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专题06+用典-古代诗歌阅读常考修辞手法通关+Word版含解析.doc

来源:东饰资讯网


典例1 【2018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

(2)

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

(3)

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

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参考答案】

A 【试题分析】

典例2 阅读下面的词,按要求作答。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

杜 甫

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注】这首诗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 诗的首联用了什么典故?为什么用这一典故?

【参考答案】

(1)“归心折大刀”运用了吴刚砍树典故。吴刚的大刀竟被折断,表达其归心之切。题目是“八月十五夜月”吴刚是被罚在月宫中砍树的罪人,满目飞明月的时候,自然就会看到想到月宫中的人,用典自然贴切。

(2)“林栖见羽毛”,走在林间路上能看清栖息的鸟儿的羽毛;“直欲数秋毫”,简直想要数清兔子身上的细毛烘托出了月光的皎洁,反衬自己避乱生涯中的内心愁闷。月光越明,愁情越重,极言流离之苦和归心之重。 【试题分析】

典故是一种文化的不断延续。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政治可以改变,思想可以变化,唯独文化是延续不断的。古人常用典故,可以恰到好处地用极少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内涵,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中国文化文学中,运用典故成了一种表现手法。所谓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的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诗文诗句,以增加词句的含蓄与典雅,增强作品的表现

力和感染力。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用典就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

用典,也叫用事,使事,是古代诗人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它指的是对前人语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的引用。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用典的作用:使用典故可以使诗歌的内容更加丰富,委婉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其形式一般有:直引前人语句;点化前人语句;引用神话传说;引用历史故事。

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又如姜夔《扬州慢》: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再如李贺《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诗句用湘妃和素女这样的神女被乐声感动来形容弹奏技艺,又用“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进一步渲染,最后用“误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写出月中吴刚被乐声所吸引,来表现弹奏的效果。这就增加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并构成了奇特绚烂的艺术境界。

再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

【烂柯】晋人王质进山打柴,见二童下棋,终局斧柄已烂,下山才知过了一百年。

诗人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此外,用典的名篇还有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中间两联共用了四个典故,一是庄生梦蝶,意为岁月如梦,往事如烟,理想终将破灭;二是望帝啼鹃,比喻一生不得志,壮志难酬。三是用南海鲛人的故事,意在说明自己的才华不为世用;四是用蓝田产玉的故事,说明理想和情思破灭后的迷惘,表现了作者的一种矛盾的心理,对于高洁的感情,诗人是爱慕的、执著的,然而诗人又无法亲近它,只好哀思叹惋。

其他如课本学过的《扬州慢》《梦游天姥吟留别》等等中都有大量的典故。

常用典故集锦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 ”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做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作者常反其义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说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8.双鲤: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9.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棵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

10.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适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1.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12.长亭: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3.南浦:屈原《楚辞·河伯》:“送美人兮南浦。”“南浦”指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后来常用来指称送别地。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14.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 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围城”“阳关”。

15.柳岸: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俗,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6.风骚:原指《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后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指文采。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17.雕虫:语出汉代扬雄《法言》:“童子雕虫篆刻。俄而曰:状夫不为也。”后来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

18.鸿鹄:《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涉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泽乡。后来就以“鸿鹄”比喻有远大志向。如吴潜《八声甘州》:“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

19.杜鹃:俗称布谷,又叫子规、杜宇、望帝。望帝传说是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苦啼,以致口中流血。后来多用“杜鹃”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

归的心情。如辛弃疾《定风波》:“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20.鹧鸪:鹧鸪的鸣叫声似说“行不得也哥哥”,后多用来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如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21.黍离:《诗经·黍离》中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到长满禾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如许浑《登洛阳故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22.桑榆:《淮南子》中“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的句子,“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如王勃《滕王阁序》:“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23.商女:杜牧《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后庭花”的\"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如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24.杜康:《说文解字》中说:古代的杜康(也叫少康)发明制作了箕帚和高粱酒。后就用“杜康”作为酒的代称。如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5.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6.鸡黍:《论语》载,子路随孔子出游时落了后,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27.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28.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 《凉州词》)“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列小题。

