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科学 高教研究 MODERN EDUCAT10N SCIENCE 2014年第1期 成人初显期的个体 特征:对1 2名高职学生质的研究 邹凤梅 [摘要】成人初显期是美国心理学家阿奈特教授(Arnett,J.J)提出的。本文以对我国12名高职 学生质的研究,探讨高职学生成人初显期的个体特征,对该理论的适用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成人初显 期的五个特征同样适用于我国高职学生,其中自我同一性探索基于较低的水平,不稳定感较弱,过渡与夹 缝感、自我关注感较明显,充满机遇这一点在部分学生身上有表现。 [关键词]成人初显期个体特征高职学生质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4)01—0103—04 [作者简介]邹凤梅,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成人初显期(Emerging Adulthood)是美国心 国。我国学生有无成人初显期?对这个问题在国内 理学家阿奈特教授(Arnett,J.J)在权威心理杂 尚无研究结论。因此,探讨成人初显期在我国文化 志《美国心理学家》提出来的,具体是指青少年 中的适用性和独特性,弄清我国大学生尤其是高职 晚期到二十多岁这一个时期,重点是l8—25岁。 学生是否存在成人初显期这一阶段,对丰富“成 这个时期持续时间很长,是人一生中非常独特的时 人初显期”理论、指导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都 期,是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期,是自我统一性探索时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期、不稳定的时期、自我关注的时期、处于过渡与 一夹缝感的时期、充满机遇的时期④。阿奈特教授认 、研究的方法 为,成人初显期现仅存于西方工业化国建或后工业 此次研究采取质的研究。质的研究方法是以研 化国家中;也存在于一些亚洲国家,比如日本和韩 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的情景下,采用开 正如海恩法则指出的那样,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 20l3—1O—l5. 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 ②童兵.在以人为本中实施舆论引导[N].光明日 1 000起事故隐患。因此,必须做好突发事件发生 报,2012—10—30. 前的舆论监测工作,把突发事件消灭在萌芽阶段, ③赵志立.群体性事件的舆论引导策略[J].西南民 这是最大的“巧引导”。在突发事件平息后,不能 族大学学报,2010,(9):194—197. 认为万事大吉,要进一步摸清舆论动向,防止舆论 ④⑤徐强等.微博环境下高校网络突发事件的舆论引 导[N].中国教育报,2013—5—6. 反弹,防止舆论的次生灾害,真正确保本次突发事 ⑦国新办.75%网络舆论事件源于基层部门回应慢 件舆论彻底平息,确保类似相关的舆论风暴绝不会 [EB/OL].http://www.1exw. cn/news/china/yaowen/ 在学校重演。 201 10812/78702.htm1.2012一O8—12. ⑧叶皓.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M].南京:江苏人民 注释: 出版社,2009:34—35. ①⑥教育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 高等学校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EB/OL].http:// (责任编辑:向欣) gxszk.ahedu.gov.cn/include/content.php?id=1817, 一103一 放型访谈、参与型和非参与型观察、文献分析、个 案调查等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和长期的研 F女,21岁,大三,农村,父母在她小时开 始外出打工,1次恋爱,多次兼职,毕业后有具体 计划。 