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范文:融合——从融和到融活
摘要:近年来,融合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词之一,从融和到融活,推动了中国的高质量发展。从宏观层面来看,融合发展在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阶段性任务的实现上,深化了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了一批新兴产业聚集区。从微观层面看,融合发展促进了资源、技术、产业、人才等各要素的优化配置,协同发展,实现经济发展的最优效益。本文从“融和”到“融活”两个方面来探讨融合的新理念、新路径和新发展,旨在为中国的融合发展提供支持和参考。
关键词:融合;融和;融活;发展;新路径;新理念
一、融合的新理念
融合是指不同领域、不同体系、不同形态之间相互渗透、融合,产生全新的质变的过程。传统的“融和”发展方式是将多个要素在同一领域内合并,如技术融合、产业融合、资源融合等,相对独立,缺乏高效协同,不具备创新性。而新理念下的融合,是以跨领域、跨行业、跨界面为特征,实现了多元要素的协同发展,避免了传统“一块独大”的问题,实现了资源集聚,产业集群,形成了全新的发展模式。
二、融合的新路径
1.加快创新创业融合
创新和创业是推动融合的重要动力,两者互为依托,相互促进。新路径下,要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先导,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同时,要开发出支撑创新发展的金融工具,为创新创业提供包容的创新创业环境、创新创业人才支持、科技创新协同联动的引导机制等,方便拓展新领域,建立新产业链,引领新经济。
2.着力突破区域融合
区域融合是新路径下的重点难点,是产业协调、区域协作、环境治理的复合过程。要实施精细化管理和产业布局调整,以吸引和繁荣新业态、新产业为目标,促进城市和乡村的互相促进和脱贫攻坚战的顺利实施。同时,要积极开展政策协调,加快审批流程,医疗卫生、人才交流、金融服务等方面的全方位融合,提升区域品质、发展活力和生态环境。
3.推进信息技术与物理世界融合
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将预示着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的融合。新路径下,推进信息技术与物理世界融合是关键所在,要以数据为核心,加强信息化和实体经济的融合,优化企业和个人服务,实现数据的“战略资源化”,为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智能化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三、融合的新发展
1.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到协同融合
基础设施是实现融合发展的基础,建设道路、机场、港口、通信等基础设施,是实现区域、城市和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新发展方式下,基础设施融合已经由早期的“互联互通”转变为更高层次的“协同融合”,不仅仅是物质、交通、信息等实体要素的协同,更要深化标准、规范、管理等方面的协同,以实现一体化、智能化、共享化、绿色化和安全化。
2.从技术性融合到生态性融合
技术融合是推动融合发展的原动力,但单一技术性融合并不能真正推动融合的普及。新发展方式下,融合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一个更为深层次的思维模式、文化传承和社会价值观的重构。因此,融合发展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必须面向生态性融合,促进产业、生态、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协同发展,将创新、人才、政策等多个方面的先进要素融合到社会环境、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等方面。
四、总结
快速发展的治安状况、人民生活和经济水平,必须依靠融合的力量代替单一领域和单一要素。在发展过程中,应将新理念、新路径和新发展融合起来,追求更高的质量,更广泛的范围和更全面的融合,共同构建更加完备和系统的现代城市、现代产
业和全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为中国的重要世界影响力提供有力保证
综上所述,融合发展已成为新发展方式下促进区域协同、产业协同和人才协同的重要途径。融合发展不仅仅是基础设施、技术和产业的融合,更要注重生态、文化等方面的协同发展,实现一体化、智能化、共享化、绿色化和安全化。只有在全面推动各个方面的融合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构建更加完备和系统的现代城市、现代产业和全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