -
第二章 瑞幸咖啡财务造假手段分析
第一节 瑞幸咖啡财务造假案例介绍
一、瑞幸咖啡简介
公司名为瑞幸咖啡,它是一家现代主义连锁咖啡店,同样也是中国目前最大的连锁咖啡品牌。瑞幸咖啡在经营模式上,结合科技发展进行了创新,采用的模式是以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为基础。并且它计划进一步与各领域顶级的供应商进行更深入的合作,以向广大客户提供高性价比、质量好和方便快捷的咖啡产品。瑞幸咖啡曾经受到过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因为它成立于2017年,2019年5月在美国IPO上市,仅两年不到就在美国成功上市,并且一举成为历史上上市速度最快的企业,被人们称之为中国星巴克。可惜其欲速则不达,瑞幸咖啡上市不到一年财务造假事件就被曝出。舆论一片哗然,全世界各方都在认真关注此事,人们不得不对瑞幸咖啡重新进行评估。
二、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经过
2020年1月31日,浑水机构对外宣称机构收到一封报告,提出瑞幸咖啡可能有财务造假行为,这是事件的开端。
紧接着第二天,又有一份研究报告由浑水发表,其中指出了瑞幸存在财务造假与商业模式的缺陷。随后,瑞幸咖啡首先发布公告,对财务造假予以否认。2月5日,瑞幸咖啡受到集体起诉,主要是来源于美国的律师事务所,同时企业内部股权的变化也被大众知悉。
对此,瑞幸咖啡董事会成立了一个特别委员用于调查财务造假事件。然而,他们在4月2日的调查报告中指出,瑞幸咖啡在二季度到四季度的三个季度内的销售额是虚假的,明显进行了操纵,公司大幅伪造出更多交易额,所以相关的成本和费用也随之激增。其中,与虚假交易相关的交易额有22亿元人民币,相应的由于虚假交易这样的行为,瑞幸的成本和费用也被大大抬高。
同日,美国政权交易委员会收到瑞幸的文件,根据文件显示公司存在财务造假行为,4月3日,瑞幸咖啡的财务造假事件引起了中国证监会的关注,同时对此予以强烈谴责。在瑞幸造假的消息传出后,股价在当日就经历了多次熔断,直接跌至发行价以下,几乎暴跌
- 9 -
了85%,导致公司的市值受到极大影响。随后,公司收到沉痛打击,公司形象一落千丈,瑞幸咖啡也就财务造假对公众致歉。
4月27日,中国证监会派出调查组入驻瑞幸咖啡,现场调查,瑞幸的财务情况也由很多审计工作人员进行分析。5月份,瑞幸公司从有关部门收到了退市通知。6月份,瑞幸咖啡在纳斯达克的上市终止,同时公布了退市方案。7月份,瑞幸咖啡财务造假涉及到的董事被撤销职务。
第二节 瑞幸咖啡财务造假手段分析
一、虚增收入
虚构收入通常采用的方式是虚构业务或者伪造合同进而对收入进行确认,是一种无中生有的手段。虚构收入要成功实施,需要多方面配合。虚构海外收入也是常见的方式,因为其很难核查。一些公司应用完工百分比法对收入提前确认,具体操作是,公司对真实的财务数据进行操纵,提高销售单价使得收入增加,同时对销售成本采取少结转的方式,进而使得公司的净利润表面上出现增加。瑞幸的方式就是对门店的销量和售价进行虚增,同时虚增其他产品的收益,进而使得门店的收入表面上出现增加。
上文中讲到,瑞幸公司要维持发展,必须采取融资的方式。但是投资者要进行投资,必须要对公司的经营状况进行考察,考察公司的收入和利润。瑞幸在这方面非常不好,甚至出现亏损的问题,这很难得到投资者的青睐,所以瑞幸咖啡智能通过虚增收入的方式,粉饰经营状况。
根据公司的财务报表,同时结合浑水公司的调查,瑞幸公司虚增收入的主要方式为:首先,虚增销量,对门店的日均销售数量在财务报表中进行虚构,进而使得销量增加。瑞幸咖啡的订单会对应取餐码,而且按照规定取餐码的生成必须遵从顺序。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通过人为控制取餐码的生成,使得其不再按照顺序生成,而是随机出现,实现了对销量的虚增;第二,虚增单价,实际中产品单价不足10元,但是再财务报表的填列中填为11.2元,可以发现要高于实际值12%;第三,对每笔订单中的商品数量进行夸大。
瑞幸咖啡通过上述各种手段对销售收入进行夸大,其中2019年的三四季度的销量分别夸大了约69%和88%。虚增收入的手段有虚增订单、虚增销售价格和其他产品收入等。因为瑞幸咖啡送货单的贡献在逐渐下降,所以可以发现每笔订单对应的商品数也呈现下降趋
- 10 -
势,在1季度到4季度时间范围内,由1.38下降至1.14。
二、捏造交易成交额
4月2日晚,瑞幸公司对财务造假进行了承认,确认有22亿元人民币存在造假,2019年二至四季度期间,进行了一系列交易的伪造。具体方式包括:一是由于大量派发超低折扣的优惠卷,店里超70%的订单都是免费。有各种补贴活动,首杯免单、满减、发优惠券,导致很多用户下单都是来喝免费咖啡。即存在大量真实的订单,然而并没有给公司带来实际收益。二是用取餐码跳号的方式,公司甚至会发邮件要求“跳号”,夸大门店的交易订单量。瑞幸咖啡的商品分为现磨咖啡、饮料与其他产品,根据瑞幸咖啡披露的财务报表,发现现磨饮料和其他产品的日均销售量在2019年的二、三季度呈现相同的增长趋势,分别实现了70.7%和91.1%的增长。三是对商品的销售单价进行了夸大,瑞幸公司公布的价格是明显高于实际价格的。不但商品销量提升,而且产品的价格也在该时间范围内实现了增长。具体增长情况可以根据浑水公司发布的报告进行确定,“瑞幸将现磨饮料和其他产品的单价至少增加了1.23元,增长率达到12.3%。”
三、虚增成本费用
结合瑞幸公司自己的招股说明书、季报以及浑水公司发布的报告,可以确定瑞幸公司对广告费用进行了夸大,虚增了150%,在分众传媒上的支出最为显著。该公司对2019年三季度的广告费用虚增了超过150%,尤其是在分瑞幸咖啡财务造假问题思考众传媒上的广告支出。瑞幸2019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广告费用为3.82亿元人民币,但根据CTR市场研究的点击通过率数据分析,瑞幸2019年三季度在其主要广告商分众传媒的广告费用达到4600万元,然而该数值仅仅达到其公布的费用的12%,可以发现该比例要远低于一季度和二季度,两者的比例分别为56%和48%,单独一项广告费用虚增数额就达到3亿元。分析数据可以确定瑞幸虚增的广告费用和虚增的门店收入非常相近,两者分别为3.36亿元和3.97亿元,所以可以推测瑞幸的操作是对广告费用进行虚增,随后将虚增的费用转成门店收入。
四、利用关联方交易虚构收入
首先,瑞幸与氢动益维(神州租车的分支机构)两家企业具有相互关联的交易,二者的业务关系中有虚假成分。具体操作过程是,首先瑞幸将企业资金向氢动益维转移,随后虚构业务往来,把之前转移的资金以销售的方式转回,通过这样的操作,瑞幸的收入就会
- 11 -
提升,达到了虚构收入的目的。
其次,管理层具有股票质押比率高的问题,董事长陆正耀和众多投资者之前通过交易成功从神州租车套现16亿美元,随后借助收购宝沃汽车的时机,给王百因转移资金,凭借发展“无人零售”的契机套现了公司很多现金,进而使公开投资者遭受损失。随后王百因成立了一家自己持股95%的贸易公司,主要业务是供应咖啡机和原材料,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的注册地离瑞幸的厦门总部非常近。此外,王百因也曾经在中成世纪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短暂工作过,该公司的注册地也和瑞幸总部位于统一位置,瑞幸公司对这些交易情况没有进行披露。