G女,21岁,大三,农村,父母在其高考后 外出打工,未恋爱,但对恋人有清晰的目标,多次 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 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 种活动②。 一本课题之所以使用质的研究,其主要原因在 于:以往文献资料对于大学生特点的研究大多采取 兼职经历,毕业后无具体计划。 H女,21岁,大三,农村,母高三下半年陪 伴高考,后外出打工,父一直外出打工,未恋爱, 定量研究,概括性强,基于宏观数据来规定大学生 是这样的特点、问题、现状,而对于个体学生在大 学期间的经历、这些经历对他们的意义以及他们不 同的生存状态和前景缺乏描述和分析。因此觉得面 对面的访谈方式更能够达到课题的目的。质的研究 倡导者陈向明指出: “质的研究非常适合教育研 究,因为质的研究的人文性使其非常关注社会结构 1次兼职,对未来有具体计划。 I女,22岁,大三,农村,母在家务农,父亲 高中外出打工,2次恋爱,多次兼职,对未来无具 体计划。 J男,19岁,大二,城镇,母待业,父教师, 1次恋爱,多次兼职经历,对未来有具体计划。 K男,19岁,大二,城市,父母做生意,1次 和社会制度中的人,要求对于教育活动中的人的生 存状态、情感感受、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进行探 究。”④事实也证明,在和12名学生访谈过程中, 可以看到他们在恋爱和职业探索中的挣扎、努力、 恋爱,1次兼职,对未来无具体计划。 L男,19岁,大二,诚镇,父母做生意,未 恋爱,2次兼职,对未来无具体计划。 二、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寻找和追求,尽管成长的路并非坦途,但他们依旧 相信未来一定更为美好。他们对于自己的这一经历 的描述都有非常深刻的见解,都展示出显著的自我 展现能力。 在这次研究中,本文采取了深度主题访谈方 (一)高职学生在成人初显期的个体特征 这12个高职大学生的生活,每个人都是独一 无二的,都拥有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对未来的期 盼,同时也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这些特征对于处 式,以个人访谈为主,集体访谈为辅。访谈对象是 l2名高职学生,5名男生、7名女生,大二学生7 人、大三学生5人。这里分别用A、B、c、D、E、 F、G、H、I、J、K、L来代表。他们年龄在19岁 一于这一年龄阶段的所有大学生都具有共性。 1.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时期 在访谈的l2名学生中,有2人(E、J)在读 22岁之间,符合阿奈特教授的成人初显期的年 12人的基本情况如下: 龄范围。 高中时候开始离家住校,其余1O人都是读大学后 离家住校。所有人都表示,到大学后,父母的监管 减弱,对学习的关注度大大降低,加上空间上的距 离,父母已经没法对子女进行实际控制了。因此, A女,2l岁,大三,农村,父母务农为生,1 次恋爱、多次兼职,对毕业后有计划。 B女,19岁,大二,城市,父母上班族,无 恋爱经历,1次兼职,对将来无计划。 c男,20岁,大二,农村,2次恋爱,爱情发 所有的学生都表示,他们的自由度得到大大增强, 与父母的关系显得比以前更平等一些、情感更亲密 一些。只有两人(c、L)觉得和父母的关系没什 展有具体方向,2次兼职,毕业后有明确计划,母 再婚。 么变化,这两位同学从小到大都得到家长的充分信 任。 离开父母的监管,加之无考试压力,闲暇时间 较多,同时大学阶段不存在任何婚姻的压力,因此 正是他们不断尝试不同的工作、不同的恋爱对象、 获得各种教育可能性的时候。这使得学生有机会在 各种不同的领域进行探索,尤其是在恋爱和职业这 D男,19岁,大二,无恋爱经历,1次兼职, 农村,父母有时打工有时务农,毕业后无明确计 划。 E女,20岁,大二,农村,父在一岁多去世, 母再婚一直在外打工,成长经历曲折,1次恋爱, 爱情发展有明确方向,多次兼职,毕业后有明确计 划。 --.——两大领域都有所涉猎。12人中,7人(A、C、E、 F、I、J、K)有恋爱经历,2人(c和I)有两次 恋爱经历,但也有5人(B、D、G、H、L)从来 104・・-—— 没谈过恋爱。其中2名男生(D、L)从未尝试过, 3名女生(B、G、L)是觉得对象不合适而拒绝 一个人表示毕业后立即结婚,因为看到早结婚有了 孩子,被家庭拖累,会过得很辛苦、太累,但也表 示会顺其自然,如果不结婚,也不会有很大的压 了,但对于恋爱有清楚理性的期待。 