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地下室施工技术总结

来源:东饰资讯网
西丽南蓉酒店地下室混凝土裂缝报告

一、工程概况

西丽南蓉大酒店工程由深圳市南山区西丽实业公司投资兴建,深圳市合创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监理,深圳中深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位于深圳市南山区,东临沙河路,西靠新光路。

本工程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部分为2层地下室、地上部分为19层(局部10层),裙房部分为5层。总建筑面积为24715.96m2,地下室外围周长203.69m(A轴线方向长边长度67.02m,1轴线方向短边长度43.4m),建筑面积5084.24㎡;地下室层高为3.9m、3.5m,主要作为车库及设备用房;地上部份层高为6m、5m、3.6m。

本工程基础为人工挖孔桩基础,仅有原7#、14#桩变更为天然基础ZJ1和ZJ2。地下室底板混凝土标号C35 P12,地下二层外墙为 C35 P12(部分C60 P12),地下二层消防水池为C30 P8,地下一层外墙为C35 P8(部分C60 P8),顶板为C35混凝土(部分为C35 P8),其中墙柱为C60高强混凝土。在2a~3a轴线间靠2a轴线旁设置1m宽后浇带,将地下室底板、地下室外墙、地下一层梁板和首层梁板分为两段。地下室底板:厚度为450㎜,最低标高为-8.5m。承台尺寸有:1800×1800×1300mm(厚)、2000×2000×1300mm(厚)、2200×2200×1300mm(厚)、6700×9200×(2000~3300mm)(厚)、8600×9900×(2000~3600mm),尺寸较大者为电梯井承台。地下二层外墙厚度为450mm,地下一层外墙厚度为400mm,剪力墙厚度为200~450mm;框架柱截面为600×(600、800、950mm)、800×(1000、1200mm)等;±0.00相当于绝对高程12.800m。

二、地下室施工情况介绍

1、本工程1轴线~后浇带间地下二层柱、墙及地下一层梁、板钢筋于2005年4月28日隐蔽验收,符合设计及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砼于2005年4月29日浇筑完毕;后浇带~8轴线间地下二层柱、墙及地下一层梁、板钢筋于2005年5月5日隐蔽验收,符合设计及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砼于2005年5月6日浇筑完毕;1轴线~后浇带间地下一层柱、墙及首层梁、板钢筋于2005年5月15日隐蔽验收,符合设计及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砼于2005年5月16日浇筑完毕;后浇带~8轴线间地下一层柱、墙及首层梁、板钢筋

1

于2005年5月21日隐蔽验收,符合设计及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砼于2005年5月23日浇筑完毕;后浇带砼于2005年9月3日浇筑完毕。

2、本工程混凝土均进行浇水养护措施。1轴线~后浇带间地下二层柱、墙拆除模板的时间为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第9天,即2005年5月8日。后浇带~8轴线间地下二层柱、墙拆除模板的时间为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第3天,即2005年5月10日。

3、在本工程地下室施工期间,项目部对原材料、成品、半成品,严格进场验收制度,对不合格产品坚决采取退货措施。严格送检制度:分别对钢筋、混凝土、防水涂料等均作了见证取样工作;钢筋原材见证取样共计40组;钢材套筒连接17组;电渣压力焊8组;混凝土试块取样共计:C15混凝土3组,C20混凝土2组,C30混凝土1组,C35混凝土35组,C60混凝土8组,同条件养护C15混凝土3组,C20混凝土1组,C35混凝土15组,C60混凝土7组,;抗渗混凝土P12的10组,P8的5组。

以上送检的试件、试样均合格,达到设计要求及验收规范,混凝土强度的数理统计结果也符合要求;并由深圳市南山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验站到现场随机抽取钢筋原材试件10组和对地下室C60高性能砼进行现场回弹检测及对地下室梁、板钢筋的保护层进行现场扫描检测,其检测结果均为合格。(具体见试块强度报告及混凝土回弹检测报告)。

4、根据沉降观测结果,到目前(主体19层结构)沉降情况基本正常。

三、裂纹情况介绍

1、在2005年5月8日第一次外侧壁模板拆除时,发现外侧壁有部分垂直于墙长边方向的竖向裂纹,项目部立即组织商砼站技术人员前往现场查看分析,初步认为为砼自身的早期塑性收缩裂缝。要求商砼站对以后的砼配合比进行调整,优化配合比设计。

2、裂纹、渗漏的数量统计:

2005年10月,在地下室清理干净以后,发现地下室外墙存在较多裂纹、渗水的情况(部分照片附后),根据统计具体情况如下(其中1轴线墙体由于已刮腻子,数量统计不精确):

