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一套)

来源:东饰资讯网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一套)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确凿(záo) 缠络(luò) 攒成(cuán) 脑髓(suí) ....B.菜畦(wā) 轻捷(jié) 云霄(xiāo) 鉴赏(jiàn) ....C.桑葚(shèn) 油蛉(líng) 倜傥(dǎng) 白颊(jiá) ....D.斑蝥(máo) 脊梁(jǐ) 和蔼(ǎi) 秕谷(bǐ)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如释重负 轰轰烈烈 千钧一发 心有灵犀 B.不耻下问 海阔天空 耐人寻味 言外之义 C.颠沛流离 忍俊不禁 海市蜃楼 可歌可泣 D.鲜为人知 语无伦次 悲天悯人 家喻户晓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昨天,郊区支部党员寻访慰问了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的3位老战士,聆听了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

B.电影《摔跤吧,爸爸》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观看者趋之若鹜,电影院....竟出现一票难求的场面。

C.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D.侯宝林是当之无愧的相声界泰斗。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杨绛先生学贯中西,著述丰硕,成就非凡,享誉海内外。

B.是否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 C.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D.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市学校很多都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5、选出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1 / 9

①秋冬之际,树上的叶子落光,抬头就能看到高树顶上的许多鸟窝,宛如一个个黑色蘑菇。

②丝瓜似乎心中有数,无言静观,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 ③新荷初露田田叶,垂柳始曳丝丝烟。

④我仿佛能看到富士山的雪峰,听到恒河里的涛声,闻到牛津的花香。 A.比喻 拟人 对偶 排比 C.排比 对偶 比喻 拟人

B.比喻 排比 对偶 拟人 D.拟人 排比 比喻 对偶

6、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样长而富有变化的墨线是中国画的特点。

②宋代梁楷《李白行吟图》中李白的一件斗篷,只用了不到十根线条,便勾勒出人物身体的结构,衣褶的变化。

③线条的起落及抑、扬、顿、挫都清楚可辨。

④造型以线条为主,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的重要特征,它是中国书法用笔方法的发展和延伸。

⑤中国画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闻名世界。 A.④⑤③②①

B.⑤④②③①

C.⑤④③②①

D.④⑤①②③

7、默写古诗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意其中两句) ①沾衣欲湿杏花雨,__________。(志南和尚《绝句》)

②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齡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③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默写出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一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

2 / 9

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谈笑有鸿儒 (____) .(2)无案牍之劳形 (____) .(3)可爱者甚蕃 (____) .(4) 香远益清 (____) .

2.下面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水陆草木之花”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 A.何陋之有 .B.以我酌油知之 .C.花之隐逸者也 .D.其反激之力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乙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来写莲,请结合文中三种花的象征义简要分析。 5.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会飞的蒲公英

潘小娴

童年的我,在初夏,常常和妈妈去小木屋后面的山坡。山坡上盛开着一丛丛火红的杜鹃、 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

我快活地拍着小手,蹦蹦跳跳采摘这些五颜六色的花儿,可妈妈却总是轻轻地挽着我走到山坡的另一侧,那里开满着一朵朵白色的小花。花儿怪逗人的:圆圆的脑袋,白白的茸毛,风一吹,就轻盈地飞了起来,飞呀飞,飞得老高老高的,

3 / 9

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抓住一朵飞在空中的小白花。

妈妈说:“这是蒲公英,它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妈妈的话,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晚上,我常常梦见自己变成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广阔的世界上空飘荡。

不久,我上小学了,妈妈缝了个花书包给我,书包上绣着几朵白色的蒲公英,花旁还歪歪斜斜地绣着几个字——会飞的蒲公英。每天,我就像一朵快乐的蒲公英,在小木屋到学校的山路上飞来飞去。

一个有风的黄昏,我从学校跑回家,高兴地拉着妈妈来到开满蒲公英的山坡。我把老师刚刚教的儿歌《蒲公英的种子》唱给妈妈听,我一边唱一边在蒲公英丛中跳来跳去,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在我的歌声中轻轻飘上了天空。妈妈的神情有些激动,目光亮亮的,深情地追随着那一朵朵飘飞远去的小白花。

