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Anhui A .Sci.2OO6,34(17):4364—4366,4394 责任编辑孙红忠责任校对孙红忠 微孔渗灌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值模拟及其应用 高西宁,周云成,张玉龙 (沈阳农业大学,辽宁沈阳110161) 摘要建立了含有第3类动边界条件的二维渗灌土壤水分运动数学模型,模型得到了试验的验证,具有较高的精度。模型计算结果表 明:供水压力、管壁透水系数和初始土壤水势对土壤水分运动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随着供水压力和管壁导水系数的增大,湿润区范 围、湿润区内土壤平均含水率和累积渗水量均相应增加。初始土壤水势越高,湿润区范围、湿润区内土壤平均含水率越大,但累积渗水 量却越小。最后结合保护地试验,确定了保护地番茄渗灌栽培的最佳渗灌管设计埋深。 关键词微孔渗灌;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拟 中图分类号Sll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OO6)17—4364—03 Nmmrieal Sinml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oft Water Movement tinder Subsurface Irrigation with Porous Pipe GAO)(i-niIlg et al(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henyang,U舯ning 110161) Ahslma Intl1is paper.two Il】ensi∞soil watermovement n ̄athematicalmodelwitl1 boundary ofthetl1irdtypewas builtto simulateinfiltration of sub— surface irrigation wi山porous pipe.The model was veriifed and had higher precision. e calculating msuh of model indicated that soil water movement depended on water supplied pressure.initial soilwater potentila and pemeability coetifcient striefly.Wi山theincrease ofwater suppliedpressureandper. n ̄bilitytoemcient,thewetting rangewas enlarged,andthe averagewater contentwi山inthe Vdllgeand accumulated amount ofinfiltration became higher. hTe higher the initila soil water potentila was,the larger the wetting vdnge and the more water content were,but the less山e accumulated arr ̄unt ofinfil. tmfion was.The optimal depth of ̄Ol'OllS piep in tomato cultivation Was gotten through tl1e integrated experiment in tl1e protected field. Key words Subsurface irrigationwi山porous piep;Soil water movement;Numerical simulation 微孔渗灌是一种地下节水灌溉技术,通过埋于作物根系 ’,,,,,j-, I/ 活动层的渗灌管,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水量定时定量地向土壤 l l I l 渗水,满足作物对水分需要。渗灌的优点:降低保护地内空 ● l E 气湿度,减轻蔬菜的病虫害,减少农药用量,提高蔬菜的质 ^ 渗灌 l , l 量,节约开支;灌水质量好,节约灌溉用水;减少灌水次数,简 : l 化田间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土壤环境,加速蔬菜生长, I l J l增产增收;设备价格适中,相对投资较少 I3 J。但是在实际 l● : 应用中,许多重要的设计参数,例如供水压力、渗灌管埋深、 ● :灌水定额等都具有很大经验性,成为合理使用渗灌的制约因 口 C : 、 , 素 J。