长安秋望 唐·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①南冠:即楚冠,后成为囚徒的代称。

1.末句中“鲈鱼正美”讲的是吴郡人张翰因思念家乡的鲈鱼、莼菜弃官而归之事,高中课本中的《 》中也化用过此典。 2.选出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首联总揽长安全景,凭高而望,迷蒙壮阔。 B.颔联采用仰观角度,选景典型,别具匠心。 C.颈联采用俯察角度,移情于物,形象传神。 D.尾联用典抒发归志,慷慨激昂,直抒胸臆。

3.时人曾称赵嘏为“赵倚楼”,出处即本诗画线句,请说说它的妙处。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安定城楼 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注】①王粲:东汉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载: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但并不得志。他曾于春日作《登楼赋》,其中有句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②回:挽回、扭转。③鹓雏:鹓雏是古代传说中一种像凤凰的鸟。《庄子·秋水》:“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本诗极具李商隐诗歌“使典用事以抒情言志”的特色,使用了多个典故,沉郁顿挫,表达了丰富而

深厚的思想感情。

B.首联点题,上句以夸张之笔极写安定城楼高拔且连续绵延的气势,下句则描绘了一幅绿树与洲渚接

②①

连一片的阔大之景,乃登楼之所见。

C.颔联用典,既有人生失意之悲,更通过“王粲春来更远游”一句表达自己振作精神、重整旗鼓之志,

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D.颈联情感又一跳转,由颔联的激昂转入低沉,诗人想象自己一生无为,只能在白发苍苍的晚年泛舟

湖上,渺如沧海一粟。

E.尾联用庄子寓言之典,把朝廷的禄位比作腐臭的老鼠,用鹓雏,也就是以凤凰自比,这是诗人立身

处世的极其鲜明、有力的表白。

5.通读全诗,说说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哪些?试简述之。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注释】①魏大: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是诗人的朋友。②匈奴犹未灭:借用汉代威震敌胆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魏绛:春秋时期曾以和戎政策消除了晋国边患。③三河:此处概指在都城长安送客的地方。六郡雄:原指上述地方的豪杰,这里专指西汉时在边地立过功的赵冲国。④勿使两句:运用典故。东汉时的车骑将军窦宪,曾以卓越的战功大破匈奴北单于,又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6.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 B.颔联“怅别”一语,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激昂慷慨转入分手时的儿

女缠绵、气哭悲切。

C.颈联中的“横”“接”二字写出了雁山、飞狐塞等地地理位置的重要,它们是中原地区的屏障。这

两句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结句做了铺垫。

D.尾联运用的典故,激励友人希望他扬名塞外,在语意上,又和开头二句遥相呼应,语气慷慨悲壮,

有气壮山河之势。

④③②

7.简述本诗与一般送别诗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蓦山溪 汪 莘

金风玉露,洗出乾坤体。乘兴到前村,见一片、清溪无底。竹篱茅舍,鸡犬两三家,寻渔父,问湘灵,拄杖斜阳里。

青春误我,白发今如此。幸自识方壶,有个人、神通游戏。涧边野鹤,岩上忽孤云,倾浊酒,对黄花,又似东篱子。

【注】①汪莘:南宋人。布衣,隐居黄山。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时弊,没有得到答复。徐谊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成。②渔父:屈原《渔父》中的形象。③湘灵:湘水之神。 8.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金风玉露”秋天的景象,指两个相爱的人能长久相逢,也常用来比喻人世间重要的事物。 B.词人在金秋时节乘兴徜徉于蓦山溪水边,在竹篱茅舍、鸡犬相鸣的乡野之间赏景。 C.“渔父”作为古代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常出现在古诗中,成为隐逸情感的载体。

D.“涧边野鹤,岩上忽孤云”将个人情感融入对鹤的描写之中,突出了鹤的沉稳和意气风发。 E.词的上、下片都运用了典故,上片用了屈原《渔父》中的典故,下片用了陶渊明诗歌中的典故。 9.有人认为这首词表达了词人矛盾的心理,请结合具体词句加以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自述 【明】高启

