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施工模板支架搭设标准

来源:东饰资讯网
施工模板支架搭设标准

1 编制目的

各类施工支架在承载和使用中发生坍塌时,大多都会造成相当严重的后果。特别是混凝土楼(屋)盖模板支架在浇筑中发生的坍塌事故,往往都会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不仅将给遇难人员家庭带来难以弥合的创伤,也会严重危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因此,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都必须高度重视对模板支架坍塌事故的研究,采取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管理措施,预防和杜绝模板支架坍塌事故的发生。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各项目部模板支架的设计、计算及搭设。 3 模板支架坍塌的主要原因分析 3.1 模板支架发生坍塌的技术原因

模板支架发生坍塌的技术原因或内在机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架体或其杆件、节点实际受到的荷载作用超过了其实际具有的承载能力,特别是稳定承载能力(表1)。

2 架体由于受到了不应有的荷载作用(侧力、扯拉、扭转、冲砸等)(表2),或者架体发生了不应有的设置与工作状态变化(倾斜、滑移和不均衡沉降等)(表3),招致发生非原设计受力状态的破坏。

表1 实际荷载及其作用大于设计值的主要因素

类 别 造成大于设计值的主要因素 1)劲性钢筋和高配筋率结构件未调增自重标准值; 2)实际出现了未予考虑、但数值较大的施工设备和堆料荷载; 实际荷载 3)在局部作业面上集中了过多的人员、浇筑和振捣设备; 1)未按最不利受载部位(如梁交汇处)计算; 实际发生的 2)任意加大立杆间距; 荷载作用 3)相邻顶部支点的标高不一致,造成不同步和不均衡受载,高位者承受过大的荷载作用; 第 1 页 共10页

4)支架立杆未按与集中荷载作用点对中或集中线荷载轴线对称要求设置,产生较大的偏心作用; 5)浇筑工艺不符合稳定、逐层和均衡加载的要求,或临时做违反这一要求的改变。 表2 在施工中架体可能出现不应有的设置与工作状态

类 别 脱离或影响设计的变化 1)设置基地出现过大的不均匀沉降,造成部分立杆脱空、虚支或滑移; 2)支架立杆底部未设置支垫或支垫不合格; 3)未按规定设置扫地杆或设置不合格; 1)安装偏差(特别是立杆的垂直偏差)过大; 2)未设置专门承传水平荷载作用的措施; 3)在遭受强力自然力(风、雨、雪、地震等)之后未做检查、调整和加固; 4)出现其他不应有的工作状态变化。 表3 使架体实际承载能力降低的主要因素

类 别 造成低于设计值的主要因素 1)使用减料、劣质、变形、磨损的杆件和连接件; 2)构架节点和杆件连接不合格; 3)立杆伸出长度过大; 4)横杆漏设; 5)梁、板支架立杆间距和步距不配合,横杆不能按设计要求连通; 6)随意加大构架参数; 7)未按规定设置竖向和水平斜杆(剪刀撑)或设置不合格; 8)混用互不配合的不同架种材料; 9)扫地杆过高。 1)可调托、底座丝杆直径偏小、工作长度偏大; 支座和体型 2)搭设高度增加造成降低因素的不利累积; 3)高宽比过大降低其整体稳定性。 3.2 引发模板支架坍塌的直接起因

引发模板支架坍塌的直接起因,大致来自以下3个方面: 1 支架因设计和施工缺陷,不具有确保安全的承载能力。

在正常浇筑和荷载增加的过程中,随时都会在任何首先达到临界/极限应力或变形(位移)的部位发生失稳和破坏,从而引起支架瞬间坍塌。这类支架一旦

第 2 页 共10页

架体设置 状态 架体工作 状态 构架情况 开始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就面临坍塌破坏的危险境地,且难以监控。除非因已发现显著变形、晃动或异常声响(连接件、节点开裂、破坏)而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人员,否则事故将不可避免。没有进行方案设计或设计安全度不够的、按脚手架构造搭设的、任由工人单凭经验搭设的和在搭设之中任意扩大尺寸与随意减少杆件的支架,就属于这一方面。

