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 批准:审核:编制:
高大模板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2 2 施工方案 2 2.1 材料选择 2 2.2 施工顺序 3 2.3梁模板的支设 4 2.4板模板的支设 5 2.5模板支架的构造要求 5 2.6混凝土施工的要求 5 2.7模板拆除 5 3 主要资源计划 8 3.1劳动力需求计划 8 3.2 材料及机具需求计划 9
录目
3.3 检验及测量设备需求计划 10 4施工要求及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10 4.1施工要求 10
4.2施工控制要点及技术措施(验收、使用与拆除) 10 4.3组织及管理措施 11 4.4安全技术措施 11 5编制依据 12 6附件计算书 12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结构形式为框架核心筒结构,建筑面积为43530平米,地上25层,高度98.9米,其中6-1∽6-3/6-A∽6-E区域内一层顶,二层顶均无顶板,至三层顶方有顶梁板,主要框架梁截面尺寸为300×600mm,300×800mm,300×900mm,400×800mm,600×650mm,500×1000mm。
梁最大截面为500×1000mm,板厚为150mm。三层顶板的标高为12.45米,属于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必须严格按《山东省建筑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查与专家论证暂行办法》的有关要求进行编制、审查、论证、审批、实施和监督管理。
2施工方案
本方案主要为大模板施工方案。墙、柱模板的支设按照模板工程施工方案施工。
2.1材料选择
使用12mm厚1220mm×2440mm覆膜竹胶板作为面板;使用50mm×80mm方木为次龙骨(兼做拼口木)及φ48mm×3.5钢管为主楞骨;使用φ14mm对拉螺栓作为梁的加固系统;以φ48mm钢管搭设的整体扣件式满堂脚手架作为梁、板的垂直支撑系统。底座选用厚度为50mm 的木垫板,长度不少于2跨。立杆端部采用可调顶托。
2.2施工顺序
地上主体结构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进行施工,各施工单体模板支设的顺序为:柱→剪力墙→梁板→梯。
楼板、梁模板施工工艺:定位放线→支设满堂脚手架→支设梁底模→核对标高及位置→支设梁侧模→梁模边方木加固→支设板模底部横杆→铺设板模方木楞骨→铺设板模→校正位置、修补边角及拉结固定。
楼板、梁模板支设楼板及梁模板,采用12mm厚高强度竹胶板作面板,50mm×80mm方木做次楞木兼拼口木,φ48mm钢管作主楞骨及整体支架。
2.3 梁模板的支设
2.3.1对于500mm×1000mm截面的梁,次龙骨采用50×80mm 木方@200沿梁纵向布置,主龙骨采用双钢管,底部支撑为带可调顶托的立杆,立杆顶部水平杆距模板支撑距离不大于300mm。梁侧模板采用对拉螺栓Φ14 加固,考虑采用两道对拉螺栓进行加固,第一道距梁底板为200mm,第二道距梁底为500mm,沿梁纵向间距为500mm 。
φ14对拉螺栓纵向@500主梁横杆拉接板梁下立杆可调顶托梁下立杆与板下立杆间距模数相符用横杆连接成整体主龙骨双钢管次龙骨50×80方木梁模板节点大样≤≤梁底支撑平面大样
2.3.2本工程跨度为9.86米大于4米,梁按其净跨的2‰起拱,起拱后的横楞沿梁长度方向应呈弧形,不得形成三角型。 2.3.3次梁模板不入主梁模板内;主梁模板不入柱模板内;所有梁侧模板必须定向配制,规定横向为外包,纵向为被包,以防在模板安装时出现混乱,造成乱锯、乱补现象。在梁与梁、梁与柱的接槎处,必须使用50mm×80mm的木方,将阴阳角两侧的模板固定在木方上,确保阴阳角的方正和接缝的严密。
φ14对拉螺栓纵向@500主龙骨双钢管次龙骨50×80方木≤可调顶托水平剪刀撑水平剪刀撑梁模板横向支撑示意图
梁侧立面示意图
2.4 板模板支设
根据计算楼板厚度150mm,整体支架立杆纵向间距900mm,立杆横向间距900mm,立杆间距应同时根据梁支架立杆间距调整,设置纵横向大横杆,与梁支架大横杆贯通,步距为1.2m,最高一步大横杆与模板支撑点之间的主杆高度不得大于300mm,平台次楞方木的间距@≤200mm。按楼板的底标高减去模板和木龙骨的高度,搭设模板的主横楞钢管;铺设并校正后的次楞方木上平必须与梁侧模板上口在同一水平面上;将预排版的楼板模板按图纸
位置用钢钉固定在方木上,拼缝处用海绵条堵缝。
立杆平面布置图
模板支撑固定时应严格校正平整度和起拱高度位置以及是否有不牢固的部位,经业主、监理共同检查确认无误时方可绑钢筋浇筑混凝土。
2.5 模板支架的构造要求
2.5.1整体性构造层的设计:
为保证满堂模板支架的整体稳定性,应设置剪刀撑。在满堂脚手架外侧周圈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中间在纵向每隔10m设置由上至下竖向设置连续式剪刀撑,宽度为4.5m,在每一步剪刀撑处设置水平剪刀撑,剪刀撑底端与地面顶紧,夹角为45-60度。
2.5.2支撑架搭设的要求:
2.5.2.1严格按照设计尺寸搭设,立杆和水平杆的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对接接头不在同步内,对接接头错开不小于500㎜,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严禁上段的钢管立柱与下段的钢管立柱错开固定在水平拉杆上。
扫地杆距地200125钢筋焊接在钢板中心钢底座50mm厚垫板混凝土地面立杆底部节点大样4mm厚钢板 1
2.5.2.2确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横杆的水平偏差小于《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2.5.2.3确保每个扣件和钢管的质量是满足要求的,每个扣件的拧紧力矩都要控制在45-60N.m,钢管不能选用已经长期使用发生变形的;
2.5.3扫地杆设置:设置在立杆距地面200㎜高处,扫地杆水平方向应按照纵下横上的程序设置扫地杆。
