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研究

来源:东饰资讯网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研究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研究分析; 引言

将安全系统理论、安全风险学、持续改进以及安全行为科学等现代管理理论融入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中,重视影响因素与安全问题的总结,以问题出发完成模式的梳理与构思,并将最终方案落实在运营安全管理工作中,保证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运营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1、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因素

对安全管理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应本着客观、深度的态度,侧重人文因素、设备因素等详细总结,基于此,下述内容着重多次进行分析。第一,影响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的人为因素,工作人员对安全管理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现阶段城市轨道交通虽以实现自动化运输、运营,但仍需要工作人员对不可控因素进行分析,采取人为主导的方式进行安全把控。尤其是通信系统、防火系统、防爆系统,更应重视安全管理认识与态度的提升,避免重大事故发生。第二,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的设备因素,高质量设备是保证运营正常运行的基本要素,若无法保证设备质量,可能会出现如下问题如供电系统发生火灾,各电路管线出现短路,因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或运输过程的负荷,造成的供电设备瘫痪,等问题均可能出现在具体运营环节。第三,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的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包括现实存在的运用安全管理的整体大环境,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非常复杂,日常运输、维修机构、风险问题预警等共同协作完成日常运营,提升安全意识落实安全管理,此过程尤为重要。外部环境影响为自然环境影响,自然环境所带来的不可控问题无法避免,面对各种突发性自然灾难,如洪水、地震等,应该利用科学手段,预测自然灾害发生时间,做出合理应对措施,利用科学探测设备或技术降低自然灾害对运营安全的影响。

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常见安全事故

对常见安全事故的总结更具有警醒作用,可为下述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提供问题依据,基于此,下述内容侧重四点详细总结。第一火灾问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存在容火灾发生的隐患,排除人为纵火因素发生火灾多半是电子线路起火所造成的,电子线路起火无法及时利用灭火设备进行救火,容易引发重大灾难,对群众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城市在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工作中,应定期检查线路,发现设备老化及时更换,根本上避免火灾发生,降低火灾发生概率。第二运营列车相撞,信息设备或定位系统失灵,是列车之间无法完成信息传递,因此造成相撞问题。此问题虽极少发生但仍应对此引起重视,其原因此安全事故造成的危害与影响严重。因为信息通信系统故障导致两者追尾,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在运营安全管理工作中应严格避免列车相撞情况发生,信息通信系统工作人员必须实时监控信息通信设备,避免通信系统失灵问题发生,本着防患未然的态度工作,杜绝发生列车相撞事件。第三,坠轨事件,定期检查舱门在源头避免事故发生,乘客坠轨事故发生概率低,但不排除群众人为因素的可能性,为避免此问题的发生,应设立安全巡管人员。第四停运事故,发生列车停运事故会造成群众滞留,事态影响严重,率先进行人员疏散,高效维修系统故障,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列车通行。

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实施 3.1计划

保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的效果,应重视计划工作的落实,基于此,下述文字侧重三点进行详细总结。第一,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计划,科学的安全管理流程应重视运营风险问题的识别的,如何识别与评价,如下述图一。第二,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确定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范围是很重要的一步,通常情况下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多为如下内容。其一,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其二地方或行业法规、规章、标准,其三执法部门的通知、公报等其他要求,其四当地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第三,管理目标及方案,保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制定适宜的安全目标和管理方案,因此下述内容侧重两点进行总结。其一,依据包括法律法规的要求,依据方针和运营情况,依据审核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依据项目重大危险

源,依据事故案例和经验教训。其二,对实施情况进行监控,若发现未按照相关要求按时完成则与实施部门进行原因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等情况时,应进行评审。

图一 3.2实施

完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的设计后,应将最终的可行性方案落实在工作中,基于此,下述内容对此详细总结。第一组织机构及责任划分,确保项目现场员工的职责、权限得到规定和沟通,确保安全管理体系得到有效运行,并不断提高管理绩效,应重视安全管理岗位责任的划分,必要情况下可采取一岗双责制度。第二培训、意识与能力,合理确定从事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除此之外应对员工意识能力的培训,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过程中,亦应该提升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确保乘客的安全意识。第三运营过程的控制工作,确保对与安全

风险有关的运营活动进行有效控制,应侧重如下环节重点落实工作。其一新线设施设备交接应重视安全问题的控制,其二日常客运服务应保证服务质量,其三,设施设备的检修与维护不能流于形式,其四,易燃、易爆品防火纠正,以及预防措施不符合事件的后处理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等。

3.3校验

针对安全管理方案的实施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对方案的校验尤为重要,基于此,下述内容侧重两点进行在总结。第一绩效测量与监测,绩效检测是对安全管理的成果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针对运营管理小狗场地、频次、测量设备、测量方法或依据的标准、实施测量的人员与部门都应做出详细的规定。第二不符合事件的后处理及预防控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减轻事态的影响,确保安全管理符合规定要求和保证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避免同类事件再次发生,应根据事件分析的结果建立相应得预防措施。

4、结束语

综合上述,提高现代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弥补安全管理的不足,应重视安全管理模式的设计与实施,保证运营安全。

参考文献:

[1]武晓炜.基于AHP-DEMATEL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评价研究[J].技术与市场,2021,28(12):149-152+154.

[2]方晖,王扬,蒋坚迪,侯红磊,刘懂懂.AFC系统基于区块链的跨城市安全联动框架设计[J].信息技术,2021(11):143-149+155.DOI:10.13274/j.cnki.hdzj.2021.11.026.

[3]王乾坤,周海龙.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联调安全管理难点解决方案[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21(11):32-35.

[4]田昉.5G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工地的应用研究[J].长江信息通信,2021,34(11):220-222.

作者简介:马亚楠(1988.07-)男,汉,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兰州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本科,郑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交通运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