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推断是指通过已知的实验现象或相互转化关系,根据物质的特征性质加以分析推理,从而确定物质的名称或成分的过程。推断题的解题关键是通过物质的特征性质寻找突破口。
其实推断题就好比是公安人员侦破案情,要紧抓蛛丝马迹,并以此为突破口,顺腾摸瓜,最终推出答案。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及结构特征:特色颜色、特殊沉淀、特殊气体和特征反应),导出结论,最后别忘了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若“路”走得通则已经成功。 掌握常见气体,如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的性质和酸、碱、盐等物质之间化学反应及其特征现象.考查学生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提高学生解决综合应用问题的能力。
一、物质推断题的解题步骤
1. 审题:认真审读原题,弄清文意和图意,理出题给条件,深挖细找,反复推敲。
2. 分析:抓住关键(“题眼”),找准解题的突破口,并从突破口出发,探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应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严密的分析和逻辑推理,推出符合题意的结果。
3. 解答:根据题目的要求,按照分析和推理的结果,进行认真而全面的解答。 4. 检验:得出结论后切勿忘记验证。其方法是将所得答案放回原题中进行检验,若完全符合,则说明答案正确。若出现不符,则说明答案有误,需另行思考,推出正确答案。
二、基本思路:
在平时,必须具备一些“有用”有知识(题眼),如(仅列一部分):
1、碳酸盐能溶于盐酸或硝酸,并放出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
气体――CO2。
2、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含Fe3+的溶液呈黄色。
3、CuSO4粉未为白色,但它的晶体――CuSO4•5H2O(胆矾)却显蓝色,但胆矾
受热后又会变成白色(CuSO4)。
4、蓝色絮状沉淀为Cu(OH)2,红褐色絮状沉淀为Fe(OH)3。 5、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有两样:AgCl和BaSO4。 三、解题方法:
1、循序渐进法
此方法包括顺推法和逆推法。当图框中给出了起始物质时,采用顺推法,即根据框图中的关系,结合有关的化学知识,依题意的层次结构,沿着一条链一步一步像某个方向走,分析递变过程而获解。当框图中给出了生成物时,采用逆推法,即以最终产物作为起点,层层递推,形成思路,得出结论。解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已知物质的俗名、组成特征的实验现象。
2、题眼扩展法
若未给出框图中起始物质或最终产物时,可以通过体重的文字说明和框图中的实验现象等找出解题的突破口,即“题眼”。题眼可以是一种物质,也可以是一类物质,再从题眼中的物质向前或向后扩展,找出其他物质。解题关键是要熟悉初中范围内的元素化合物的特征性质、特征的实验现象等。
3、试探排除法
当通过文字说明和框图中的变化无法直接找到相应的物质时,可根据题中提供的关系、规律,通过直觉初步假设出结论,将初中化学中产检物质带入试探,如发现试探的物质不符合时,则将不符合的条件结论淘汰,再代入其他物质,直至最后得出与相关条件全部符合的结论。
4、整体推断法
有的框图推断题读完全体后,找不出明显的突破口,无法用各个击破的方法来解答,需要经过多步思考才能获得一些结论,其特征是每得出一个结论都要综合多条信息。解答过程中首先要整理试题中总共有哪些有用信息,分析清楚每条信息的含义,再综合多个信息因素得出有用的结论。解题关键是要有较强的综合分析、整体思考的能力,通过对只是的分析对照和整体把握、换换相扣,步步深入,全面突破各种未知物。
四、初中化学推断题常用“题眼”归纳