- 12 -
第三章 瑞幸咖啡财务造假动因分析
第一节 主观动因
一、提高公司估价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了融资、圈钱、进而成功上市的路线。对公司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进而得到更多的投资真的青睐,吸引他们进行投资,公司可以收获巨额的现金,进而实现非常大的收益。毋庸置疑上市融资可以为企业谋取更多的收益,而且资金的使用也用在了刀刃上,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提升公司收益,投资者也会获得更多的财富,这是良好健康的情形。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企业借着上市的时机,进行圈钱套现的不当行为。瑞幸咖啡尚未实现盈利,难以使用市盈率进行估值,但是采用市销率进行估值是可以实现的。投资者关注的是营收的增长,对盈利与否却并不十分关注。公司的营收规模和估值存在正相关的关系,这也导致了瑞幸进行造假,虚构营收规模。
表3.1 瑞幸咖啡商品单价与销量
二季度
平均每个现煮饮品的销售价格/
元
平均每个其他产品的销售价格/
元
单店现煮饮品日均销量/件 单店其他商品日均产量/件 月交易客户每人每月买的商品数
(营销费/收入)/%
8.9 10.9 200 14 3.31 147
2018年 三季度 10.3 7.4 174 43 4.13 94
四季度 8.6 7.2 216 68 4.08 62
一季度 9.2 8.8 184 45 3.70 35
2019年 二季度 10.4 10.7 237 74 4.45 43
三季度 11.0 12.1 314 86 4.75 36
瑞幸咖啡的商品分为现煮饮品和其他商品(轻食、小吃等)。从表3.1可发现以下几个不合常理的地方:① 在2019年的二、三季度,现磨饮品和其他商品的销售价格均高于前几个季度,而且伴随价格上涨的是购买数量、销售数量的增加。② 瑞幸采用净额法来计算收入,简而言之就是首先将折扣剔除,随后计算收入,所以并非所有优惠券都可以纳入营销费用,只有免费的可以。与前一季度相比,2019年第二、三季度的营销费用没有明显增长。总而言之,折扣已经降低,免费优惠券也不再频繁发放,但消费者购买的更多了。
- 13 -
瑞幸通过免费咖啡和大额优惠券的烧钱补贴模式来获取客户,但这使得客户对其产品的价格高度敏感。如果没有折扣,大部分客户都不愿意继续消费,而是等待下一轮的优惠券推送,再考虑是否购买。因此,该营销模式存在很大的弊病,单纯依靠优惠券难以使客户信任和喜欢瑞幸品牌,进而难以树立深入人心的品牌形象,瑞幸的用户黏度和转化率都很低,营业收入增长不稳定。因此在二三季度优惠券发放减少的情况下,收入反而增加,也是不符合常规的。
二、完成业绩承诺
公司一般来讲在投资的时候会签署一份协议,这份协议大部分情况下称之为对赌协议,它的内容一般会规定什么时候上市,什么时候资本运作,每年的利润要达到多少,如果达不到需要多少价回购。我们虽然看不到具体的协议,但是可以想到这些协议的大概内容,所以为了达到投资者的要求,企业就会拼命地制造利润和收入。而且公司在进行融资之时,往往会签订对赌协议,一旦公司签订了业绩承诺,就会面临巨大的压力,有时为了实现承诺,不惜进行造假行为。
瑞幸咖啡最初吸引客户采取的手段是低价的模式,起初免费,随后一折、两折,这种模式不可否认会提升销售量,短时间内提升了顾客数目,但是也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成本,有时一天的亏损额可以达到300万元。造成如此巨大亏损金额的原因,首先是低价咖啡,随后是门店数量众多,运营成本高,难以进行科学管理。如此高成本低利润的模式导致公司很快出现资金短缺,18个月内,亏损额就达到了22亿元。此时如果对价格进行调整,调整到正常的市场水平,必然会出现大量的客户流失,降低了回购率,这是因为此时的消费者之所以选购,是因为咖啡价格低和优惠券的存在,一旦价格上涨便对顾客失去了吸引力。
瑞幸的零售是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的方式,线下快速扩张,门店数量迅速增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认识瑞幸咖啡,有利于解决传统咖啡行业价格高和不方便的弊病。然而,门店的选址通常在豪华路段,人员集中,这会大大增加租金,提升运营成本。
这些门店面临面临巨额的成本,如果利润少或者获取利润迟缓,必然出现资金短缺。瑞幸在经营过程中,资金的主要用途就是扩张门店和补贴消费者,一旦出现资金短缺,瑞幸只能继续融资维持资金的周转,存在资金断裂的风险。
- 14 -
三、维持股价或融资的需求
公司实现上市,投资者要想套现,必须进行高价减持,股票的价格越高,投资者和高管才能获取更高的收益。所以公司进行财报操控的众多动机中,维持股价是最为直接的动机。通过对公司的经营状况进行粉饰,使得企业的股价水平维持较高的水准,保证高管和员工有机会通过减持获得大量的现金收入。
上市公司通过财务造假的方式,获得了投资者的青睐进行投资,使得公司的股价出现上升,只有这样,公司的高管和原始股东才有机会通过减持获得更高的收益。瑞幸公司的管理层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减持,成功套现其持有股票的49%。
四、满足更大的融资需求
瑞幸的CEO曾说中国年轻人对咖啡因的需求十分强烈,然而,他忽视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咖啡因并不等同于咖啡。中国人自古就通过喝茶的方式获取咖啡因,这就导致咖啡的消费人群很小,市场不够宽广,限制了发展空间。瑞幸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推出茶类饮品,但是这些新产品与市场上已经存在的其他饮品相比,不具备竞争力,很难在市场上立足。瑞幸公司没有设立专门的研发中心,只是通过简单的模仿推出了新产品,其知名度较低。所以说,瑞幸缺乏对市场定位的认知,主打产品和新产品都没有明确的定位。
瑞幸咖啡成立于2017年,至今经过了两年多的发展,成功募集了超过10亿美元的资金,开设了超过4500家的门店,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受到质疑,大家普遍认为该企业的商业模式难以长时间维持。