策勋万里,笑书生骨相,有谁相许?壮志平生还自负,羞比纷纷儿女。酒发雄谈,剑增奇气,诗吐惊人语。风云无便,未容黄鹄轻举。

何事匹马尘埃,东西南北,十载犹羁旅?只恐陈登③容易笑,负却故园鸡黍。笛里关山,樽前日月,回首空凝伫。吾今未老,不须清泪如雨。

【注】①纷纷:平庸,普通。②黄鹄:一名鸿鹄,又名天鹅。③陈登:字元龙,三国魏人,多豪气,身处江湖却有救世之意。他讥笑国士许汜不关心国事,只顾求田问舍。因鄙视许汜为人而让前来拜访的他

睡小床,自己卧大床。

10.本词下阕运用了陈登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此词运用陈登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高启在当时声名卓著,与陈登非常相似。 B.词人认为陈登虽有大志,但无客主之意,不懂礼数,这种做法容易让人嘲笑。 C.词人借陈登之典表明不屑与那些只会求田问舍,不能匡时济世的许汜之辈为伍。 D.词人借用陈登一典,表明自己的退世之思怕遭到陈登的笑话。此处反用其意。 E.陈登的典故揭示了词人的矛盾心理:退隐,归被陈登取笑;求官,又舍不得故园鸡黍。 11.从全词看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1.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课内知识掌握的考查,诗歌中运用典故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考生要注意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积累这方面的知识,本题我们很容易就能调动所学知识,填写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休说鲈鱼堪脍”。 2.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内容和手法综合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作答本题。D.尾联用典抒发归志,慷慨激昂,直抒胸臆。既然是用典抒情就是间接的抒情,所以选项中说“直抒胸臆”理解有误。

3.融情于景、动静结合、视听结合、意象组合、传神的动词“横”、“依”。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类试题,要注意从手法、内容、情感等角度作答本题,本题中的典型手法是动静结合、运用意象——残星、雁、长笛、人、楼,营造出来悲凉的氛围,抒发了作者身居异乡的浓浓的家国情怀。总之赏析句子试题从以上三个角度理解作答即可。

4.CD

5.①怀才不遇之悲。通过贾谊、王粲的典故。②既要扭转乾坤,但并不贪恋禄位的崇高理想。通过范蠡功成身退、泛舟湖上之典。③清高自守的人格自况,对猜忌小人的无情嘲讽。通过庄子寓言。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这首诗歌使用很多典故,借典故来表达情感。如三、四句使用贾谊和王粲的典故,先以两位古人自比。贾谊献策之日,王粲作赋之年,都与作者一般年轻。贾谊上《治安策》,不为汉文帝所采纳;作者应博学宏词科试而名落孙山,其心境与贾谊上书未售,同样萦纡抑郁。王粲避乱至荆州,依刘表;作者赴泾州,入王茂元幕,都属寄人篱下。作者用两位古人的古事,比自己当前的处境和心情,表达怀才不遇之悲。如五、六句使用范蠡的典故,表露志趣和抱负。作者的遭遇虽然困顿,可是他的凌云之志,未稍减损。江湖、扁舟乃使用春秋时代范蠡的典故,意谓:自己早有归隐江湖之志,但等回天撼地之日,旋乾转坤之时,头飘白发,身入扁舟。永忆江湖,即怀淡于名利之心;欲回天地,即抱建立功业之志。两者似相反,实相成。因为如果没有永忆江湖的志趣,便成为争名逐利的禄蠹巧宦,就不会有欲回天地的宏愿。有力地表达作者毕生的抱负。七、八句借庄子寓言表示自己敝履功名利禄,正告他人不要妄加猜测。这两句诗,既阐明自己没有患得患失的私心杂念,胸次光明磊落,淡泊宁静,为上面“永忆江湖”句提供有力的论证;又表示对世间一切恶浊事物,睥睨蔑视,决不妥协容忍;还尖锐地批判那些捧住权位不放的禄蠹,对他们尽调侃奚落的能事。