李恩羊 J、张思聪等E61使用含水率方程对渗灌土壤水 分运动进行了数值模拟,谢森传等 7J将渗灌管边界作为定水 图1微孔渗濯管的水流区域示薏 头建立了以负压水头为因变量的二维土壤水分运动数学模 c( ) = [K( ) ]+ [K( ) ]一 (1) 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在渗灌管 式中,h为用负压水头表示的土壤水基质势cm);C(h)为土 边界采用第3类动边界条件建立了渗灌土壤水分运动的二 壤比水容量(1/cm);K(h)为土壤非饱和导水率(cm/min);t 维数值模型,研究了微孔渗灌土壤水分运动规律,可为渗灌 为时间(n1in); 、z分别为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距离,其中z 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 坐标向下为正。 1微孔渗灌土壤水分运动数学模型建立 1.2模型定解条件 1.1基本方程在垂直于微孔渗灌管的平面内,在垂直方 (1)初始条件。 向上选取渗灌管周围上至地面、下至灌水不影响的深度,在 h( ,z,t)=h0( ,z,0),0≤ ≤XBC, 两侧选取渗灌管中心到两渗灌管中间的垂直分界线处为计 ZCD≤z≤Z,AB,t=0 (2) 算区域,但考虑到对称性,只要研究如图1所示的ABCDEF (2)左、右边界(BC,AF,ED)条件。看作不透水边界,水 。 阴影区域即可。 通量为零,即: 假定渗灌管的渗水速率沿渗灌管方向分布均匀,同时忽 略沿渗灌管方向的水分运动,则微孔渗灌的土壤水分运动可 筹=0, =0或 = 船,zcD≤z≤ (左边界不包括EF 。近似看作在渗灌管垂直面上的二维运动。根据达西定律,结 弧段),t≥0 (3) 合土壤水分流动的连续方程,假定土壤均质、各项同性,可推 (3)上边界(仙)条件。看作已知通量边界处理,即: 导出微孔渗灌条件下以负压水头h为因变量的土壤水分运 一K( ) +K( )=£,0≤ ≤XBC,z=ZAB, >10 (4) 动的基本方程为: 式中,e为上边界水分通量,在没有降水时主要为土壤蒸发; 在有降水时为蒸发与降水通量之和;不考虑时,£=0。 基金项目 沈阳农业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2O04O28)。 作者简介 高西宁(1973一),男,陕西富平人,在读博士,副教授,从事应 (4)下边界(cD)条件。考虑地下水埋深较大的情况,可 用气象与农业节水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通讯作者,博 看作不透水边界,即: 士,教授。 收稿日期 2006-05—25 Oh=1,O≤ ≤ ,z: cD, >10 (5) ‘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4卷17期 高西宁等微孔渗灌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值模拟及其应用 4365 (5)渗灌管边界(肼弧段)条件。随着灌水的进行,渗灌 管外壁周围土壤水势逐渐升高,渗水速率逐渐减小,因此渗 灌管的边界被看作第3类动边界条件来处理。渗灌管渗水 速率的计算方法为: : 式中,0(h)、 和Or分别为含水率(cm3/cm3)、饱和含水率 (cm3/cm3)和残余含水率(cm3/cm3);h为土壤基质势(em);o、 n和m为常数,m=1—1/n,由土壤的性质决定。K为土壤 饱和导水率(cm/min)。 0 (6) 对Van Genuchten模型中水分特征曲线微分得到以基质 势为变量的比水容量: )= (9) 式中,q为渗灌管渗水速率(cm/min); 为管壁透水系数 ● (cm/min);H为供水压力(em),灌水过程中为一定值;d为渗 灌管的管壁厚度(mm);hc为渗灌管一土壤界面的土壤水势 (cm)。 c供试土壤的水动力学参数的测定结果为:Os=0.470 1 m3/cm3。0r=0.0706 cm3/cm3,口=0.0797 cm,n=1.2203,m= ● 1.3模型的求解方程(1)为非线性二次偏微分方程,采用 0.1806,|i} =0.021 cm/min。 数值解法中常用的交替隐式差分方法(ADI)求解,线性化的 2.3模拟结果验证 方法采用迭代法。 2模型的验证 2.3.1灌水湿润锋动态。以湿润锋与渗灌管中心之间的距 离表示湿润锋的位置。将验证过程利用手工描绘的湿润锋 为了验证数值模型的准确性,用土槽进行 运动情况与模型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图2),可以看到在灌水 2.1验证系统了物理模型试验。