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训练策略
◇ 蹇洪梅
摘 要 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感知、领悟和把握的能力。学生语感如何,直接影响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和运用,影响其语言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语文教学的归宿。
关键词 语感 培养
一年级是孩子们一生的起点,是开始各种技能培养的时候,就拿简单的读书来说吧!有的人认为:只要认识足够的字,就能流利的阅读一篇文章。可事实是这样吗?我认为不是这样的。读书不是挨个字念出来就行了,还得讲究语感。李伯棠教授在《语感的培养》一文指出:“语感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因为语文知识、生活经验、思维成果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我们必须从入学的那天起就要有意识地耐心培养,并逐步提高要求,以达到我们的目的。”那么,语感是什么呢?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感知、领悟和把握的能力。学生语感如何,直接影响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和运用,影响其语言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语文教学的归宿。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语感训练的要求和提示了训练的方法。一年级是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开始,是语感训练的启蒙阶段,应依据大纲、凭借教材严格训练,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感呢?
一、多读多悟 诱发语感
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实践证明,要有较强的语感,必须经过严格的语言分析训练。这语言分析,就是咬文嚼字。而语言分析训练的过程要靠读来完成,因为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储备,是写的基础。学生阅读量多,自然就会增加对语言材料理解和领悟的机会,这样的理解和领悟仅靠课本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我们指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选取各种体裁、各种内容以及饱含着喜怒哀乐各种情感和文章,使学生努力从作品中揣摩、品味各种词汇、句子特点,去感悟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在自觉或不自觉中训练语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是迅速提高学生语言感受能力的一种方法。朗读,可以让学生与语言面对面地接触,品尝语言的“原汁原味”,使文中蕴含的人文境界、人格魅力、人间真情等感染学生。让学生在受到熏陶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语感。作为老师就要引导学生有目标、有表情、有语调、有节奏地全身心投入地读,学生长期在抑扬顿挫的全身心投入吟诵中,不怕得不到感悟。例如,在教学如《黄果树瀑布》一课,我是这样让学生感悟作者听到瀑布声的感受的: 师:作者为了逼真地表现出自己听到瀑布声响的感觉,运用了四个准确传神的动词。请从课文中将它们依次找出来,并在下面画上横线。 生:读、找,画出“飘”“涌”“盖”等动词。 师: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心体会这四个动词所表示的含义。 生:声音这种东西本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作者用了这个“飘”字后,让人觉得声音能看得见,也摸得到了。 生:“飘”字让我想到了声音好像彩带一般从远处飘来,又从我的眼前轻轻地飘过,很轻,很柔.很软。 师:进行小结,是的,一个“飘”让我们感觉瀑布的声音不仅有形而且还2018.NO09
有情呢。“涌”字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涌”字写出了“我们”与瀑布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了,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响了。 生:由“涌”字可见,瀑布之水滔滔不绝,源源不断。 师:总之,这个“涌”字,写出了我们靠近瀑布了,写出了瀑布水的—— 生:流量大!水流速度快!水势凶猛! 师:也写出了瀑布落下来时声音——生:特别大声,非常响亮。 生:声音特别厚重,给人一种雄浑磅礴的感觉。 师:如果将这个“涌”换成“流”字,感觉怎样? 生:不行,那就不是瀑布了,而是河流了,或者是小溪。 师:为什么? 生:因为“流”字显得水量小,速度太慢了, 从以上教学片断可以看出,让学生通过读、找动词自主感悟语言文字的神奇,学生对文中所用的动词的解读是多元的,是鲜活、深刻的。学生在品味中体会到作者将瀑布的声响通过文字逼真地再现于读者的眼前,让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一切都源于作者用词的准确、传神、精妙。学生的语感在探究过程中悄然形成。
二、多写多练 培养语感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作文直接展现出来,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与学生的语感水平有密切的联系,语感强的学生表达能力强,语感弱的学生表达能力弱。因此,要让学生充分进行语言实践。
(一)重视朗读课文和熟练成诵
没有足够的语言积累是不可能形成语感的。因此,要强调在朗读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积累语言。其一,不读破词是初步理解句子的标志之一,因此,在指导朗读时,除了要求读准字音外,应按词连读,不读破词作为基本要求。其二,要引导学生掌握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的语气。其三,要发挥老师范读作用,让学生听读、跟读、仿读。其四,要熟读成诵,把课文的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
(二)重视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是理解能力的训练,也是写作训练,是读写结合的一种较好的形式。在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一篇课文前,应就复述一句话的意思进行训练,使学生认识到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打好了复述句子的基础,可就复述一段话训练,然后才进入复述篇的训练。(三)重视作文训练
作文过程也是学生把话说充实、说准确、说精妙的过程。不断的作文练习,使学生不断纠正在语言运用中的毛病,不断培养良好的语感。所以,我们必须重视作文教学,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多写多练。如在教学有关写人作文时,为了避免学生写出来的人物千篇一律,没有个性,语言干瘪、形象模糊,我就通过一些成功的人物描写去启发孩子们。如在指导描写人物外貌时,为了避免总是“大大的眼睛”、“圆圆的脸蛋”之类的,我要求孩子们抓住人物年龄、兴趣爱好的不同,写出不同点。像《少年闰土》一课中对少年闰土的外貌描写: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样,一个聪明活泼的农村少年形象跃然纸上。
(作者单位:重庆市彭水县火石小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