2 支架因设计或施工原因,使其承载能力没有多大富余。

在遇到显著超过设计的荷载作用时,由局部失稳开始,迅即引起模板支架整体坍塌。这种情况多出现在自一侧起向另一侧整体推进浇筑工艺、并浇筑至高重大梁时和浇筑的最后阶段、过多集中浇捣设备与人员作业时。所谓“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垮”的临界加载作用,是其主要特征。

3 支架因采用的构架尺寸较大、未设水平剪刀撑加强层及竖向斜杆(剪刀撑)设置不够等,造成构架的整体刚度不足。

当因局部的模板、木格栅和直接承载横杆发生折断或节点破坏垮塌时,架体承受不了局部垮塌的冲击和扯拉作用,而酿成整体坍塌。 4 模板支架坍塌的类型划分

模板支架坍塌的技术(起因)类型一般可按以下构成划分:

坍塌类型=直接的技术起因+诱发点+坍塌破坏模式 (表4、表5)

表4 模板支架坍塌事故的直接起因和主要诱发点 直接起因 主要诱发点 1)直接承载横杆(Φ48)的跨度>1.2m; 2)立杆伸出长度a>0.5μh(μ=2); 1)支架不具有确保正常施工安全要求的承载能力; 2)实际的荷载作用超过了支架的设计承载能力; 3)支架不具有抵抗局部垮塌作用的整体刚度 3)横杆漏设或者未按设计规定要求连通; 4)未设扫地杆或设置过高; 5)立杆接头处于步距中部; 6)节点安装不合格或紧固不够(扭矩控制范围40N.M-65N.M); 7)未设水平、竖向剪刀撑(斜杆)或设置不符合要求; 8)使用缺斤短两、劣质、变形、有损伤杆件和连接件; 第 3 页 共10页

9)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可调托底座或者其丝杆的工作长度>300mm; 10)采用不安全的浇筑工艺和程序; 11)过多集中设备和人员作业。 注:表列各项主要针对扣件钢管支架,其他支架情况纳入不够

表5 支架坍塌破坏的模式

序号 1 2 3 4 5 6 坍塌破坏模式 支架顶部失稳造成的整体(局部)坍塌破坏 支架底部失稳造成的整体(局部)坍塌破坏 支架失稳造成的整体(局部)坍塌破坏 支架架体破坏造成的整体(局部)垮塌破坏 支架过大沉降变形造成的整体(局部)垮塌破坏 支架过大侧移造成的整体倾覆垮塌破坏 5 模板支架坍塌事故的技术安全责任

任何一起模板支架坍塌事故都有其技术原因和相关施管人员的技术安全工作责任。当事故由以技术责任为主引起时,就会被定为技术责任事故。(表6、表7)

表6 方案和措施的技术安全要求 1 符合现行标准的技术安全规定。当无相应或可参照的标准规定时,应通过专项试验、分析研究和专家论证确定可行的技术安全规定。 符合工程及施工各阶段的实际情况,计验算项目及采用参数必须覆盖住实际存在与可能出现的最不利和危险的情况。 计验算式、荷载和调整系数的取用正确、无遗漏,计算过程无错误。 对材料规格和质量、设置与工作状态、构造和连(拉)结要求、施工工艺和使用条件杆件变形和基地稳定等一切可能影响支架工作安全的控制事项,均有明确严格的限控指标、要求或措施。 第 4 页 共10页

2 3 4 5 对危险环节、部位、事项和因素有可靠的保险和保护措施,必要时应设监测或监护。 对可能出现的隐患、异常情况与突发事态有全面和充分的考虑,有到位的应急处置和安全排险救助预案。 有对各级相关人员技术安全责任和及时反馈情况的规定或要求。 有对方案、措施实施情况的考察、记录、研究和总结要求。 表7 追究相关人员技术安全责任的切入点

