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打造全产业链条 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来源:东饰资讯网
文/乌春华潘新伟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黑龙江农垦总局党委也作出了“转方式、调 结构、稳增长、促改革”的部署,对长水河农场而 言,既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又是 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农 场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那么,在调结构、转方式 过程中,如何打造全产业链条、推动一二三产业融 合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应着重做好以 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 把握核心要义, 深刻领会打造全产业链的重要意义 长水河农场是一个拥有1.5万人口、36.1万亩耕 地的中型农场,物产资源十分丰富。但农场资源利 用率不高,制约了农场经济发展。因此,转变经济 增长方式,调优产业布局,打造全产业链条已成为 农场实现转型发展战略刻不容缓的课题。 一是加快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农场存 在着产业布局分配不尽合理,农牧业占有比例过大, 二、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导致职工群众实现增产 增效目标难度加大等问题个别职工群众中存在着发 展意识不强、发展思路不清、发展信心不足、发展 方式落后、发展质量不高等问题。只有打造全产业 链条,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才能有效提升企 业竞争实力。 二是助推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农场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协调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 展,使职工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幸福指数快速 提升。但是农场的社会服务发展进程还滞后于满足 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必须创新体制机制,引 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人到社会事业中,有效促进 社会事业发展。 三是构建和谐社会迫切需要。近年长水河农场 遭受严重自然灾害,作物不同程度减产影响职工群 众正常收入,导致贫富差距增大。只有大力推进经 济发展方式转变,解决好职工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 的热点难点问题,社会和谐的发展目标才能真正实 现。 二、挖掘资源优势, 积极构建全产业链条的框架 一是深度挖潜突出特色。农场拥有耕地36.1万 亩,林地17.3万亩、草原23万亩、可利用水面1万 亩,湿地0.9万亩,其他面积1.8万亩。经过56年的 开发建设,已成为农工商综合发展的现代国有农垦 企业,被评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和国家级生态示范 区。 二是发展有机农业确保食品安全。农场在全面 实行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网络化管理同时,建立了较 为完善的农产品监控、预警、纠偏、评估和质量追 溯体系,目前已有40027亩土地通过有机产品认证, 为有机产品的生产、加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通 过积极打造“三大产业”“四大基地”,推动了现代 化农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是发展畜牧业延伸产业链条。加快牧场化建 设和小区改造进程,高标准完成l5.96万平方米的长 鑫现代化牧场建设,重点打造长鑫、牧旺、欣荣三 大奶牛专业合作社,带动山缘溜达鸡、有机肉牛等 201 6 11 l中国农垦I 47 特色养殖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农场奶牛存栏数达 到9997头,鲜奶产量33288吨,养殖生态鸡、鹅25 万只,肉牛3500头,猪8000余头,为生产加工产 业链条的延伸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是发展新型工业拓展农业产业化模式。农场 现有省级龙头企业1家,总局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 头企业3家,拥有总局级工业园区一座,有饲料加 工、有机肥加工、有机杂粮加工等l2家企业成功入 驻。临沭北大荒柳编公司通过建立“基地+龙头+ 市场”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实现了林业与工业发 展的有机结合。通过做活场内民营企业,粮油加工 有限公司通过加大有机产品认证,扩大产品市场份 额;继续推进浓波饮品加工项目,使苏打水年生产 能力达到10万吨。 农场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点多面广、重点突 出、整体推进的态势,呈现出“种植水平显著提升, 畜牧经济稳步发展,自营经济势头强劲,工业布局 趋于合理,外贸经济成果斐然”的可喜局面。 三、补齐发展短板, 在推动全产业链条融合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推进农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职工群 众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和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为此,农场在 培育新的增长点上下功夫,聚力补齐发展短板,打 造全产业链条,力求在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上 取得新成效。 一是厚植发展优势,在优化产业布局上实现新 突破。在调结构、转方式过程中,农场注重发挥农 业多种功能,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 现代产业体系。农场大力发展创意农业,充分发挥 园区载体功能,在传统农业和林业产业基础上,把 林业园区、农业园区建设成为集栽培、观光、示范 于一体的采摘乐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工业园 区新增有机农畜产品加工项目,延伸农业产业化链 条。建设休闲生态观光农业,打造北大荒长水河生 态旅游度假区,从产业主体、社会参与、保障体系 三大领域,构建起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中心的第一 48中国农垦 20t 6 1 1 产业,以有机畜产品深加工、有机粮食及杂粮加工 等为主的第二产业,以旅游业、物流业、服务业等 为重点的第三产业,使之成为农场农业增效、职工 增收的新亮点。通过“互联网+”打造线上线下有 机结合、现货期货联动互补的新型营销模式,带动 职工利用互联网致富。围绕优势聚集,大力发展自 营经济,全年养殖生态鹅20万只,年产食用菌5O万 袋,采摘各类山产品3500吨,栽种返魂草1000亩, 多渠道促进职工群众就业和再就业。 二是依靠创新驱动,在改革与管理上实现新突 破。进一步强化资源管理,出台了草原管理、森林 管护经营、水面承包等管理方案及办法,确保资源 有偿使用。以转售承租经营、组建家庭林场、人工 林管护经营承包等方式,稳步推进林业公司机制改 革,使企业释放发展活力。加快柳编公司股份制改 革进程,建立起经营者参股的多元股权结构。大力 发展旅游产业,通过制定旅游资源管理办法,开通 旅游专线,扩大餐饮住宿服务,增加旅游娱乐项目, 吸引人流,加快物流,拉动二、三产业经济增长。 三是坚持合作共赢,在农业经营多元化上实现 新突破。以适度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为着力点,以转 变农业发展方式为切入点,以突出龙头示范为出发 点,以持续增加职工群众收入为落脚点,积极探索 “农场+合作社+联户家庭农场+农户”的现代农业 经营组织管理形式,加快构建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 础,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为骨干,以农工合作社 和农业龙头企业为纽带,以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为 保障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鼓励职工带地入社、带 机人社、带资人社、带技人社,引导不同农业经营 主体发挥优势,进一步促进适度规模经营。由于专 业合作社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及比较完善的服 务措施,农民人社积极性高涨,农场22家专业合作 组织构建起以粮食生产、畜产品加工以及杞柳编织 业等为主的农业产业化体系,形成了“小企业、大 产业”、“小规模、大市场”新格局,真正挺起农场 经济发展脊梁。园 (作者单位:黑龙江农垦北安管理局长水河农场) 责任编辑:成德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