从妈妈的目光里我仿佛看到了晚上常常做的那个梦: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轻风的吹送下,飞呀飞,飞过一间间古旧的小木屋,飞过一片片茂盛的山林,飞进金色的阳光中……

带着这个白色的梦,我考上了中学。那个绣着蒲公英的花书包旧了破了,有几个深夜,妈妈把花书包放在桌子上,望了好久。后来,妈妈又守着小油灯,为我做了一件蓝色连衣裙,裙上绣着一朵白色的蒲公英。每天,我穿着蓝色的连衣裙,在山村的大马路上飞来飞去。

几年之后,一张从遥远的地方飞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使我那关于蒲公英的梦真切了。临别前的一个黄昏,风很大,妈妈和我不知不觉来到了小木屋后的山坡,山坡上一朵朵蒲公英飞得比以往更高了。我惊讶地睁大双眼,妈妈站在离我不远的地方,眼睛里含着泪花。暮色渐浓,我和妈妈默默地往回走,快到小木屋时,妈妈拉了拉我的手,轻轻地说:“孩子,你算是一朵会飞的蒲公英了,但你还要飞得更高一些。”

从此,我牢牢记住了妈妈的话,开始尽情地在大学的林荫小道上飞来飞去。 一年后,我把从林荫小道上飞进报纸和杂志的诗行寄给了山里的妈妈,并写了一段话:“妈妈,从你身边飞出的那朵娇嫩的蒲公英,不仅学会了飞,而且还懂得怎样才能飞得更高了。”

4 / 9

很快 ,妈妈回信了,信里夹了一幅水彩画:一片蓝色的天空下,有一片开满了白色蒲公英的小山坡。画上题有一行字:山里的孩子。

从这幅画里,我读出了妈妈心中那片诚挚的向往——

蓝天下,一群群孩子,明亮的双眸,痴痴地凝望着山坡上一朵朵白色的蒲公英,口里欢快地唱着: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

这不正是每一个山里母亲所期待的吗? 1.文中最能体现蒲公英性格特点的一句话是什么?

2.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你觉得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请说明理由。

3.在“我”成长的不同时期,妈妈为“我”做了哪些事?

4.文章最后一段中说道:“这不正是每一个山里母亲所期待的吗?”请联系全文,说说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是什么。

2、父亲数钱 李书霞

①每个月父亲发饷的那天,家里就像过节一样,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②父亲踏进家门时,晚饭都已经准备好了。父亲坐下来,先不动筷子,而是伸手去怀里,掏出今天的工资,他将几张薄薄的钞票捏在手里,抖上两抖,把食指和拇指伸到嘴边,哈一哈气,开始一张张地数。当时的钱,最大面额是十块,主要是五块、两块和一块的,还有角币和分币。工资虽少,但细细地数起来,仍然要花费两三分钟。父亲数毕,报出数目,递给母亲。母亲笑眯眯地接了,走进卧房,把钱锁进一个隐秘的柜子里。她坐回饭桌旁,对着我们两个小人儿说:“存着,给你们交学费。”

③我早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尽情,抢过酒壶,给父亲的杯子里,倒上满满一杯酒。父亲笑眯眯地摸摸我的脑袋,左手端起酒杯,右手拿起筷子,对着桌上的回锅肉,点上几点,得到开饭的信号,我们欢喜雀跃,急不可耐地夹菜刨饭、大快朵颐。

④几年后,全家人围着爸爸数钱的乐趣,被工资打卡剥夺了。不过,父亲最近又开始数钱。

⑤去年,父亲得了脑梗,治疗了半年,虽然康复了,但左手左脚仍不灵便。

5 / 9

原本爱说爱笑的父亲也变成了一个木讷的老头子,不开口说话,问话也不回。精神的沉沦加速了健康的恶化,他整日蜷在沙发上,基本活动都取消了,右腿的肌肉也开始萎缩。我们对此焦虑万分,却束手无策。

⑥还是母亲有办法,她将买菜的零钱整理起来,央求父亲:“你帮我数数,有多少钱。”

⑦父亲坐在沙发上,抬起浑浊的眼睛,茫然地望了一会儿母亲,不吭声,伸出右手去拿钱,准备开数。

⑧“左手数。”母亲叮嘱道。

⑨父亲转头望向窗外,迟疑了一下,顺从地换了左手。他笨拙地将钞票一张张拿过来,把毛票归一类,块票归一类,姿势又吃力又别扭。数完以后,母亲问他:“多少钱?”

