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模板支架的搭设质量及偏差控制

来源:东饰资讯网


模板支架的搭设质量及偏差控制

1、钢管轮扣架体支架系统支撑构件允许偏差 1 外壁48mm 壁厚3.5mm 钢管两端面切 斜偏差 钢管外表面锈 蚀深度 立杆钢管弯曲 3m≤L≤6m 4 水平杆、斜杆的 钢管弯曲 L≤6.5m 2、钢管轮扣式支撑支架检查验收 序号 检查项目 质量要求 表面平面光滑,无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痕及严重锈蚀等缺陷;1 钢管 构配件表面涂刷防锈漆或进行镀锌处理 最薄壁厚不小于3.0mm 3% 全数 游标卡尺 目测 全数 目测 检查数量 检查方法 ≤30 -0.5㎜ -0.5㎜ 1.7㎜ ≤0.50㎜ ≤12㎜ 钢板尺 游标卡尺 塞尺、 拐角尺 2 3 游标卡尺 2 轮扣 铸铁造件表面光滑,无砂眼、缩

孔、裂纹、浇冒残余等缺陷,表面粘砂清除干净 锻造件和冲压件无毛刺、裂纹、氧化皮等缺陷 各焊缝饱满,无未焊透、夹砂、咬肉、裂纹等缺陷 上下窜动、转动灵活,无卡滞现象 立杆接长当采用外插套时,外插套管壁厚不下于3.5mm,当采用内插管时,内插管壁厚不下于立杆连接套管 3.0mm。插套长度不小于160mm,焊接端插入长度不小于60mm,外伸长度不下于110mm,插套与立杆钢管的间隙不小于2mm 套管焊缝应饱满,立杆与立杆的连接孔能插入φ10mm连接销 螺杆外径不小于38mm,空心螺杆壁厚不小于5mm,螺杆与调节可调底座4 及可调托撑 螺母啮合长度不小于5扣,螺母厚度不小于5mm,弯曲变形不小于1mm,可调底座垫板厚度不小于6mm;螺杆与托板或垫板焊接牢固,焊脚尺寸不小于钢板厚度 第一节 3% 游标卡尺、钢板尺 全数 目测 3% 游标卡尺、钢板尺 全数 目测 全数 目测 全数 目测 3

第二节 第三节 工艺流程

1、总体高支模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高支模方案专家评审高支模专项方案编制高支模方案修改并最终确定方案交底支撑体系选型施工准备测量放线现场架体搭设材料准备现场材料抽检评定合格模板拆除混凝土养护梁板混凝土浇 筑梁板模板、钢筋施工梁板模板安装

2、具体施工工艺:施工准备→框架柱浇筑→高支模架安装→已搭设支撑体系加密→混凝土浇筑→养护→拆模 第三节 第四节 施工方法 一、一、梁、板施工方法

1、梁模板 (1)支模方法

采用15mm厚覆膜胶合板,背肋采用40×80木方,主楞采用φ48钢管,与面层接触面必须过刨。 (2)支模要求

①梁模施工前必须有专人根据图纸要求绘制好翻样图,标明各种梁侧板高度,梁标高,截面尺寸,及时通知木工组并作好详细技术交底。

②所有侧模及底模拼缝前必须经过刨光,保证接缝严密。 ③梁底模及侧模要与梁柱节点模板牢固固定,大跨度梁模要按规定起拱。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派专人看护模板,随时检查模板的支撑情况。

④梁模板安装应先安装底模,待钢筋绑扎完后再封侧模。 2、板模板

(1)模板平面尺寸必须根据结构施工图及模板翻样图在底层加工好

后方可进入施工部位,严禁现场切割,避免形成木屑掉入梁内无法清理。

(2)模板在制作时,对切割后的模板必须全部刨直,以保证板拼缝严密。

(3)浇筑混凝土时必须有专人对模板进行看护,观察模板是否有变化,及时检查支撑的稳定。

二、二、支撑系统搭设方法及构造要求

1、工艺流程

模板支架的搭设应严格遵循以下顺序:

放线定位→铺设垫木→安装扫地杆、纵横拉杆→立第一节立杆→安装第二、三步……横杆、设临时抛撑(每隔六根立杆设一道,待安装完剪刀撑后拆除)→接立杆、横杆,同前搭设步骤,直至搭设完成。

模板施工:弹梁轴线并复核→搭支模架→调整托梁→摆主梁→安放梁底模并固定→梁底起拱→绑扎梁筋→安侧模→侧模拉线支撑(梁高加对拉螺栓)→复核梁模尺寸、标高、位置→与相邻模板连固。

2、支撑系统搭设方法

本工程危险性较大模板支撑架体选用轮扣式式钢管模板支撑体系。结构形式采用满堂式架体。

本工程模板架体支撑体系选用钢管轮扣架体,高支模区域模板支撑体系现浇板设计为立杆间距900mm×900mm,步距=1200mm;框架梁立杆间距为900mm×900mm。

(1)应先放出轴线、梁位置线以及楼面水平控制标高。 (2)架体搭设之前,在立杆下通长设置木垫板(300mm×50mm)。 (3)架体立杆搭设时,梁底顶托伸出自由高度不得大于200mm。 (4)架体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第一步架体距地高度200mm作为扫地杆,高低跨不能保证同步起架时,采用轮扣式钢管,纵、横补强一道扫地杆,且两部分架体之间用剪刀撑可靠连接,两侧各延伸不得小