2.5.4底部支撑设置:在高大模板施工之前,由于地下室顶板混凝土浇筑时间已经超过28天,为进一步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我司会同建设方与监理方就地下室顶板加固措施进行协商,拟将天元集团施工的地下室顶板进行加固,作为辅助措施进行施工,即在高大模板施工区域范围内支设落地式钢管支撑系统,钢管间距设置为900×900,并按规定设置剪刀撑及扫地杆,钢管下设垫板及铁靴,使得高大模板施工过程中,上部荷载对已成型地下室顶板混凝土影响最小。 2.5.5柱箍的设置
柱抱箍加固示意图
2.6混凝土施工的要求
2.6.1精心设计混凝土浇筑方案,确保模板支架施工过程中均衡受载,采用由中部向两边扩展的浇筑方式。
2.6.2使用严格控制实际施工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对出现的超过最大荷载要有相应的控制措施,钢筋等材料不能在支架上方堆放;
2.6.3浇筑过程中,派人检查支架和支承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解决。 2.7模板拆除
2.7.1 模板拆除时间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要求,模板拆除时结构混凝土强度应满足表4.6.1的要求。因此,各类梁、板构件的拆模时间,应按照同条件养护试块的强度确定。
表2.6.1 底模拆除时混凝土强度要求
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构件类型 构件跨度(m) 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100%) ≤2 板 >2,≤8 >8 ≤8 梁、拱、壳 ≥8
≥50 ≥75 ≥100 ≥75 ≥100 2.7.2大于8m跨度梁模板的拆除
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规范》GB50204-2002的规定,梁板跨度2~8m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可以拆模;梁板跨度≥8m时,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方可拆模。
3主要资源计划 3.1 劳动力需求计划
各施工阶段模板支设及拆除的劳动力见表3.1。
表3.1 劳动力计划表
序号 1
3.2 材料及机具需求计划
施工阶段 主体结构 模板工(人) 90 备注 表3.2 材料及机具表
序号 1 2 3 4 5
3.3检验及测量设备需求计划
名称 木胶板 竹胶板 钢管 各类扣件 圆盘锯 数量 单位 ㎡ m3 备注 米 个 台 表3.3 主要测量设备表
序号 1 2 名称 数量 单位 备注 4 施工要求及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4.1施工要求
4.1.1各类模板应按模板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
4.1.2墙、柱混凝土应分层浇注,每层的浇注高度不宜超过500mm。混凝土浇注速度不得超过4m/h。
4.1.3楼板浇注混凝土时,施工人员及设备的均布荷载为2.0KN/㎡,集中荷载为2.0KN。
4.1.4各类模板支设的质量要求见下表。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允许偏差项 目 (㎜) 轴线位置 底模上表面标高 截面内 部尺寸 层高垂直度 基 础 柱墙梁 不大于5m 大于5m 5 ±5 ±10 +4,-5 6 8 2 5
4.2施工控制要点及技术措施(验收、使用与拆除)
钢尺检查 水准仪或拉线 钢尺检查 钢尺检查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钢尺检查 2m靠尺和塞尺检查 检验方法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表面平整度 4.2.1检查验收
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方案编制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及项目总监应对脚手架与模板支撑系统分阶段进行联合验收,经检查合格并履行签字手续后,方可投入使用;经专家论证的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应由总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组织施工、技术、安全、设备部门及监理单位项目总监进行联合检查验收。
1 模板支撑系统下列阶段应进行检查与验收: 1)基础完工后; 2)达到设计高度后;
3)操作层上加设荷载及浇筑混凝土前; 4)混凝土浇注完后;
5)遇有六级以上大风或雨雪天气后。
4.2.2使用管理
1作业层上的施工载荷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浇注混凝土时,施工单位应派专人对模板支撑系统进行观测,发现异常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2脚手架及模板支撑系统使用过程中,基础应保持稳固、排水畅通,基础周边不得随意开挖。
3模板支撑系统在使用过程中,项目经理、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及项目总监每周应对下列重点项目进行检查并签字确认:
1)各杆件的设置和连接,连墙件、支撑、门洞桁架等的构造是否符合要求;
2)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 3)扣件螺栓是否松动;
4)立杆的沉降与垂直度的偏差是否超过规定标准; 5)安全防护是否严密; 6)是否有超载现象
7)规范标准要求的其它内容。 4.2.3拆除管理
1模板支撑系统拆除前,项目总监、项目经理、安全管理人员应核查混凝土强度报告,达到拆模强度后方可拆除,并履行拆模审批签字手续。
2模板支撑系统拆除时,地面应设围栏和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监护,严禁非操作人员靠近拆除区域。