6 7 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方案措施编制粗糙、内容欠缺,不具有操作性 方案措施严重脱离工程施工实际情况,失去对施工的控制作用 方案措施中存在违反标准和规定的突出问题 方案措施中存在已引发过支架坍塌事故的不当设计和错误施工做法 在支架设计计算中存在影响安全的重要疏漏和错误 对缺少可靠依据的关键事项未做试验和论证,草率决定 没有全面、明确提出技术安全限控要求,使得施工未能进行相应的控制 对改变、调整方案措施的处置不当,招致新的问题出现 其他工作失职或缺陷所造成的隐患和事故因素 方案措施编制粗糙、内容欠缺,不具有操作性 方案措施严重脱离工程施工实际情况,失去对施工的控制作用 方案措施中存在违反标准和规定的突出问题 方案措施中存在已引发过支架坍塌事故的不当设计和错误施工做法 在支架设计计算中存在影响安全的重要疏漏和错误 对缺少可靠依据的关键事项未做试验和论证,草率决定 没有全面、明确提出技术安全限控要求,使得施工未能进行相应的控制 对改变、调整方案措施的处置不当,招致新的问题出现 第 5 页 共10页

18 其他工作失职或缺陷所造成的隐患和事故因素 6 加强管理、严格控制,杜绝模板支架坍塌事故发生 6.1 引发模板支架坍塌事故的管理原因和管理责任。

再完善的技术和方案、措施,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施工管理,不被认真执行,或者可以随意改变,也是难以起到它应有的保障作用。模板支架坍塌事故之所以发生,除前述技术及其管理原因外,还有多个方面的管理原因。

一是不顾安全的违规行为和工作决策与安排问题(表8);

二是对大量存在的“习惯性安全隐患”熟视无赌的问题。当以管理问题为主引发事故时,就是管理责任事故(表9)。

违规行为是违反现行建筑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企业各级安全规章的行为,它是滋生生产安全事故的温床;而不当的施工决策与工作安排问题,将会导致安全保证要求的降低、不安全因素的增加和不安全状态的出现,成为引发事故的直接、主要或重要原因,也是以项目经理为载体的安全工作隐患。

表8 违规、不当决策和经理工作隐患的主要常见表现及措施

方 面 常 见 表 现 1)违反现行法规、标准和规章; 2)违规承包、转包和以包代管; 措 施 1)严格执行现行法规、标准规章; 2)不违规承包、转包和以包代管; 3)没有施工方案或未经论证、审批; 3)编制施工方案并经论证、审批; 违规 行为 4)违章开(施)工、指挥和作业; 4)依法开(施)工、指挥和作业;5)不提供或不使用安全护品; 教育; 7)不进行或放松检查验收工作; 8)无安全应急预案。 1)降低安全要求投标和承包; 2)使用不具资质的队伍和人员; 5)提供并使用安全护品; 训和教育; 7)进行并抓紧检查验收工作; 8)编制安全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 1)不降低安全要求投标和承包; 2)使用具资质的队伍和人员; 6)未按安全要求进行交底、培训和6)严格按安全要求进行交底、培不当的3)降低方案措施的安全保证要求; 3)保障方案措施的安全保证要求; 决策 4)不削减安全工作投入; 和安排 4)削减安全工作投入; 5)决定使用不合格、带病的材料机5)使用合格、正常的材料机具和具和用品; 第 6 页 共10页

用品; 6)不顾安全地强令赶工、抢工和交6)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赶工、抢叉施工; 7)随意改变施工方案和安排; 工和交叉施工; 7)严格按施工方案和安排; 8)对异常情况和事态做出错误处置。 8)对异常情况和事态正确处置。 1)忽视或没有切实重视安全工作; 1)切实重视安全工作; 其他 经理 工作 隐患 2)存在“侥幸”思想,“经验”作怪; 2)不存在“侥幸”思想,不凭“经 验”办事; 3)狠抓进度、效益而忽视安全要求; 3)抓进度、效益要注重安全要求; 4)对技术安全和设计计算工作生疏。 4)熟悉技术安全和设计计算工作。

