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官职一览表,看过之后你就明白了,就是这么简单
在三国之中,有各种各样数不胜数的军职名称,这些名称复杂奇特,也难以地位明白到底谁高谁低,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我们先看魏国的军职。魏国官职主要是沿用了东汉的官职,进行了一些小小的改变。曹魏的军队最高军职是大将军,后又添加了一个大司马。二者权力地位相差不多,是除了皇帝以外,军权最高的两个人了,可以总督全国兵马。名将夏侯惇,以及曹仁就曾担任过这种官职。由于沿用东汉的官职,曹魏还设有总管军队的太尉一职,然而太尉却只是个虚职,并没有实权。
在大将军以下,就是骠骑将军以及车骑将军。曹洪曾经担任骠骑将军,郭淮曾经担任车骑将军。再往下是卫将军,最早由汉武帝设立,能设立将军府,且有军权。曹洪就是从卫将军升迁到骠骑将军的。
以上五个官职,是在中央的军队官职,而在各个军区,也有单独的最高长官,类似于现在的各军区司令员。曹魏在地方,有四方将军。曹魏著名的五子良将,就分别担任四方将军:前将军张辽、后将军文聘、左将军于禁张郃、右将军徐晃乐进。在理论上四方将军完全平级,不分高下。但实际上地位排名依次为:左将军、右将军、前将军、后将军。
四方将军以下,是四征将军,分为征东将军、征西将军、征南将军和征北将军。一般是远征部队统帅,只有在战时才会设立。四征将军以下,是四镇将军、四安将军、四平将军。
这些是曹魏高级军职,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复杂的军职,类似虎威将军、抚军将军等等。这些军职高低各有不同,职位高的能仅次于三公,职位低的可能是最下级军职。这些杂号将军一般是执行特殊任务,以响亮的名号命名。
杂号将军以下,设有两个将军,分别是偏将军和裨将军。他们是辅佐军职,权力很小。再往下,就是校尉了。除此之外,曹魏还设有大都督一职,不过只有战时才会设立。大都督是战时军队的最高统帅,有生杀决断的大权。
蜀国军职与魏国类似,也是沿用了东汉的军职划分。但又有所不同。蜀国最高的军事长官的是军师将军,后又增加大将军,也是最高军事长官。姜维就曾在北伐之时担任大将军。与曹魏不同的是,蜀国的四方将军仅次于最高军事长官军师将军,或者大将军。而四方将军的排名,和曹魏也有不同,分别是:前将军、右将军、左将军、后将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