3扣件及其它配件严禁从高处抛掷至地面。 4.2.4监督管理
1)模板支撑系统作为重大隐患源实行“标示”管理,要设专人负责,重点监控,严格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
2)公司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督检查,对模板支撑系统的安全实行“点控”管理,严肃查处违反本规定的各类行为。 4.2.5 梁模板
1控制要点:梁模板的强度、刚度、轴线位置、标高、截面尺寸、梁边顺直、表面平整、阴阳角方正。
2技术措施:检查梁模板的轴线位置、标高、截面尺寸、梁
边顺直、表面平整、阴阳角的方正、支撑结构、接槎的定型找补、模板的拼缝、起拱等是否符合模板设计和规范要求。 4.2.6 楼板模板
1控制要点:楼板模板的强度、刚度、楼面标高及平整度。 2技术措施:采用下底生根、外围设点,用经伟仪、水平仪投测的方法,把模板的控制标高引到柱角的钢筋上,拉线控制板的标高。
4.3 组织及管理措施
4.3.1模板工程施工中应做到技术交底到现场、至个人,实地示范,以保证模板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施工,并督促职工对工程质量、安全的重视和材料的合理使用。
4.3.2在模板支设过程中,采取设立专人负责、定点定线的管理办法,确保模板施工中全过程质量受控。检查人员按模板施工控制内容的要求,组织现场每日巡检管理。项目部人员除对模板施工中材料的使用和工程质量、安全督促外,每天应对所施工的部位跟踪自检,及时发现问题,落实整改措施。
4.3.3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对模板工程进行验收。模板安装和浇注混凝土时,应对模板和支架进行观察和维护。发现异常情况时,停止作业及时进行处理。
4.3.4围绕项目质量目标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各道工序实行交接验收制度,以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质量评定标准、业主有利
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的指令为质量管理依据,抓住施工中的各道环节,针对易发生的质量通病,实行全方位的检查和督促,做到跟踪检查,走动管理,旁站监督。
4.4安全技术措施
4.4.1安全部署
1地下室施工在地下室基坑西南角和东北角设置架体和支模作业人员作业通道。
2支模支撑架架体搭设完毕,在顶层纵横向水平连系杆设置一道安全平网(或铺竹排 ),防止木工、钢筋工作业期间发生高处坠落。
3制定专项方案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高大模板工程搭设,木工制作安装,钢筋绑扎、 砼捣制、支模拆除各阶段均提出预防措施,注意事项,事故发生时应急程序。同整个项目安全 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有所差别,总体预案不能替代专项预案。 4.4.2 模板支设及混凝土浇筑
1模板及满堂模板支架的支设应严格按照模板设计、《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及国家其他有关规范、规程的要求进行。
2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施工方案、技术交底及相应的操作规程。
3楼板模板应按设计要求控制板面荷载,不得集中堆放脚手
架杆、钢筋、混凝土、混凝土泵送管等材料和机具,防止施工荷载过于集中导致模板变形、失稳。
4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分段、分层施工,并派专人负责看模,板面混凝土堆积高度不得超过400mm,浇筑过程振捣棒不宜直接与模板接触。 4.4.3 模板拆除
1模板拆除应遵循先支的后拆,先拆非承重部分,施工顺序一般为墙、柱侧模→板模→梁模。
2模板拆除可利用满堂脚手架搭设桥板作为临时平台。 3模板拆除应由外及内,防止坠落伤人,并应随拆随运,严禁随意抛掷,不得留有未拆尽的悬空模板。拆除后的模板应及时清理出现场,将方木及胶合板上的钢钉起出后分类堆放,防止扎脚伤人。
4拆模施工时应设警戒线,并在周圈悬挂明显警戒标志,设专门监护人员。
5模板拆除应在同条件试块试压合格后,由资料员填写模板拆除申请单,并经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能进行。
6未尽事项执行相关的规范及操作规程。
5 编制依据
5.0.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5.0.2《建筑施工手册》缩印本(第四版)
5.0.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01
5.0.4《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80-91 5.0.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5.0.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2006版) 5.0.7《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5.0.8《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程》JGJ162-2008 5.0.9招标文件及答疑书、施工合同及我公司投标承诺; 5.0.10青建管质字[2008]53号关于印发《建筑工程脚手架及模板支撑系统安全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5.0.11《山东省建筑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查与专家论证暂行办法》
6附件计算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