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工程造价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来源:东饰资讯网
工程造价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作者:徐静

来源:《中国房地产业》 2017年第12期

【摘要】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聘请专业的造价顾问单位参与进行造价控制管理工作,随着项目的开展,出现一些造成工程投资增加的因素,使最终的结算审价的数值远超过合同金额,甚至超过前期批复的概算金额。作为一名投资顾问,通过工程造价管理过程或结算审价等工作,根据案例分析总结了一些常见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造价;造价管理;招标;工程量;合同;结算

1、工程造价管理的意义

工程造价管理是以政策和法规为前提,运用科学手段和技术原理对工程投资的全过程、全方位实施管理,使工程项目的投资造价精确合理,维护建设方、投资方、施工方等良好的经济权益,确保建设工程效益的最大化,为此在造价要从细节出发,一丝不苟,实施信息化、科技化的手段得以实施和管理。

2、工程造价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分析

工程造价管理中因工程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致使造价问题繁多,并具有独特性,这就增加了造价管理的难度,也对造价人员的专业素质、应变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列举常见的问题及相关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如:在工程前期招标阶段未使用审图后的施工图进行招标;项目进度安排造成的工程返工;图纸版本的问题或各专业图纸内容的冲突;现场具体情况与过程书面资料不符;工程量增加或项目新增等因素。

2.1 未使用审图后的施工图进行招标,故而增加费用

(1)问题分析:由于工程进度安排得过于紧凑,施工招标阶段,按未审图的招标图纸进行招标。虽然根据《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54-2013) 的规定,工程量清单在进行工程计量时应依据“经审定通过的施工设计图纸及其说明”。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为满足时间要求,设计单位往往会根据具体需求在扩初或总体图纸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出具专门的“招标图”,而这些“招标图”在审图阶段、具体实施阶段都需要经过大量修改。从而造成工程投资的增加。

(2)解决措施:从投资、进度等角度,向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分析利弊,强烈建议采用经过审图的施工图纸进行招标,并先期参与制定招标计划。

2.2 拆除、返工、工程暂停等多种因素造成的投资额增加

2.2.1 图纸版本、内容引起的造价变化

(1)问题分析:图纸出现多个版本或各专业图纸冲突的原因。某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施工,但出具的精装修图纸中,由于具体点位布置产生变化,对配管进行了大量修改,而施工单位已按较早一版主体设计时的强弱电、火灾报警、动力施工图纸完成施工,造成大量返工,虽然变更的都是管线,但仍增加了精装修工程2%(约120万元)的投资额。

(2)解决措施:做好施工前的设计交底工作,尽量避免冲突的内容;聘请设计总协调单位,把控各专业的设计质量,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设计服务。

2.2.2 施工进度与施工组织协调问题

(1)问题分析:由于项目进度安排造成的返工,如某项目幕墙专业开展时,施工单位进场后现场结构已经浇筑至四层,致使绝大部分幕墙预埋件无法设置,幕墙施工单位只得重新设计后补埋件方案,并向建设单位进行索赔,增加幕墙投资。

(2)解决措施:1)如遇类似情况,可在招标文件中应说明工程情况,组织现场踏勘,要求投标单位考虑该因素产生的费用;2)合理安排工期,加强现场管理,整体协调设计、招标、施工,以及其他外部因素等,把控施工节奏。

2.3 现场情况与过程资料不符

(1)问题分析:现场材料、设备在图纸、现场指令等过程资料上没有反映或反映不全,给工程结算带来困难。如某项目招标图纸和施工图纸中均没有采用石材,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发出指令,要求将所有出入口用料由地砖变更为石材,指令未形成书面资料,也未配备相应的图纸或说明,最终的竣工图中也没有反映前述内容;结算时,审价单位到现场核实情况时发现,不仅出入口的台阶、坡道、周边门框铺装了石材,连大楼内的楼梯平台挡水、门槛均采用了石材,但由于施工单位无法提供建设单位书面指令,造成石材铺装费用无法计取,给最终结算带来了争议。