6.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赏析。B项,“分手时的儿女缠绵、气哭悲切”错误。颔联中,三河道点出送别的地点,此处概指在都城长安送客的地方。六郡,这里专指西汉时在边地立过功的赵充国。两句的旨意是:与友人分别于繁华皇都,彼此心里总不免有些怅惘;但为国效力,责无旁贷,两人执手相约,要象汉代名将、号称六郡雄杰的赵充国那样去驰骋沙场,杀敌立功。此二句虽有惆怅之感,而气概却是十分雄壮的。

7.此诗不落一般送别诗缠绵于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而是从大处着眼,全诗充满奋发乐观向上的精神,激励出征者魏大要立功沙场,报效国家,并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

【解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赠别诗,出征者是陈子昂的友人魏大,此诗从大处着眼,激励出征者立功沙场,并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出诗人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的思想情操。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读来如闻战鼓,有气壮山河之势。可以结合具体诗句内容分析。

8.AD

【解析】A项,“长久相逢”“重要的事物”错,“金”、“玉”暗示了相逢的可贵,连相逢时候的“风”都如“金”,“露”都如“玉”,可见聚会短暂而且宝贵难得。D项,“沉稳和意气风发”错,“沉稳”与“岩上忽孤云”不符,“意气风发”与词的整体格调不符。

篱茅舍”、“鸡犬”、“渔父”、“湘灵”、“斜阳”等意象勾画出一幅清幽安静的隐逸生活场景,表达的是远离世俗的意趣;下阕“误我”“白发”又表达出青春已逝功业无成的愁思,可见诗人内心是矛盾的。

10.AB

【解析】A项,“高启在当时声名卓著,与陈登非常相似”错,由词的下片可知,词人当时处境是“十载犹羁旅”,十年了仍客寄他乡,可见处境困窘。“何事”三句,对词人过去十年的漂泊动荡生活作了很好的概括:从十六岁起即知名于世,迄今已整整十年,这些年间,他来往于北郭、青丘间,还曾去城中一游。“匹马尘埃”一句写出了词人在尘世间苦苦寻觅报国之路的形象,十年的努力,并未使他找到一个可以安身立命之所。B项,意思理解错,“只恐陈登容易笑”,并非陈登的做法让人人嘲笑,而是说词人怕遭到像陈登之类的人物嘲笑。作者以许汜自比,因为自己关心的只是“故园鸡黍”,故恐为陈登所笑。

11.①抱负不凡,才气超群。“策勋万里”,写词人欲立功万里而记功于策;“壮志平生”,表现词人平生胸怀壮志。而“酒发雄谈,剑增奇气,诗吐惊人语”,则从文韬、武略、诗才等方面,表现了词人非

凡的才华。②豪放洒脱,自负自傚。如“羞比纷纷儿女”,写自己羞与平庸儿女比肩而立,可以看出词人的自负自傲;“酒发雄谈”三句借酒、剑、诗表现了词人的奔放酒脱;“壮志平生还自负”“吾今未老,不须清泪如雨”,写出了词人对自己理想抱负的高度自信。③壮志未酬,满腔愤慨。如“风云无便,未容黄鹄轻举”,写自己难以施展抱负,“未容”二字饱含多少愤慨之情,不平之气;“十载犹羁旅”,写词人游历十年,尚未安身立命,一个“犹”字透出了作者内心的不满和愤慨;“回首空凝伫”表现了词人壮志未酬的失落和惆怅。

情感语录

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 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

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 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 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 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 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

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 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

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

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其实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

12.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却还要是再见

13.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

14.世上总有一颗心在期待、呼唤着另一颗心

15.离开之后,我想你不要忘记一件事:不要忘记想念我。想念我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也在想念你

16.有一种缘分叫钟情,有一种感觉叫曾经拥有,有一种结局叫命中注定,有一种心痛叫绵绵无期

17.冷战也好,委屈也罢,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一句软话,一个微笑或者一个拥抱,我都能笑着原谅

18.不要等到秋天,才说春风曾经吹过;不要等到分别,才说彼此曾经爱过 19.从没想过,自己可以爱的这么卑微,卑微的只因为你的一句话就欣喜不已 20.当我为你掉眼泪时,你有没有心疼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