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检测(四)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积累(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标注错误的一项是( ) A.长嗟.(jiē) 玉簟.(tán) 舴.艋(zé) B.砥.柱(dǐ) 寒蛩.(ɡǒnɡ) 麾.下(huī) C.殷.勤(yīn) 穹.庐(qiónɡ) 金缕.(lǒu) D.的.
卢(dí) 腥膻.石(shān) 藁.
街(ɡǎo) 【解析】 A项,“簟”读diàn;B项,“蛩”读qiónɡ;C项,“缕”读【答案】 D
2.下列诗句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B.风休住,篷舟吹取三山去。 C.心在天山,身老仓州。
D.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解析】 A项,销—消;B项,篷—蓬;C项,仓—沧。
lǚ。
【答案】 D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学诗漫有惊人句 漫有:空有 ..B.红藕香残玉簟秋 .C.当年万里觅封侯 ...D.信着全无是处 ..
秋:同“愁”,发愁 觅封侯:指寻求建功立业 信着:随便写
【解析】 B项,秋:在秋天显出凉意。 【答案】 B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作者苏轼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作者辛弃疾,与自号“放翁”的陆游词风相近,都豪放雄浑。
B.青莲居士、少陵野老、东坡居士、板桥依次是李白、杜甫、苏轼、郑燮的别号。
C.“三苏”是指宋代的苏洵与其子苏轼、苏辙,他们三人和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同为唐宋八大家。
D.《扬州慢》里“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的“杜郎”,指的是唐代诗人杜甫。
【解析】 A项,苏辛是豪放派,陆游不属于豪放诗人;C项,唐宋八大家中没有范仲淹,而是曾巩;D项,杜郎是指杜牧。
【答案】 B
5.补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载不动、许多愁。 (3)____________,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答案】 (1)赢得生前身后名 (2)只恐双溪舴艋舟 (3)欲将心事付瑶琴 二、阅读鉴赏(40分)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卜算子① 漫 兴 辛弃疾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草去除根,笕竹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③,舍我其谁也?
【注】 ①这首词是辛弃疾因力主抗金遭贬,赋闲在江西农村时所作。②李蔡:李广堂弟,才能平庸,元朔五年被封为乐安侯。③力田:汉代掌管农事的小官。
(1)赏析这首词上片所运用的主要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词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李蔡才能平庸,被封侯,而“夺得胡儿马”的李广,却终生困厄,两相对比,可见词人的愤愤不平。
(2)本题考查对词人情感的把握能力,答题时要通过审读作者和注释,做到知人论世,辛弃疾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屡遭困厄,末句中的“力田”小吏,显然是其愤激之语。
【答案】 (1)运用了对比手法,用李广英勇善战难封侯与李蔡才能平庸却封侯做对比,突出了李广的悲剧命运。作者以李广自比,表达了心中的愤愤不平。
(2)最后一句是作者的愤激之语,作者通过“力田非我莫属”,表达了对统治者的强烈不满和自己怀才不遇、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懑之情。
7.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减字木兰花 向子讠垔
[注]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 向子讠垔,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
(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这是一首咏唱春日百花争艳的迷人景象的词作。上片仅用寥寥四句,便写出了一片花团锦簇、灿烂夺目的艳阳春光。
(2)要抓住“不耐”“风与日”。答题时要注意赋予该词的社会含义。
【答案】 (1)“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2)既有对自然“风与日”摧残百花的伤感,又有对社会“风与日”摧残香花所喻君子的伤感。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
如何消夜永!
【注】 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词的上阕写日间情景,偶尔放晴,却薄暮昏暝。词的下阕写夜间情景,“更深人去”,“酒已都醒”。上下阕以暗移的时间为经线自然衔接,将词境渐次推进。
(2)这首词表达的情感较明显,只要抓住“秋阴”“向暝”“凄冷”“寒声”“雁影”这些重点词,即可确定情感类型。因“秋”“暝”“凄冷”“寒”均是表达凄情愁思的,而“雁”是思乡怀人的物象。下阕“更深人去”的凄清,孤灯映孤影,醉酒都醒,强化了旅思乡愁的表达。而末句“如何消夜永!”则将这种情感推向极致。
【答案】 (1)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来写的。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
(2)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
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
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此题实际是分析诗中情感,“恨”的对象在“天涯”,联系下文中的“月”“心里事”,可知此“恨”应为思念远方亲人的怅恨之情。
(2)明说山月不知心里事,实喻自己的事无人懂;什么心事?对月怀远,乃天涯之思。山月既让游子思乡,也让闺中怀人。第二句中的“空”字再次点染了主人公的心事,花谢花飞,年华渐老,而游子不归。落花看似无意,却徒惹女主人公唏嘘。无论是夜晚望月,还是白昼看花,又都写出了主人公的孤独寂寞和无奈的心情。根据两句诗中富有意蕴的意象可分析女主人公的形象。