表9 “习惯性安全隐患”在支架坍塌事故中的常见表现及措施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常 见 表 现 不编制方案,任由工人凭经验搭设 措 施 编制方案,严格按方案实施 按一般满堂脚手架做法搭设重载和高编制方案,严格按方案实施 大支架 不对进场材料进行检查验收 进场材料进行严格检查验收 “来者不拒”,使用不合格、有变形和不使用不合格、有变形和缺陷的材料 缺陷的材料 不设扫地杆或设置过高 不控制立杆的伸出长度 不控制可调支座丝杆直径和工作长度 立杆采用搭接接长 按方案设置设扫地杆 按方案控制立杆的伸出长度 严格控制可调支座丝杆的直径和工作长度 立杆采用对接扣件接长 临时加悬空(连在横杆上)支顶立杆 不加设悬空(连在横杆上)支顶立杆 横杆直接承传重型梁板荷载 立杆杆直接承传重型梁板荷载 相接架体构架尺寸不配合,横杆不能相接架体构架尺寸配合,横杆拉通 拉通 随意去掉构架结构横杆斜杆(剪刀撑) 节点未按规定要求装设和紧固 按规范搭设构架结构横杆和斜杆(剪刀撑) 节点按规定要求装设和紧固 立杆底部不设座、垫,部分立杆悬空立杆底部设座、垫,分立杆不悬空且或不稳 稳定设置 第 7 页 共10页

15 16 17 18 19 20

架体垂直和水平偏差过大 随意改变浇筑工艺和程序 在局部作业面上集中过多人员和机具 盲目使用、随意增加架面荷载 未经监理同意,就进行搭设和浇筑 不设专人进行搭设和浇筑安全监护 架体垂直和水平偏差严格控制 按方案执行浇筑工艺和程序 在局部作业面上不集中过多的人员和机具 不盲目使用、不随意增加架面荷载 经监理同意后进行搭设和浇筑 设专人进行搭设和浇筑安全监护 6.2 严格控制关键环节和安全点,杜绝模板支架坍塌事故发生

以上较为全面地阐述了模板支架坍塌事故的后果、类型和引起原因。不同时间、不同单位和不同工程发生的事故,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杜绝事故不能只靠愿望和要求,还得靠扎实的工作来保证。严格控制住表10所列的6个关键环节和表11所列的15个(项)安全点,是实现杜绝模板支架坍塌事故要求的基本途径和可靠保证。表11所列的安全点及其控制要求只是主要的和一般性的,重载、特殊荷载和特型支架还需酌情加强(严)要求。

表10 杜绝模板支架坍塌事故的关键环节

关键环节 控制要求 工程任务的承接不得违规分包、不得以包代管、不得推卸管理责任。必须按重(下达)与管理要安全控制项目纳入工程项目的管理之中。 安排 不要走形式、不要粗制应付、不要先搭后审。必须按安全和实方案措施的制定 施要求认真编制、论证、审定和执行。 杆配件和材料的把好“进场关”和“上架关”。不得使用不合格、有损伤和有检查验收 显著变形的材料,严格控制不同架种材料混用。 搭设前必须由方案编制人向作业人员做技术交底,明确各项控搭设前的技术交制要求和处置规定。在第一步架形成和支架完成后必须进行检底和搭设质量的查验收,高支架应每搭15m高左右增加一次检查。不准任意检查验收 改变构架尺寸、减少结构杆件和加大安装偏差。 浇筑工艺和 施工安排 浇筑施工的 安全监控 必须纳入方案措施并与支架的设计计算情况一致。不得任意调整、改变。必须改变时应复核其是否安全。 严格按施工方案措施进行作业控制和安全监护。不得在一处集中过多的作业人员和机具,不得在有异常情况时继续浇筑。 第 8 页 共10页

第 9 页 共10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