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施工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摘 要:在道路的施工过程中,会遭遇到各类客观、主观的问题,这些都是无法避免的,只能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去应对。本文结合了八步至昭平二级公路(八步至黄姚段)工程施工建设前、中、后三个阶段探讨这些可能性的问题以及可以采取的可行性措施,以便能够有效地促进、完善工程管理和控制,更好地提高公路工程质量,为经济发展营造宽松的道路交通环境。
关键词:公路工程特征;准备阶段;施工阶段;验收阶段;工程管理控制
1. 公路工程特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公路为经济的发展承载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公路的辅助,经济的迅猛、更快的发展在很多方面都会失利。故而言之,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这个角色的良好扮演便需要角色的很好准备——公路的建设,公路建设的好坏关系到公路的能否很好适用、能否正常使用,能否为国民的正常生活、经济的快速发展辅佐。本文就从公路工程的施工角度探讨该过程行进中要注意的问题及其对策,当然言及施工,是不能仅就施工而言的,它的前期准备阶段对施工的过程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直接关系到施工过程中的很多细节问题,而验收即是对施工过程的一个保障与成果见证,本文结合了八步至昭平二级公路(八步至黄姚段)工程的施工建设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2.工程准备阶段
该项目“位于贺州与昭平境内,技术等级均为二级公路,起点位于贺州市八达西路延长线终点,由西南方向延伸终于昭平县黄姚古镇,主线长57.874公里,同时修建道石支线1.02公里、公会支线3.863公里、黄姚支线1.08公里,路线全长63.837公里,路线跨平桂区和昭平县,途径芳林、沙田、公会、黄姚等多个乡镇。”工程项目施工的准备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因素,简而言之便是人力、物力、财力三个方面的充分与有效储备:
2.1.人员保障
人力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施工方与管理方,施工方即施工人员这一主体,他们是整个施工过程的绝对主力,施工前必须保证施工人员的质量与数量,他们直接影响到公路工程完成的时间及质量;另一方面便是管理方,所谓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绝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拿着皮鞭督促工人赶进度的彪形大汉,而是有着专业技能的技术人员与管理人才,他们负责工程的正确走向,负责对施工人员起一个引导作用。
2.2.物资保障
公路工程的完成,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足够的原材料及硬件装备,再精良的人员与巧夺天工的设计都是无用功,只有两者完美结合时才能决定工程的成功。
财力,通俗的说法就是“钱”,人员需要财力支撑,材料与装备需要资金购买,这是所有工作进行的大后方,是所有工作进行的必须保证。没有了资金上的保证,所有的进程都会被停滞。而“本工程采用技术标准为山岭重丘二级公路,设计荷载:公路-Ⅱ级;设计行车速度60公里/小时;路基8.5米满铺路面,路基12米时,行车道9米,两侧硬路肩各1.5米。极限最小平曲线半径125米,最大纵坡6%。路面结构为混凝土砼路面。合同造价2011.25万元”,因此需要财力物力上的大力支撑。
但是,换一个角度而言,有充分的物资保证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挥霍、大意使用,还要根据整个工程的进度合理调配,不能铺张浪费,也绝不能偷工减料,必须在保证了质量的前提下适度合理的配置。
2.3.制度保障
一个大项目的施工,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员,这么多的人员就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制度与规章去约束,“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所有人都处在一个特定的、安定的管理下的时候,才能保证施工工作的良好运行。
2.4.施工组织设计保障
施工之前,必须针对施工地段的地质状况、社会因素等各个方面做出全面的考察与记录,结合工程设计然后再做出合理的施工方案,再根据施工既定的时间与资金制定出合理的施工进度表,是每一项工作都有据可循,有章可遵。
2.5.风险预算
要提前预测到道路施工过程中会遭受的风险,并采取积极措施规避这类风险。
在施工前的准备阶段中,只要保证了这五个方面,一个工程的成功完成就开始了一大半,剩下的就是需要纵观整个环节、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随时对不断变化的因素做出快速有效的反应与调整。
如图2.1便是广西公路桥梁工程公司在施工前期准备阶段制定的项目综合管理图:
(图2.1)
它将物资保障更细化到了每一个特定的环节,但是从大局考虑的整体思路与方面还是一致的。
3.工程施工阶段
3.1.合理配置施工资源