蓝色 溶液颜色 浅绿色 黄色 紫红色 火焰颜色 淡蓝色 蓝色 蓝紫色 常见气体 无色无味 有刺激性气味 黄色 暗紫色 绿色 蓝色沉淀 常见固体 红褐色沉淀 红色 黑色 白色沉淀 (可溶于酸) 白色沉淀 (不溶于酸) CuSO4、Cu(NO3)2等含Cu2+的溶液 FeCl2、Fe(NO3)2、FeSO4 等含Fe2+的溶液 FeCl3、Fe(NO3)3、Fe2(SO4)3等含Fe溶液 KMnO4溶液 H2、S(空气中) CO、CH4 S(氧气中) O2、N2、H2、CO、CO2、CH4 SO2、NH3、HCl 硫磺(S) 高锰酸钾(KMnO4)、碘(I2) Cu2(OH)2CO3(铜绿) Cu(OH)2 Fe(OH)3 Cu、 赤铁矿、铁锈主要成分(Fe2O3)、 红磷(P) Fe3O4、CuO、MnO2、C粉、Fe粉 CaCO3、BaCO3、Mg(OH)2 BaSO4、AgCl 3+1.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O2 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CO2, 但通入CO2后变浑浊的溶液不一定是澄清石灰水,也可以是Ba(OH)2溶液。 3.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CH4 4.天然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C) 其 它 5.吸水后由白变蓝的是无水CuSO4 6.最常见的液态物质是H2O、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7.常用的食品干燥剂是生石灰CaO 8.常用的食品脱氧剂是Fe粉 9.与酸反应有CO2产生的物质是碳酸盐(或NaHCO3) 10.与碱反应(研磨)有NH3产生的物质是铵盐(铵态氮肥) 11.常温下唯一有氨味的铵态氮肥是NH4HCO3(碳铵) 一些常用物质的 相对分子质量 H2O-18;CO2-44;CaCO3-100;HCl-36.5;H2SO4-98;NaOH-40;Ca(OH)2-74; NaOH-烧碱、火碱、苛性钠;Na2CO3-纯碱、苏打;NaHCO3-小苏打;一些物质的俗称 Hg-水银; CO2-干冰;CaO-生石灰;Ca(OH)2-熟石灰、消石灰;CaCO3-石灰石、大理石; CH4-沼气、瓦斯、天然气;C2H5OH-酒精 五、常用的突破口: (一)物质的颜色特征:(常见)
(1)固体:
黑:CuO、Fe3O4、MnO2、C、铁粉 白:P2O5、MgO、生石灰CaO、NaOH、Ca(OH) 2、CaCO3、NaCl、Na2CO3、NaHCO3
银白色:大多数金属 黄:S(固体单质)
紫红:Cu 红棕:Fe2O3 暗紫:KMnO4 (2)溶液:(大多数为无色溶液)
蓝色:含Cu2+的溶液,如:CuSO4溶液、Cu(NO3)2溶液
黄色:含Fe3+的溶液,如:FeCl3溶液、Fe2(SO4)3溶液、Fe(NO3)3溶液 浅绿色:含Fe2+的溶液,如:FeCl2溶液、FeSO4溶液、Fe(NO3)2溶液
紫色:高锰酸钾溶液
(3)常见的气体单质:H2、O2 气态化合物:CO、CO2、CH4 (4)常见沉淀颜色:BaSO4、AgCl、CaCO3、BaCO3(白色)、Cu(OH)2(蓝色)、Fe(OH)3(红褐色)
Fe(OH)2为白色絮状沉淀,但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灰绿色沉淀,再变成Fe(OH)3红褐色沉淀
④沉淀能溶于酸并且有气体(CO2)放出的:不溶的碳酸盐
⑤沉淀能溶于酸但没气体放出的:不溶的碱 6与血红蛋白结合,有毒的是CO;
⑺ 能溶于盐酸或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CaCO3、BaCO3;不溶于稀HNO3的白
色沉淀有AgCl、BaSO4。 (二)火焰颜色:
(1)蓝紫色:S在氧气中燃烧
(2)淡蓝色:H2、S、酒精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蓝色:CH4、CO在空气中燃烧
(4)火星四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5)冒白烟:磷在空气中燃烧 (三)以物质的特征现象为突破口
(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是CO2
(2)能使红棕色Fe2O3变黑的无色气体是CO、H2
(3)能使燃烧的木条正常燃烧的气体是空气,燃烧更旺的气体是O2,使火焰熄灭的是CO2或N2
(4)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O2
(5)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的物质是含有碳、氢元素的化合物。如CH4、C2H5OH
(四)以元素或物质之最为突破口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金属元素是Ca,物质是H2O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 (4)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C