这12名同学都有过兼职经历,其中6人(A、 E、F、G、I、J)有过至少3次以上的兼职经历, 9人都尝试过各种各样、五花/Ll']的兼职,包括餐 馆服务员、迎宾员、发单员、搬运工、流水线上的 工人、超市促销员、培训老师、宿舍管理员、监考 老师、勤工助学、打扫卫生等,已有一些学生初步 力,因为他们觉得现在社会对婚姻比较宽容。 4.一段过渡与夹缝感时期 当问到他们是否觉得自己已成年时,所有人都 认为自己没有成年,都处于半成年人状态,甚至有 人(I)认为自己有时候还像个小孩子。他们清 一楚地知道自己不在青春期了,但也清楚地知道自己 不是成年人。成为一个成年人,他们认为很重要的 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经济独立;能承担责任;不 确定了自己的职业方向,但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明确 的目标,处在观望状态。12人中,有2人(A和 H)为将来职业生涯做了一些教育和培训准备,比 如参加教师资格证的考试、专升本的学习,也有人 (J和L)想自己创业。但所有的人都还在考虑: 能不能找到哪种能令人长期感到满意的职业?这可 能与我们目前的教育体制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所有 学生一进入学校就已被经划分好了专业,如果要从 事其他专业,其专业知识必将难以获得,要改专业 也只能做一些不需要专业知识的行业,比如做生 意、做销售等等。 2.不稳定的时期 依赖别人、有主见、有自己的判断力;思想成熟独 立、理智而非情绪化;多方面能力提高;工作稳 定,对自己生活有一定的规划;清楚自己心理需求 是什么,脱离家庭独立生活;等等。 5.充满机遇的时期 在与12人的访谈中,10人都对自己的将来很 有信心、很乐观,1人(D)表示有压力,1人 (E)表示完全没有信心,但说不出理由,这或许 是因为他独特的生活经历,使其对未来产生了悲观 失望的情绪。 成人初显期是存在各种可能性的时期。原来破 由于处于各种选择之中,特别是恋爱和职业方 面的选择都在不断变化,他们仍然可以有很多的机 会进行重大的修正与调整。他们对什么都不确定, 不确定恋爱关系会怎么发展,不知道将来能够干点 什么。大学生对于恋爱更具有试探性、短暂性特 碎、紊乱、不愉快的家庭环境,对于高中生来说是 很难摆脱的,因为他们没办法离开家。但上大学就 不一样了,他们离开家庭,有了改变自己生活的机 会。父母婚姻破裂的如C、E,自己生活被扭曲的 如G,都希望经历大学生活后能够回到正常生活轨 道上来。我们访谈中的c的继父完全不管她,E的 点,其中5人都表示,对于爱情的未来没有明确的 发展方向和计划,只有2人(c和E)表示希望将 来能够在一起,并且有相对明确的计划。几乎所有 继父对他很好,他们都表示对自己的婚姻很谨慎, 不会轻易离婚,离婚对孩子不好。那些家庭正常的 孩子,他们不仅仅只是按照父母的期望生活,他们 有自己的期望和梦想,并且为这些梦想在努力。 大学生的关于人生的很多梦想只决定了前进的 的学生都觉得不会为了爱情耽误自己的前途,如果 爱情影响了前途,首先牺牲的会是爱情。他们的爱 情似乎随时都准备开始,也可以随时结束,可以没 有未来地维持着。如J和女友恋爱4年,因宗教信 仰不同,双方父母反对,明知不会结婚,但一直维 持恋爱的状态。 3.自我关注的时期 方向,还没有经历显示生活的历练,生活依然存在 很多美好的情景。因为这些人还是处在大学阶段, 他们可以改变的范围虽然不是无限的,但是有改变 的可能,这个时候选择的范围是人生中最大的,因 这个时期是人生中自我关注程度最高的时期, 他们离开家庭,需要自己照顾自己。通过自我关 注,他们培养了日常生活的技能,对自我及人生中 为他们还没有结婚,还没有家庭和孩子,可以选 择,可以放弃。 三、成人初显期特征在我国文化中的适用性 其一,在对于是否成人,成年的标准如经济独 想要什么有了更好的了解,为以后的成人生活奠定 基础。 所有学生不约而同都认为,二十四五岁是差不 多结婚的年龄,如果工作稳定,对方有一定的经济 能力,双方父母同意,就可以结婚。l2人中没有 ----——立、承担责任、做独立的决定等方面,与国外的研 究是基本一致的,但“自我同一性探索”尚停留 105-・-—— 在较低的层次。这12个学生,都多多少少在恋爱 再婚,她在伯伯和姑姑家寄养,后又被送到福利 院。因没考上重点高中,不能继续读书,又找到母 亲,由母亲和其他亲戚一起抚养。