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演练方案
一、演练场景安排
(一)演练时间
2011年9月5日下午
(二)演练场所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院内
(三)参加人员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
(四)成立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演练协调小组
组 长:贾子立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副组长:齐恩喜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任科员
成 员:石学武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所长
刘东磊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所长
韩永利 餐饮监管执法一队队长
于 超 餐饮监管执法二队队长
张亚吉 餐饮监管执法三队队长
刘学艺 餐饮监管执法四队队长
(五)现场演练人员分工
1.演练总指挥: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贾子立
2.主持人:齐恩喜
3.局值班人员:马志芳
4.局应急队员人员:石学武、刘东磊、韩永利、于超、张亚吉、刘学艺
5.带班领导:齐恩喜
6.报告人(县医院医务科负责人):刘承劼
7.狼牙山餐馆负责人:李国成
8.狼牙山餐馆从业人员:刘焕茹
9.食物中毒人员 :尚海英、许翔宇、庞京京、刘志强,
10.医生:县医院2人(王坤、赵晶晶)
11.照相:景浩然
二、演练程序和内容
(一)领导讲话
1.主持人齐恩喜介绍演练的目的、意义:今天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这里举行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演练,希望通过演练提高我们执法人员应急处理 食物中毒事件的实战能力、应变能力。现在请食药局局长贾子立讲话。
2.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讲话:今天的演练很重要,目的是要通过演练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在发生食物中毒时“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提高各部门的相互配合和快速反应能力。现在我宣布演练开始。
(二)演练开始
1.接报告
(1)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值班电话铃响,值班人员马志芳接听:“你好,这里是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2)对方电话:(县医院医务科负责人刘承劼拨打)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吗?我这里是县医院医务科,今天下午约2点左右有6名游客陆续因出现恶心、腹痛、腹泻等症状到我院就诊,经抗对症、补液治疗,目前病情平稳,怀疑是食物中毒 ,据了解,这些游客都在狼牙山餐馆就过餐。请你立即前来调查处理。
(3)值班人员马志芳接报告后
A、填写《食物中毒事故报告登记表》,详细询问并记录报告人的姓名、电话及联系方法,中毒单位名称、地址、电话、联系人、中毒人数、发病时间、住院情况、主要临床症状、可疑中毒食物及已采取措施;
B、值班人员告知县医院 ,尽可能采集病人的吐泻物;同时电话告知狼牙山餐馆要保护现场,保留一切可疑的中毒食物和病人的吐泻物,;
C、立即向带班领导齐恩喜汇报。
D、齐恩喜详细了解情况后立即向总指挥贾子立报告。
(4)贾局长立即发布应急响应,指令:立即通知应急分队,携带快检箱及相关文书、取证工具等,务必在1小时内到达现场调查处理。
E、 两个应急分队: 三名监督员(刘东磊、韩永利、于超)对 狼牙山餐馆调查;三名监督员(石学武、张亚吉、刘学艺)到医院参与调查。
2.现场调查
餐馆的调查情况
(1)卫生学调查与取证(由刘东磊、韩永利、于超负责):应急处理人员到达狼牙山餐馆现场后,迅速核对食物中毒单位、地址、时间、中毒人数、可疑食物等有关内容。使用现场监督笔录和询问笔录在食品制作现场对厨房工作人员和相关负责人进行调查。
现场监督笔录(由刘东磊、韩永利、于超负责)
餐饮服务许可证情况:如该食堂悬挂有食品卫生许可证,卫生许可证注明:狼牙山餐馆,负责人:×××,地址:易县XXXX。。有效期限:2010年1月23日—2013年1月22日。
对食品生产经营场所的环境卫生、可疑中毒食物的原料来源、食品质量、加工烹饪方法、加热的温度、时间、工用具容器清洁程度度、食品的储存条件等进行调查;是否有剩余供餐食物,(如:贴有“熟食”的冰箱冷藏室里有用铝盆装的卤牛肉,上面盖有保鲜膜,冰箱冷藏室内还存放有塑料袋包装的生牛肉,剩余食物有红萝卜烧牛肉,等)
询问笔录(刘东磊、韩永利、于超 )
对中毒患者发病前48小时的进餐史包括进餐的地点、时间、每餐具体进食的食物(食谱)、除主餐外是否进食其它食品、饮料等详细调查,以便确定可疑的中毒餐次、可疑中毒食物;
对从业人员健康情况,有无健康证、近期是否就诊、是否出现咳嗽发烧腹痛腹泻等。
(2)现场临时控制措施(由刘东磊、韩永利、于超负责):在经初步调查确认是厨师酱牛肉时亚硝酸盐加过量造成食物中毒后,调查人员依法开具行政控制决定书、封条采取行政控制措施,防止食物中毒继续发生。控制的范围包括可疑中毒食品、原料、污染的工具容器。
