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大模板工程支撑体系监控方案

来源:东饰资讯网
高大模板工程支撑体系监控方案

梁板高支模采用扣件式脚手架支撑体系,在搭设、钢筋安装、砼浇捣施工过程中,必须随时监测。本方案采取如下监测措施:

1.1班组日常进行安全检查,项目部每周进行安全检查,所有安全检查记录必须形成书面材料。

1.2日常检查、巡查重点部位:

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扫地杆、支撑、剪力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

2)地基是否积水、塌陷,立杆是否符合要求。 3)连接扣件、扣件是否松动。

4)架体的垂直度,是否不均匀的沉降。 5)施工过程中是否有超载的现象。 6)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7)脚手架体和脚手架杆件是否有变形的现象。 1.3脚手架在承受六级大风或大暴雨后必须进行全面检查。

1.4在浇捣高支模梁板砼前,由项目部对脚手架全面检查,合格后才开始浇砼,浇砼的过程中,由质安员、施工员对架体检查,随时观测架体变形。发现隐患,及时停止施工,采取措施保证安全后再施工。构件允许偏差见下表:

1.5变形监测 1)监测方式

主要采用在大梁侧、结构中间、外边缘挂塔尺的方式,保证塔尺上端固定在梁侧木枋或钢管上,下端自由悬空。监测时,监测人员位置安排在施工区作业外侧。混凝土施工至监测点范围1米起开始监测,按每半小时测一次,并形成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现场主管,紧急撤离施工作业人员,并向领导及时汇报处理。监控表如附表所示。

2)变形控制允许范围 序号 1 梁板挠度 高支模区域 变形允许偏差mm ≤10 水准仪、塔尺 3)异常情况处理

检测过程中,如发现梁板变形值超过允许偏差范围,停止施工,并撤离施工人员,并向主管领导汇报,研究处理方案进行加固。

①轴线偏位的预防措施

检查工具 精确弹线:每层都必须从同一基准点出发测出各条轴线,并按测量的要求进行复测,校核其精度是否达到要求,严禁用丈杆逐段引测轴线,且不进行校核的办法。建筑物较长、轴线较多时,可在中间选择一二点进行复核。

成排的柱子宜弹出通线,并将柱子边线兜方。梁的轴线,边线宜先用墨斗在楼面上弹线,再引测到柱上,以作复核之用,防止发生梁模板位移。

下层伸出的竖向钢筋应无严重位移,如有极少数钢筋偏移至边线外时,应先采取校正措施。

柱脚处可用短钢筋或扁铁撑头焊在柱钢筋上,作为模板的限位。柱限位每边不少于两根,注意电焊时不得烧伤柱钢筋。

②垂直偏差的预防措施

立柱模板时应用托线板或线锤严格校正其垂直度。成排柱宜先立两端柱模,校正复核无误后,顶部拉通麻线,再根据麻线立中间柱模。

采用柱、梁同时立模的方案。此时,梁模板可兼起柱模顶部水平连杆的作用,同时柱箍、梁底支架、柱支撑可以相互连接在一起,增加了模板的整体稳定性。

梁侧模上口的通长围檩必须用斜撑固定在立柱、顶撑上的横杆上,其底部水平倾角不得大于60°,模板上口用搭头将两侧模板固定,梁的倾斜侧模应采用斜撑或楔形垫木加

固,使其稳固。

③标高不正确的预防措施

楼梯模板踏步标高应根据楼梯粉刷层及上、下平台楼地面的不同厚度进行调整(楼梯踏步模板沿上楼方向做相应调整:瓷砖装饰+20mm;石材装饰+40mm),防止踏步纵向装饰面不平齐。

正确进行水准测量,严格控制柱、梁、楼板的标高。 ④柱、梁模板胀模的预防措施

柱模外应设围檩和柱箍,柱箍间距应加密(间距不得大于40cm),同时柱箍与模板之间应采用对拔榫塞紧,以防凸肚或漏浆。 柱边中部加拉螺栓。柱箍相对两边应大致处于同一水平上,不得翘裂,以免削弱其自身的刚度。柱上留设混凝土浇灌孔时,门子板应支撑牢固,必要时另加柱箍或斜撑。

木模板侧模下口必须有夹木钉紧在支柱的横杆上。当梁侧模板上的通长围檩兼作楼板模板的桁架支座时,围檩下应加设短柱或短撑木。

对拉螺栓应垂直于模板表面,否则受力后将发生错动而失去作用。对拉螺栓的拧紧程度应适当,拧得太松,模板在受力后即外凸,起不了固定模板位置的作用;拧得太紧,易造成滑牙,最终也失去对拉螺栓的作用。

扣件的拧紧程序,对于钢筋支架的承载能力、稳定和安全有很大的影响。拧紧程度适当,可使扣件具有足够的抗滑、

抗扭、抗拔能力。但不要用力过大,以防滑丝。

浇捣混凝土时,不得用震动器强震模板,不得任意拆除柱箍、支撑或梁上口的拉杆。竖向构件应分层浇捣,并控制施工速度,避免产生过大的侧压力。

⑤楼梯底板厚度不足、底模板胀模的预防措施 为确保楼梯板厚度的正确,应提高锯齿形外帮板的制作安装质量,减少误差。同时,在安装踏步侧板时,应在踏步侧板下口垫上与混凝土板厚相同的小木块。当混凝土浇捣到该处时应随手将它取出。

楼梯模板下面,应根据受力大小,合理设置搁栅和支撑系统。支撑不仅应与牵扛垂直,也应与搁栅垂直;支撑下部用对拔榫固定,相邻支撑必须用水平拉杆连接,支撑下面地基土必须预先整平夯实,并加设垫板,地基土不得有积水,以防因支撑下沉、失稳而造成模板变形或胀模。

⑥梁模下垂、失稳倒塌的预防措施

立柱必须置于平整的坚实土上,并有足够的支承面积或铺设垫板。

钢筋混凝土梁的跨度不小于4m时,安装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

⑦漏浆的预防措施

木模板拼缝处应平直刨光,拼板紧密;浇混凝土前要隔液浇水,使模板润湿膨胀,将拼缝处挤紧。

边柱及外侧模板下口应比内模板落低50mm,以便使其夹紧下段混凝土,从而防止可能出现的漏浆现象。

梁与柱相交,梁模与柱连接处应考虑木模板吸湿后长向膨胀的影响,下料尺寸可稍缩短些,使混凝土浇灌后梁模板顶端外口刚好与柱面贴平,从面避免梁模板嵌入柱、墙混凝土内,但梁模板也不能缩短太多,否则膨胀后未能贴平柱、墙模板,又会发生漏浆现象。

板底模板与梁接合处,也应用方木镶接或用阴角模板;板底模板也应考虑浇水润湿后膨胀因素,适当缩小模板尺寸,这样既可防止漏浆,又可避免板底模板嵌入墙、梁内,且便于拆模。

⑧拆模时出现缺陷的预防措施

混凝土拆模强度应以不损坏混凝土表面,不出现掉棱缺角为准。一般非承重的侧模拆模时,混凝土强度不小于1Mpa;门窗洞口模板拆模时,混凝土强度不小于4Mpa,承重模板应按规范要求决定拆模时间。

大模板脱模后,应趁板面潮湿,粘在板面的混凝土残浆强度低,立即用长柄铲刀清理模板板面,然后涂刷新的脱模剂以备使用。

模板的构造要使模板易于拆除,拆模的顺序与安装模板的顺序相反。拆模顺利,则不易发生掉棱缺角等破坏构件混凝土的现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