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析高校学生直播助农提升路径

来源:东饰资讯网
浅析高校学生直播助农提升路径

摘要:直播助农模式是乡村振兴在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下的全新探索,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高校学生直播助农是乡村振兴上发展中的一种全新的模式。本文基于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直播助农模式在乡村振兴中的发展逻辑,探讨高校学生直播助农的问题,依托新媒体时代技术寻找直播助农模式的提升路径。

关键词:直播助农;乡村振兴;提升路径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2212303001《后疫情时代高校学生助力乡村振兴——“直播+助农”模式探究》,教高司函[2022]10号。

前言

2020年新冠疫情疫情爆发,农村脱贫攻坚的步伐变慢,大量农产品难以通过传统的渠道向外销售,农产品出现了“滞销”的问题,直播助农模式由此而生,推动了农产品向互联网领域的跨越。

互联网数据公司艾媒网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直播用户购买农副产品中,有98.3%直播助农用户表示会购买农副产品。与此同时,伴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相关政策的出台,为直播助农的发展提供了温床。乡村振兴的不断开展,高校学生逐渐成为直播助农的一员,其模式也在不断的形成。

一、高校学生直播助农模式的主要特点 1. 多方政策支持直播助农

2022年4月25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开展2022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其中为农村农产品的种类进行了划分与拓展,围绕农村价值,依托新媒体技术,推进以直播为媒介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

此外,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2020年网络扶贫工作要点》中对直播助农模式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该工作要点的提出除了更好的推动全面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之外,对直播助农给予了支持,这对高校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契机。

1. 为助农提供新生力量

随着乡村振兴的持续开展,直播行业的发展变快,越来越多的人才开始集中在直播这一领域。数据显示,直播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0-35岁之间,占据市场份额的87.74%,其中排名第一的是20-30岁的人群。在《2021直播产业人才报告》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直播行业招聘职位数同比增加11.72%。总体来看,年轻化是直播行业的一种趋势。

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众多优惠政策以鼓励高校学生进入农村地区,通过直播带货,拍摄宣传视频、开展实地调查等方式为农村注入新生力量。由此来看,高校学生参与直播助农让直播带货不再局限于村民、县长,而是充满了更多的可能性。

1. 新媒体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强

当代高校学生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强,适应新事物的能力高。在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学生接触的新事物较多,对新媒体技术的接受能力较高,一旦认真接受学习,就可以熟练掌握运用新媒体技术。同时高校学生对新媒体技术的学习途径也较多,也会主动从互联网上进行主动学习。此外高校学生的理论知识较为充足,将所学知识加以创造性转化可以更好的指导实践活动,具有了较强的理论武装可以使得高校学生对于直播助农的掌握程度更高。

二、高校学生直播助农模式存在的问题 1. 直播制度体制不健全

直播助农模式属于直播行业中的一种较为特殊的形式,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直播行业的人不断增多,直播门槛也在不断地降低,对于主播专业的要

求也随之降低,加之直播行业诞生于新媒体时代,符合时代的潮流。但是目前直播行业没有健全制度体制,直播界的乱象频频而出,行业的发展不规范,导致了受众对于直播间的可信变低,而这也反映了直播助农模式在发展的过程中较为艰难。

另外,在直播间中有些主播所卖出的的农产品没有经过国家检验许可,一旦进入市场,质量与安全的问题难以得到保障,这会影响受众对直播助农模式的看法。直播助农模式是为推动乡村振兴而发展而来的,但是直播行业的不规范,没有完善的监管体系,这无疑破坏了直播助农模式的“本意”。

1. 高校学生直播经验有待提升

由于缺少系统全面系统的直播技能学习和实践经验,高校学生难以从直播中找到一条既有创新性和差异化,又能吸引消费者的直播通道。而高校学生大多会从直播间中模仿其他主播的直播方式,而模仿的学习方式会使直播形式单一,于受众而言更像是一种“营销化的套路”,无疑会影响受众的观感,这种形式单一的直播方式还会使直播内容同质化严重。

