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08 Jul,17(20)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临床分析 倪克勤,王菊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河北河间062450) [摘要] 目的 探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病因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2007#-gc ̄的术后粘连性 肠梗阻132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粘连性肠梗阻132例,20例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112例,未发生手术死亡和 院内死亡。总住院时间为2-39 d,平均19 d。结论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最重要的是区分是单纯性还是绞窄性,除有 绞窄性肠梗阻表现需紧急诊手术治疗外,对于早期、单纯性肠梗阻,可首选保守治疗。 [关键词] 粘连性肠梗阻;诊断;病因;手术 [中图分类号]R57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8849(2008)20—3158—02 粘连性肠梗阻是由肠粘连或粘连带所致的梗阻,其发生 未发生手术死亡和院内死亡。总住院时间为2~39 d,平均 率约占各种类型肠梗阻的20%以上,是一种较常见急腹症。 19 d。 多数是由手术后腹腔内粘连引起,目前尚无防止粘连的有效 3讨 论 方法,手术治疗后还会发生新的粘连,并可能使面积越来越 粘连性肠梗阻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少见,多数为 大,程度越来越重,因此在治疗上往往倾向于非手术治疗l1j。 继发性。原发性为发育异常或胎粪性腹膜炎所致的先天性粘 1临床资料 连;继发性为后天性粘连,因腹部手术、刨伤、炎症、出血、异物 1.1一般资料132例均为我院的住院患者,全部根据腹部 等引起。前者多为粘连带,位于回肠与脐之间或回肠与盲肠 手术史、临床表现和腹部B超、x线腹部平片、腹部CT等检 之间,后者多为部位不定的较广泛粘连。形成肠粘连的因素 查以及手术后确诊。其中男81例,女51例;年龄11~83岁, 以腹部手术后所致占多数,一般认为阑尾和盆腔手术后并发 60岁以上43例,14岁以下6例;病程2~39 d。 粘连性肠梗阻的机会最多 J。术后早期肠梗阻既可以由肠麻 1.2病因统计腹部手术史分别为:阑尾切除术27例,胃穿 痹、腹内疝、肠扭转、吻合口狭窄、肠壁血肿等机械因素造成, 孔修补术25例,胃大部切除术及胃癌根治术6例,肠梗阻手 也可以是手术操作范围广,刨伤重或已有炎症,特别是曾进行 术7例,子宫肌瘤切除术3例,宫外孕手术14例,卵巢手术2 手术的病例,腹腔内有广泛粘连,剥离后肠浆膜层有炎性渗 例,剖宫产手术6例,胆囊切除术5例,乙状结肠癌切除术3 出,肠襻相互粘着,即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j。术后早期肠梗 例,结肠癌手术12例,直肠癌根治术2例,肝破裂修补术9 阻90%以上为粘连性肠梗阻,而由肠扭转、内疝和脓肿压迫 例,脾切除术5例,小肠手术4例,胰腺手术2例。我院术后 所致者不足10%l J。 住院期间梗阻47例;梗阻发生距手术后时间3 d~11 a;肠梗 本组中132例粘连性肠梗阻均有腹部手术史,其中阑尾 阻发生并住院治疗1次病例为85例(64.39%),2次为26例 切除术、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或胃大部分切除术、妇科产术和肝 (19.70%),3次及以上为9例(6.81%)。 脾损伤手术所致粘连性肠梗阻最为常见。本组粘连性肠梗阻 1.3诊断根据腹部手术史、典型症状、体征、立位腹部X 中112例行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最长1例为住院治疗12 d 线透视或平片以及CT检查确立诊断,已手术的病例通过手 后缓解,此例患者在缓解前1 d已做好手术准备,结果术晨肛 术确立诊断。 门排气排便,故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的把握值得高度重视, 1.4治疗方法根据病情轻重和变化,积极采用相应的药物 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最重要的是区分单纯性还是绞窄性,除有 治疗、理疗以及最终的手术治疗。①内科保守治疗,包括:a. 绞窄性肠梗阻表现需急诊手术治疗外,对于早期、单纯性肠梗 禁食和胃肠减压治疗;b.静脉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 阻,可首选保守治疗,在治疗的同时完善各种检查,纠正水电 衡;e.抗感染治疗;d.激素治疗;e.胃管予以灌注石蜡油或 酸碱平衡紊乱_6 J。因为手术治疗并不能削除粘连,相反的,术 食用油;f.中医治疗:胃管灌注中药制剂复方大承气汤。② 后还可能形成新的粘连。但在保守治疗期间必须密切观察病 手术治疗:最终手术治疗共20例,占15.15%,其中有2例患 情变化,尤其是腹部体征的细微变化,结合血常规、腹部平片, 者共接受过2次肠梗阻手术。手术前保守治疗时间为7~13 疑有肠绞窄可能时及早手术。如保守治疗中腹痛仍频繁剧 d,平均9 d。手术方式包括:单纯粘连松解术16例,粘连松解+ 烈,解痉药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的肠梗阻也应及时手术 。 肠切除肠吻合2例,捷径术1例,小肠内排列术1例。术中证 术后1~2周发生的肠梗阻约占90%,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 实肠管绞窄坏死或有绞窄倾向的为5例。 阻,多由于腹腔内炎症广泛粘连所致,既有机械性因素,又有 2结 果 肠动力障碍因素,但无绞窄情况,在排除内疝、肠扭转后宜先 132例患者中,手术治疗20例,非手术治疗112例,其中 行非手术治疗。肠管病变轻、一般情况好的患者多为不完全 4例患者因症状没有改善要求转院治疗,其余病例全部治愈。 性肠梗阻,可不用生长抑素,而用大承气汤口服或胃管注入即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m Medicine 2008 Ju117(20) .可取得满意效果。