瑞幸咖啡在宣传上付出了极大的成本,根据报表数据,公司在2019年花费的广告费用是1.4亿元,占比很高,达到了57.9%,虽然后来财务造假被爆出之后证实进行了虚构,但不容置疑的是瑞幸在发展初期花费的广告费用数额确实很高。分众传媒作为中国电梯电视的领军企业,其宣传对象和瑞幸咖啡的潜在消费者不谋而合,这帮助瑞幸咖啡很快在消费者群体中树立了品牌形象。不过后续品牌形象的维护,单纯依靠广告宣传是不够的,再继续花大价钱进行营销,边际效益就会递减甚至为负了。瑞幸咖啡靠的是廉价咖啡吸引客户,价格问题不是分众传媒能解决的。要解决公司不断增加的融资需求,企业只能对经营状况进行粉饰,利用信息不对称,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 15 -
第二节 客观动因
一、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
《公司法》中明确规定,公司的治理结构包括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四者组成了相互制约的结构。该结构框架首先要确保董事会的职能,即对公司进行战略性指导和监督相关管理人员。审计委员会作为专门设置的委员会,其职责是对公司的财务报表披露和相关控制过程进行有效监督。我们知道瑞幸的财务造假是全流程的,高管个人很难造成如此范围的造假,很可能是瑞幸集团内部的集体造假。这充分表明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够完善,存在很大的弊病,审计委员会未能及时发现问题,独立董事的职能也没有充分发挥。
会计人员而言,他们的造假行为无论是基于什么目的,都说明其综合素质的不足。财务人员应该具备职业道德,进行财务造假就意味着其违背了基本的道德底线,造成公司的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严重下降,管理层在进行决策时没有正确的信息支撑,严重阻碍了公司的发展。
公司财务造假躲过了审计机构的审查,原因可能如下:首先财务人员的造假手段先进、完善,很难察觉。其次审计机构的从业人员对公司缺乏有效的监督,财务作假手法再隐蔽,也并非无迹可寻,还可能因为注册会计师没有尽到职责。
二、公司内部控制机构不健全
内部控制包含五个要素,分别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可以发现瑞幸在销售业务、采购业务等方面的流程设计上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瑞幸的财务造假覆盖了全业务流程,包括修改运营数据,虚增销量和单价,虚增广告费用等。这说明瑞幸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完全没有发挥功能,成为摆设。
一是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较为薄弱,公司管理层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责任人没有相互制约控制意识,缺乏专项监督机制。二是内部控制体系风险评估机制不够完善,难以进行有效的风险管控,缺乏明确的管控目标,流程制度不够系统难以严格落实,同时管理者的决策过分依赖于主观判断。三是独立董事仅仅是名义,实际上并不独立。独立董事们每年都会收到公司的薪水,这表明独立董事要要受制于公司。
- 16 -
三、外部监管审查不力
2月初,浑水发布报告揭露瑞幸的财务造假行为,但是瑞幸自己披露了造假行为,证实了浑水机构报告的正确性。早期的投资机构、保荐机构等在对瑞幸进行调查时没有秉持独立的调查理念,对财务造假没有及时发现与报告,使得投资者的权益受到严重损害,破坏了资本市场秩序。
当前市场条件下,财务造假行为屡禁不绝,这主要是因为企业的管理者对财务人员进行暗示或要求,对财务数据进行操控,这充分表明我国政府对金融资本市场缺乏监管,没有形成完善的法规。美国股市中,财务造假的成本非常高,与之相比,我国财务造假非法收益远大于违法成本,这是目前我国金融证券市场的一个短板。我国的《证券法》对财务舞弊的最高处罚具有明确规定,处以六十万罚款。可以发现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处理强度明显偏低,这为企业财务舞弊创造了条件。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各种状况,诸如利益诱惑、对赌协议等,为了维持发展会选择进行财务造假。在他们心中,因为财务造假带来的处罚要远远低于财务造假带来的巨额非法利润。
- 17 -
第四章 财务造假防范对策与建议
第一节 完善公司治理
瑞幸咖啡是历史上拥有上市速度最快这一标签的企业,从上市到整个财务造假事件的过程都收到了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在让人不禁感慨的同时也让人深思。从整个社会宏观上讲,企业通过大规模投资来迅速扩张市场,目的是为了满足公司的需求,而非增加更多投资。但是从瑞幸事件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盈利模式终究是无法长久的,公司的发展也需要在合法的基础上进行。
在应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这个问题上,同样也离不开各个部门的相互配合。瑞幸咖啡的内部配合就存在这巨大问题,相关人员毫无诚信,董事会也缺乏应有的独立性,以及该公司在发展过程中过于心急并且想要快速取得成果,以上这些无疑都为瑞幸的财务造假提供了充分的内部机会。瑞幸应当完善我国A股市场内部控制的审计制度,因为除了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瑞幸的内部控制总体水平也有很大的缺陷。若是想要改善内部控制总体水平和保证确保内部控制有效性,企业可以在IPO阶段时,拒绝使用当前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而是采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这样就达到了保证有效性实现的效果。企业的内部治理也会发挥关键作用,治理结构不完善不科学也会为财务造假创造温床。
首先,要杜绝财务造假必须形成合理的股权结构。长期投资者对公司至关重要,应该对其比重进行合理调整,防止企业称为大股东的傀儡,实现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其次,董事会的独立性也至关重要。企业应该对董事任命方式进行调整,由之前的经过管理层或大股东制定董事的方式,转变为通过中小股东投票的方式,经过实名投票,他们可以选举出能够维护中小股东权益的董事。另外,应该创新独立董事获取薪酬的机制,使其不再受到从公司获取报酬的限制。最后,监事会要不依赖于董事和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通过提升非关联监事和独立监事的数量,提高占比,保证监事会职能的正常发挥,摆脱公司管理层的制约。监事会成员的选拔要非常慎重,股东大会不应该具有监事的委派权,进而防止监事会的功能被大股东摄取,失去监督职能。
