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诗词鉴赏——练字艺术赏析
【教学目标】
1.掌握古诗词炼字的含义与特征。 2.理解出题方式,掌握解题技巧。
3.课堂巩固练习,规范答题格式,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
实战训练,总结解题方法,掌握解题技巧。 【教学难点】
课堂巩固练习,规范答题格式,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内容】 一、考试依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初中学生应“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中考试题中出现的关于鉴赏诗歌的炼字艺术的题目就是对这一规定的有效的落实。 二、什么是“炼字”
据说唐代诗人齐已曾写过一首《早梅》,其中有“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两句。诗人郑谷看后说:“此诗好是好,不过宜将‘数’字改成‘一’字。”齐已连连叫绝,拜郑谷为“一字师”。因为一个“一”字,给人的新奇夺目的气氛比“数”字要浓得多,而且又有引发读者想象的韵味,更给人以无限的希望。这就是所谓“炼字”,或曰锤炼词语。一般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炼字品析,就是品味、分析古诗词中用得精妙的字词,具体包括思想情感和表达效果这两类内容。
三、炼字艺术题的一般呈现形式及解答要领
(一)常见提问方式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 3.某字与其它某字比较,孰优孰劣? (二)炼字题的常见类型
1.炼动词。一首诗,是由一些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动词。因为名词在诗句中往往只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它本
1
身没有表述性,而能给名词以生动形态的,常常是动词,这样,动词的提炼,就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
例1:苏轼“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穿,化静为动,拍,不用“击”“打”,有面积,更有气势;卷,不用“激”或者“掀”,形态比较美,与下文“江山如画”对应。
例2: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见”字用起来更能达意。“望”是有意识的,而见是无意识地,自然地映入眼帘。用一个“望”字,人与自然之间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仿佛在自然之外,自然成了人观照的对象。而用一个“见”字,人与自然不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在自然之中,与自然一体,我见南山悠然,料南山见我亦如此。如果是望,就成了有意所为,而见字正写出了人与自然,一种和谐。而且陶潜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种返,不是自然境界,而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例3:“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在这里,一个“剩”字引人注目,作者并没有用“留”、“见”,其妙处就在“剩”虽与“留”意思相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的意思;另外“剩”字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留”则无这么多含义。“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以今昔对比的变迁感。
2.炼形容词。形容词常作修饰语,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4:“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也写出征夫处境的孤危。
例5:“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例6:“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所遇者: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3.炼数量词。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诗人的笔下常常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庾信《小园赋》中的“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前人就称之为“读之骚逸欲绝”。
例7: 早梅 齐已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后郑谷改为“一枝开”,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改后妙在何处?
“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突出了诗题中的“早”字。
4.炼特殊的词
2
a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乎两种,一是增强语言的韵律感,二是起强调作用。 例8: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竹枝词其一》刘禹锡)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b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例9: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c表颜色的词:其作用是,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要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例10:“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诗人感叹时光匆匆,春光易逝的思绪。诗人抓住了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表达了浓郁的感情色彩。
最后要强调说明的是,炼字也必须以炼意为前提才具有美的价值。只有篇中炼句,句中炼字,炼字不单是炼声、炼形,同时也是炼意,只有切合题旨,适合情境,做到语意两工,这样炼出来的字才能真正精光四射。成功的炼字都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三)练字类题的解答思路
(1)看是否运用了手法,如果有要点出来,并且要分析这种手法带来的效果。 (2)对字本身要进行解释,作适当的描述。 (3)这个字的使用有无营造出一种氛围。
(4)这个字的使用有利于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 (四)练字类题的答题步骤
步骤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解释含义) 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描景象,摹情态)
步骤三: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谈作用/点意境/表感情) 可概括为:含义+手法+表达作用,或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五)真题例说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问: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最”“绝”二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3
分析:解答此题,先要肯定“最”“绝”二字妙在哪里(步骤一),并展开想象和联想,再
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步骤二),从而说出这两个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步骤三)。
参考答案:“最”极言春光之美,“绝”夸饰柳色之新,(含义)将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与晚春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联想)进行对比,(手法)突出早春的景色最可爱。(表达作用)
四、中考炼字艺术题目的呈现形式及解答
(一)炼动词类
1.根据你的感受,参照示例,用流畅的语言写出下列诗句所表现的特有画面和情感。
(3分)
①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
答:“邀”字写出了诗人独酌索然而举杯仰头邀请明月(句意),(1分)与月、影共饮的情景(文意),(1分)表现出诗人的孤单、寂寞的凄凉(主旨情感)。(1分)
示例:
②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
感受:“随”字写出群山渐渐退去,眼前出现一望无际的原野的景象,蕴含着诗人初见平原的新奇、欣喜之情。
2.阅读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做12题。(2分)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麓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3.赏析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诗中哪两个字写出了花的繁盛?(2分)
4
(2)第三句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为什么?(2分)
