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于关键能力培养的开放式工程训练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

来源:东饰资讯网
教育培训

基于关键能力培养的开放式工程训练

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

郝德成\\王立\\黄飞\\张海鸣2

(东北电力大学工程训练教学中心,吉林吉林132012;中油吉林化建空调防腐保温工程公司,吉林吉林132021)

摘要:文中从普通高等学校工程训练教学中心的教学

质量提升为目标出发,基于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教育理 念,结合本校实际校情,较系统地研究了开放式工程训练教 学模式与实习体系,将职业培训、各类创新竞赛、参加科研 项目等融为一体建立开放式的教学体系。科学的论证基于 关键能力培养的开放式工程训练教学体系可行性,它不但 利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要求,而且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规 范实验室管理以及实验室的利用率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 用。

是传授学生基本的定理、公式和原理等,即把各种问题的核 心本质告诉了学生,当学生遇到千变万化的问题时,就利用 教师所传授的各种核心方法进行解答。同时,在学习的过 程中养成了自学的能力,拥有自学能力就可以进行其他专 业知识的学习,这就是一种关键能力,只要拥有关键能力, 人在以后工作和学习中,便有了学习新知识和新本领的能 力,对以后的生存和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人生活在社会群体中最基本的生存能 力之一,它也是关键能力的范畴之一。拥有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对周围的环境进行审视夺度,做出正确 的判断。它决定着你能否有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其核心因素在于社会人如何找到并建立解决复杂问题的策 略及方法,然后通过某种算法对问题的解决过程和结果进 行有效评价[2]。

关键词:关键能力;开放式实验教学;创新教育;工程训

练教学

按照教育部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指导组 关于普通高等学校非机械类专业的金工实习精神要求,工 程训练教学中心应对学生提供车工、铣工、热处理、冲压和 钳工等常规的制造方法实习,以及数控加工及特种制造等 先进制造方法的实习。目前,国内普通高校的工程训练教 学中心实验室基本处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学生实验操作 时都按照教师所布置的方案进行,虽然教师和学生都完成 了指定目标,但这个过程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个注化和创造 性形成。随着“大国工匠”精神的提出,国家在高职高专的 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学校的工程训练教学中心的硬件方面 的投入不綱加,也使得实驗备和教学手段不断完善,怎 么利用好硬件条件、发挥教学资源优势,为国家培养出创新 创业型人才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1.1.2社会能力

社会能力只要包括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中能与同事和上 下级协调合作、集体资格、强烈的责任感、在艰苦环境中的 坚毅性和忍受力、乐于助人以及环境意识等方面的能力[3]。 社会能力包含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和团体 协作能力等。语言表达是自身与外界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准确的语言表达可以让外界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意图。在进 行言语表达前,首先对欲表达对紐行观紗析,在将所表 达内容清晰传递给对方为目的的前提下,选择合适合理的 表达方式,必要的时候需要配合其他的方式。在国家提出 ‘大众创新”的大环境下,创新能力成为了高职高专和普通 高校培养学生的标准之一,创新能力属于关键能力中社会 能力的一种,对社会人来讲特别重要,“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就是在不断创新发明海水稻,解决我国很多人的吃 饭问题,社会要想进步和发展,必须在习近平的高瞻远瞩之 下,设立长远的发展观,之后各个领域的人不断向着大方向 发展和创新。社会能力里面还包括团队协作能力,是指在 一个团队里面,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角色,S卩根据自己的能力 在团队里承担起一定的责任,最后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相 互协作将任务完成。

1普通高等学校教育关键能力的培养

“关键能力”是一种跨职业的、在职业生涯中起关键作

1.1关键能力的内涵

用的综合能力,它与一定的职业技能没有直接关系,一个人 拥有了这种能力,就可以在不同的场合和职责下做出正确 的选择和判断,并能够从容、快速地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获 取未来职业的能力和知识,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⑴。在 快速发展的经济知识时代,关键能力是每个人在其工作领 域和社会群体中生活的必需能力,它决定着每个人的未来 发展如何,概括下关键能力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1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学生上学起,教师就教给学生们各种知识,鉢上都