(2)解决措施:1)建议加强对监理单位的审核图纸、相关资料的监管及考核,并对重要项目进行符合性抽检,在监理合同中针对此情况应制定相关奖惩条款予以约束;2)同时落实施工单位对现场与竣工图纸及资料的编制责任, 在施工合同条款内加入对该责任的奖惩条款,以便对施工单位进行约束。

2.4 工程量的变化与合同管理问题

工程造价管理中往往出现工程量增加或项目新增、变更,使结算金额大于合同金额,超出概算控制金额。

2.4.1 不可预见的因素

(1)问题分析:由于工程项目中常有有一些不可预见的因素,如地质勘察未详实或无法详实反映工程地质情况,出现大量如地下障碍物、淤泥等情况,造成投资增加。

(2)解决措施:1)遇地质情况不明等类似情况,建设单位及相关顾问单位均无法准确估计的项目,可在前期增加针对该项目的现场物探工作,丰富勘探报告及质量把控,以减少不可预见因素的大量出现;2)可通过风险共担的方式,由施工单位共同分担风险因素,分担部分费用;3)在招标文件的编制中,列明该项目名称,并根据勘探报告预估数额,以便该项目的单价在合同中体现,便于利用合同单价进行结算。

2.4.2 招标与实际工程量有较大差异,使结算金额远远大于合同金额

(1)问题分析:在招标时,因图纸问题或编制招标文件内工程量清单的时间短等原因,可能使招标工程量与实际工程量有较大差异,未能反映实际的造价成本,导致后续的控制出现偏差。如招标数额较小,使原概算较暂定的合同金额出现大量剩余,使建设单位在后续的项目上提高标准,做出决策偏差;如招标数额偏大,也会使建设单位不得不为了压缩投资而做出不必要的弃舍。

(2)解决措施:招标时,在保证招标图纸采用审图后的施工图纸的情况下,可同时聘请招标代理、投资监理分别编制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并进行互校,已保证招标文件的准确性,避免因招标文件的编制失误造成结算价与合同价的较大差异。或者在合同签订后,由投资监理编制重新复核并编制预算,真实体现现有造价情况,以便建设单位对投资进行正确的决策、把控。

2.4.3 需求变化造成的项目增补

(1)问题分析: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提出新的需求,增加批价及工程量。如某项目办公楼宇为建设单位自用,在施工过程中还在不断征询各部门的意见,新增了大量的电缆、空调风口、阀门等机电配管数量并变更其规格型号,并增设财务室监控红外报警及声光报警设备、部分区域的BA、门禁、电梯的五方通话系统、电子公告设备系统,改变配电箱配置,提高装修标准,如墙地砖、吊顶、栏杆等材料,从而在原合同金额的基础上增加了约30% 的投资额。

(2)解决措施:1)前期阶段,就需及时征求各需求方的意见,并请各方进行签字确认,减少过程中出现大量的新增或变更需求;2)如无法确定需求时,可先按照概算金额计取暂估价,并在后期确定过程中严控概算标准,招标时以概算金额作为最高限值,做到有目标性的控制。

2.4.4 采用固定总价合同,但过程中变更过多,失去了总价合同的优势

(1)问题分析:固定总价合同有易于结算、量价风险主要由施工单位承担、施工单位索赔机会少等优势,但是一旦施工过程中工程变更过多,将原先固定部分打开计算,施工单位可重新报价,风险重议,失去了总价合同的优势。总价合同由于其特殊性,风险分配可能存在不平衡,界面容易划分不清,在计算变更过程中,施工单位往往将原先漏报、误报或其他不平衡报价因素重新上报,引发争议;结算时,也只对变更部分进行结算审价,如变更资料不齐全,容易造成结算不清。

(2)解决措施:固定总价合同仅使用于工程范围清楚明确、工程量小、工期段、技术简单的项目,所以无法达到前述条件的项目仍建议采用单价合同。单价合同可有效的规避界面划分不清引起的争议;如发生大量变更,可按竣工图纸重新结算,避免因变更资料不清,造成矛盾及冲突。

结语:

在工程造价管理中会出现诸多因素,导致投资增加和造价预结算时会有很大的出入,文章列举的案例分析只是造价中问题的极小部分而已,旨在抛砖引玉,为造价中招投标的审图、工程变更现场签证以及材料费动态控制等环节做到信息化管理,确保造价的准确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