于国家而言,应该继续完善会计法和审计法,同时要对第三方机构的监督权进行保护,使其职责得到严格落实。
- 18 -
第二节 健全公司内部控制机制
企业应该逐步完善内部控制机制,进而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增加公司收益。企业应该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有机结合。评估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对风险评估体系进行完善,保证企业健康平稳发展。同时重视外部董事的职责,加强监督,提升董事的责任意识。
在当期网络经济繁荣的大环境下,各种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业务不断涌现,传统的内部控制流程设计已不能跟上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时代潮流。上市公司要注重自身防范,完善内部控制流程,形成专业化规范化管理,坚决落实规章制度,防范财务造假的发生,进而保障公司经营。内部控制的方式有很多,要灵活激动应用,例如财产保护控制,绩效考评控制等。加强公司内部管理,形成重大风险预警方案,提前对公司可能面临的风险制定应对措施,进而可以保障公司能够平稳度过危机。
第三节 完善上市公司监管体系
当下由于上市公司的经营过程会面临很多规章制度,全球范围内对上市公司的监管都没有形成健全的方案。美国的证券管理委员会公布的财务造假案例非常之少,仅有7%。而在我国,对财务造假的处罚强度不够,难以对其构成震慑力。以至于出现会计事务所面临的经济处罚要高于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这是极其不合理的。我国由于发展水平的限制,发展年限很短,监管部门虽然一直努力调整监管措施,对公司加强监管,完善法律法规,但是在很多方面仍然有短缺,需要进一步健全监管体系。首先证监会要重视违法举报,同时对举报者严格保密,这样可以推动财务造假被查出。事务所在进行舞弊事件时,手段往往会很荫蔽,而且如此多的事务所,如此多的业务,证监会事无巨细的检查每一项业务是不现实的。资本市场中有一些具有高知识的人员,可以充分利用该资源,加强对市场的监管,进而防范舞弊事件的发生。
同时,政府的监管应该全面系统,结合宏观市场环境的改变,不断制定法律法规,杜绝法律漏洞的产生。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越来越得到国际认可,中国企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大量国内企业开展海外经营活动和并购业务,或直接在境外证券
- 19 -
市场上市。如何对这些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管,是最需要关注的问题。要加强监管,我国政府需要对现行的法律法规进一步调整优化,努力实现对境外的上市公司的监管,努力创新新模式,实现合作和信息分享,进而维护投资者的权益。同时加强对融资的管理,杜绝不当套现的出现。
中介服务机构在调查过程中没有坚持谨慎的原则,对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没能及时发现,这样才造成了瑞幸咖啡一次次逃脱了制裁。很大的原因可能在于瑞幸公司支付了大量的服务费,中介机构只能顺从瑞幸,威胁了投资者的权益。这次瑞幸公司对2019年的业绩进行公布,很可能是迫于造假行为被发现的压力。所以,这要求审计机构和投资银行在为公司服务时,必须保证独立性,发挥自己的职责,不能违背职业操守。在工作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必须迅速上报,不能因为一点小恩小惠就违背职业道德,对财务造假视而不见。中介机构的管理也至关重要,必须完善内部控制流程,落实责任制度,如果相关工作人员配合公司的造假行为,必须承担连带责任。
第四节 健全法律法规,加大惩罚力度
财务造假的方式很简单,财务报表数据的操作轻而易举,所以这就意味着造假成本非常低,但是造假带来的收益却非常高,风险低,收入高,这极大刺激了财务人员进行造假的野心,所以这就要求必须加大惩罚力度。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造假,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必然很多人因此获得不当收益。财务舞弊曝光之后,这些人却很难得到应该的惩罚,即使受到惩罚,与其获得的不当利益相比也是微乎其微。经济处罚力度过小刺激了这些人进行财务造假。所以,必须对这种财务舞弊的不法行为进行严格处罚,遏制他们的野心。对待公司里故意进行财务造假的人员,无论地位高低,都要严格处以惩罚,追究责任。根据人员在财务舞弊中的承担的责任的差异,处以不同的惩罚。政权公司及其他中介结构如果参与到上市公司的舞弊行为中,根据其行为的严重程度处以不同的惩罚。经济处罚获得的罚金有专门的用途,可以对受害者进行补偿。对待那些勇于举报公司舞弊行为的员工,进行嘉奖。财务造假是非常恶劣的行为,破坏了公司的形象,也使得会计行业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下降。因此,应该加大处罚,杜绝造假。
瑞幸咖啡的母公司是在海外注册,中国注册的是旗下的子公司,然后在中国开展业务,其上市是在美国的纳斯达克交易所。所以可以发现瑞幸是外国公司,同时在外国上市,这
- 20 -
就表明中国证监会无法直接对瑞幸进行监管。但是公司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进行上市,必须遵守市场秩序和法律法规,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新《证券法》中提出明确要求,企业虽然在境外上市,但是如果损害了境内的秩序,使境内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受损,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处罚。中国证监会可以对相关情况进行严格核查,维护投资者的权益不受损害。
首先,政府的监督部门必须对企业和审计机构进行严格管理,一旦发现企业存有舞弊行为,必须严格处罚,进而打击相关人员试图进行造假的野心。其次,政府要进一步调整优化法律法规,防治法律漏洞的出现,使全部金融市场收到法律的监管。同时可以引进做空机制。金融市场要维持健康发展,必须不断进行优胜劣汰,做空机制就是常用的方式,可以对改善市场形势,对政府监管的不到之处进行弥补,双管齐下,进而可以防止财务造假行为的出现,保护投资者的权益。
第五节 上市公司应坚守职业道德和诚信原则