制成土槽的规格是80 em×40em×100 em, 初期实汉0值与模拟值之间的差异较大,随着灌水时间加长, 两者趋于一致,整个过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5.1%。 土槽采用有机玻璃制成。在前后两个面的中心位置上方10 cm处打孔,安装微孔渗灌管。并且在进水端的一面,以渗灌 管孔为中心,于水平、垂直和45o角8个方向6、11、16、26、36 em 处打直径1.5 em的孔,以便在试验结束时测定含水率,在灌 水过程中用胶塞塞住;在渗灌管末端的一面,不安装任何东 西,用于观察湿润锋的运动情况,并手绘湿润锋位置。试验 用水经过滤后,由水头可调节的马氏瓶恒压供水装置供水, 试验时供水压力为2 m。微孔渗灌管为河南济源华源渗灌有 限公司生产的微孔渗灌管,验证试验前,1 m供水压力时,在 空气中测得平均渗水速率为12.45 II(m・h)。 2.2土壤参数土壤采自沈阳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基地,取 图2湿润锋买测值与模拟值比较 土深度0~40 em,土壤类型为草甸土,质地为砂质粘壤土,晾 晒后,过2 IIllYl孔径的铜筛,试验时按照含水率0.153 cm3/cm3 拌匀,以原容重1.37 cm3分层(每层5 em)装入土槽中。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和非饱和土壤导水率采用Van Genuchten模型L8J: ( )= (7) 2.3.2灌水结束后土壤含水率的比较。试验结束后,从预 留的取土孔迅速取土,并且用烘干法测量土壤含水率,与模 型输出的结果进行比较。从表1(坐标原点选在微孔管中心) 可以看出,土壤含水率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基本相符,平均相 对误差为3.79%。 通过湿润锋的变化与剖面含水率的比较可以看出,模拟 砌)=Ks 表1 磐 (8) 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程度较好,这表明模型的计算精度比较 准确,可以很好地反映微孔渗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情况。 灌水结束后实测值与模拟值比较 坐标 (6,0)(11,0)(16,0)(26,0)(4,4)(8,8)(11,11)(0,6)(0,11)模拟值//c /c 0.4343 0.4155 0.3956 0.316 2 0.4281 0.398 1 0.3754 0.4146 0.3870 实测值//c /em3 相对误差∥% 坐标 0.4632 0.4262 0、39l6 0.291 1 0.4392 0.38o9 0.3700 0.421 1 0.3704 6.65 2.58 l、01 7.94 2.59 4.32 1.44 1.57 4.29 (0,一6)(0,一l1)(0,一16)(0,一26)(0,一36)(一4,一4)(一8,一8)(一l1,一11)(一18.一18)模拟值∥c /c 0.4442 0.435 8 0、4282 0.4041 0.2494 0.443 8 0.4297 0.4199 0.3850 实测值∥cm3/c 0.4554 0.4509 0.4142 0.395 7 0.2323 0.4676 0.439 2 0.4076 0.3684 相对误差///% 2.52 3.46 3.27 2.08 6.86 5.36 2.21 ~ 2.93 4.31 (0,16)0.355 1 0.331 5 6.65 平均 一 一 3..79 3模拟结果分析 渗灌管管壁透水系数为1.142×10~cm/min,土壤初始水势 利用上述模型分别设置供水压 值为一400 em,对试验土壤进行了模拟灌水。表2列出了模 拟240 vain的结果:随着供水压力的增加,湿润锋在各个方向 3.1不同供水压力的模拟力为1、2和3m,微孔渗灌管半径为1 em,管壁厚0.1 em,微孔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366 安徽农业科学 2006生 的移动速度明显加快;湿润区内的土壤平均含水率也相对较 cm,垄距为50 cm,灌水湿润比为60%,根据灌水量的计算方 高;单位长度微孔管的累积渗水量随供水压力的增加而增 大。形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供水压力较大时,微孔管内外 法,1 m长渗灌管一次灌水定额是10.81 L。采用2m供水压 力灌水,渗灌管埋深30 cm,模拟灌水结束时,土壤湿润区大 的压力差较大,因此微孔管的渗水速率增加,相应各项均会 增加。模拟过程中,在渗灌管周围存在饱和一近饱和区,且2 和3m供水压力下饱和区内则出现了正压力。同时3种压力 小和剖面土壤含水率模拟结果见图3。 