医院的调查情况:(由石学武、张亚吉、刘学艺负责)
(1)向接诊医生了解患者大致情况(由王坤、赵晶晶负责)
石学武:你好,我们是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监督员,现在向你了解狼牙山餐馆就餐患者就诊情况的情况。
医生:今天下午约2点左右有4名游客陆续因出现恶心、腹痛、泻口唇、指甲发紫症状到我院就诊,根据临床表现怀疑是亚硝酸盐中毒,经用亚甲蓝、补液治疗,目前病情平稳,我们已经对他们的呕吐物采样。(样品在这里)
(2)医院卫生学调查:
对患者的调查(使用《食物中毒事故个案调查登记表》调查)
A、进餐史调查,包括:对中毒患者发病前48小时的进餐史包括进餐的地点、时间、每餐具体进食的食物及数量、除主餐外是否进食其它食品、饮料等均要详细调查,以便确定可疑的中毒餐次、可疑中毒食物;
B、病情调查:通过询问明确出现最早的中毒症状,主要临床症状与潜伏期等。
(3)确定检验项目与送检
样品采集之后,根据病人主要症状、潜伏期、进食的食物和其他调查结果,由执法人员与快检 人员共同确定检验项目,在病人食用的酱牛肉及病人的呕吐物中均检出亚硝酸盐超标。
(4)报告
综合调查情况,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时填写好《食物中毒事故报告登记表》。在事故处理过程中,要根据事态严重程度、事态发展和控制情况及时向县食安办报告事件进程。
(5) 销毁中毒食物:经调查检验确认的中毒食物,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直接予以销毁(进行无害化处理)。
(6)中毒场所的处理:根据不同性质的食物中毒,指导发生中毒的单位对中毒场所进行消毒处理 ,对化学性的食物中毒可用碱液彻底清洗消毒。)
三 、分析讨论认定
现场调查和检验结束后,召开由现场调查人员 参加的专题分析讨论会,对流行病学资料和样品检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本次食物中毒属于超标使用食品添加剂案。根据《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的规定,对突发食物中毒事故的中毒人数、危害程度等基本情况和发生原因、中毒物质、事故责任作出认定,完成突发食物中毒事故调查报告,上报县政府和上级食药监 部门。
四 、演练结束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贾子立:今天的演练基本上能够按照预定的方案顺利进行,达到了锻炼队伍的目的,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努力提高处置包括食物中毒在内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食品卫生事件报告卡
事件类型:○重大 ○普通
行政区域代码:
一、事件情况:
1.发生日期: 发生时间:
2.发生地点: 省(自治区、直辖市) 市(区、盟) 县(区、旗)
3.单 位:
4.发生场所:口集体食堂 口饮食服务单位 口食品摊贩 口家庭 口其他场所
5.食用人数 发病人数 就诊人数 其中死亡人数 致残人数
二、引发事件食物:
1.动物性:口肉与肉制品口乳与乳制品口蛋与蛋制品口水产品口其他
2.植物性:口谷与谷制品口豆与豆制品口植物油 口果蔬菜口其他
3.其他:口 4.不 明:口不明食品
三、责任单位:
口1.食品加工厂 口2.批发零售单位 口3.饮食服务单位 口4.集体食堂 口5.食品摊贩 口6.家庭 口7.其他
四、事件发生原因:
口1.原料污染或变质 口2.加热温度不够 口3.生熟交叉污染
口4.熟食储存(温度/时间)不当 口5.误用有毒品种 口6.加工人员污染
口7.用具容器污染 口8.投毒 口9.其他: 口10.不明
五、致病因素:
1.生物性:
口(1)沙门氏菌 口(2)变形杆菌 口(3)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口(4)副溶血性弧菌
口(5)肉毒梭菌 口(6)葡萄球菌肠毒素口(7)蜡样芽胞杆菌 口(8)链球菌
口(9)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菌 口(10)真菌毒素 口(11)伤寒杆菌
口(12)布鲁氏菌 口(13)志贺氏菌属 口(14)李斯特氏菌 口(15)空肠弯曲杆菌
口(16)产气荚膜梭菌口(17)霍乱弧菌 口(18)肠球菌 口(19)气单胞菌
口(20)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口(21)类志贺邻单肠菌 口(22)炭疽杆菌
口(23)甲型、戊型肝炎病毒 口(24) 旋毛线虫 口(25)牛绦虫、猪绦虫
口(26)溶组织阿米巴 口(27)
2.农药及化学物:
口(1)有机磷 口(2)有机汞 口(3)有机氯 口(4)砷化物 口(6)棉粉 口(7)甲醇 口(8)钡盐 口(9)氟化物 口(11)铅 口(12)有机锡 口(13)毒鼠强 口(14)敌鼠钠 3.有毒动植物:
口(1)河豚鱼 口(2)高组胺鱼类 口(3)鱼胆 口(4)有毒贝类 口(6)菜豆 口(7)发芽马铃薯 口(8)毒蘑菇 口(9)曼陀罗 口(11)白果 口(12)含氰甙类植物口(13)大麻油 口(14)桐油 4.原因不明:口
报告单位:
单位负责人:
(5)亚硝酸盐
(10)铊
口(15)
口(5)动物甲状腺
口(10)毒麦
口(15)
口 口 填表人:
报告人:
报告日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