上市公司必须严格重视诚信,不触碰道德底线。任何公司一旦进行财务造假,必然有一天会东窗事发。抱着侥幸心理进行财务舞弊,终将会受到法律的严惩,而且公司也会逐渐没落。财务人员务必坚守诚信,保持账目的准确性,这是根本要求。所以这就要求上市公司恪守底线,遵纪守法,创造正确良好的氛围,树立正确的形象,赢得投资者的青睐。
证监会也应该进一步健全机制,建立诚信档案,对上市公司和高管的不当行为进行记录归档,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也应该收到严格监管,防止和企业相互配合进行财务舞弊。
企业应该加强诚信教育,企业应该给管理层与员工做好思想教育,让各个部门诚信做事,以求脚踏实地的使企业稳步前进。须知诚信不仅仅是个人道德上的要求,也是整个社会经济环境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必须要所有人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以及失去诚信的社会将变得千疮百孔,为此可以多开展有关企业诚信的讲座与宣传会,让诚信深深地刻在每个人的心中。这些作法若是一一实现,那么财务人员也会受到大家的信任与接受,企业之间交流也会愈发顺畅,从根本上对财务造假也是一个重重的打击。
- 21 -
结 论
本文对瑞幸咖啡造假案进行分析,从各种数据和报道来看,瑞幸是很难继续走下去的。从瑞幸“自曝”财务造假案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当企业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财务压力或监管压力时,如果公司内部控制做得不到位,将会给舞弊者钻空子的机会,因此,强化内部控制可以从内部减少造假的机会:加重对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能够从外部抑制舞弊者造假的想法;审计人员也需要保持高度的独立性,这样才能出具可靠的审计报告。通过对瑞幸咖啡的财务舞弊进行分析,虽然表面上看是降低成本,但实质原因没有发生改变。诚信是企业的立身之本,瑞幸虽然在美国上市,但是其子公司是在中国注册,所以它一定程度上代表中国企业的形象。瑞幸的财务造假行为,严重损害了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形象,使得投资者对中国企业产生怀疑,妨碍了境外投资者对中国企业的投资。
其实总的来说任何公司不可能靠炒作概念和造假发展下去,最终要实现盈利才能生存。瑞幸咖啡财务造假案例中显示了很多问题需要引起国家的关注,首先上市公司的商业模式需要进行调整,其次企业进行造假的原因和方式也应该引起重视。
根据调查结果,瑞幸咖啡为了使公司按照当前模式进行正常经营,必须不断进行融资,所以需要对公司的经营状况进行粉饰,进而获得投资。要严格防止上市公司的舞弊行为,监管部门首先应该提升与美国相关机构的合作,同时加大处罚力度;上市公司也应该对商业模式进行调整优化,使其符合市场环境,同时加强内部的自我监管,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
瑞幸咖啡已经退市,但是中国企业要想重新获得境外投资者的信任,任重而道远,上市公司应该对信息进行真实披露,这有利于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瑞幸咖啡的此次事件严重影响了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正常贸易往来。不但对我国企业和产品在防疫期间的“走出去”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也可能对今后疫情结束后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融资和贸易活动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 22 -
致 谢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不知不觉中,我四年的大学时光也即将敲响结束的钟声。离别在即,站在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上,心中难免思绪万千,一种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本论文的选题以及撰写都是在李义红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李老师宽厚待人,和蔼可亲的性格态度,严谨踏实、孜孜不倦的学术作风,让我们这些学生如沐春风,更是我们一生都要追求和学习的目标。从课题的选择到论文撰写的最终完成,李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在此谨向我的恩师李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其次就是在这四年的大学生活中,恩师们的谆谆教导、同学们的互帮互助使我在专业技术和为人处事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感谢学校在我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对我的教育与培养,感谢学校的所有老师,没有你们的辛勤劳动,就没有我们今日的满载而归,感谢大学四年曾经帮助过我的所有同学。在此我向你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这里的一草一木,这里的校园小路、图书馆、宿舍、课堂、餐厅,每一个留有我们大学回忆的地方,在我今后的人生中都是难以忘记,四年的大学生活将会是我以后人生最坚固的奠基石,感谢这里的每一个人们,是你们让我在这里成长,在这里一次次的感动至今。
- 23 -
参考文献
[1] 黄佳琦,宋夏云.瑞幸咖啡财务舞弊案例分析[J].财务管理研究,2020(05). [2] 魏文晶.浅析瑞幸咖啡财务造假问题[J].西部皮革,2020(10). [3] 张景安,洪磊.案例十七:瑞幸咖啡[F].中国风险投资年鉴,2018.
[4] 谈多娇,冯鑫从.瑞幸咖啡事件看互联网企业盈利逻辑[J].财会月刊,2020(9):8-12. [5] 刘圆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及防范对策:基于瑞幸咖啡案例分析[J].商场现
代化,2020(8):181-182.
[6] 黄世忠.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八因八策[J].财务与会计,2019(16):4-11.
[7] 李唯滨,张一凡.瑞幸咖啡做空事件分析——基于审计视角[J].财务管理研究,2020(0
5).
[8] 黄鑫.浅析在美中概股商业模式——以瑞幸咖啡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1
1).
