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名词解释、填空、判断、简答、论述、识图、计算(都有可能)
城市绿地: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
是城市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二是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
城市用地 是按城市中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划分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特殊用地、水域和其他用地的统称。
城市建设用地:按城市中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划分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特殊用地的统称。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乡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已经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及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城市绿地的五大功能: 1、生态:
维持城市碳氧平衡 调节城市微气候 净化空气
维持生物多样性 水土保持 诱导城市形态 2、游憩功能
提供游憩休闲场所 满足人们心理需求 园艺疗法3、景观功能
营造城市特色景观
5大景观要素(凯文林奇):区域、道路、边界、中心点、标志物 文化教育功能 传承地域历史文脉 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形成环境教育课堂 4、防灾功能 避灾功能 救灾功能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原理:
1、定性:性质、内容、主题——城市绿地系统分类 2、定位:位置、服务半径——城市绿地系统结构与布局
3、定量:单体规模、总量、人均量——城市绿地系统指标
城市绿地分类依据:
1、以绿地的功能为主要分类依据(统一性)
2、绿地分类应与城市规划用地的计算口径一致(协调性) 3、反映不同类型城市的绿地特点(旅游、滨海、平原城市等)
4、增加不同时期,不同城市,不同国家绿地的可比程度(有可比性) 5、考虑绿地的管理、统计、投资来源(可操作性) 城市绿地五大类:
公园绿地: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 生产绿地: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圃地。(占城市建设用地2%) 防护绿地: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
附属绿地:城市建设用地中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
其他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包括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等。(其他绿地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在城市建设用地外) 公园绿地:(大类、中类) 1、综合公园:
全市性公园: 区域性公园 2、社区公园
居住区公园 小区游园 3、专类公园
儿童公园 动物园 植物园 历史名园 风景名胜公园 游乐公园 其他专类公园 4、带状公园
5、街旁绿地(绿化占地比例大于等于65%) 环状加楔形结构环带式绿色结构环带状篱式结构绿地系统结构基本形式及特征 环状、楔形、带状、指状、网状 1) 环状式绿色结构:
特点:利用现有的农田、山体、植被,生态敏感指状嵌合式结构区域绿网式结构分散组团式结构保护等。
控制城市发展规模,发展规模不同可能有多条绿环。 2) 环状加楔形:
特点:绿环是防止主城区向外扩张,并防止主城区与外围组团粘连。 形成与自然交流的生态廊道,对城市发展有较强适应能力。
3) 指状嵌合式
特点:顺应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布置绿楔;具有极强的景观引导性,形成优美的景观通道 4) 环带状篱式结构
特点:是带状城市结构常用的方法,利于城市内部的居民和自然的联系;垂直于城市轴向绿廊,具有引风/通风廊道的作用 5) 区域绿网式结构 特点:防止城镇间相连成一片而引起环境恶化;沟通城市之间的能量流动和联系;利用山体、水体、农田形式,并沿道路、河流、铁路、各组团外围等,建设绿廊,形成绿色网络结构;不同的网络形式体现了城市群之间的联系状态。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布局要求:(主要从选址、服务半径等方面论述)
公园绿地:布局首先应满足居民游憩需要,城市各级综合性公园和专类公园的布置,应符合均布率要求,千米均布率应覆盖全市居住区。
生产绿地:城市建设用地内,上风上水方向,占城市建设用地2%。
防护绿地:城市防风林,沿城市水系、水源地、铁轨、轻轨、快速道、城市内部街道地区,历史文化、文物保护地区、穿越城市用地的高压走廊、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
绿地指标的计算
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公园绿地面积/城市人口数量 2、人均绿地面积:(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城市人口总量 3、城市绿地率:(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城市的用地面积(城市建设用地) 定义:一定城市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化用地总面积(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占该用地总面积的百分比。
4、绿化覆盖率:一定城市用地范围内,绿化种植垂直投影面积占用地总面积的百分比(包括屋顶花园)
一般城市绿地率为30%-40% 复习课上计算过的习题。
公园绿地
公园用地比例:
1、绿化用地:65%以上
2、园路及铺装面积: 小规模: 15%-25% 大规模: 5%-10% 3、游览、休憩、公用建筑: 小规模:小于4% 大规模小于3% 4、管理建筑小于1%
公园绿地游人容量:
C=A/Am Am=60 m2 /人左右
A:公园总面积(不包括水体) Am:公园游人人均占地面积(m2 /人) 目的:为控制各设施规模提供依据(如停车场、餐厅、厕所等)
居住区绿地
居住区绿地分类: 1、宅间绿地
2、公共服务设施绿地 3、道路绿地 4、公共绿地
居住区公园 小区游园 组团绿地
其中居住区公园和小区游园属于公园绿地,其他属于居住用地的附属绿地。
居住区人均公共绿地: 1、组团不少于0.5m2 /人 2、小区不少于1 m2 /人 3、居住区不少于1.5 m2 /人
居住区中各绿地的占地比例: 居住区公园:7.5%-18% 小区游园:5%-15% 组团绿地:3%-6% 道路绿地
