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政治经济学重点

来源:东饰资讯网
政 经

一、原文解释:

1、“说到生产,总是指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社会个人的生产”。

(1)马克思认为生产总是社会的生产,离开社会的单个人的生产,是不可能存在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把单个孤立的猎人和渔夫作为出发点,这显然不符合历史实际,因而不可能得出科学的结论。马克思指出:“在社会中进行生产的个人,——因而这些个人的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当然是出发点”,“因此,说到生产,总是指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社会个人的生产”。

(2)既然生产总是社会个人的生产,而人类社会是经历了极不相同的发展阶段的,奴隶社会的生产不同于封建社会的生产,资本主义生产又不同于封建社会的生产。我们所要研究的生产,如果不是指要研究全部人类社会生产发展史的话,那必然只是研究某一个特定社会发展阶段的生产。政治经济学研究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特殊生产,是研究一定的社会主体在或广或窄的由各个生产部门组成的总体中活动着的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不是王艺学’’,它不研究一个个特殊生产部门。一般存在于特殊之中,总体是由部分组成的,但部分不是总体。政治经济学就是要通进研究存在于一定社会生产总体中的特殊生产关系,从而揭示出社会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来。不处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一般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因此,马克思认为物质生产必然包含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他说:“人们在生产中不仅仅影响自然界,而且也互相影响。他们只能以一定的方式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才能进行生产。为了进行生产,人们相互之间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影响,才会有生产。”讲物质生产必然包含着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缺一就不能有物质生产发生。

2、“生产直接也是消费。双重的消费,主体的和客体的”。

第一,个人在生产过程中发展自己的能力,也在生产行为中支出、消耗这种能力,这同自然的生殖是生命力的一种消费完全一样。第二,生产资料的消费,生产资料被使用、被消耗、一部分重新分解为一般元素。生产行为本身就它的一切要素来说也是消费行为。

生产直接是消费表现在: (1)它为消费提供材料,对象。(2)给予消费以消费的规定性、消费的性质,使消费得以完成。不仅消费的对象,而且消费的方式,不仅在客体方面,而且在主体方面,都是生产所生产的。所以,生产创造消费者。 (3)生产不仅为需要提供材料,而且它也为材料提供需要。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

3、“这些个人的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当然是出发点。”

(1)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出发点,首先是物质生产。因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

1

础。而物质资料的生产总是在社会中进行的,任何进行生产的个人总是处在一定社会之中,同其他个人彼此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才能进行生产。个人离开了社会,离开了一定性质的生产关系,就无法生产,从而也就无法作为人而生存下去。所谓“这些个人的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也就是人们在一定社会生产关系中进行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可见,政治经济学研究物质生产,就必须研究物质资料生产的社会性质,即必须研究一定的生产关系。

(2)把生产理解为孤立的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的生产,把单个的孤立的个人当作出发点是错误的:首先,“在社会之外进行生产\"的孤立的个人是一种虚构,是资产阶级为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必须摆脱封建主义的束缚,获得独立、自由的客观要求的错误反映。其次,所谓在社会之外进行生产的孤立的个人,实际上是指摆脱了封建制度的资本家。其三,在社会之外进行生产的孤立的个人是根本不存在的。“孤立的个在社会之外进行生产”,就像许多个人不在一起生活和彼此交谈而竟有语言发展一样,是不可思议的。

4、“资产阶级经济为古代经济等等提供了钥匙。”

(1)马克思依据事物发展的典型形态对社会结构进行的分析和把握,可以将之称为对社会结构进行的“人

体解剖”。 “人体解剖”并不能完全代替“猴体解剖”。 在对社会发展上,我们还必须进行“猴体解剖”,即在唯物主义基本原则的指导下,对社会的发展进行具体的分析,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要对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殊性及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正反效应有充分的估计。“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反过来说,低等动物身上表露的高等动物的征兆,只有在高等动物本身已被认识之后才能。因此,资产阶级经济为古代经济等等提供了钥匙。”。资产阶级社会是历史上最发达的和最复杂的生产组织。因此,那些表现它的各种关系的范畴以及对于它的结构的理解,同时也能使我们透视一切已经覆灭的社会形式的结构和生产关系。但是,决不是像那些抹杀一切历史差别,把一切社会形式都看成资产阶级社会形式的经济学家所理解的那样。人们认识了地租,什一税等等。但是不应当把它们等同起来。

(2)马克思是从社会形态和社会结构的对立统一的角度来看待社会发展问题的,将社会发展看成是一个源于社会结构的变迁而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要求人们从社会结构的建构、重组和解构的冲突与融合中来推进现代化和社会发展。 二、问题:

1、马克思是怎样阐述生产对分配的决定作用的?