①、

肉眼可见裂纹数量外墙总计224条,其中地下2层为141条,地下1层为83条,消防水池14,;内墙裂纹数量为3条,板裂纹2条,梁侧裂纹11条。(具体详见附图一:地下室裂纹展开平面图)

2

②、 外墙裂纹状态,部分为贯穿性裂纹,部分为非贯穿性裂纹;目前发现部分贯穿性裂纹处存在局部渗水现象。

③、 ④、

外墙裂纹长度2m以上为69条,1~2m为47条,1m以下为108条; 其中后浇带~8轴线已用金汤水不漏进行修补的有57条(地下二层),修补后裂纹至今尚未发现有渗水现象。

⑤、 地下室底板渗漏水约60处,其中后浇带和人防门处漏水较严重一些。

3、对外墙裂纹的具体描述:

①、所有裂纹均出现在外墙上,梁柱少。

②、裂纹方向基本与外墙长边方向垂直,个别墙边有斜裂缝。 ③、裂纹基本无发展。

④、中间大,上下小,并逐渐消失,呈枣核型,长度约0.3~2米左右。 ⑤、裂纹宽度约0.1~0.5㎜,具体尚需测微判定。

⑥、地下室二层外墙裂纹数量多,地下室一层外墙裂纹数量少。

四、原因分析

经监理、设计、施工单位相关人员11月3日对地下室裂缝专题研究分析,初步定性为砼收缩引起的裂缝,对建筑物结构的安全功能无影响。混凝土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及收缩作用超过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是混凝土变形效应引起的裂纹,即温度及收缩变化而引起的约束拉应变超过了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欠佳、设计强度偏高、水泥用量偏大、养护不良产生过早失水、混凝土水化热高、早期塑性收缩大,又遇高温季节早晚温差大,导致总降温及收缩引起的约束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从而产生大量裂纹。

可能导致砼裂纹的初步原因分析如下: 1、原材料:

①、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7.3.1的规定配制高强混凝

土所用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细骨料的细度模数宜大于2.6,含泥量不应大于2.0%,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由深圳市晋荣混凝土有限公司提供的砂子物理性能试验报告可知:地下一层墙柱混凝土使用的砂的细度模数为2.5,不符合规范规定。

②、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7.5.1 大体积混凝土所用

3

的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水泥应选用水化热低和凝结时间长的水泥,如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中热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等,当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延缓水化热的释放”。而本工程中使用的水泥均为普通硅酸盐水泥,增大了混凝土水化热。根据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实验报告HZ2005-1992地下一层梁板混凝土7天强度达92%,实验报告HZ2005-0049首层梁板混凝土7天强度达到116%,所以混凝土早期强度有些偏高,无相应措施延缓水化热的释放。

③、部分C60高性能砼掺用了Ⅱ级粉煤灰。

2、配合比

本工程中地下室混凝土配合比如下:

地下二层1轴线~后浇带间墙柱C60砼配合比,坍落度160~180㎜ (报告编号RP2005-2631) 设计配合比 材料用量 (kg/m3) 比 例 155 0.33 475 1.00 623 1.31 1108 2.33 48 0.1011 名称 水 水泥 砂 石 粉煤灰 湛江减水剂(FDN-5R) 13.070 0.0275 0.30 水灰比 地下二层后浇带~8轴线间柱、墙P12 C60砼配合比,坍落度160~180㎜ (报告编号RP2005-2840) 设计配合比 材料用量 (kg/m) 比 例 3名称 水 155 0.31 水泥 500 1.00 砂 633 1.27 石 1077 2.15 粉煤灰 50 0.1000 湛江减水剂(FDN-5R) 15.400 0.0308 水灰比 0.29 地下二层1轴线~后浇带间墙P12C35砼配合比,坍落度140~160㎜ (报告编号RP2005-2632) 设计配合比 材料用量 (kg/m3) 比 例 170 0.51 335 1.00 771 2.30 1022 3.05 80 0.2388 名称 水 水泥 砂 石 粉煤灰 湛江减水剂(FDN-5R) 9.960 0.0297 0.44 水灰比 4

地下一层1轴线~后浇带间外墙C35P8砼配合比,坍落度140~160㎜ (报告编号RP2005-3149) 设计配合比 材料用量 (kg/m3) 比 例 170 0.51 335 1.00 771 2.30 1022 3.05 80 0.2388 名称 水 水泥 砂 石 粉煤灰 湛江减水剂(FDN-5R) 9.960 0.0297 0.44 水灰比 由于本工程砼采用专业混凝土公司提供的商品砼,在施工中施工单位及监理未对其

提供的配合比及砼引起质疑和进行严格审查,在发现这些较多裂纹后,对所有相关资料进行查阅和对比时,发现砼配合比方面可能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①、根据《高强砼结构技术规程》----CECS104:99的规定:“配制C50和C60