道路绿地:道路及广场范围内(道路红线范围内)可进行绿化的用地。
道路红线:规划的城市道路路幅的边界线
道路绿地分类:
道路绿带(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路侧绿带)
交通岛绿地 广场绿地 停车场绿地
板块类型:(图文并茂) 一板二带式 二板三带式 三板四带式 四板五带式
P272图(重点)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和方法: 内容:
1、确定规划范围、规模、期限 2、确定规划指导思想、原则 3、提出规划目标
4、提出市域绿地系统发展构想
5、确定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和总体布局
6、确定各类绿地的类型、位置、内容和相应指标。 7、确定植物种类和配置模式 8、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 9、制定古树名木保护 10、城市防险避险
11、确定近期建设项目及投资 12、实施建议 方法:
1、问卷调查 2、归纳分析 3、SWOT分析 4、点线面方法 5、综合分析法 6、适宜性评价法 规划阶段:
前期调研:资料准备,现场调研、分析评价 规划方案:定性、定位、定量 中期汇报:规划思路、规划内容
方案评审:方案汇报,专家评审、意见修改
规划成果:规划说明书、规划文本、规划图则,规划附件
规划管理(城市绿线): 城市中各类绿地范围控制线,城市各类绿地涵盖了城市所有绿地类型,包括公园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 园林时政(了解即可) 节约型园林:
节约型园林绿化,应该是按照资源的合理与循环利用的原则,在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等各个环节中,最大限度地节约各种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 方式:
节地型:提倡屋顶花园、墙面绿化、垂直绿化、立体绿化等节地型园林形式,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节土型:一是保持场地原有的地貌特征,尽量做到土方就地平衡;二要避免进行大规模的地形改造工程,并充分利用场地原有的表土作为种植土进行回填。
节水型:主要体现在使用集水技术,采用地面透气透水性铺装等。应注重雨水的回收利用,提倡使用再生水灌溉,以及采用微喷、滴灌等节水设施。应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入手。 节能型:利用自然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实现安全清洁的建设养护和日常管理。 节材型:以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合理利用、循环利用为原则,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西安世园会主题: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 重庆园博会主题:园林,让城市更美好
1、 田园城市理论
时间人物:19世纪末 霍华德(英国) 思想内容及模式特征:
1)霍华德认为城市必须与田舍结合,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魅力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产生新的希望、新的文明、新的生活。
2) 田园城市可具体从区域,市域,市区三个层面进行规划。
3 )田园城市的本质特征:其土地利用不被个人所有分割,是共有的、低密度的、有控制的发展;是田园和田园城市内部的家庭、工业、市场以及行政、社会福利设施等各种功能结合的组合概念。 意义:
霍华德对现代社会出现的城市问题,对城市规模,布局结构,人口密度以及城市绿地等重要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独创性的见解,具有比较完整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为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基本模式:右图(P18)
• 城市用地
• 农业用地-绿带 • 城市人口32000人 • 城市30000人 • 乡村人口2000人
• •
• 中心区 • 居住区
• 工业仓库地带 • 铁路地带 • 放射大道
2、英国环状绿带( 即大伦敦规划)
时间 人物:1922年提出卫星城理论,1942~1944年,恩温主持编制了大伦敦规划。 思想内容:
规划方案在距伦敦中心半径约48公里的范围内,由内向外划分为四层地域圈:内圈、近郊圈、绿带圈、外圈。内圈建筑与人口密集,其主要改造特征是控制工业、改造旧街坊、降低人口密度、恢复功能的地区;近郊圈作为建设良好的居住区和健全地方自治团体的地区,限制居住用地净密度。圈内空地尽量绿化,以弥补内圈绿地之不足;绿带圈为一宽约16公里的绿化地带,以农田和游憩地带为主,严格控制建设,作为制止城市向外扩展的屏障;外圈主要用以疏散伦敦过剩人口和工业企业。
大伦敦规划的结构为单中心同心圆封闭式系统,其交通组织采取放射路与同心环路直交的交通网,由5条同心环路和10条放射路组成。 意义:
大伦敦规划吸收了20世纪初期西方国家规划思想的精髓,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合时宜的对策与方案。这一规划方案对当时控制伦敦市区的自发性蔓延,以及改善已经很混乱的城市环境起了一定的作用,对四五十年代各国的大城市规划有着深远的影响。
1、 通过建立一个明晰的边界来界定城市,并且预防城市之间连片发展。 2、 保护乡村地带不受侵占
3、 提供娱乐及各种不同种类的制度上允许之用途的乡村空间
4、 通过对城市废弃地和其他城市用地重复利用的鼓励,促进城市内部更新 5、 保持历史城镇的山水骨架和地方特色
伦敦行政区 内城圈 城郊圈 绿带圈 外围乡村圈
3、美国公园系统的背景 人物 时间 思想 意义
时间 人物:19世纪 奥姆斯特德 公园系统的基本思想:
城市区域中公园间通过公园路(parkway)进行相互连接形成一个系统,其在保护生态环境,诱导城市有序发展,增强城市环境舒适性等方面发挥的效果远远大于单独散在的公园。 主要城市:芝加哥,波士顿,肯萨斯,明尼阿波利斯等。 公园系统的本质和意义:
1) 伴随城市人口和产业集中,城市用地不断扩展,面临如此情况,提出了新的规划理论和实施方法,有公园和林阴道构成的公园系统,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其规划不局限于城市空间,而是延伸到郊外田园地带,而此处的“公园”已不是普通公园的概念,而是拓展到包括湿地,戏水池,城市林,海滨在内的更广泛的绿地概念。
2 )公园系统的建设带动资产增值,税收增加,符合经济性和合理性。
3 )在1910年城市规划新领域确立之前,面对城市的无序扩大,公园系统通过半个世纪的时间,创造出了新的城市空间和社会秩序。
扩展(往届试题)
城市问题:人口、住宅、污染、城市灾害、城市环境景观等? 城市公园绿地从点线面三个层面各有什么绿地?试举例说明。 麦克哈格设计思想
凯文林奇城市景观5要素:道路,节点,边界,标志,区域特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