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铁路隧道渗漏水的主要成因及防治措施

来源:东饰资讯网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C

铁路隧道渗漏水的主要成因及防治措施

张 剑

中交路桥北方工程有限公司兰渝项目,北京 100024

摘要:铁路隧道最常见的病害就是隧道渗漏水,其危害极大,会造成铁路隧道的支承能力下降和通讯照明设备因流水腐蚀而失效等问题,不仅会增加铁路隧道的运营维护成本,还会影响铁路线路运输的安全性。正因为铁路隧道渗漏水危害非常之大,所以广大线路维护人员一定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理,以保证铁路线路正常运行。本文主要对铁路隧道渗漏水的主要成因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讨论。

关键词:铁路隧道;渗漏水;成因;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U4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10(2015)38-0175-02

1 隧道渗漏水的危害

修建了隧道,破坏了山体原有的水系统平衡,隧道成为所穿山体附近地下水聚集的通道,当隧道周边围岩与含水层相通,而二衬的排水系统或因施工质量不完善时,就必然要发生隧道水害。隧道水害不但会腐蚀混凝土,降低隧道的使用寿命,而且还会影响行车安全。对此,铁路总公司也有明确要求:所有施工企业必须对隧道实行终身负责制,凡是隧道发生水害,不管验交多少年,都由施工单位承担堵漏的责任。现在水害已成为铁路隧道各种病害的防治之首。

2 铁路隧道渗漏水的类型 2.1 从滲漏水的位置上分

边墙渗漏、沉降缝渗漏、仰拱施工缝渗漏、拱顶渗漏等。 2.2 从滲漏水量大小上分渗水

从边墙或拱顶有大面积湿渍或点状水珠,并沿二衬表面往下流动。漏水(或股水):从拱顶或边墙滴水成线。冒水:从边墙或仰拱部位冒出股状水或汩汩成流。

3 铁路隧道渗漏水的主要成因 3.1 铁路隧道渗漏水的自然因素

当铁路隧道开挖时,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地下水造成影响,即隧道开挖区会改变原有的地下水流向,使得流水路径发生改变,隧道开挖区形成低压水区,这样隧道内易汇聚大量地下水,压力过大会对隧道底部渗漏。另外,隧道的开挖不仅会影响地下径流,还会对周围的江河湖泊都造成一定影响,进而反作用力给隧道,使得隧道渗漏水。当开挖的隧道穿过石灰岩和灰岩等山体时,由于其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形成小型溶沟较多,再加之本地降水充足等原因,亦会造成隧道大量积水。积水积年累月容易腐蚀隧道,进而造成隧道漏水。

3.2 防水材料质量达不到要求

部分铁路线路施工过程中由于经济利益趋势使用了质量不达标的防水板和其他防水材料,这些防水材料在隧道水压的长期作用下非常容易引起渗漏水的状况。

3.3 施工缝、变形缝处理不当

隧道施工缝和变形缝是渗漏水的多发部位,在实际施工中存在着粗糙、处理不当的现象。表现在:止水带搭接不规范,固定不牢,浇筑混凝土时有卷起现象,边墙与拱墙交接处止水带失效,造成地下水从连接缝隙渗出;止水条安装不规范,造成扭曲、变形;施工缝、变形缝处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止水带和止水条与混凝土不密贴。

3.4 隧道地基施工质量低

隧道地基施工质量会给隧道防水效果产生直接影响,然而部分隧道地基施工过程中对防水设计不重视,因此,一些隧道未采取相关的防水措施,或者仅仅铺设混凝土等进行防水,尤其在底板附近未设置专门的防水系统等,这些施工中的“瑕疵”往往给隧道渗漏水的出现埋下隐患。同时,运用混凝土对隧道地基进行防水施工时,不注重一些细节的处理。例如,未按照施工规范标准施工,浇筑的混凝土与地层融合不够紧密等。一旦道路投入运营受到列车长期、反复作用,容易引起底板的破裂,出现渗漏现象,增加列车运行危险性。

3.5 缺乏完善的隧道排水系统

隧道施工过程中设置完善的隧道排水系统,可有效防止隧道渗漏水现象的发生,尤其应及时的将铁路隧道背后的低下水排出。但调查发现,部分隧道出现渗漏水现象,多因排水系统功能丧失引起。例如,在注浆、二衬施工时未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盲管、盲沟等,导致其阻塞影响排水效果。部分隧道因考虑不周全未在合适位置设置专门的排水孔,或排水孔阻塞,影响盲管、盲沟水的顺利排出。结果大量的水聚集在薄弱位置排出。

4 铁路隧道渗漏水的主要成因及防治措施 4.1 选择针对性防水材料

为防止隧道出现线状渗漏水情况,应使用防水材料,例如聚氨酯密封胶、硅酮等密封材料,提高密封效果。为防止隧道出现面渗漏情况,通常使用抹面性防水材料,包括聚氨酯涂料、改性沥青涂料、双快水泥等。另外,还应根据隧道对防渗漏水的要求,适当使用一些新型防水材料,以提高隧道的防渗漏效果。