于两跨。

(5)搭设两步三跨时矫正垂直度不得大于5mm,保证上下杆件同心,以减少偏心受压。

(6)支撑安装完成后,应认真检查支架是否牢固,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3、模板支撑架体搭设要求

(1)保证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几何尺寸及规格,相互位置的正确。 (2)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施工中所产生的荷载。

(3)不同支架立柱不得混用。

(4)多层支撑时,上下二层的支点应在同一垂直线上,并应设底座和垫板。

(5)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当跨度大于4m,模板应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为全跨长度的1/1000~3/1000。 (6)梁和板的立柱,其纵横向间距应相等或成倍数。

(7)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柱顶端应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扫地杆与顶部水平拉杆之间的距离,在满足模板设计所确定的水平拉杆步距要求条件下,进行平均分配确定步距后,在每一步距处纵横向各设一道水平拉杆。

(8)所有水平拉杆的端部均应与四周建筑物顶紧顶牢。无处可顶时,应在水平拉杆端部和中部沿竖向设置连续式剪刀撑。

(9)支架搭设按本模板设计,不得随意更改;要更改必须得到相关负责人的认可。

4、构造要求

(1)模板支撑架根据计算所承受的荷载选择立杆的间距和步距,底层纵、横向水平杆作为扫地杆,距地面高度应小于或等于200mm,立杆底

部应设置可调底座或固定底座,立杆上端包括可调螺杆伸出顶层水平杆的长度不得大于0.65m。 (2)纵向水平杆

1)当支架高度为8~20m时,顶端步距内加设一道水平拉杆。 2)纵向水平杆接长采用对接轮扣连接。对接轮扣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1/3。

3)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距离设置3个旋转轮扣固定,端部轮扣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 (3)剪刀撑

满堂模板支架周圈及纵、横应从顶设置剪刀撑,纵、横向剪刀撑,剪刀撑宽度4~6m,支撑主梁的立柱下必须设置剪刀撑。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应在45°~60°之间;其间距为4.5m。纵、横向剪刀撑之间增加连续剪刀撑,周圈剪刀撑为连续式剪刀撑。

对于满堂架,在顶部及下部各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剪刀撑斜杆与水平成45-60度。在竖向剪刀撑顶部交点平面应设置连续水平剪刀撑,每四跨设置一道垂直剪刀撑。

4、支撑地基及承重楼板支顶

(1)为保证立杆基础底板的结构,高支模部位荷载较大,在承重立杆下在每根立杆下垫300mm×50mm垫板(通板)。 三、三、混凝土施工

1、浇筑顺序

采用柱、梁板混凝土分开浇筑,应先浇筑框架柱,框架柱分两次浇筑第一次到7.45m,第二次浇筑到的梁下皮,框架柱浇筑完后方可进行梁板结构施工。

高支模区域施工必须待先浇筑的框架柱混凝土设计强度达到80%后方能施工。

2、混凝土浇筑堆料高度

浇筑混凝土堆料高度不超过100mm。混凝土浇注时应有专人观察模架变形观测,有问题及时向工长汇报采取措施。

(二)混凝土浇筑方法

浇筑梁板混凝土时,应遵循从中部到周边均匀浇筑,且不超载。 梁板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保证接茬部位混凝土连接良好。浇筑时配置两台象泵,保证对称的浇筑过程实施。梁每层浇筑厚度不得大于400mm。

四、四、架体的拆除规定与工艺要求

1、模板拆除时对混凝土强度要求

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板跨度≤2m,混凝土强度应达到≥50%,板跨度≤8m,混凝土强度应达到≥75%,板跨度>8m,混凝土强度应达到≥100%。梁:跨度≤8m,混凝土强度应达到≥75%,当>8m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100%。悬挑构件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100%以上,方可拆除。拆除时要严格按照要求施工,避免对结构造成破坏。

2、模板拆除方法和操作要求

架体使用完毕后立即拆除,在架体拆除前应作好以下工作: (1)在拆除架体时,应先清除架体上的垃圾杂物,清除时严禁高空向下抛。

(2)架体在拆除前,应先布设拆除范围的安全措施和警戒区域。 (3)严格遵循拆除顺序:由上而下、后搭者先拆、先搭者后拆,同一部位拆除顺序是:横杆→剪刀撑→立杆。

(4)架体的拆除一般严禁在垂直方向上同时作业,因此要事先做好

其他垂直方向工作的安排。

(5)拆除架体时,下部的出入口必须停止使用,对此除监护人员要特别注意外,还应在出入口处设置明显的停用标志和围栏,此装置必须内外双面都加以设置。

(6)在拆除的架体周围,在坠落范围设置明显的“禁止入内”标志,并有专人监护,以保证拆时无其他人员入内。

(7)对于拆除架体用的垂直运输要用滑轮和绳索运送,严禁乱扔乱抛,并对操作人员和使用人员进行交底,规定联络用语和方法,明确职责,以保证架体安全拆除。

(8)架体拆除时遇大风、大雨、大雾天应停止作业。 (9)拆除时操作人员要系好安全带,穿软底防滑鞋、扎裹腿。 (10)架体拆除过程中,不中途换人,如必须换人,则应该在安全技术交底中交代清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