(1)分配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产品分配,另一种是生产资料的分配和作为这种分配表现的社会成员在生产中地位的分配.

(2)第二种分配形式构成社会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形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和形式,决定产品的分配. (3)生产资料的分配虽然也是一种分配,但严格地说,它属于生产本身的问题.它本身是生产的发展所决定的.

2

最初的生产资料是自然存在的东西,后来由于生产的发展才变成历史的东西,带有某种分配的形式.

(4)生产力是具有最终决定意义的东西.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性质,归根到底,决定社会

的分配关系和分配形式.

2、《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方针是什么?该文有何意义?

报告确定的基本方针,就是要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从具体分析社会主义的矛盾出发,通篇闪耀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光辉,科学地提出和阐明了一系列适合我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和正确方针,是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纲领性文献,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深远意义。它为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3、在列宁看来,国家资本主义有何作用?

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国家资本主义对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有重要意义。

列宁认为,这种意义主要表现为:第一,有私于减少资本家对生产的破坏,稳定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生产的正常进行,第二,有利于实行监督和管理,使苏维埃国家政权机构能够对产品的生产和分配进行统一调节,第三,有利于利用资产阶级的一切知识,管理经验,技术和本领来组织生产,尽快恢复和发展经济;第四,有利于迅速发展生产力,增加产品产量,保证国家和农民实现正常的经济结合,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状况。因此,列宁指出:“全部问题,无论是理论上的或实践上的问题,在于找出正确的方法,即应当怎样把不可避免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轨道上去,靠什么条件来做成这件事,怎样保证在不久的将来把国家资本主义变成社会主义。”

4、马克思是怎样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进行革命变革的?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

(2)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形成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也就是社会生产关系体系。

(3)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在于揭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客观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5、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是如何阐述生产与消费的同一性与对立性的?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何指导意义?

(1)生产与消费的同一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1)直接的同一性:生产是消费;消费是生产。消费的生产。生产的消费。 (2)每一方表现为对方的手段;以对方为中介;这表现为它们的相互依存;生产为消费创造作为外在对象的材料;消费为生产创造

3

作为内在对象,作为目的的需要。3)每一方都为对方提供对象,生产为消费提供外在的对象,消费为生产提供想象的对象;两者的每一方由于自己的实现才创造对方;每一方是把自己当作对方创造出来。 (2)生产与消费又是对立的.

生产与消费是两个不能完全等同的要求,其中生产起支配作用. 受其他社会关系的影响,生产与消费存在着矛盾.

马克思批判了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把生产与消费等同起来的错误观点

6、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是怎样阐述交换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的?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何指导意义?

答:马克思通过交换的四种类型的分析,说明交换在生产和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1),直接属于生产范畴的劳动的交换.它本质上组成生产. (2),包含在生产过程之中的交换.如原料或成品的交换. (3),企业家之间的交换.

(4),直接为了消费而进行的交换.这种交换看起来\"与生产莫不相干\但实际上也是由生产决定的.对此,马克思从社会分工,交换的性质以及交换的深度,广度和方式等方面作了分析.

7、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是怎样论述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一般关系的?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相互关系

物质资料生产的总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互相制约、互相依赖、构成生产总过程的矛盾运动。 (1)生产与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表现在:第一,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第二,生产决定了消费的方式。第三,生产的性质决定了消费的性质。

消费决定于生产并不完全是被动的、消极的,它会反作用于生产。首先,消费使生产得以最终实现。其次,消费为生产提供目的和动力。 (2)生产与分配

生产决定分配。首先,被分配的产品只是生产的成果,因而生产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可分配产品的数量。其次,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了分配的社会性质。

分配对生产也有反作用。与生产相适应的分配制度,会推动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3)生产与交换

生产决定交换。生产过程中,社会劳动分工的程度,决定了交换的范围和规模。分工愈细,交换范围愈广,

4

交换规模愈大。

交换对生产也有反作用,交换的发展,又会推动社会劳动分工的发展。

8、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主义是怎样论述政治经济学的方法的?

(1),马克思认为,确立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方法.只有\"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才\"显然是科学上正确的方法\".

(2),在马克思阐述中可以看到,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是唯物辨证法的具体体现.它是人的头脑从本质上系统地反映和掌握客观事物整体运动全貌,揭示其规律的科学方法.思维运行从最简单范畴开始,包含一系列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3),马克思还区别了他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方法的根本不同之处,指出科学的方法是同现实的历史进程相符合的.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