高强混凝土所用的水泥量不宜大于450KG/M,水泥与掺合料的胶结材料总量不宜大于550KG/M”,而本工程中C60混凝土水泥用量均超过本规定,加大了混凝土水化时的收缩。

②、根据《高强砼结构技术规程》----CECS104:99的规定:“高效减水剂掺量

宜为胶结材料总量的0.4~1.5%”。由以上配合比可知,本工程中减水剂掺量超标。(在施工中甲方现场代表、监理均多次反映,混凝土初凝时间过长,达10小时左右,且混凝土有严重泌水现象,也曾怀疑减水剂的用量过大。)

③、由配合比设计报告可知,本工程结构砼选用湛江减水剂FDN-5R,其掺量不

一。如配合比报告RP2005-2631中C60非抗渗混凝土FDN-5R掺量为2.5%;配合比报告RP2005-2840中C60抗渗混凝土FDN-5R掺量为2.8%;配合比报告RP2005-3151中P8C60抗渗混凝土FDN-5R掺量也为2.8%。其余标号混凝土外加剂使用情况均类似。

④、根据现场统计结果:混凝土外加剂掺量大的裂纹多,而外加剂掺量少的裂纹

较少一些,所以外加剂的超量使用也可能是导致混凝土裂纹的重要原因之一。

⑤、外加剂与水泥未具备相融性试验报告。

3、保温保湿不良

①、本工程中只采用浇水养护,养护管理不到位。

②、1轴线~后浇带间地下二层柱、墙拆除模板的时间为混凝土浇注后第9天即

5

3

3

2005年5月8日,后浇带~8轴线间地下二层柱、墙拆除模板的时间为混凝土浇注后第3天即2005年5月10日。后浇带~8轴线裂纹数量多余1轴线~后浇带间裂纹数量。所以拆除模板时间过早,模板拆除后,用自来水进行养护,表面未作覆盖,没有获得有效的保湿效果,使混凝土表面温度急剧降低,使内外温差过大,加剧了墙体混凝土的收缩。

③、从裂纹的分布情况分析,裂缝的出现频率不均匀,有局部地方较严重,另外

一些地方裂纹少,说明施工的振捣质量有较大差异及混凝土匀质性差。 4、后浇带施工不良

本工程中后浇带渗漏水稍严重一些,由于后浇带砼中加入了UEA-E膨胀剂,且施

工管理不到位,施工控制不严,导致后浇带出现部分渗漏水现象。

五、裂纹处理思路及初步建议(具体见专项施工方案)

近年来,国内许多工程都出现类似的裂纹情况,包括许多国家重点工程的裂纹渗

漏情况比该工程要严重得多,如深圳皇岗某工程就有5000多条裂纹„„。这些现象引起甲方业主及相关科技单位的重视,为此专家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和试验,包括现场实物荷载试验等,经试验结果和理论研究最终证明,这些裂纹对建筑物承载力无不良影响,但对耐久性不利,所以均采用化学灌浆技术进行处理。目前包括水利工程(三峡大坝)、桥梁、隧道、核电站、国外工程等裂纹经过化学灌浆技术进行处理后均满足承载力及正常使用要求,确保建筑物耐久性不降低,结构安全可靠的。

地下防水工程或其他防水工程结构,在水压头不高(10米)的情况下,产生0.1~

0.2㎜的裂纹时,开始有些渗漏,水通过裂缝同水泥结合,形成氢氧化钙,浓度不断增加,形成胶凝物质胶合了裂纹。此外氢氧化钙与空气中水分带入的二氧化碳结合,发生碳化,形成白色碳酸钙结晶,使原裂纹被封闭,裂纹仍然存在,但渗漏停止,这种现象称为裂纹的自愈现象。这种裂纹不影响持久应用,是稳定的。所以处理主要思路防止地下室渗漏水,防止混凝土内钢筋锈蚀,保证结构的极限使用状态,具体如下: 1、宽度≤0.3㎜的非贯穿裂纹。对结构承载力及持久强度无有害影响,此类缝可不做处

理。

2、宽度>0.3㎜的非贯穿裂纹。此类裂缝会引起钢筋锈蚀,影响结构持久承载力,这种

裂纹应用环氧胶泥或其它环氧类材料进行封闭。

6

3、贯穿性渗水裂纹。此类裂纹会引起钢筋锈蚀,影响使用功能,应采用水溶性聚氨脂进

行化学灌浆。

4、贯穿性非渗水裂纹。应用环氧树脂灌浆补强。

以上裂纹处理思路摘自我国著名工程结构裂缝控制专家王铁梦教授所编著的《工程结构裂缝控制》(1997年8月第一版,2003年8月第11次印刷)。

中国华西八公司西丽南蓉酒店项目部

2005年11月18日

部分地下室裂纹照片如下: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