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素材在作文里的用法
作者:史峰
来源:《第二课堂(初中版)》2014年第12期
【素材展示】
2014年2月24日,辽宁大学方凯教授的追悼会在沈阳举行,许许多多的人一同来送别这位被网友称为“史上最尽职老师”的辽大教授。人们之所以不约而同地来悼念这位老师,是因为三年前的一个周三下午,方凯老师刚打完吊针依然带病授课,尽管该节课仅三人到场,他仍认真讲足一个半小时,并在黑板上写下满满的板书。方凯老师尽职尽责的举动,感动了所有人,人们心疼于他的离去,附以“下一节课在天堂继续”的凄凄哀思…… 【用法举例】
用法一:正面使用素材中的“美誉”元素
噩耗传来的时候,我无法相信这是真的——崔老师永远离开了我们。
那天,崔老师在给我们讲课。课讲到一半时,他一个趔趄,差点儿跌倒。当时,他只说有些头晕。
我们劝崔老师赶紧回办公室休息一下。可是崔老师却微笑着跟我们说没事,用手扶着黑板坚持给大家讲完课。后来,崔老师就住进了医院,再后来就有他去世的噩耗……
崔老师是学校里拼命尽职的老师,他广受尊敬。他早知道自己患危险的脑血管瘤重疾,他早知道自己的身体已越来越接近生命的尽头,但这些并没有阻止他在尽职的道路上坚守到最后。
2014年2月24日,被称为“最尽职的老师”的辽宁大学的方老师去世了,我的眼泪又如两年前送别崔老师时止不住地流下来。在泪花里,我似乎看到方老师在天堂遇到崔老师,他们握手相言:在天堂继续上课,尽职。 【用例分析】
老师的尽职方式基本都是相同的,即“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因为尽职,辽宁大学的方老师是一个值得敬重的人,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值得尊敬的尽职者。拿到这则素材,首先要寻找到与尽职相关的“美誉”元素。素材中饱含人们对“尽职尽责”者生前死后的尊敬与赞美,这些尊敬与赞美可随手采撷,由此及彼地用于书写自己身边那些尽职者的作文里。 用法二:深入挖掘素材中的“批判”价值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地理课,我向来不感兴趣,纵然地理老师又是画,又是讲,我也不来“感觉”。我趁老师不注意溜出教室,逃课去喽。
我刚走出教学楼,就遇到班主任孙老师,他一把“揪住”我。 孙老师问:“我讲过的方凯老师,你还记得吗?”
我回答:“记得,不就是课堂上仅有三名学生,他也会努力讲课的那位老师吗?” 孙老师有些伤感地说:“是他,可是他已经去世了。” 这么好的老师去世了?我心里一沉。
孙老师继续说:“老师尽职,学生散漫。你以散漫对尽职,总有一天会后悔内疚。如今,方老师去世了,散漫逃课的学生不会有机会当面向方老师说出自己的内疚和后悔了……” 听着孙老师略有伤感的话,我忽感内疚,我抬头对孙老师说:“老师,我错了。我会回教室认真听课。”
孙老师拍拍我的头:“孩子,这就对了——对需要尊敬的人,绝不可待以散漫,散漫是误学业、毁修为的。” 【用例分析】
事物都具有“双面性”,有正面,就会有反面。这则素材也存在“反面用法”。细细挖掘,你会体会到素材里隐含着对“学生逃学”现象的批评。老师如此尽职,课堂却仅有三名学生,这种反差就是对不务学业不尊师者的隐性“批评”。这种批评来自于素材的反面,或者说是深处,所以一旦挖掘到位,就感觉很有“力道”,可触及灵魂——逃学者,总会受到尽职精神的感染,有“浪子回头”的行动。 【佳作展示】
送别那个叫“王老头”的老头 文/沈兰芳
2月24日,人们不约而同来到追悼会现场,送别方凯老师。悼念方老师,是被其尽职精神感动过。三年前的一个下午,方凯老师带病授课,当节课仅三人到场,但他仍认真讲足一个半小时,并在黑板上写下满满的板书。方凯老师尽职尽责,被称为“最尽职老师”,人们心疼他离去,于是持“下一节课在天堂继续”的哀思。看着人们怀念方老师的新闻,我眼前浮现出另一位尽职者的面貌,一个叫“王老头”的老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校园里月季怒放,我忍不住采下一朵,醉心芬芳的时候,身后传来一声轻唤:“花,咋能采?”
我回头一看,是校工“王老头”——七十多岁了,背驼,穿黄胶鞋,整天在学校里修枝浇花的那个老头。
我跟他打趣:“这花可是你家的?”
“不是我家的,但归我管理。小同学,喜欢花是个好事情,但不能因喜美而残美呀。”王老头只是口气“软软”地向我说明道理,他是个校工嘛。
王老头所说“不能因喜美而残美呀”的话还真让我脸红,我羞愧起来,感觉自己是做错了事,转身跑起来。
王老头就急着喊:“小同学,慢些儿走,小心脚下,别摔着。”——王老头不但小心守护他管理的花,连我这样的采花人也是小心呵护,我更羞愧。
王老头管花草很尽力,常施肥,勤浇水,把花草养得生机盎然,所以我们称王老头是真正的“园丁”。
记得是初春吧,王老头把花草从大棚里端出来晒阳光。下午,突然来了冷空气,王老头又拼命地把花草向大棚里挪,生怕花草经不起冷空气,受了损伤。最后,花草没有伤及一盆,倒是王老头护花心切,把脚都扭伤了。虽然扭伤了脚,他还是坚持一瘸一拐地养草护花。 忽然有一天,说学校“老领导”去世,要在学校开悼念会。
会场上,挂着老校长的黑白照片,照片上的人特别眼熟,细看,是王老头——校工老王头,是学校的老校长!他十多年前退休,却不愿意离开他尽职一生的校园,于是隐去功与名,要求返校做“养花校工”,他把尽职于师生一样的心思转移到照看花草上,所以花草繁盛壮硕……
王老头,养草护花尽职,对师生更尽职。忽然记起王老头那句话——“小同学,慢些儿走,小心脚下,别摔着”——我采花,他却把我当成一朵花呵护……
悼念现场,泪光闪闪,尽职爱仁者,尽得崇高与尊敬——王校长,方老师,下一节课在天堂继续……
【点评】 作文开头借用素材作为叙事“引子”,由素材中的尽职者引出身边需要怀念的尽职者,可谓由此及彼。文中对“王老头”的尽职描述,有异于素材的“直接描写”,而是借用“王老头”对花草的尽职体现其对教育的尽职,以侧面衬托正面,含蓄动人。虽然在写法上与素材有差异,但在“尽职主题”上却与素材含义相通相融,此是变素材之形重用素材之意。最后,作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又引用素材中一句话“下一节课在天堂继续”作结尾,画龙点睛,余味悠悠。整篇作文以素材为引,以素材为意,以素材为尾,短短不足二百字的素材在作文中的应用达到了被全面使用的“最大化”,并且处处切题合意,恰当自然。 (编辑 白 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