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

来源:东饰资讯网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

http://news.dichan.sina.com.cn 2009-10-9 22:34:52 中国地产网

60年甲子风云,岁月变幻。重庆历史上大致经历过5次城市总体规划。透过几经扩容的规划蓝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一座城市的成长轨迹。

1980年开始编制、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的《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是重庆市首个法定规划。此次规划的重点仍然放在渝中等主城区范围,核心面积102平方公里,范围为9区12县城镇区。这一规划体制,一直持续至重庆直辖。

“1983版总规主要解决了以下问题:明确城市的性质是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这体现了当时专家的远见;确立了‘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空间布局,将城市分为14个组团,一个中心,四个副中心。”张远介绍。

不过,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城市发展的指导思想为“严格控制城市规模”。1983版总规因此仅仅局限于南山和歌乐山之间的300平方公里。

“直辖新总规”的硬伤

1998年版总规是重庆直辖后的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

但1998年版总规编制其实始于1993年,其在城市空间布局上首次引入“都市圈”概念。“都市圈”范围东起迎龙、南彭,西至缙云山、白市驿,北起北碚、两路、鱼嘴,南至西彭、一品,面积约为2500平方公里,突破了铜锣山、中梁山两山屏障,扩城速度

1

明显加快。

但由于对城市空间发展时序和速度缺乏引导,1998版总规对城市发展造成的变化准备不足,在城市生态环境、人居环境质量等方面改善力度不够,导致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一个可以佐证的数据是:2003年重庆准备再次修编城市总规时,主城人口规模已超过500万,集中居于中梁山和铜锣山之间的旧城区,城镇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14000人。由于城市人口过度集中,加剧了城市环境压力,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

一座城市的成功往往来自规划的成功。

60年甲子风云,岁月变幻。重庆历史上大致经历过5次城市总体规划。从“以半岛为中心、沿江两岸60平方公里”,到现在主城区的5473平方公里;从局限于南山和歌乐山之间,到突破两山阻隔的蔓延……透过几经扩容的规划蓝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一座城市的成长轨迹。

陪都时代的城市规划

重庆市历史上的第一个城市规划,诞生于解放前夕。

“重庆是一座因水而兴的城市。然山隔水阻,建设不易。”国庆前夕,重庆市规划局总规划师张远在一次专题会议上介绍了重庆市5次总规的历史。

1945年12月,蒋介石还都南京前夕,命令重庆市政府研究一个十年为期的城市建设计划,并指出“以交通卫生及平民福利为目标,务使国计民生同时兼顾”。

2

延揽国内外专家,重庆市用3个多月的时间调查研究,草拟完成了《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

“这是重庆历史上第一次对未来城市建设所作的全面规划。”张远说,由于抗日战争和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这一特殊的历史,重庆在短时间内急剧发展,而其所带来的城市建设方面一系列严重问题,也亟待通过科学规划来解决。

根据重庆特点,《草案》提出了疏散市区人口、降低人口密度,以及发展卫星镇的设想———这一星座式组团发展的思路,一直贯穿于新中国成立后重庆的几次总规中。

张远表示,当时的规划理念非常先进,充分考虑了交通、宜居、生态等因素,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个规划的内容,最后大多止于纸上,但依然给重庆后来的城市规划和建设,留下了可供借鉴和参考的宝贵经验。

300平方公里的“重庆城”

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发展的步伐加快,城市规划的重要性也更加凸显。1960年,重庆市城市建设委员会组织编制了《重庆城市初步规划》。

《初规》延续了“大分散、小集中、梅花点状”的布局原则,但强调将工业在更大范围内分散,因而矛盾愈加突出。

“此外由于1998版总规在直辖前编制,未能站在全市一盘棋的高度,以科学发展观来统筹全局发展,有一定缺陷。”张远说。

2000后:城市大扩张

3

2003年12月12日,在重庆市第二届规委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修编新版《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构想第一次被提了出来。

历时4年,在广泛调研,征求专家、市民意见的基础上,包含8个专题研究的《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于2007年提交国务院。

2007年9月2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重庆《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

这中间有一个插曲。

6月27日,国务院第182次常务会会议,国务院在审议《总规》时,对重庆市总规的名称提出了将“城市总规”改为“城乡总规”的建议。

一字之差,实现了重庆历史性的跨越。乡村首次被纳入了城市总体规划,这对全国城乡统筹规划,改变二元结构都具有“标本”意义。

翻开2007年版《总规》,南下、北上、西进、东扩,新规划覆盖了重庆市所有的区域,重庆的城镇规模面临着大幅扩张———至2020年,规划的新重庆,总人口为3100万人,城镇人口216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0%左右,将形成如下城镇体系:都市区1个特大城市,万州、涪陵、江津、合川、永川、长寿6个大城市,黔江等25个中等城市和小城市,495个左右小城镇。

而依照重庆特殊地形,未来城市空间结构依然为“一城五片、多中心组团式”,即五大片区,16个组团,8个分功能区,6个城市副中心齐头并进的格局。

到2020年,主城区范围将为2737平方公里。

4

“这比上一轮总规规划的1600多平方公里,扩城1100平方公里。城市拓展的主要方向为内环线以北,中梁山以西,铜锣山以东。”市规划局副局长邱建林分析认为,如果说1983年的远期规划还局限于南山和歌乐山之间,1998年修编时则将两山包括在内,如今,规划中的城市已跨过两座大山阻隔,迅速蔓延。

在几次城市规划大调整的引导下,重庆市城市空间也得到空前拓展———重庆全市规划管理范围已由改革开放之初的9区12县,扩大至全市域40个区县(自治县),集中统一管理的主城范围也由102平方公里扩大到5473平方公里。现在繁华的北城天街在上世纪80年代还是城乡结合部,如今被称为富人区的新牌坊曾是荒郊僻野……

城市发展规划新思维

“当然,大城市要限定边界,不可能无限制地扩大下去。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是作为确定城市规模的重要依据,将是衡量城市规模是否合理、是否科学的分水岭。”张远同时表示:2007年版的城乡总规制定时,对资源环境容量、人口和用地开展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并应用了最新的生态学理论,确定了主城区适宜城市发展的空间。

“应该说,2007年版本的总体规划,最好地体现了最初陪都十年计划最佳宜居状态的很多设想。”张远说。

除此以外,如今重庆还承担着新的历史使命———构建成渝经济区,强化与汉中经济区、武汉城镇群等的区域合作,推动西部地区的整体发展。“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国务院赋予了重庆一个个响当当的定位。

5

夜幕降临,重庆两江灯火璀璨,旖旎迷人。一甲子的轮回,历史与现实如此相似。直辖后的十年,重庆正以日益丰翼、饱满的姿态,崛起于长江上游。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