(5)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最小的是H
(6)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也最小的气体是H2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8)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9)最常用的溶剂是H2O (五)常见物质的用途:
(1)能支持燃烧的物质是:O2,可用于炼钢的物质是O2 (2)可用于人工降雨、也可做制冷剂的是CO2
(3)可用作干燥剂的有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 (4)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是澄清石灰水 (5)用于除铁锈的物质是稀硫酸、稀盐酸
(6)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生石灰CaO、熟石灰Ca(OH)2 (7)可用作建筑装饰材料的是大理石 (8)人体中的胃酸中含有盐酸
(9)做馒头、面包等发面食品用的发酵粉中含有碳酸钠、碳酸氢钠 (六)物质的热效应:
(1)溶于水时吸热的物质:硝酸铵
(2)溶于水时放热的物质:氢氧化钠、浓硫酸
(3)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的物质:氧化钙CaO + H2O = Ca(OH)2 (七)常见的反应条件特征如:
①“点燃”条件的反应:“燃烧”的条件均为“点燃”(单质、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②“加热”条件的反应:
(1)2KMnO4加热K2MnO4 + MnO2 + O2↑
(2)2Cu + O2加热2CuO
③“高温”条件的反应:CO(或H2)还原FexOy,C还原CO2、CuO、FexOy等的反应
(1)C、CO还原金属氧化物
(2)CaCO3高温CaO + CO2↑ (3)CO2 + C高温2CO
④“通电”条件的反应:2H2O通电2H2↑+ O2↑ ⑤“催化剂”条件的反应:(1)过氧化氢制氧气;(2)加热氯酸钾制氧气 ⑥产生大量“白烟”—磷燃烧,发出“耀眼白光”—镁燃烧,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并生成刺激性气体—硫燃烧,加碱有刺激气体生成的反应—铵盐加碱放出NH3,等等课本中的反应和现象都要熟记。 (八)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 1. 化合反应:
(1)金属与O2反应 (2)非金属与O2反应 (3)CO与O2反应 (4)氧化物(CO2、CaO)与H2O反应 2. 分解反应:
(1)氧化物分解(H2O、H2O2) (2)盐分解(KMnO4、KClO3、CaCO3) (3)碳酸分解(H2CO3) 3. 置换反应:
(1)C(或H2)+ 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 (2)金属+酸→盐+H2↑
(3)金属+盐溶液→盐+金属 4. 复分解反应:(1)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2)酸+碱=盐+水(中和反应)
(3)酸+某些盐=新酸+新盐 (碳酸盐+酸 =新盐+ H2O +CO2↑) (4)碱(溶液)+盐(溶液)=新碱+新盐(生成物有沉淀) (5)盐(溶液)+盐(溶液)=新盐+新盐(生成物有沉淀) 5. 不属于任何基本反应类型的反应:
(1)有机物(CH4、C2H5OH)在氧气中燃烧 (2)CO还原金属氧化物(氧化铁)
(3)碱溶液+某些非金属氧化物(CO2)=盐+水
6. 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三种的反应:碳酸盐 + 酸 = 新盐 + H2O +CO2↑
(九)具有相互转化关系的物质: 1.直线型互变
(1)单质←→化合物:①O2↔H2O ②H2↔H2O ③Cu↔CuO ④Fe↔Fe3O4 (2)化合物←→化合物: ①CO↔CO2 ②CO2↔CaCO3 ③CO2↔H2CO3 H2O↔H2CO3
④H2O↔Ca(OH)2 ⑤NaOH⇄Na2CO3 ⑥Na2CO3⇄CO2
2. 三角形变化
(4)其它:
3. 四边形关系:
4. CaO → Ca(OH)2 → CaCO3 → CO2 → Na2CO3 → NaOH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