表4 不同初始土壤水势的模拟结果 下的湿润区内平均含水率都达到了供试土壤的田间持水量, 可以满足灌溉的需要。 表2 不同供水压力的模拟结果 3.2不同微孔管管壁透水系数的模拟分别采用了美国、 莱芜和北航3种比较常用的微孔渗灌管进行数值模拟,对应 的管壁透水系数分别是1.328×10~、1.142×l0 和0.194× 10 cm/min_9J,模拟时采用2 m供水压力。由于微孔管管壁 透水系数影响渗灌时的供水速率,因此从模拟180 min的结 果(表3)可以看出,随着管壁透水系数的增大,渗水速率、累 加 加 积渗水量和湿润区内土壤平均含水率相应增加;管壁透水系 数增大时,湿润锋移动距离以及湿润区的扩展速率也显著加 快。当使用管壁透水系数为0.194×10I4 cm/min的渗灌管 时,在模拟时间内,其湿润区内土壤平均含水率没有达到供 试土壤的田间持水量,因此使用这种类型的渗灌管时,应该 增加供水压力。 表3 不同管壁透水系数的模拟结果 3.3不同初始土壤水势的模拟初始土壤水势在实际生产 一般称为灌水下限,结合保护地生产中取得的研究结果【10J, 分别设置土壤初始水势一200、一400和一600 cm 3个处理进 行模拟,供水压力采用2m。表4给出了模拟150min的结果: 在相同的模拟时间,湿润锋移动距离和移动速率随初始土壤 水势的升高而加快;灌水初期,初始土壤水势越高,其湿润区 内的平均含水率越高,但随着模拟灌水的进行,不同初始土 壤水势处理间的差值逐渐缩小;整个模拟过程中,随着土壤 初始水势的升高,其累积渗水量呈减小的趋势,但减小的数 值不大。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初始值越大湿润锋处的土 壤导水率越大,因此湿润锋的运移速度较快;而土壤初始水 势值的升高,会减小微孔管内外的水势梯度,使微孔管的渗 水速率和累积渗水量减小。 4模拟结果的初步应用 在数学模拟的基础上,沈阳农业大学水资源与节水灌溉 课题组使用河南济源生产的微孔渗灌管进行了多年保护地 番茄栽培的渗灌试验,把土壤水势一6、一40 kPa分别作为灌 水控制上、下限。试验中计划湿润土层为渗灌管上下各20 童 憾 ∞ 如 ∞ 水平距离l/cm 图3模拟灌水结束时湿润区范围和剖面含水率分布 从图3可以看出,在渗灌管下方的垂直方向上,湿润锋 的位置已经接近了计划湿润土层的最下端,而在渗灌管上方 的湿润范围则离计划湿润土层最上端的位置较远。要解决 这一问题,首先应考虑的是减小渗灌管埋深,使灌水后湿润 锋能够达到作物根系层。但是这样做在灌水结束后继续进 如 行的土壤水分再分布的过程中,有可能使地表土壤含水量较 高,增加了土壤的蒸发。这不仅不利于节水,也会增加保护 地室内空气湿度,诱发病虫害发生;同时渗灌管埋深较浅时, 不利于田间耕作。另外,随着土壤水分再分布,会使湿润区 范围扩大,当埋深较大时,向下的水分运动,可能造成灌水的 深层渗漏 因此,可以考虑在渗灌管下面设置防渗层,并合 理地选择灌水技术参数,达到提高灌水利用率,节约用水和 防止土壤盐分积累退化,控制作物发生病虫害的目的。 结合数值模拟的结果,在保护地进行了渗灌管埋深及灌 水指标的研究。试验中设4个不同渗灌管埋深处理,其中A、 B、C处理埋深分别为20、30、40 cm,管下铺防渗槽;D处理埋 。 深30 cm,管下无防渗槽。2O03—2005年3年的保护地试验资 料显示:B处理比A、C、D处理分别平均节水14.98%、 8.47%、13.9%;番茄产量比其他3个处理分别增产4.27%、 3.02%、3.77%;从水分生产效率来看比其他处理分别高出 17.13%、9.74%、15.12%。说明渗灌管埋深30 cm并下设防 渗槽可作为番茄渗灌栽培的最佳设计方案。 5结论 建立了微孔渗灌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在渗灌管的 (下转第4394页) ● . 如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394 安徽农业科学 2006盎 及保质期。 表2 糖醋汁感官评定标准 准:无腐烂无变质。通过对产品质量的理化指标、微生物指 标进行检验,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该产品合格,属绿色安全 产品。 3结论 (1)软包装糖醋莲藕的适宜杀菌温度为100℃,杀菌时间 10min ^r 士J.L J- J.扯 :厶 4396 安徽农业科学 2006盔 光光度计测定496 nln的吸光值A,计算样品中总黄酮含量。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品种和不同产地蝗虫的黄酮含量测定 分别对不 同品种蝗虫的黄酮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 蝗虫含有丰富的黄酮,不同品种间的差异较大,稻蝗的含量 最高,为2 014.9 n'e,/lOO g,内蒙黄胫小车蝗的含量最低,为 293.2 me,/lOO g。 