[9] 张庆,庞雨洁.瑞幸咖啡为何财务造假:基于商业模式视角[J].全国流通经济,2020(1
0):7-9.
[10] 王素娟.瑞幸咖啡财务造假案例分析[J].山西农经,2020(13):157-159. [11] 安涛.假账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对策[J].财会研究,2006(08).
[12] 吴美娅,陈楚曦.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诱因及手段分析[J].会计研究,2017(8):54-58. [13] 刘雪婷,杨燕.瑞幸的“奇迹”和未来[J].21世纪商业评论,2020(Z1):16-20. [14] 周塬昊.新零售模式下瑞幸咖啡探析[J].经济师,2020(03):29-30.
[15] 邹海坤.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防范及解决方案研究——以金亚科技为例[J].中国商论,2
020(04):66-67.
[16] 刘开雄.失信,何瑞之有?无幸可言![N].新华每日电讯,2020-04-07:007. [17] 吕乐.瑞幸咖啡财务造假恐难幸免刑事责任[N].中国城乡金融报,2020-04-10:A08. [18] 骆良彬.基于公司治理的财务造假问题探析——以EI本东芝为例[J].会计之友,2017(0
5):118-121.
[19] 王军.加快健全我国企业内控标准体系和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机制[J].会计研究,20
06(09).
[20] 宁佳彦.瑞幸不能只靠幸运[N].第一财经日报,2020-04-07:003.
- 24 -
[21] 陶凤.警惕下一个瑞幸[J].北京商报,2020-04-07:002.
[22] 张新民,陈德球.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商业模式、价值共创与治理风险:基于瑞幸咖啡
财务造假的案例分析[J].管理世界,2017,36(5):74-86,11.
[23] 中国会计学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 25 -
附 录
一、英文原文
Financial Fraud Means Analysi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The problem of financial fraud has been around for a long time. Nowadays, there are problems of financial fraud in the world. People have adopted many means and methods, but they have not been able to completely solve this problem. Compared with foreign financial fraud, the phenomenon of financial fraud in China is more common, and due to the different national conditions of various countries, the reasons for financial fraud in China have their own uniqueness. These financial fraud events caused a huge shock in China's capital market, and caused a very bad impact, not only to investors caused huge losses, but also for the reasonabl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curities market has a great harm, has become a public hazard in the securities market of various countries. Therefore, identifying the main means of financial fraud and taking effective preventive measur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pic of accounting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Financial fraud, refers to the relevant accounting behavior for achieving its behavior, to achieve a certain purpose, the use of the flexibility of accounting regulations, standards and the remaining gaps and not involved in the field, with the purpose of choosing accounting sequence and method, imagination, and even modify its financial statements and data to make the show was on their side of the behavior of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Financial fraud is a kind of non-standard accounting behavior, it will cause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o lose authenticity and reliability. Financial fraud behavior includes the main body of fraud, fraud motivation, fraud the main means and the impact of fraud and other elements.
In practice, to ensure the authenticity, prevent financial fraud, fundamentally, requires that all kinds of economic information production,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and processing and use, must be in actual economic business and the legitimate vouchers as the basis of economic business, truthfully reflect the status of economic activity and as a result, the content is true, accurate and reliable data. To be specific: the accounting confirmation link requires the actual economic activities as the basis, the object of accounting measurement and recording must be the real economic business, and the financial accounting report must reflect the situation truthfully, and shall not cover up. That is to say, accounting must be based on the economic business to fill vouchers, according to vouchers to register books, according to the preparation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reports, this procedure should be an objective, complete, systematic and normative reflection of economic activities. In China,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authenticity,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must first act in accordance with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conduct accounting work in accordance with standard procedures and methods, prepare accounting statements in accordance with a unified aperture, and obtain relevant financial index data.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to implement the principle of authenticity must abide by the \"Accounting Law\\"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Enterprises\\"Uniform Accounting System for
- 26 -
Enterprises\" and the relevant rules and regulations, work norms and principles of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With the adjustment and change of economic policies, economic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accounting system, new financial fraud behaviors continue to appear, and the means to renovate various patterns, almost to the point of impossible to prevent. There are serious fictitious transactions, fictitious income and profit of financial fraud, the use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accounting system defects to manipulate profits, adjust assets, there are also the use of other means to conduct financial fraud.
Fictitious transaction is mainly manifested as forged income, which is the most severe and deceptive means of financial fraud. In recent years, the largest and most far-reaching financial fraud cases that have caused the most losses to investors are almost all created by using this kind of fals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Forged transactions are a complete fraud, a violation of the integrity of financial information, and a flagrant violation of the law. The main way to fabricate transactions is to fabricate income, which mainly includes the following means: Starting with fictitious trading partners, Fiction, raw material purchase invoices, forged material purchase contract, material transport inventory documents, material dispatch documents, product production team and record, the storing documents, sales contract, sales invoice, product outbound documents, product transport documents, bank statements and bank reconciliation, tax invoice, product export customs declaration, international credit, foreign trade, control All necessary vouchers and documents of the system and management system. Such false transactions and events output accounting information, even experienced professionals, sometimes also difficult to discern its traces. Yinguangxia is a classic case of fictitious trading and profits.
The whole proces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s divided into four steps: confirmation -- measurement -- record -- report. In this process, we found that the primary position is the confirmation of transactions and events, and then gradually carried out to the final information report. The confirmati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has the most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report. Only the confirmation of correct transactions and events, can we talk about the most important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 relevance and reliability. Based on estimates and judgments of the field is always easy to be manipulated as a space, so the elasticity of revenue recognition is very large, which is also often used as a means of profit planning reasons. Some companies use the practice of confirming income in advance or delay confirming income, which causes great misdirection to external information user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China has to formulate and revise a series of relevant accounting regulations and system, such as the \"accounting law\standard for business enterprises\\"regulations on the enterprise financial and accounting reports,\" enterprise accounting system \"and the\" guidelines for fundamental accounting work he financial statements of listed companies to disclose details, such as the execution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system, It basically guarantees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inhibits the phenomenon of deliberate accounting fraud, but the loopholes of accounting rules themselves provide the space for financial counterfeiters to fully display. Therefore, to control the distorti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we must perfect account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Accounting standard makers should disclose more relevant accounting knowledge to the public, especially the mature experience of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and IASB, so that the public can understand accounting rule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interest relations according to their environment. Secondly, a more open and institutionalized system for soliciting opinions
- 27 -
should be established. Even after accounting standards are formally promulgated, this system is still necessary, because knowledge is not a static concept, and it is inevitable that accounting standards will be constantly revised with the changes of the environment.