施工资源不仅仅只是施工的原材料,还包括投入的人力与机械,这几个方面必须在不断变化的客观条件下不断变通,做到完美结合、完美调配。
要做到完美调配,就离不开一个很好的管理人员与管理办法,施工过程各种各样的变动情况都有可能遇到,有自然的,也有社会的,它们直接影响着施工的现场进行与进度缓急,这种不断变迁的客观情况从客观上对施工的管理人员的素质有着特别严格的要求,他必须能在各方面都有着过硬的综合素质,努力做到人、料、机、法的完美配置,做出快速、有效的决策。
3.2.工程试验、检测
工程建设必须建立各项目工地实验室和监理中心实验室,完善试验制度。因为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既采取一系列检测、试验、监控措施、手段和方法,按照质量规范和质量改进的要求,一切用数据说话的原则,确保合同、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标准的实现。
在工地试验室的各项试验中,最大干密度标准试验和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处在比较重要的位置,这些试验都应在项目开工之前就做好,其试验结果将指导工程施工,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做这些试验时,要特别谨慎小心,有时要做多组试验,才能和实际相吻合。
例如八步至昭平二级公路(八步至黄姚段)工程№2合同段在路基工程施工中,工程开工前就建立完善工地试验室,并提前对设计利用土方及取土场的土质取样,进行最大干密度标准试验和土工试验等,及时发现设计利用土方及取土场的土质为“双高”土(即液限、塑限高),不能用于路基填筑,给施工进度控制和工程质量控制提供了有利的信息。
3.3.认真做好试验段
一个新项目开展施工,不管是施工人员还是技术人员对该路段的自然情况、社会环境都得经历一个适应阶段,试验段的施行是必须的,通过试验段,参与施工的所有人便会有一个缓冲阶段去适应未来的施工状况,技术人员也有一个过程去更好调配各方面的技术参数、施工进度、人机调配、人员协调等的,这个过程对整个施工过程是有益无害的。
通过这个阶段,对施工的行进有着更加清醒的认识了,对前期一些纸上谈兵的进度与调配方案,都预留了时间去重新修订,保证了后期工作的更好运转。
3.4.适时调整机械组合
机械化操作是当前各类施工工作的主流,道路施工也不例外。但是由于机械具有着区别于人的较差的灵活性,它对各类因素变化的变化不及人员快速,所以需要人员提前预测各类变化,以便达到机械的最大化利用。机械的使用要从质量和数量两方面考虑,数量要根据施工的难度及范围考虑最好调用多少机械,太多不利于现场指挥,太少会延缓施工进度;另一方面,机械的质量必须得到保证,紧张有序的施工时不允许机械故障的频繁发生。有利用必会有损伤,要注意机械的保养与维修工作,这是机械服务于工程的大前提。
合理使用机械设备,正确地进行操作,是保证项目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应贯彻人机固定原则,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 “ 制度。要合理划分施工段,组织好机械设备的流水施工。当一个项目有多个单位工程时,应使机械在单位工程之间流水,减少进出场时间和装卸费用。搞好机械设备的综合利用,尽量做到一机多用,充分发挥其效率。要使现场环境、施工平面布置适合机械作业要求,为机械设备的施工创造良好条件。
3.5.切实做好防洪排水抗震
一个公路工程是依托于一定的地质条件而存在的,也是依托于长久的自然条件而被很好利用体现价值的,所以道路施工时必须要考虑到施工地段的地质条件,是否能够承载设定的重量、是否能够有利于在恶劣的自然灾害条件下还具备良好的自我修复能力。
这方面便需要考虑两个环节——洪灾与地震,这是最需要被考虑的因素,施工前需要在设计图纸时就考虑到这个因素,设计有利于防洪排水的方案,施工过程中,在遭遇类似天气时,要随时关注雨水对工程的破坏程度,努力保持施工成果。最好是能够避开雨季施工,保证施工的有效性。同时要避开易坍塌的地段,例如废旧的河沟等软地段,这些地段承载能力经不起考验,一旦发生地震等强程度的地质灾害,后果不堪设想,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影响各类工作的正常开展。
3.6.重点治理质量通病
公路质量是所有问题的重中之重,质量得不到保证,所有努力都是白搭。在公路施工过程中一定要绝对杜绝豆腐渣工程的隐患,常见的道路工程质量问题有:桥头涵顶跳车,路基不均匀沉降,路面平整度差等,这些问题轻则影响国民的正常使用,重则会导致对使用者生命财产安全的直接威胁。
工程质量的许多问题,都是通过现场跟踪检查而发现的。要做好现场检查,质量管理人员就一定要腿勤、眼勤、手勤。腿勤就是要勤跑工地,眼勤就是要勤观察,手勤就是要勤记录。要在施工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减少经济损失。
3.7. 处理好工程质量管理与进度、效益的辨证关系
施工单位往往有这样的错误认识,认为要搞好工程质量,就要影响工程进度和效益。其实,搞好工程质量与工程进度、效益并不发生矛盾,他们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发展的矛盾结合体。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工程质量搞上去了,减少了返工,相对来讲就节省了时间、加快了进度,也就节省了人力、物力的消耗,提高了经济效益。八步至昭平二级公路(八步至黄姚段)公路工程№.3合同段东冲2号桥的T梁施工中,虽然敲掉了一片外观不符合要求的T梁、报废了三套T梁模板,直接经济损失约二十万元,但通过这次教训,总结了经验,工作更加认真,在短短的6个月中,顺利完成了16片T梁的浇筑任务。无论是进度还是质量在全线都是名列前茅,并且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相反,在广贺高速公路的某些施工单位,没有正确处理好质量、进度、效益这三者的关系,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结果砸掉多道涵洞基础,进度上不去,还搞得声名狼藉。