1.2培养“关键能力”的方法

首先,建立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教学理念。教师本

湖北农机化2019年第1期

教育培训

身应该对“关键能力”的相关知识具有深入的学习和了解, 才能把对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目标有机地融合在教学体 系中。“关键能力”不但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且也 是全球化时代的要求,是高职高专和普通院校教学的重要 任务之一,在传授学生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同时,要重点 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其次,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主要场所是课堂。针对 于工程训练教学中心来说,要想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就应 该避免传统的教育体系,如仅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等,应在 此基础上加人明确情感态度、思维方法以及任务完成的工 作组织方式和参与方式等具体工作方案。在课程设置上, 应避免程序化和规范化,应给予学生关键能力发展的内容 和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自主性。在教学组织上,应避免传 统的教师占主动地位,学生占被动地位,应该充分调动学生 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侧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要 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应充分利用好工程训练教学中心进 行“工学”相结合。由于每个学生的成绩和综合素质大不相 同,想让学生最终都达到一个高标准,就应该遵循人类发展 的规则循序渐进地进行,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后,到工程训练 教学中心进行实践操作,对理论进行紙这也舱用理论 指导行动、用行动验证理论的辩证。目前,我国的教育转型, 由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也是提高学生关键能力的有力推 动,对学生成绩评价的时候不再以最终成绩为主要依据,而 是把完成过程也考虑进去,因为最终成绩不能完全真实地 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另外,这种评价制度也给学生一种错 觉,误认为成绩才是一个人的试金石。借助“真实性学生评 价”理论完善考核评分标准,逐步实现过程化考试,可以为 学生能力评价改革提供一定的新思路、新方法。

期组织教师到企业实地参观、参加创新创业培训,引导自主 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可以聘用优秀 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传授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 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将创新思维渗透到各类竞赛 及实践教学环节中。工程创新实训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设 计和创新能力。利用中心创建的开放式的工程训练平台开 展大学生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活动。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 参与基于工程实际的科研项目,进而参加科技创新竞赛与 创业项巨。通过工程创新实训和竞赛培养锻炼学生的综合 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基于关键 能力培养的开放式教学体系将职业培训、各类创新竞赛、参 加科研项目等融为一体,实现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充分 挖掘和利用现有教学资源,通过关键能力培养把相关知识 点融人到项目的各个环节中去,层层推进项目。通过对问 题的深化和功能的延展,拓宽知识的广度、深度和精度,制 定详细项g解决方案并展开实施,最终达到扩展知识应用 的目的。结合东北电力大学学科专业特点,确定不同专业 的工程训练模式,按照“多层次、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 人才培养原则,_

程体系进行了调整’制定相应的实训教

学大纲。目前,我国每年都定期举办面向在校大学生的工 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等。本课题以此类国家赛事为契机,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配置,将工程训练内容综合融通,全面提 高学生综合工程的应用能力。

通过对东北电力大学不同专业的特点分析,提出适合 不同专业特点的工程训练教学重点,开放工程训练教学,确 定适合不同专业的具体教学内容,拟定教学大纲、编写授课 制和教案,完成课程主体的建立,依据现有项目结合互联 网实践教学,完善网站的功能,建立学生创新团队。详细解 析和总结国内工程训练教学经验,深度调研和收集东北电 力大学现有各学科专业的背景与未来需求,并确定不同学 科专业工程训练教学重点,根据不同学科专业建立项目资 源库,编写适合东北电力大学特点的工程训练教学大纲、授 课计划和教案、实现实际操作过程开放式教学,组建学生创 新团队。

2 基于关键能力培养的开放式工程训练教学体系

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是高校

的历史使命,在高等学校现代工程训练中开展创新创业教 育是深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 体现。把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工程训练各个环节中去,有 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思维,对大学生创新创业 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与实践价值。 目前,国内外对于高等学校中创新创业的教育多数还集中 于宏观层面,微观层面的关注和研究较少,是当今高等教育 领域十分薄弱的研究领域之一。特别是高校的工程训练教 学引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鲜见,仍然滞留于传统单一的车 钳铁刨磨等金工实习状态,对于如何通过大学生的工程训 练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确属当务之急。

要建设好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工程训练教学团 队,需粒健全相关制度措施并切实执行’形成教师素质提 高的可持续发展机制。以东北电力大学为例,工程训练教 学中心教师既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 力,但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师资力量薄弱。因此,定

参考文献:

[1 ]魏凯.高等职业教育关键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旅游

纵览,2014(06):214-215.

[2] 刘旭东.高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研究[J].吉林省经

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01):65-67.

[3] 王振忠,席明波.基于“关键能力”培养的高职工程教育

实践教学探索[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02):113-115,

基金项目:东北电力大学校教改项目(项目编号:

J201840);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8年度高教科研一般

课题(项目编号:JGJX2018D466);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 五” 一般规划课题(项目编号:GH170360 )。

(收稿日期= 2018-12-11)

湖北农机化2019年第1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