As the main body of economy, enterprises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cost and benefit in all their behaviors. Corporate financial fraud is essentially a breach of contract, whether the enterprise will choose to default, mainly depends on the level of default cost. When financial fraud is expected to cost much less
It is difficult for enterprises not to have the impulse to fabricate their expected earnings. Therefore, to increase the punishment of financial fraud, increase the cost of financial fraud, is undoubtedly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curb financial fraud repeatedly banned. Howev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is that the trust-keepers have not been effectively protected and the trust-breakers have not been severely sanctioned. It has become an \"open secret\" that some enterprises or intermediaries provide fals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n addition, only a small number of counterfeiters are punished, many enterprises and individuals have benefited from the \"broken trusthat some enterprises compete to hire, which is very \"popular\". In an environment where it is too cheap to break promises, \"good people can go bad\". To change this situation, only to increase the intensity of punishment, greatly improve the cost and risk of financial fraud, so that the counterfeiters gain more than the loss, no profit.
Therefore,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distorti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t is imperative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l accounting control system. The design of the internal accounting control system should be oriented by the control goal, based on the business process control, to control procedures and determine the critical control points as means to carry out the practical design of the internal accounting control system. It mainly includes financing business control, foreign investment business control, procurement and payment control, monetary capital control, sales and collection control, cost control, engineering project control, foreign guarantee control and so on.
The nature and responsibility of CPA association in China are unclear. It is not only a public institution affiliated to the department, but also a social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Both administrative functions, and industry self-discipline color. Therefore, what we should do at present is to rationalize the functions and division of labor of CICPA, Ministry of Finance, CSRC and other departments in the supervision of the CPA industry, and establish an industry supervision system with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government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and the self-discipline of the CPA industry, reasonable division of labor and comprehensive supervision.
In the long run,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should create a good external environment for the CPA industry to promote its healthy development. The government supervision should focus on monitoring and prevention, make use of administrative means and coercive power,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government supervision, and standardize the operation order of the industry. At the same time, the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should earnestly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lf-regulatory management system, and promote the industry to become more mature by enriching and perfecting the functions of self-disciplinary service, supervision, management and coordination. Set up the industry self-regulation management system with members as the center, do a good job in providing technical support, legal aid,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mproving the professional environment and other services for members,
- 28 -
and strengthen the self-regulation and restraint on members' integrity consciousness,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professional quality.
The independence is the soul of the CPA audit, which includes the independence in form and the independence in substance. Formal independence means that the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must have no special interest relationship with the enterprises or individuals being examined. Essential independence, also known as mental state or self-confidence, requires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to strictly maintain detachment in the process of practice, not to protect any party, especially not to make their conclusions attached to or succumb to the influence and pressure of opposing interest groups or people.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shall abide by the principles of independence, objectivity and impartiality in conducting audit, examination and verification and other authentication services. Should maintain due professional prudence, maintain and improve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comply with the independent audit standards and other professional norms, diligent and responsible. Judging from the major cases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securities markets, the independenc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Judging from the situation of financial fraud in recent years, there is a phenomenon that accounting firms change too frequently in the securities market.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bad practice environment and bad competition among firms, some listed companies purchase audit opinions by changing firms, which greatly damages the interests of investors. In the current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regulations, it is required to timely disclose major matters, including the change of accounting firm, in order to restrain the potential purchase of audit opinions by listed companies.
The methods of financial fraud of listed companies are varied. The spread and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fraud are interdependent with the update and change of its methods. Fraud means is the fastest change in the elements of financial fraud, the most active factors, the summary of the fraud means extraction has a particularl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now the known, you can fight a hundred battles.\" Although there are many means of fraud, they are ultimately realized through financial statements and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djusting profit and other figures can not only directly improve performance and whitewash statements, but also improve some indicators reflecting the profitability of the company. The degree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will also affect the decisions of investors. Therefore, strengthen accounting supervision, effectively play the function of accounting supervision, is the current economic field, the emergence of financial fraud phenomenon of a strong challenge, but also to prevent and find a powerful measure of financial fraud.