4.阅读下面的诗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2分)
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2分)
春游湖 宋 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夹岸桃花蘸水开”中的“蘸”字用得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二)炼形容词、名词、数量词等类简例 1.山中与幽人①对酌
山中与幽人①对酌 唐 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②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注释】①幽人:指隐居的高士。②卿:对好朋友的称呼。 阅读《山中与幽人对酌》,回答问题。
“一杯一杯复一杯”中连用三个“一杯”,这有什么好处?(2分)
答:三个数量词“一杯”构成反复(手法),极写饮酒之多(含义),表达作者之痛快酣畅情怀(表达作用)。
2.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各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5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2分)
3.阅读曹操《观沧海》中的诗句,按要求回答问题。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2分)
五、中考炼字艺术题仿真练习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答: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6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_。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的一个词是“________”。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5.对本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这首诗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7.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 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时,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8.“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7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宋之问因获罪被贬泷州(今广东罗定),第二年从贬所逃归,途经襄樊附近的汉江而作此诗。
9.有人曾经将后两句改为“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来进行比较。你认为哪种表达更好?请具体说明理由。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0.诗人的思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水槛遣心① 杜甫
去郭轩楹②敞,无村眺望赊③。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①此诗作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期。②轩:长廊。楹:柱子。③赊:远。 11.请赏析画线句中“出”和“斜”两字运用的妙处。
题金陵渡 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①,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注:①小山楼:诗人当时寄居之地。
12.唐代诗人张继在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中有这样的描写:“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那么,若将“两三星火是瓜洲”的“星火”换成“渔火”好不好?请谈谈你的见解。
出 塞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13.有人说,诗的第二句中的“冲”字与第四句中的“缺”字用得很传神,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14.这首诗描写了一次边塞战事,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塑造了戍边将士怎样的形象。
忆秦城 咏桐 李清照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8
注:本词作于南渡之后。
15.你认为这首词直接写作者“情怀”的是哪一句?请简析该句在词中的作用。
16.叠句“梧桐落”有怎样的表现力?请谈谈你的理解。
小园 【清】 黎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寒花,菊花。】
17.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18.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 待储光羲不至 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了自:已经明了。空复情。自多情。
19.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20.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21.诗人见“东南一株雪”而“惆怅”的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梨花淡白”和“一株雪”重复,主张改“梨花淡白”为“桃花烂漫”。你同意他的主张吗?为什么?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22.“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23.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9
24.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毂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25.“红杏枝头春意闹”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其中的“闹”用得尤为精妙,为什么?
26.下阕即景抒情,“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后练习题:
城 南(宋) 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一、二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
送 春(宋) 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二句中的“落更开”和“燕飞来”写出了春景怎样的特点?
咏柳【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一、二句中,诗人用“碧玉”和“绿丝绦”写出早春杨柳的哪些特点?
丰乐亭游春(宋) 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一、二句写出了暮春怎样的特点?
10
江畔独步寻花【唐】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一、二句所写的黄四娘家的花具有哪些特点?
夕阳楼【唐】李商隐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第一句中“绕天愁”一词写出了诗人愁绪的什么特点?
伤桃源薛道士 【唐】 刘禹锡 坛边松在鹤巢空,白鹿闲行旧径中。 手植红桃千树发,满山无主任春风。
诗的前两句中,“松”“闲”两个词表现了薛道士死后怎样的氛围?
溪居即事 【唐】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三、四句中“疑”“急”二字,描绘出一个怎样的农村儿童形象?
江郎山和韵(宋)辛弃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 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一、二句中的“青如削”和“不可干”写出了江郎山山势怎样的特点?
新晴野望【唐】王维 新晴原野旷, 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 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 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 倾家事南亩。
二句所写的雨后初晴的原野具有哪些特点?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1
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水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杂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中两句中的“诗眼” “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浣溪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上片描绘的色调谐和、情趣盎然的湖上游春图,经“逐”“拍”等的变化,顿使形象呼之欲出。请分析“逐”“拍”的艺术效果。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