这个女孩子进人 大学后便频繁兼职,企图通过经济上的独立来实现 和职业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但是第一,恋爱方面的 探索还停留在青春期的阶段,青春期恋爱隐含的问 题是:此时此地我最想和谁在一起?成人初显期恋 爱倾向的探索涉及一个更深层次的私密问题,更关 注于自我确认:在恋人眼里让我知道自己是怎样的 人?哪一类人是我真正渴望拥有并愿与之共度一生 的人?这12个学生一是恋爱经历有限,二是只在 乎曾经拥有,不在于天长地久。第二,职业方面的 探索还停留在初步探索的阶段,高职学生的兼职最 成人,摆脱依赖他人、无安全感、无稳定感的命 运。又如J,因和哥哥相比较他太差了,在高中时 候就被父亲逼着到工地上做建筑小工,也不支持他 购买电脑、手机等。进入大学后他也是频繁兼职, 尝试各种工作,完全依靠自己的努力支撑大学学 业。大学,对于他们而言就是有了一次机会,有可 能离开非常态的家庭,有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由 自己来主宰,并变得更好。 其五,社会经济地位和生活环境的多样性决定 长持续两个月,短的几天,甚至几个小时,也是可 有可无,打发闲暇时光。这些工作与他们成年后打 算长期从事的工作没有必然联系,也并不倾向于将 打工兼职生涯作为职业生涯的准备。他们做兼职有 以下目的:闲着没事,打发无聊时光;赚点钱,作 为父母生活费的补充;锻炼一下能力,可能用得 个体能经历成人初显期的长短。生活在城市、城镇 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如B、K、L,与生活在农村 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相比较,他们会有更多的机会 去探索人生的种种可能性,因此更有可能经历成人 初显期。因为他们比起农村的人结婚晚、生育迟, 获得的教育机会更多,并拥有更多的就业选择和深 上。这些兼职大都待遇低,与专业无关,与能力无 关,找兼职时候也没有明确的方向。有一些探索的 较多,有一些探索的较少,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可能需要一段时间的经济发展,也可能需要教育体 制的改革。 其二,不稳定性这一特征表现得很弱。我国高 校学生都统一住在高校的学生公寓,不存在经常变 换住所这一特征。我国文化中不喜欢不稳定的恋爱 造的机会,不会有太大的经济压力。城市的学生在 结婚的年龄上似乎也更宽容,而农村一般结婚稍 早。来自农村的孩子比同龄的大学生成熟要更早一 些,他们在小的时候就要为自己承担责任,成人初 显期要短一些。 关系,对谈过多次恋爱的男性或女性会有一些诸如 花心等负面评价,因此不停地更换恋人的现象在我 国的文化中并不普遍。我国的文化中,也不鼓励随 阿奈特教授认为,成人初显期只存在某些文化 中,它并不是个体发展的一个必经时期,而是存在 于特定条件下的时期。与12名高职学生的访谈, 意更换工作,会给人留下频繁跳槽、对老板不忠诚 的负面印象。因此,成人初显期在我国文化中不稳 定这一特征表现很弱。学生谈恋爱的次数并不多。 做兼职的次数多不是由于学生自我的不稳定造成, 而是由于兼职工作性质的短期性造成的。 其三,过渡与夹缝感、自我关注性这一特征明 显。所有的学生都认为自己不处于青春期,也不是 让我们看到尽管成人初显期在我国并不普及,但成 人初显期的5个特征同样适用于我国高职学生,其 中自我同一性探索基于较低的水平,不稳定感较 弱,过渡与夹缝感、自我关注感较明显,充满机遇 感这一点在部分学生身上有表现。当然这并不能概 括所有的高职学生、大学生的特点,但是也为我们 认识、了解学生提供了新的视角,为实行教育管理 提供了一点理论依据。 注释: 成年人。所有人对将来都有信心,这是不容置疑 的。所有的人都明确表示没有一个人会为了爱情一 定要呆在某个城市或做某份工作,觉得没有必要为 了爱情牺牲自己的前途。相比较爱情,他们更关注 自我的发展,自我的前途,不会为了父母或为了传 宗接代而早早结婚,也不会为了爱情而牺牲自我的 发展。这一代大学生清楚意识到自己处在过渡阶 ①[美]Jeffrey Jensen Arnett著,段鑫星等译.长大 成人——你所要经历的成人初显期[M].中国轻工业出版 社,007. ②③陈向明.教师如何做质的研究[M].北京:教育 科学出版社,2001. 段,也是一个高度自我关注的阶段。 其四,充满机遇感这一特征在少部分人身上表 现得很明显。如E,父亲在他一岁多时去世,母亲 ..———(责任编辑:袁海军)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