(3)结尾句看似只写景,实则景语即情语,借景抒情,以景结情,是古诗词常用手法。碧云摇曳,喻心情变化,据前四句可判断出主人公心情的波动和低沉。
【答案】 (1)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2)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3)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无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8分)
春光好 和 凝
苹叶软,杏花明,画船轻。双浴鸳鸯出绿汀,棹歌声。 春水无风无浪,春天半雨半晴。红粉相随南浦晚,几含情。 (1)词的上片描绘出一幅怎样的图景?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红粉”“南浦”分别指什么?本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赏析景象,需抓住关键意象苹叶、杏花、画船、鸳鸯、棹歌等加以描摹,然后连缀画面,并概括氛围特点。
(2)诗歌讲究“景语皆情语”,从诗歌中景物和人物的特点来看,不难把握出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明快的。 【答案】 (1)水上柔嫩的苹叶,衬着岸边洁白的杏花;翠红美丽的鸳鸯,拖着长长的绿漪浮漾。再摇出一叶轻盈的画船,添上悠扬的棹歌。上片以轻快的笔触、鲜明的色彩,描绘了一幅充满江南情调的春水泛舟图。
(2)“红粉”借指女子,“南浦”借指送别的水边。这首词通过对充满活力的自然景物的描绘,赞美了江南的大好春光,表现了词人对生活的热爱,感情基调是明快的、健康的。
三、语言表达(15分)
11.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使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字数不得增减)(5分)
庭院里玉兰树在蝉鸣声中舞蹈,不时送来一缕沁人心脾的清香。伴着蝉鸣和幽香,小女孩长大了,渐渐读懂了①苏东坡的豪放,②李白的飘逸,③李清照的婉约,④杜甫的沉郁,⑤柔美的朱自清和⑥犀利的鲁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句子的顺序决定语言的连贯。分析6个句子之间的关系,字数不得增减。找到其内在的关系,按时间顺序排列。
【答案】 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苏东坡的豪放,李清照的婉约,鲁迅的犀利和朱自清的柔美。 12.从下列词语中选出最准确、得体的五个词语,依次填入五个句子中的画线处。(5分) 敬赠 抛砖引玉 荣膺 舍下 不吝赐教 消息 惠赠 忝列 噩耗 府上
①一位高三学生在微博上发帖:“我想参加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但不知道该如何准备,在此恳请有经验的老师________,本人将不胜感激。”
②一位教师在“十佳教师”颁奖会上谦虚地说:“我做得还不够好,能________‘十佳’,深感惶恐。” ③一药店广告:“凡在本店购买药品超过100元,本店将________精美礼品一份。”
④小华给她的伯母发短信:“刚刚得知伯父生病住院的________,十分牵挂,祝伯父早日康复!” ⑤张教授写信给李教授:“回忆去年拜访________,受到您的热情款待,非常难忘。”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⑤________
【解析】 不吝赐教:敬辞,用于自己向别人征求意见或请教问题。抛砖引玉:谦辞,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忝列:表示自己在列有愧。荣膺:光荣地接受或承当。惠赠:称别人赠予自己的敬辞。敬赠:赠送礼物表示尊重、敬意、钟爱或钦慕。
噩耗:令人吃惊的不幸的消息(多指亲朋好友或敬爱的人逝世的消息)。消息:情况信息。府上:对别人的家
或老家的尊称。舍下:谦称自己的家。
【答案】 ①不吝赐教 ②忝列 ③敬赠 ④消息 ⑤府上 13.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右面是我国的“国家节水标志”,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以徽标的形式考查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描述画面要素要抓住画面特征,揭示其寓意要依据画面要素挖掘其象征意义,做到由表及里。
【答案】 图标由水滴、手掌和圆形组成。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水能保护地球生态;手掌托着水滴,象征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掌又像一条河流,象征滴水成河。
四、写作训练(50分)
14.岁月的流逝,带给我们每个人一份礼物。健康的身体、丰富的学识是礼物,难忘的经历、深刻的教训也是礼物„„这些礼物,无不成为我们人生道路上一笔珍贵的财富。
请以“岁月的礼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写作提示】 “岁月的礼物”这一文题,关键词是“岁月”,用它来修饰限定“礼物”一词,这就意味着我们对于文题的理解不能仅限于表层含义,而应认真挖掘其深层的比喻义、引申义或语境义。结合提示语就会悟出: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只要是促进我们茁壮成长的元素均可视为“岁月”送给我们的礼物。这不单是物质的,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引领,这实质上就是要求写出真善美对于个人成长的巨大影响和重要作用。只有准确地挖掘题蕴,才能紧扣文题来写作。我们不妨从如下方面发散思维: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我”获得过哪些帮助,收获了哪些知识,明白了哪些人生道理,哪些真善美的行为与细节难以忘怀„„除此之外,还可以从空间的角度来捕捉素材,可以从家庭、学校、社会这三个方面来搜索新颖的素材。“岁月的礼物”可以是一个方面的,也可以是多个方面的,只要是有独特生活体验的均可入文。
写此文可以用横向思路来构思,可通过标题指津、排比构段、镜头剪辑等方式,串缀起三至四个画面。如可以“关爱给我力量”“鼓励点燃信心”“友情点亮生命”为小标题,以此反映“岁月的礼物”促进自我的茁壮成长。也可用纵式思路来构思,可以写自我某一段时间内的心路历程,曲折生动地展现出心灵成熟、认识提升的过程,深刻反映“岁月的礼物”促进自我的人格成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