而完全性肠梗阻,特别早期表现为机械性 early postoperativ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A cohort study[J]. 肠梗阻的病例,梗阻多不能在近日内解除,如中药口服或胃管 注入,因加重肠腔负担,未必对恢复有利。 [ 参 考 文 献 ] 【1]王元和,阮灿平肠梗阻手术时机的选择[J].中国实用外科杂 Am J Surg,1987,154(6):643 647 [5]Pickleman J,Lee RM.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early post—operativ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J]Ann Surg,1989, 210(2):216—219 志,2000,20(8):458 [6] 陈国卫,刘玉村.肠梗阻的手术适应证和剖腹探查[J].中国实 用外科杂志,2003,23(7):399 [7] 陈道达,张波,卢建华.腹腔粘连的术中预防[J].中国实用外科 杂志,2000.20(8):488 [2]胡继康.急性肠梗阻843例病因分析[J].实用外科杂志,1998, 8(7):362 [3]李幼生,黎介寿.再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J].中国实用外科 杂志,2006,26(1):38 [收稿日期]2007—12—20 [4]Stewart RM,Page CP,Brender f,et a1.The incidence and risk of 帕米膦酸二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20例 梁子彬,陈 燕,周怀理,程志斌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广东珠海519000) [摘要] 目的 观察帕米膦酸二钠(仁怡)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恶性肿瘤原发病均得 到病理学证实,多发骨转移经过X线、ECT、MRI证实的患者20例。静脉滴注仁怡90 mg/; ̄,4周1次.连续3次。结 果 获得完全缓解7例(35%),部分缓解4例(20%),无缓解7例(35%),无效2例(10%),总有效率55%。结论 帕 米膦酸二钠能有效的控制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疼痛,可以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帕米膦酸二钠;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 [中图分类号]R7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8849(2008)20—3159—02 疼痛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症状之一,其中骨转移导致的 VAS为0分。部分缓解:仁怡治疗后VAS分值下降≥2分。 疼痛约占70%…。随着肿瘤治疗有效率及5 a生存率的提 无缓解:仁怡治疗后VAS分值下降≤1分或较前升高。 高,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发生率呈逐渐增高趋势。双膦酸盐是 1.5观察方法①治疗前后检查患者肝肾功能、心电图并记 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有效方式之一,越来越多的骨转移疾病 录。②每日记录患者疼痛的VAS评分。③每周期检查患者 患者接受双膦酸盐的治疗l2],可以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 的血常规、胃肠道反应并记录。 量。2007年1—5月对20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患者进 2结 果 行双膦酸盐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2.1效果观察20例骨转移灶中,获得完全缓解(CR)7例 1临床资料 (35%),部分缓解(PR)4例(20%),无缓解(DR)7例(35%), 1.1一般材料20例患者,其中男7例,女13例;年龄33~ 无效(NR)2例(10%),总有效率55%。 78岁,中位年龄55.5岁;患者均有病理学诊断依据,多发骨 2.2毒副作用评定(按照WHO毒性分级标准评价) J ① 转移经过X线、ECT、MRI证实;乳癌4例,甲状腺癌1例,肺 一过性感冒样症状6例,占30%(6/20),无需特殊处理。② 癌6例,鼻咽癌4例,肝癌1例,直肠癌2例,卵巢癌2例。根 发热:2例出现发热,体温37.3~38.5℃,持续2 d,予口服吲 据疼痛程度和WHO疼痛分级标准:0~3,共分4级,0级一无 哚美心后体温恢复正常。③胃肠道反应,1例出现轻度恶性 痛,1级一轻度痛,2级一中度痛,3级一重度痛_3 J。其中I级 症状,予胃复安(甲氧氯普胺)对症处理后好转。④全组患者 4例,Ⅱ级11例,Ⅲ级5例。 的肝肾功能、心电图在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 1.2治疗方法给予静脉滴注仁怡90 mg/次,4周1次,连 3讨 论 续3次。 恶性肿瘤骨转移导致的疼痛占癌性疼痛的70%…,特点 1.3疼痛程度分级 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是局限在转移部位,活动时加重,脊柱转移可以造成根性疼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法l引,可分为0分:没有疼 痛_1 ]。骨转移的机制:血流缓慢是其中的一种因素,它导致 痛;1~3分:轻度疼痛,可以忍受的疼痛,能正常生活,睡眠基 肿瘤细胞停留在这些部位;肿瘤和转移部位本身的生物学特 本不受干扰。4~6分:持续的疼痛,睡眠受到干扰,需用镇痛 性是另一重要因素。肿瘤细胞到达骨转移部位时,将释放转 药。7~9分:重度疼痛:强烈持续的剧烈疼痛,睡眠严重受到 化生长因子(TGF—a、TGF一8)和表皮生长因子(EGF)等细 干扰。需用强镇痛药;10分:可以出现的最痛。 胞因子,激活破骨细胞并增生,使骨组织被破坏,从而肿瘤生 1.4本观察设疼痛缓解程度分级 完全缓解;仁怡治疗后 长导致骨的塌陷和骨折等。肿瘤细胞还可通过刺激肿瘤相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