表1 不同品种蝗虫的黄酮含量 mg/lO0 g 品种 产地 含量 品种 产地 含量 黄胫小车蝗 内蒙萨拉旗293.2 东亚飞蝗 周至 1 274.8 黄胫小车蝗 周至 600.2 短星翅蝗 东营 378.5 稻蝗 东营 2014.9 花胫绿纹蝗 周至 l 421.0 长翅素木蝗 周至 1 227.3 疣蝗 东营 1 057.4 负蝗 东营 785.5 2.2蝗虫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以内蒙黄胫小车蝗为原 料,对蝗虫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 2.2.1溶剂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精称1 g内蒙黄胫小车蝗, 分别用100%甲醇、100%乙醇、100%丙酮、1oq%乙酸乙酯、 100%三氯甲烷溶剂各30 ml溶解提取,提取时间为24 h。提 取结束后,精确移取提取液1.5 ml置于10 ml容量瓶中用提 取液定容至刻度,测定结果见图1。结果表明,甲醇对蝗虫黄 酮的提取效果最好,三氯甲烷的效果最差。溶剂的极性对蝗 虫黄酮的提取效果影响较大,溶剂的极性越大,提取效果越 好。因而以下实验均以甲醇为提取溶剂。 甲醇 乙醇 丙酮 乙酸乙酯三氯甲烷 溶剂 图1溶剂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2.2.2提取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精称1殳内蒙黄胫小 车蝗,溶于20ml 50%甲醇提取剂溶液中,分别采用不同的时 间进行提取。提取结束后取提取液l mI置于10 mI容量瓶中 用提取液定容至刻度,测定结果见图2。由图2可知,42 h的 提取效果最好。提取时间在24 h以下时,黄酮的提取量随着 提取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P<0.O1);提取时间超过24 h 后.蕾酮的提取茸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虽有所增加.但增加 虑成本因素,以料液比1:30为宜。 毛 时间Ⅳh 图2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图3料液比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3结论 (1)蝗虫含有丰富的黄酮,且品种间的差异较大。稻蝗 的含量最高,为2 014.9 n'e,/lOO g;内蒙黄胫小车蝗的含量最 低,为293.2 me,/lOO g。 (2)甲醇对蝗虫黄酮具有很好的提取效果,其最佳提取 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24 h,料液比1:30。黄酮的提取量为 293.2 ne,/loog。 该研究为蝗虫资源的开发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为蝗虫 作为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应用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有关蝗 虫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种类及其构效关系还有待于进一 步研究,以便为蝗虫的深度开发提供更为详尽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李长看.蝗灾的综合治理及资源开发[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 学版,2001,10(2):40—42. 『2]孟涛,任炳忠.蝗虫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进展[J].北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1302,3(6):485—490. [3]葛春华.实用商品资源昆虫[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l75— 188. [4]林育真,战新梅.东亚飞蝗和中华蚱蜢的蛋白质与脂肪酸分析[Jj.资 源开发与市场,2000,16(3):145—146. [5]林育真,许士国,战新梅.四种直翅目昆虫矿物质营养成分分析[J].营 养学报,20(10,22(3):276—27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