⑩“没记住。”父亲难为情地扯了下嘴角,算是回应。 ⑾“再数数。”

⑿父亲又数一次,数过三四次,方才报出钱的数目。

⒀整理菜钱这件小事,令他的眼神重新活泛起来。一段时间后,父亲精神明显好了很多。他又主动揽下一项任务:拣谷粒。每天上午,父亲就戴上老花镜,坐在沙发上,慢慢把米粒中的谷粒选出来。隔三差五,又把母亲“不小心”弄混的黑豆和绿豆分开。

⒁父亲和母亲心照不宣地玩着“数钱、选豆”的游戏,三个月后,父亲能独自站立了。一段时间后,他开始练习走路。刚开始,只能扶着沙发走;慢慢地,可以拄着拐杖走几步了;现在,活动空间更大了。两个老人家,又能一起到小区里散步了。

⒁父亲数钱,两种姿态,每一种姿态里,都饱含着父母相伴相携的情分。 1.选文第②段画线部分,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何效果? 2.选文第④段画线部分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

3.选文第⒀段中画线部分“不小心”三个字有何深意?请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4.选文结尾说:“父亲数钱,两种姿态,每一种姿态里,都饱含着父母相伴相携的情分。”请你分别说说两种姿态里饱含着怎样的情分?

6 / 9

四、写作题(40分)

同学们,生活中处处蕴含着美,美是妈妈饱含深情做的一日三餐,美是老师那鼓励的话语,美是同学真挚的温馨祝福,美是自然界滋润万物的雨水……其实,美,就在身边。

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以“美,就在身边”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写出真情实感,600字左右。

7 / 9

参考答案:

一 D B B A A B

吹面不寒杨柳风 杨花落尽子规啼 归雁洛阳边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二

1.大使……劳累多更加 2.D

3.(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2)我只喜欢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媚。

4.菊是隐士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象征,莲是君子的象征。作者以菊花正衬,突出了莲的脱俗高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用牡丹反衬强调了莲的洁身自好,不贪图富贵享受。

5.甲文:淡泊名利的高雅情趣,豁达乐观的高洁品格。乙文: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坚贞的君子之风。相同的写法:托物言志。 三

1.它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2.顺叙。文章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回忆作者的成长经历的,从文章中的“童年的我”“我上小学了”“我考上了中学”“几年之后”“从此”等词语可以看出。 3.童年时,妈妈带“我”去看蒲公英;上小学时,妈妈给“我”缝了绣着蒲公英的花书包;上中学时,妈妈为“我”做绣着蒲公英的连衣裙;上大学后,妈妈鼓励“我”要像蒲公英一样飞得更高。

4.每一个山里的母亲都期待孩子像蒲公英那样飞出大山,飞向更广阔的天地。(意

8 / 9

思对即可) 【答案】

1.主要运用了神态和动作描写。这两种描写方法的综合运用,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当年挣钱的不易和对来之不易的收入的珍惜及兴奋满足之情。

2.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前半句总结前文,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样的场景3.“不小心”其实是故意为之。这里表现了母亲既要给父亲足够的锻炼机会,又要让他不易察觉的细心。体现了父母之间相互扶持,相濡以沫的深厚淳朴的感情。

4.年轻时数钱,充满骄傲和自豪,父母一个挣,一个管,把穷困的日子过的有滋有味,两个人相互支持的情分可见一斑;有病时数钱,笨拙可笑,这里数钱不再是为了过日子,而是体现了母亲对父亲的理解,对父亲的关心呵护。两个人年老时相互扶持的情分感人至深。 四

9 /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