- 29 -
- 30 -
二、英文翻译
财务造假的手段剖析及防范措施
财务造假问题由来己久,现今全球都存在财务造假的问题,人们采用了众多的手段和方法,却一直未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与国外财务造假状况相比,我国财务造假的现象更为普遍,并且由于各国国情不同,我国财务造假的原因有自身的独特性。这些财务造假事件引起中国的资本市场的巨大震动,并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不仅给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而且对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证券市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危害,已成为各国证券市场的公害。因此,识别财务造假的主要手段并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已成为会计理论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议题。
财务造假,是指在有关会计行为人为实现其行为目标,达到某种目的,利用会计法规、准则的灵活性以及其中尚存的漏洞和未涉及的领域,有目的的选择会计序和方法,甚至凭空捏造,修饰其财务报表和数据,使之显示出对其有利的会计信息的行为,财务造假是一种不规范的会计行为,它将致使提供的会计信息失去真实性和可靠性。财务造假行为包含造假的主体、造假的动机、造假的主要手段和造假的影响等要素。
在实务中,要保证真实性,杜绝财务造假行为,从根本上来说,就要求各类经济信息的产生、传递、输送和加工使用,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其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经济活动的状况和结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具体地说:会计确认环节,要求以实际经济活动为依据,会计计量、记录的对象必须是真实的经济业务,财务会计报告必须如实地反映情况,不得掩饰。也就是说会计核算必须根据经济业务填制凭证、根据凭证登记账簿、根据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这一程序应是对经济活动的客观、完全、系统和规范的反映。在我国,企业事业单位为实现真实性的目标,首先必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行事,按规范的程序和方法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按照统一的口径编制出会计报表,得出有关财务指标数据。企业事业单位贯彻真实性原则,必须遵守《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统一会计制度》及企业事业单位相关的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和原则等。随着经济政策、经济法规和核算制度的调整变化,新的财务造假行为不断出现,而且手段翻新花样繁多,几乎到了防不胜防的地步。有严重的虚构交易、虚构收
- 31 -
入和利润的财务欺诈,有利用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缺陷来操纵利润、调节资产,也有利用其他手段进行财务造假的行为。
虚构交易主要表现为伪造收入,它是性质最为恶劣、欺骗性最大的一种财务造假的手段,在最近几年发生的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给投资者造成损失最惨重的财务欺诈案件,几乎都是使用这种虚假会计信息的手法制造的。伪造的交易是一场完全的骗局,是对财务信息真实性的践踏,是公然的违法违规行为。虚构交易的主要途径是伪造收入,伪造收入主要包括以下手段:从虚构交易对象开始,虚构原材料购入发票、伪造材料购入合同、材料运输入库单据、材料出库单据、产品生产班组和记录、产品入库单据、销售合同、销售发票单据、产品出库单据、产品运输单据、银行存款对账单、银行存款调节表、纳税单据、产品外销报关单、国际信用证、国外交易方、控制制度和管理制度等所有需要的凭证和文件。这样的虚假交易和事项输出的会计信息,即使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有时也难以洞察其踪迹。银广夏就是一个虚构交易和利润的典型案例。
会计信息加工的整个过程分为四个步骤: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居于首要地位的是交易和事项的确认,然后才逐步进行到最后的信息报告,会计信息的确认对会计信息报告有着最重要的影响。只有正确的交易和事项的确认,才能谈到会计信息最重要的质量特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基于估计和判断的领域总是容易被作为操纵的空间,因此收入确认的弹性很大,这一也是经常被用来作为利润规划手段的原因。一些公司使用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的做法确认收入,给外部信息使用者造成很大误导。
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我国先后制订和修订了一系列相关的会计法规和制度,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披露细则》等,这些法规和制度的执行,基本保证了会计信息的质量,抑制了会计蓄意造假的现象,但会计规则自身的漏洞给财务造假者提供了充分施展的空间。因此要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必须完善会计法规、制度。
会计准则制定者应向社会公众公开更多的己有的相关会计知识,特别是世界各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成熟经验,以便社会公众结合其所处环境,理解会计则及其相应的利益关系。其次,应建立更加公开化、制度化的征求意见制度,即使是会计准则正式颁布之后,这种制度仍然是必要的,因为知识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会计准则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行修订则是必然的。
企业作为经济主体,其一切行为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企业财务造假本质上是一种违约行为,企业是否会选择违约,主要还是看违约成本的高低。当财务造假的预期成本大大
- 32 -
低于
造假的预期收益时,企业很难不产生造假的冲动。因此,加大对财务造假的惩罚力度,提高财务造假成本,无疑是遏制财务造假屡禁不止的重要措施。而目前的状况是,守信者未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失信者也未得到严厉的制裁,一些企业或中介机构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已成为“公开的秘密”。加上造假者受到惩处的仅是极少数,许多企业和个人都从“失信”中捞到好处,一些擅长做假账的人还成了一些企业竞相聘请的人才,非常“走俏”。在这样一个失信成本过低的环境下,“好人也会变坏”。要改变这一局面,惟有加大处罚力度,大幅度提高财务造假的成本和风险,使造假者得不偿失、无利可图。
因此,要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建设势在必行。设计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应以控制目标为导向,以业务流程控制为基础,以控制程序和确定关键控制点为手段来进行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实务设计。主要包括筹资业务控制、对外投资业务控制、采购与付款控制、货币资金控制、销售与收款控制、成本费用控制、工程项目控制、对外担保控制等内容。
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一直存在着性质不清、职责不明的问题。它既是部门所属的事业单位,又是社会民间团体;既有行政管理职能,又有行业自律色彩。因此,目前我们应该做的是理顺中注协、财政部、证监会等部门在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中的职能与分工,建立起政府行政监管和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有机结合,分工合理、监管全面的行业监管体系。
从长远看,政府部门应为注册会计师行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其健康发展政府监管应重在监控和预防,利用行政手段和强制力,发挥政府监管的优势,规范行业运行秩序。同时,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切实加强自律管理体制的建设,通过丰富和完善自律性服务、监督、管理、协调职能,推动行业更加走向成熟。以会员为中心建立行业自律管理体系,做好为会员提供技术支持、法律援助、教育培训和改善职业环境等各项服务工作,强化对会员的诚信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质量的自律监管约束。
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灵魂,它包括形式上的独立和实质上的独立。形式上的独立是指注册会计师必须与被审查企业或个人没有任何特殊的利益关系。实质上的独立,又称为精神状态或自信心,它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严格保持超然性,不能袒护任何一方当事人,尤其不能使自己的结论依附或屈从于持反对意见利益集团或人士的影响和压力。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审核和审阅等鉴证业务,应当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遵守独立审计准则等职业规范,勤勉尽责。从国内外证券市场发生的重大案件看,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倍受关注。
- 33 -
从我国近几年出现的财务造假情况看,证券市场主要存在着会计师事务所变更过于频繁的现象。由于不良执业环境和事务所之间不良竞争的影响,一些上市公司通过变更事务所来购买审计意见,极大地损害了投资人的利益。在目前的会计信息披露规定中,要求其必须及时披露包括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在内的重大事项,以抑制上市公司潜在购买审计意见的行为。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手法可谓花样繁多,财务造假行为的蔓延与发展是与其手法的更新和变化相互依赖的。造假手段是财务造假各要素中变化最快、最为活跃的因素,对造假手段的总结提炼具有特别重要的实战意义,“知已知彼,百战不殆”。造假手段虽然繁多,但最终都要通过财务报表和信息披露来实现,调节利润等数字,既能够直接的提高业绩,粉饰报表,也可以提高一些反映公司获利能力的指标,信息披露的程度也会影响投资者的决策。因此,强化会计监管,有效地发挥会计监管的职能,是对当前经济领域中,出现的财务造假现象的有力挑战,也是防止和发现财务造假的有力措施。
- 34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