4.2 施工缝、沉降缝渗漏水的处理

在施工缝处凿内宽 50mm~60mm,外宽 40~50mm,深 50mm 的倒梯形槽,清除槽中混凝土残渣并用清水清洗槽及周围,沿施工缝每间隔 20~30cm 用风钻钻 φ40~50cm 孔一处,钻孔深度一般为衬砌厚度的 2/3,安设马牙扣形注浆管,直径为 32~42mm。 管口贴胶带,然后在槽中沿施工缝刮涂快干型封缝胶两道,封缝胶固化后揭除胶带,在口安设灌浆嘴灌注马丽散新型高分子注浆材料,灌浆压力 1.0~1.5MPa,施工过程中应逐步增加注浆压力,根据现场情况确定最终压力参数。待浆液固化并检验合格后,拆除灌浆嘴。对开槽处理完毕后用高压水冲洗干净,在槽中放入并固定 φ50mm 半圆形波纹管,并间距50cm 采用金属卡和射钉将波纹管固定,然后将调和好的 “聚硫密封胶”(要求聚硫密封胶凝固后的颜色接近混凝土本色)填入槽中并稍稍高出,然后用抹刀抹平,待“聚硫密封胶”凝固后,在槽及周围用调和好的“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刮涂两层防水,厚度不小于 2mm。施工顺序自上而下依次进行。

4.3 隧道引水设计

地下水渗漏至洞内的通道封堵后,下渗至隧道混凝土与山体间的地下水不能长期积聚在洞顶,避免形成新的病害,为此隧道漏水治理需做隧道内引水设计,引水设计方法是在隧道横断面方向开凿从隧道拱顶渗漏水段至边底部的排水槽,排水槽与周边墙底部的原水沟接通。在排水槽拱顶至拱部马口边墙段间隔2.0m凿排水槽漏点,漏点应凿透断面。在具体施工中,在排水槽的拱顶端增加“人”字形支槽,支槽与主槽相接,并按主槽方法设置漏点。

4.4 重视铁路隧道边墙渗漏水进行防治

对于边墙渗漏水较大处,采取开槽埋管排水措施,并沿渗漏水两侧纵向间距1m 左右,侧沟盖板上1m 左右钻设排水孔,钻孔深度为衬砌厚度的 2/3,钻孔直径为 30mm;对于边墙渗漏水较小处,采取注环氧树脂堵水措施。

4.5 重视防渗漏水施工的监督

隧道施工是一个工程量多、施工难度大的工程,为避免施工单位不重视防渗漏水施工,监理单位应重视防渗漏水施

2015年38期 175

市政桥梁

工的监督。一方面认真检查施工单位防渗漏水施工产生的各种资料,核对相关参数指标,并依据施工规范标准检查现场施工质量,尤其对施工要求比较高的环节,应派专门的人员在现场监督,确保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设计目标及规范标准落实施工任务。

5 结束语

对于铁路隧道渗漏水,要根据不同的水文地质情况和病害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综合整治。通过分析高速铁路隧道渗漏水的危害和原因,认识到做好隧道防水施工的重要性,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保证隧道的施工质量,避免渗漏水现象发生。

参考文献

[1]邱林枫.铁路隧道渗漏水的处理与防治措施[J].福建建材,2012(01):73-75.

[2]李阳.浅析铁路隧道渗漏水的原因与防治措施[J].黑龙

(上接第 174 页) 作的过程中会采用到该方法,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施工的同时,天气对于整体的影响较小,能够最大程度的节省地下的空间,这种方法采用与土方开挖和上部的施工交替完成,最小程度的减轻了上部载荷的压力,同时在大多数条件下都能够适用。

2.8 锚杆技术的应用

岩土锚杆作为深基坑支护时埋入地层深处的受拉杆件,锚杆的一端与工程结构物连在一起,而另一端锚固在地层内并借助其施加一定的预应力,提升承受土壤、水等压力的能力,以更好的保持工程结构物的稳定性。岩土锚固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的发挥岩土的能量,提升岩土自身的强度与稳定性,进而减轻结构物自身的重量,为工程材料的节约与工程结构的稳定,打下了良好的计划粗。当前,在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的过程中按照预应力预先施加状况分为预应力锚杆、非预应力锚杆两种。按照锚固的原理分为粘结型锚杆等四

江科技信息,2012(19):215.

[3]王剑明.富水区明挖铁路隧道渗漏水防治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

[4]潘海泽,黄涛,杨海静,李艳.铁路运营隧道渗漏水灾害成因分析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J].工程勘察,2008(12):21-25.

[5]刘会迎.隧道渗漏水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研究[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08(03):21-24.

作者简介:张剑:男,工程师,国家一级建造师,中交路桥北方工程有限公司兰渝项目常务副经理。安徽灵璧人,1982年7月生,2005年毕业于长沙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一直在公路、铁路施工第一线从事施工管理工作,先后参与黄延高速、太中银铁路、兰渝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发表论文1篇。

种。按照锚固体传力方式分为压力型锚杆等三种。锚杆技术的使用能够给深基坑开挖提供一个广阔的施工空间,得到了较多的使用。

3 结束语

基于桥梁施工工程深基坑支护工程的重要性与基础性,这就需要在施工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对深基坑支护技术的研究。在做好支护工程的地质状况、水文条件、深基坑的深度、施工周边环境、施工天气等分析的基础上,提升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的质量。为桥梁施工工程施工质量的全面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实现深基坑施工效益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姜军礼.浅析水泥土桩深基坑围护安全风险与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0.

[2]徐津,程南宁.高层建筑深基坑设计施工研究[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4(B05):414.

176 2015年38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