3.8.搞好工程变更及计量支付工作
工程变更包括了工程具体项目的某种形式上的、质量上的、数量上的改动,也包括了合同文件内容和工程量清单的某种改动。工程变更有:设计变更、工程量的变动及施工合同文件变更。
工程变更可能导致项目工期、成本或质量的改变。因此,必须对工程变更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在工程变更控制中,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和控制那些能够引起工程变更的因素和条件;
(2)分析和确认各方面提出的工程变更要求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当工程变更发生时,应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
(4)分析工程变更而引起的风险;
工程变更应按图 3.1 程序进行。
(图3.1)
施工中的计量工作,包括施工生产时的投料计量、施工生产过程中的监测计量和对项目、产品或过程的测试、检验、分析计量等。
计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统一计量单位制度,组织量值传递,保证量值的统一。
这些工作有利于控制施工生产工艺过程,促进施工生产技术的发展,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因此,计量是保证工程项目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亦是施工项目开展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为做好计量控制工作,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 建立计量管理部门和配备计量人员。
(2)建立健全和完善计量管理的规章制度。
(3)积极开展计量意识教育。
3.9.搞好成本管理
施工前期的物资保障中肯定会涉及到工程各个方面的成本预算问题,但那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仅仅只是纸上谈兵的一纸文书。随着工程的不断前移,出现的问题也会越多,需要花费的财力也更多,但是成本控制还是需要被提上日程,杜绝盲目浪费。
要完善成本管理控制,做到工程进度、人员使用、材料使用各方面达到完美的协调统一,做到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在工程结束后,将预算表跟结算表对比,总结经验教训。
3.10.做好施工保通
现场的能否保通直接关系到施工的能够正常进行,无论是新建还是改建,都需要便道、便桥的保通,如若做不到保通,原材料、机械等都无法正常运到与使用,这无异于愚公移山,会浪费大量的财力与精力。要保证施工时,便道、便桥始终处于畅通状态。
在需要征用地方公路做便道时,需要与道路所有者签订协议,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与尴尬;在施工时对其他人造成的不便,该道歉的需要道歉,该请求的要请求,同时在施工现场要树立醒目的标识牌,以免给他人造成不便。
3.11.加强初期养护,配合交工验收
施工结束,工人收工,机械撤回、剩余的原材料运回,但这并不表示整个施工现场我们就可以不闻不问了。刚修好的路基路面,很多地方还没有完全投入使用,没有完全稳固,需要施工方做好路基路面的养护与保护工作,避免因无知人员的不法行为造成的资源浪费,也避免工程的后遗症。这种保护养护工作,要与验收的行进相配合,验收合格才代表着整个施工过程的圆满成功。
4.验收阶段
4.1.积极配合
在道路初步施工完毕后,要积极配合业主和监督检测部门的验收工作,不能忽视这个验收过程的操作。验收的成功,不仅代表着又一条经济大动脉的出生,也宣告了该公司的又一次成功,是一个很好的广告效应。
4.2积极整改
如果有什么地方没有达到国家标准,需要整改、继续修缮,千万不能盲目违抗,要本着良好的职业道德精神及大局意识将需要修缮的地方积极整改,早日得到验收,早日投入另一场新的战斗。
5.结论
公路工程的施工行进过程中,碰到上述的问题是正常的、不可避免的,只要我们采取积极有效的可行性措施,解决问题,制定方案,执行策略,完美完成一场施工是必然的结果,也必定能够有效地促进、完善工程管理和控制,更好地提高公路工程质量,为经济发展营造宽松的道路交通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宗山. 《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管理的探讨》.[J]. 旅游纵览.2011.3
[2]孔洪涛. 《公路工程施工质量事前控制监理探讨》.[J].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1.1
[3] 于新 车欣燕. 《浅谈加强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J]. 丹东海工.2001.00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