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络 多 挚生 巴想政弓台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起着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因此,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必须首先把它放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在信息化社会的 ●喻翔 历史条件下,网络的迅猛发展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它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 统三大媒体之后的新兴媒体,习惯上被定义为“第四媒 的“瞬时化”和“碎片化”:五是海量性与有限性的统一。 与传统媒体相比较,网络传播的信息内容是无所不包 的: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娱乐等应有尽有。 但是,信息的选择最终还是由受众群体来决定的,受众 群体在选择信息时会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来选择, 因此又是有限的。 二、网络对思想教育的影响机制分析 体”。网络自产生以来,迅速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 领域,影Ⅱ向自然是巨大的。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受众的思 想观念、道德规范、政治观点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一、网络的形态与特征分析 网络以其与传统媒体不同的独特方式深深地影响 着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了深入地分析 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必须首先明确网络的形 态,网络的主要形态包括万维网(即3W网)、电子邮件 报刊、电子公告版等,其服务内容包括交易型、资讯型、 娱乐型及数据库型等多种类型。同时,还必须深入分析 网络的特征。 从网络的特征来看,虽然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 点,但普遍的观点认为,网络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五个主 要的方面:一是广泛性和特定性的统~。与传统传播媒 介需要特定的物质条件、固定的地点、活动空间和既定 的时间,受众在接收信息上受到了诸多限制相比,网络 要广泛开放得多,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创新观念 的产生和发展,也造成了受众在网络中行为观念的差 异性;二是虚拟性与真实性的统一。虚拟性可以被认为 是网络最重要的特征,虚拟的主体在虚拟的环境下进 行虚拟的活动,充分显示了网络的虚拟性特征;然而, (一)网络背景下思想教育面临的机遇分析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的巨大动力和重要力量,网络技术也不例外,它也将推 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体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必将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和创新。首先,网 络的发展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和能 力,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是网络环境 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够掌握最@gu最全面的 信息,了解各门科学的理论前沿,必将大大增强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二是网络的出现有利于大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即时的、全面的、;隹确的掌握受教 育者的心理动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减少了实践中 摸索的时间,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三是 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者的教育手段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传统单向的灌输 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逐渐被“双向互动式”与“灌输 在网络条件下,又存在着真实的一面:虚拟环境的内容 是现实生活中的客观环境的反映;网络的用户在虚拟 代号的后面,又是客观存在的个人或群体 三是互动性 式”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所取代,思想政治教育 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真正实现了互动,从而有利于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手段和方式的改变。其次,网络 与单向性的统一。传统媒体中的信息传播是单向流动 的,受众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在网络中,受众在选择 信息的同时,还可以利用电子邮件、BBS等进行讨论。 另外,网络下的点对点、点对面、面对面的传播方式实 环境下信息的海量和迅速传播,必然导致新的网络文 化的产生和传播,有利于大学生受众吸收优秀的文化 营养,增强自身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的科学 性。一是网络文化的现代化丰富性,有助于开阔大学生 的视野,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有助于大学生确立全球 际上就是一种平等、互动的信息交流;四是即时性与易 逝性的统~。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特征又使其在信息 传播过程中具有了即时性特点。但是,为追求时效性而 进行的频繁的信息动态更新,客观上就容易形成信息 观念、效率观念和民主观念;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创新 意… - |奠 。 ≯- 一 0 :I誊 l l_ll。f 置■ 髓-|I- I ll 0 l信息的海量和即时传播的,有助于大学生受众道德智 商的培养。 蔽和“封杀”有害信息。这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有 害信息向大学生受众传播,从而起到预防和补救作用, 保障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进行。但这只 是消极的被动式技术手段,不能从根本上保证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合理发展;二是主动式的技术途 径,主要是要在应用“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基础上,让大 (二)网络背景下思想教育面临的挑战分析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思 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 战。首先,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与信息传 播者的相背离性。随着网络的迅速出现和普及,打破了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表现为传播者大众化了。在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包括建立专业的思想政治 教育网站,宣扬主旋律;在各个影响较大的网站上,将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到形象生动的栏目当中:建 立相应的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估机制 等。其次,从非技术层面来看,主要是要建立媒介监督 制度,加强网络宏观管理,独立运行的网络监督组织应 具有信息发布、学者参与、公众动员等功能。同时,要以 法治网,加强网络法治监管力度 要加强和完善信息网 络立法;加强信息网络方面的执法和司法;积极参与国 网络环境中,作为信息传播者的相当数量的人群与真 正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还存在着差距。大学生群体由于 是网络的主要使用群体,因此这种传播者大众化必然 会带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弱化;其次,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受众的主动性增强带来的挑战。传 统媒体中信息的单向传递性特征,使得受众始终是被 动接受信息,处于信息传递的客体位置。一方面,受众 所接受的信息,都是由传播者经“把关人”过滤之后传 向受众的;另一方面,即使受众具有一定的信息选择能 际信息网络方面规则的制定:加强信息网络管理人才 的培养等。 力,但是这种权力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要受到诸如传 (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 媒条件、时空条件的限制;在网络环境下,受众拥有的 权利前所未有地增强了,他们不仅可以自由选择信息, 也可以自由发布信息;信息的重要与否不再完全由传 播者决定,从而可能会出现一些负面的信息:再次,在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受众对网络的信息依赖程度的加 强,将会使大学生群体面临被异化的危险。一方面是大 学生信息需要的异化,另一方面是网络的异化,无论是 信息需要的异化还是网络的异化,都将最终导致大学 生这一网络主要使用群体的异化。 三、网络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分析 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首先是要使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者具备全面的网络信息技术素质,包括 信息技术使用能力、信息获取和选择能力、创新信息的 能力、信息监控能力i其次是要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者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主要包括较高的思想素 质和较好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包括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等;政治素质则包括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 水平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做好网络环境下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再次是要使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者具备深厚的文化知识基础,这是因为,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 的挑战,因此,有必要针对这一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和 措施,主要是要通过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网络环境 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的素质来达到提高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目的。 (一)优化思想教育中的网络环境 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本身需要丰富的知识作为支 撑;另一方面,知识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 力量。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具备的 文化知识包括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深厚的专业知识 及丰富的相关知识以及其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 作有效性产生影响的知识,包括网络知识和一定的外 语知识,尤其是英语知识;最后是要使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者具备完善的业务能力素质。网络环境下的大学 网络是信息传播的载体,在这一背景下,传播者传 递的信息和受众获取的信息都是通过网络来进行的。 所以,优化网络的环境,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 网络环境的优化,是指充分改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具备的能力包括表达能力、组织 能力、管理能力和监控能力。 综上所述,针对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所 主客体周围的信息条件,通过发掘积极因素和排除消 极因素,优化资源环境。网络环境的优化,必须坚持一 定的原则,主要包括社会导向性原则、整体一致性原则 (包括横向统一性原则和综向统一性原则)、针对性原 则和发展性原则; 从网络环境优化的途径来看,主要包括技术途径 途径。首先,从技术层面来看:一是被动式的 0Ill i曩蠢 。 面临的挑战,我们可以从媒介载体和传播者两个主要 方面努力,逐步通过网络环境的优化和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者素质的全面拓展,最终达到优化大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从而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有效性的最大化。 (作者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责任编辑:蒋晗玉 途径,主要是“把关人”的信息过滤、删减、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