其次,创新作为推动进步的重要保障,对于直播助农模式也一样。目前,直播行业的发展千篇一律,很难有创新性、差异化。直播间突然出现的热潮,容易使得在一小段时间里出现一样的直播形式,直播间被复制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对于高校学生直播助农也是巨大的挑战,如何脱离直播形式单一,缺乏创新的问题正是高校学生需要考虑的问题。

3.高校学生知识体系有所缺失

在高校的教育中,由于较多因素的限制,高校学生缺乏深入基层学习的经验,因此学生对于农村、农民和农产品的了解程度不高,很难对于农村和农产品的特征,提出因地制宜的直播策略,千篇一律的直播内容不仅使得直播内容同质化变高,而且容易使受众信任度降低

同时,高校学生缺少对农产品的潜心钻研,对于农产品的了解基本来自书本上,很难进行实地考察与研究。

三、高校学生直播助农模式的提升路径 1. 建立和完善直播助农的监管机制

应对直播行业不规范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措施:

首先,国家要制定相关的制度体系用来规范直播行业,同时加强对体制机制的宣传力度,让更多受众了解其制度体系,为高校学生直播助农提供良好的环境。

其次,政府要完善市场监管体系,优化市场环境,加强的对直播行业的监管力度,打击直播行业乱象的行为,对直播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监管,营造良好的直播环境,提高受众对直播助农的信任度。

最后,高校学生要严格遵守和维护直播行业的秩序,从自身做起,全方面优化直播助农的直播环境,取得受众的支持与信任。同时可以加强直播助农在乡村振兴上宣传力度,从多方面让受众了解。

2.开设直播助农实践基地,培养新型直播人才

一方面,直播助农实践课程的开设不仅可以解决高校学生只具备理论知识,缺少实践经验的痛点,而且能够让高校学生在实践中熟能生巧。当前,我国许多高校并未建立直播助农的实践课程,相反在一些省市级地区已经存在直播助农的实践基地,因此高校可以通过与已经建立起的实践基地进行合作,利用现有资源和经验,开设直播助农的实践课程。

另一方面,新型直播助农人才的培养可以使其模式实现创新型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1. 深入基层,加强对农产品知识的学习

深入基层学习是最快了解农产品知识的途径,是最好的课堂,最好的教材,只有深入了解农村农产品,在直播助农中才能更加清晰准确的解读农产品的特性,赢得受众的信赖,这从根本上可以解决受众对高校学生直播助农信任度低的问题。

此外,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专门对高校学生深入基层学习作出了部署,一定程度上激发了高校助力乡村振兴的动力,为高校学生深入基层,学习农产品知识,走进农村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为农村直播助农的发展赋予了新的力量。

结语

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直播助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是实现农村、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是高校学生直播助农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保持直播助农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高校学生直播助农模式的主要特征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直播助农模式的提升路径。

参考文献:

[1] 梁佳慧,肖志雄,张静,吴雨佳. 云端战\"疫\"背景下直播助农的可持续发展路径[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21, 027(011):23-24.

[2] 乔露. 乡村振兴背景下 方言\"直播助农\"的利用及优化[J]. 黑龙江粮食, 2022(6):3.

[3] 杨银辉. 直播助农电商人才现代学徒制培养路径研究[J]. 江苏商论, 2023(2):4.

[4] 陈雨瞳, 韩紫嫣. 乡村振兴背景下直播助农的提升路径[J]. 新媒体研究, 2022, 8(12):44-47.

[5] 安玉琪. 乡村振兴视域下直播助农的发展与对策探讨[J].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2(2):61-62.

作者介绍:阳莎,2001年出生,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人文艺术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2020级学生。

注:该论文为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国家级大创项目202212303001《后疫情时代高校学生助力乡村振兴——“直播+助农”模式探究》研究成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